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13-07-16 15:2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Ⅰ卷 1 4第Ⅱ卷5 8页。考试结束后,将Ⅱ卷答题卡一并交

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考试科目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1.5,共32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2.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

3. 公元前452—450年间,罗马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 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 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4. 下列对英国责任内阁首相表述正确的是

A首相由国王任命,也可以被国王罢免 B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C由上议院的大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D首相的权力表现为任免高级文官、制定宪法

5.20106月,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A 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 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D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四千年来我们才大梦初醒,是从甲午战后割地赔款开始的啊。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的开始 B《马关条约》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C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立刻掀起高潮 D甲午战败的原因在于缺乏民族意识

7.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81954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9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10. 中新网台北2008114电: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日上午九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这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

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11.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他可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是

①《四月提纲》②《杜鲁门回忆录》③《战争与和平》④《柏林墙的故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马克思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了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这一“大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A商品种类的日益增多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3.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14. 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的近代化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发展至重工业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③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一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16.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18.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实际上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19.下列关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B二者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二者都属于正式的国际组织 D世贸组织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0.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与20%的补助。以下是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增加了就业渠道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了科技的发展④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具有民主色彩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社会走向衰落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古希腊思想家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贡献在于

A“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 B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为人类勾画出“理性王国”的蓝图

23.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相似之处是

A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代 B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提出了新内容 D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

24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启蒙运动的兴起 ②近代科学的兴起

③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25. 当外人称赞牛顿的杰出贡献时,他谦逊地说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下文化现象,能够符合这句话的思想精髓的是 ①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 ②从“尊孔复古”到“打倒孔家店” ③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思想 ④从“君权神授”到“主权在民”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6. “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了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必须有统一的理论指导 B历史研究必须有充分的史实证据

C历史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D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27.毛泽东创造性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系统论述是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8. 一个生在唐代的中国人可能会有的经历是

A在战场上使用火药武器 B在自己的居住区做些小生意

C依《授时历》适时农耕 D携带罗盘从事海上贸易

29.《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下列与他同属于同一流派作品的是

A雪莱的《西风颂》 B《巴黎圣母院》 C《约翰克里斯朵夫》 D《等待戈多》

30.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矛盾的焦点是

A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争夺 B国联的组织方式与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军事与霸权之争

3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有 ①对国际格局的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形成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④战后惩治了德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1945年以后,尽管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主题。以下选项中,推动了战后世界和平因素的是

①发展中国家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国的争霸斗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都深刻地反思了战争罪责

③同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的维和功能得到了增强

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历史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5页,用蓝、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3. 17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目前,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工程建设已经在武汉全面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引《孟子》《周礼》的有关记载,证明了自己主张“君民共体”符合“先王治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主张的特点。(2分)

材料: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也有人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2.指出材料中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5分)

材料1912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7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1783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华盛顿放弃手中权力的共同原因,并分别说明二者后选择复出的背景。(4分)

材料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3

4.为了实现材料四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历程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4. 18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绅《悯农二首》

1.指出材料一农民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3分)

材料 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

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2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3分)

材料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卷里,从吃的粮油、穿的衣裤到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按定量供应。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国家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6分)

材料四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一为逆差。 一一《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4分)

35.17分)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17分)

材料一:马克思在一些国家受到警察的不断迫害之后,终于在伦敦定居下来;在伦敦,他在不列颠博物馆里工作了30年,为其划时代的著作《资本论》(1867年)收集资料。这部著作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本著作分别有何重大社会影响?(6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苏俄所做的尝试进行评价。(4分)

材料三: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3.材料三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分)

材料四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家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类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的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者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学开幕式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四、五指出两人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

2011年天津市五校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每小题1.5分)

第Ⅱ卷

33.17分)

1)康有为: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 2分)

2不矛盾。(1分)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2分)但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双半社会的性质未改变。(2分)

3)共同原因:维护革命成果,防止权力集中出现专制。(2分)

复出原因:

孙: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称帝活动猖獗(1分)

华:由于邦联政府的松散,年轻的美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1分)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2分)

5)说明:在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的双重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一历史重任必然要由无产阶级来完成。(2分)

34.18分)

1.状况:艰辛(辛苦劳作)(1分)

不利因素:沉重的封建剥削;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分)

2.状况:始终停滞不前,GDP从领先西欧到大幅度落后(2分)

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长期的战乱的影响;晚清和历届国民政府的搜刮(腐败落后的社会制度)(3分)

3分,每点1分。若只答两半社会的性质只给1分)

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生活用品严重匮乏。(2分)原因:“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根本);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2分)决策: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4.变化:美国与日本、西欧国家的贸易由五、六十年代的顺差转为七十年代的逆差,而且差距逐渐扩大,(2分)

原因: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六十年代,欧共体成立.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2分)

35.17分) 1.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分)

达尔文: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开创了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2分)

马克思: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

2.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来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4分)

3. 新经济政策(1分)

利用了货币、商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2分)

4. 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间的关系(1分)

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力间的关系(1分)

原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1分) “文革”结束,我国逐步开始重视经济的发展。(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e9f26727284b73f24250df.html

《2011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五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