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次段考优秀作文

发布时间:2018-06-30 23:2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一优秀作文选

 

实践为先,评居其后

如皋中学高一(1)班 王开妍

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别人的心得、言论,细品之,明察之,然后才能慎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观之宜眼不宜心。

  愈是博学,愈要小心谨慎。因为站的位置颇高,所以有两大缺点:

  一为居高不见低处。  

就是指虽然身处平庸之上,眼界高远,但不免就忽视了平常人的界位所见。那些寻常的普遍的道理因为细小,只有站在低处的人才会留意,而大部分精力投在上界的人往往缺乏对这些事的关注。

  二为居高不屑低处。

  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二者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这样的博学者好高骛远,自视为上位者居高临下,认为少有人能与他平齐。滔滔不绝的,全是自已仍有欠缺的经验之谈。

  好比一群专家去餐馆用餐,发现醋瓶与酱油瓶装反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选出最简便的方法并叫来服务员,准备大展身手时,服务员瞅了一眼,默默将两个瓶盖换好——酱油就对了。可怜的专家们。

  不论是抬头抬得太久而忘记低头还是不屑低头,都是不可取的。博学多才的亦已如此,何况平常的我们?因而更应该谦逊地低头细观,莫漏纤毫。

  察之知与行并力。

  用谦虚的态度作为基础,观其言论无漏之后,为了让自己的评论更严谨,有依据,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源于经验,检验于实践、实际。

  知道火箭飞行的原理,却不是谁都能动手造出火箭,就像读了点兵书就想上战场的赵括,被人笑话。

  因而仅有知识的积累远远不够,还要有身体力行的或是真实事例的检验,才能在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声中站稳脚跟。何况这也一个自我挑战、提升的过程,大有裨益,何不乐而为之?

  当今社会,批评,被批评,研究,被研究,各抒己见堪比百家争鸣。虽然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言语,但是没事晃晃肚里半桶水的也是屡见不鲜。每个人都心痒难耐,想来个惊天之言,于是踩着别人的心血肆意妄为。于是有一群人一拥而上斥责他、批评他,也顺便抬高自己的位置,实在可笑。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也是别人眼中的小丑?

细心收敛周身的利刃,端持一碗凉茶静下心来。细品之,明察之,才能一言直刺其要害,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指导老师:杨新民)

玩转多面体

如皋中学高一(1)班 郭文怡 

骰子有几个面,六个?不,骰子还有十八个面的。

事物可以是一面的、两面的甚至是多面的。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单方面,恐怕会贻笑大方,而那多面体的乐趣,恐怕也领略不到了。

物可以是多面的。这世界的多样性光靠纷繁的物是不够的,还要事物本身的多面性。假如玫瑰只有妖艳的红,哪有纯洁的白?假如米只能煮成饭,哪有甘甜的粥?假如苇叶只能做成粽子,哪有孩童喜爱的自制口哨?如此想来,每一个事物都是多面的,也都有属于它的不一样的乐趣。

事可以是多面的。屈原投江除了爱国也有畏惧。若像众人所说的驻足看风景,诚然,我们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但向前看看,也已落于他人之后。我们说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但谁能否认我们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因此,一个成熟的人,他会对一件事进行揣摩、推敲,他会看清这件事的多面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加严谨的思维,更加理性的大脑。

人是多面的这一点自然不必多说。一个人若只是外表与他人相异,内在和他人并无差别,那他就显得“骨感”了。贾宝玉生得俊俏,但也有摔玉发狂的时候。项羽勇猛过人,但也有妇人之仁、愚昧无知的时候。如果金岳霖老先生只是一个学哲学的古板之人,我们也不会看到演讲到一半,在身上捉跳蚤的他。如果老师对我们只像朋友那样亲切,那一个班级十有八九会变成一个菜市场。

我们要认识并理解人的多面性,一个人不会十全十美。他会有邪念也会有善念,我们也不应强求他是一个有十足优点的人,因为什么是真正的完美我们都不清楚。人有多面的性格有什么不好?那至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这一个个多面体在我们面前,我们应伸出双手探寻其中的奥秘,而不是站在那里,看着他们一成不变的单一面孔。

万千世界,玩转多面体!

         (指导老师:杨新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皋中学高一(2)班

当今时代是知识发现、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发现并确立了大量定理。这些定理经检验而上升为真理都离不开其唯一的标准——实践。

首先,“常识”的推翻需要实践。人们往往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常识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判断,完全不考虑其丰富多样的可能性。然而那些生活中的所谓的常识,也并不都是正确的,著名的“蒙蒂·霍尔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三扇门后分布有2只山羊与一辆小汽车。随机选定一扇门后排除一扇藏有山羊的门。在人们的常识看来,选定的门中获得小汽车与山羊的几率是均等的,但实际不然,经过反复实践后可以发现所选获得依然是山羊的概率更胜一筹。由此可见,常识只是我们的简单习惯思维,唯有实践才能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真正面貌。

再者,权威的错误需要实践来纠正。权威的观点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泰斗的学说深入人心。人们会坚定地相信大师们的言论无懈可击,但从未想到过,权威们也会犯错误,其中许多错误在很久之后才被发现。解析几何的创始人、数论研究的开拓者费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论证:对于任意非负整数K22K +1均为素数。费马本人只检验了5个数,发现成立,便将其发表。因为费马是当时数学界的权威人物,所以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欧拉才发现k=5时上式不成立,推翻了这一猜想。可见,权威的言论也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否则,它可能只是谬误。

最后,真理的确立需要实践。物理学家希格斯半世纪前就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与希格斯作用机制,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因为这个理论的成立的话,那就能有助于解释质量的由来与宇宙的本原问题。人们对于它的证明一直在实践着,却没有获得成功。虽然这个理论能与现有物理学理论融合得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矛盾,但没有人能宣布它是对的,因为在实践证明之前,它还是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半世纪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制出更强大的加速器,人们昼夜不停地进行粒子碰撞试验,处理数千万亿的数据,最终确立了该理论的成立。真理的发现,需要实践的检验,唯有实践才能使猜想变为真理。

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固然需要猜想,但不要在人们实验证明之前就公布出来。”诚然,现实的世界信息、言论纷繁复杂,各类专家学者的剖析评论层出不穷。若不想让自己被繁华所遮蔽,那就必通过实践从中攫取最真的东西。

实践出真知,的确!唯有实践,才能帮助我们探求真理。唯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才更加完美。

(指导老师:马宏建)

如皋中学高一(2)班 李雨桐

“学问思辨行”语出《中庸》,所谈者三,学与问,思与辨以及行动,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辨,只有对己知的东西进行思考,辩正以待,才能升华学问,奠定自己行动的基石,否则学和问就没有了意义,行也失去了指路明灯。

如贫于思辨,必困于学问。常识中往往错误暗伏,权威只领一时之风骚,学问需要思辨来升华。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牛顿说:“我的成就,都归功于精心的思考。”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即来自思辨和求证。我辈泛泛,整日奔波往返于书本之间,唯读书是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学术相竞,比之诸子百家,繁荣争鸣的景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我们不能以思辨为武器,结合自身特点,从书本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则必然会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甚至会陷于旧知识的囹圄难以自拔。学问之道,贵在思辨,只有勤于思辨,于百家之所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自己的视野更加高阔,学问更加丰厚。

以思辨为石,方可明己性,正己行。书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其实,这就要求我们思以达理,辨以致用。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冲动更是个魔鬼。博学如苏东坡,不慎于思辨而妄然评点他人之作,也会闹出笑话。而赵括一味地照搬兵书上的排兵布阵之法,纵然满腹经纶,因不能考察实际情况予以权变,纸上谈兵止步于书案尚可,但绝对不能成为军事家,走上战场的结果只能是兵败人亡。而今,我们如能携思辨精神,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丰盈自我,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取得成就,但一定会使自己的行动具有理性之美。

思辨,要在不断实践中检验真知。荀子曾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爱迪生于一千六百多次失败的实验后找到了钨丝;松下集团在无数次的调查和实验后,将冰箱温度由0℃和零下14℃调为零下7℃,开创了软冻时代;新中国,更是在几十年的探索之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古往今来,在实践中千锤百炼而凝结成的智慧结晶数不胜数,那是因为,一代代人质疑了原有的“真理”,他们一次次地进行实践,一步步地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

黑格尔说过:“我们只有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够理解人类的知识能力,才能够知道我们能否认识真理,怎样认识真理,以及认识真理的途径。”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思辨的过程。

故,思辨而知之,思辨而行之。

(指导老师:马宏建)

咏菊须先入菊园

如皋中学高一(3)班 陆万航

王安石的《咏菊》,写菊花满地,可苏东坡却认为秋花不落。直到踏进菊园那一刻,方才知晓,菊花也有落瓣之说。

文人雅士在不经意间,也会犯下常识性的错误。咏菊须先入菊园,在做事之前,我们也应当先投身于实践之中,使做的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做事依据实际,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掘真理,剔除假象。只有这样,结果才能真实可靠、令人信服。鲁迅先生在编撰《中国小说史略》时,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努力还原那被历史尘封的往事。“考而后信”四个大字成为他一生工作的守则之一。正史与野史并举,广取各方言论,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奋斗,终于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细细品读,其中的字字句句,都有据可考,绝无因自己的主观认识的偏颇而产生的虚假妄断,鲁迅也因此在古籍整理与考证上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笔。而有时,我们正是缺乏这种“考而后信”的精神,从而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贻笑大方。所以,在咏菊之前,先得入菊园一探,剔除了错误的观念后,才能下笔定论,评判是非。

做事依据实际,还要求我们在犯下错误后,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改正这些错误。不禁想起汪曾祺先生的《鉴赏家》中的一段故事:画家季老先生画了一幅白花莲子图,一旁的果贩叶三指出,应是红花莲子白花藕,此画与实际并不相符。季老先生并未因此难堪,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一指责,并在画上题诗,赠予叶三。季老先生本可以凭依自己的身份,拒不承认错误,但他依然认真承认并惭愧自己“少见识”,实事求是,改过自新。“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无论是谁,都不可避免地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再入一次“菊园”,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人生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改变这些错误的认识。咏菊须先入菊园,在实践之中使自己的认识臻于完美,并改正那些已经犯下的错误,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剔除自己的主观臆断,才是正确的、通向光明的人生之道。

(指导老师:季小军)

“常识”与事实

如皋中学高一(3)班 杨霄

步入菊园,亲身赏菊,苏东坡才发现当初自己的谬误。菊花不落,原是自己的“常识”,但质疑与实践,才令他发现了事实。由此可见,正确质疑,深入实践,亲自探索,“常识”方能变成事实,我们方能收获真知。

获得真知,需要一颗敢于质疑的心。“常识”,是大众对事物统一的认识,若是随波逐流,被动接受,你只能拥有平庸的思维,但若是敢于质疑,方有可能收获事实。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征泽尔年轻时参加过一场比赛,比赛中,他发现乐谱中有一个地方错了,刚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的问题,当他再次发现错误并向组委会质疑时,评委却坚持声称乐谱是传承多年的经典,是指挥家最基本的常识,小征泽尔犹豫再三,坚持自我,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此时,评委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夺冠。原来这是一个设计好的陷阱,其他选手在“常识”面前纷纷败下阵来,惟有小征泽尔,用一颗敢于质疑的心打败了“常识”,收获了真知。

当然,获得真知,更需要的是一双深入实践的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伟人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权”。确实,信口胡诌,夸夸其谈人人都会,但只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亲自探索,方能将“常识”变为事实。

潜心十年,躬耕八载,在传统的混合遗传方面,“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实践演绎奇迹,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面对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和世人的嘲笑,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铅球让世人闭嘴,袁隆平老人为了杂交水稻在实验田里贡献了多少的日日夜夜,最终解决了数亿人的粮食问题……

当然,有质疑就会有失败,有实践就会有挫折,但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苏轼不能区分落瓣与不落瓣的菊花,但爽然地用诗记下,最终留下一段佳话。在真理探求中的失败与挫折,才更能磨出理性智慧的火花。

而反观现在,有多少人在“常识”面前开始不动声色,随波逐流。缺乏质疑与实践的社会,必将是一个麻木僵化的社会。

勇于质疑吧,你将拓展思维!亲身探索吧,“常识”终将变成事实与真知!

(指导老师:季小军)

睁大你的双眼

如皋中学高一(4)班 刘清源

就像硬币总有正反两面,月亮总有圆缺之变,事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面貌往往不止一种。

这便需要我们睁大双眼,去全面、透彻、客观地看清事物的每一面,而不是如盲人摸象般仓促、片面地得出结论。

睁大双眼,能让我们理智、从容地解决问题。中国和苏联曾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都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现象,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在它的背后,是经济模式的僵化。对此,苏联领导人不能明察,仓促下手,到最后也不得要领;但邓小平看清了问题深层的另一面,进行了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重获生机。因为睁大了双眼,邓小平看清了问题的方方面面,才能一针见血,药到病除。可见,睁大双眼,看清问题的每一面,可谓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要务。

睁大双眼,能让我们看清事物另一面的价值。《格林童话》也许于经济发展没有多少作用,但它为多少懵懂的稚童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梦,这就是事物另一面的价值。秦始皇罢黜百家、焚书坑儒,是因为他看到文化制造舆论、兴风作浪危及统治的危害所在,但他没有看到文化促进思想解放,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试想,若秦朝继续维持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那么今天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社会又会是怎样的呢?因此,请睁大你的双眼,看清事物另一面的价值,好好地珍惜与利用。

睁大双眼,更能让我们换位思考,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健康。苏轼没能认识到同为菊花,也有落瓣与不落瓣的不同层面,因而与王安石的观点发生了分歧。这是一件小事,但如果在特定的环境下则可能引发一场恶战。在前不久的“爆吧”事件中,在天涯论坛上,网民自动结成两派,一方维护国足,一方维护韩剧,贬低对方,抬高自己,大打口水仗,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国足与韩剧都有不足之处,为什么人们不能睁大双眼好好看一看,而是就这样被一时的冲动轻易地蒙蔽了双眼呢?那网站论坛上看似“坚持正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激忿言论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更造成负面影响,使民族素质退化。

睁大你的双眼,这不仅是生活的需求,更是时代的呼唤!有时,睁大双眼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摆正心态,不怀偏见地看待事物;冷静思考,不要让心血来潮冲昏了头脑;科学分析,层层深入寻根究底;理智判断,深思熟虑之后再作定夺,就一定能看清事物的方方面面。

于人于己,于家于国,请睁大你的双眼;记住,事物——不只一面。

(指导老师:杨新民)

实践出真知

如皋中学高一(4)班 章翼航

水中的鱼能上树吗?

不必急着回答,事实未必就如你想的那样。虽然我们已了解了这个世界,但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罢了。

未知永远存在,不会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

就像现在人们普遍相信,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可一部分科学家又提出,人是从海洋中进化而来的。这两种理论谁是正确的?还是都不正确?又该如何证明呢?

实践,唯有实践。

在科学发展史上,每一个学说的提出,都必须要有大量的论据证明,而这些论据正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在实践中,方可发现真理。真理不是先人灵光一闪的产物,而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得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经过成年累月的实践,发现了遗传定律。如果没有实践,孟德尔不可能发现遗传定律。同样,爱迪生也历经数千次实验最终找到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如果没有实践,或许漫漫长夜,有的只是点点星光。可以说,是实践之灯,照亮了科学发展之路。

可有时,我们实践了,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正确吗?当然不,那这时又该如何去纠正呢?还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摩尔根站了出来,他怀疑孟德尔的理论,所以他通过实践来检验,结果证明孟德尔是对的,他又拥护孟德尔。没有实践,就没有方法去辨别哪些才是真理。而现在,电灯中早已不用爱迪生发现的那一种灯丝,因为在实践中,人们找到了更好的。假设没有实践,那人们又怎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进步呢?所以说,实践是无形的手,将科学指向正确的路。

由此可见,实践之后并不意味着就是真理,在此之后,仍然继续实践方可一步步接近真理,直至达到。

因而,实践方可发现真理。实践方可检验真理。

也只有实践,才能使人类社会和文明不断前进,不断发展,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所以“鱼能否上树”,我无法给出答案,因为我还没实践。

(指导老师:杨新民)

用眼观察

如皋中学高一(5)班 薛周鑫

说到观察,恐怕人人都会吧,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出的观点,是否都是用眼睛仔细观察得出的,还是仅仅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用眼观察,无论是在生活中在学术上都十分必要,我们得出一个观点,不能仅仅通过我们的主观判断。更要有实践,有我们的亲自用眼观察。

  用眼观察,可以让我们精益求精。我国著名画家大师齐白石,每次画虾前他都用眼细仔观察,绝不通过自己的凭空想像,所以他的画总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极具艺术魅力。要是齐白石老先生不通过自己仔细地观察的话,那么他的画或许也就没有那么地逼真,而他本人也许在艺术方面也没有如此高的造诣吧。可见,用眼观察不仅能让我们脚踏实地,更能让我们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用眼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未知的领域。我国某位高中生,一次偶然观察引起了他的好奇,鸡下蛋是哪一头先出来的。在查询资料无果的情况下,他便开始了大量长期的观察,竟然得出了一条生物界先前没有记载的规律。相对于之前一些资料上草草的主观判断,他的观察可谓是一次创新。所以,用眼观察并加以思考,我们总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用眼观察,不要受他人或自己过分主观的判断的影响。女高中生聂利在观察中发现蜜蜂并不是依靠振动的翅膀发声的,可这观点也有悖于当时所公认的观点,但她并不被这公认的观点所束缚,展开了自己长期的观察实践。最后果然不出她所料,她打破了公认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过分的相信主观判断,而应通过观察来得出正确的观点。如果我们总是相信主观判断的话,那么就会致使一些错误的观点被推成真理。所以当我们选择了用眼观察时,就不要太过主观的判断,要相信实践。

  祖冲之的“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与李时珍的“规天地之噢,而达造化之极”,都是他们用眼观察,进而成为学术界上璀璨的明星。

用眼观察,是思维展现的最好方式,也是得出真理最佳的最准确的途径。

(指导老师:周莉)

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皋中学高一(6)班 郭楚奇

宋朝苏轼曾对王安石所写秋天菊花花瓣落地不以为然,然而,当他在见到菊园满地铺金时,方知菊花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这便告诉了我们实践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古以来,人们便奉行着实践的原则。实践,顾名思义,也就是着实去践行你的行动。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变得方便、简单,因而,实践变得与人们越来越远。所以,学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亲身实践过,才会对事物的本相更为直观地了解、掌握,也才会对自身的实践能力有着提高。

学会实践,才能让我们了解事物的真相。古代文学家司马迁,为完成《史记》,了解历史的真相,常年四处游历,亲自实践,不满足于旧时的史材,自己不断询问、搜集,确保史材的真实性,因而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我们如今认识历史的重大史料。正是由于司马迁的实践,我们才能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倘若没有司马迁的实践,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实践,才能帮助我们检验真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以为然,亲自实践,在实验中发现与亚里士多德所不符的情况,因而推翻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发现了真理。伽利略用实践检验真理,为人们向物理领域的探索奠定了基石。因此,学会实践才具有重大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倘若我们不亲身实践,凡事都从纸上得来,那我们的认识会变得多么肤浅。古代赵括只知纸上谈兵,却从没有真正打过实战,终究兵败如山倒,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赵括也正是因为缺少实践,对战争的本质缺乏根本的认识,最终导致自己悲惨的命运。所以,学会实践才能令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再肤浅,才能让事物的本质更深刻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司马迁实践了,他了解到事物的真相;伽利略实践了,他检验了真理。而赵括缺少了实践,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实践应成为我们认识和行事奉行的原则。

(指导老师:曹玉峰)

实践造就真理

如皋中学高一(6)班 吴沛艳

苏轼认为菊花是不落瓣的,所以便否定了王安石的“吹落黄花满地金”,后来才发现自己是错的。如果当时苏轼能去实践探究一下菊花究竟有无落瓣之分,那么便不会犯下错误。可见,做事不能只靠主观臆断,要实践后再下结论。

人们由于自信,往往做事只靠自己主观臆断,导致对事物的判断发生偏差,小则闹出笑话,大则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而实践给判断带来了科学依据,增加决策的可靠性。通过实践才能挖掘出事情的本质即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造就的真理才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只有通过千次百次的实践才能得出真理,给人民带来福祉。李时珍走遍祖国河山,尝遍百草,一一对照验证,再三确认,最终编纂成《本草纲目》,为后世沿用,成为中国中药研究方面宝贵的参考文献,给人民带来有依据的治疗,给人民带来了福祉。李时珍并没有一味凭依那些典籍,没有完全照搬他人从医的经验,而是用实践来编写《本草纲目》,尝百草,行万里路,这才得出真理。

只有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实践才能得出真理,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阿基米德得出杠杆定理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阿基米德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不断的实践才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世,他经过多次失败与成功,严谨地实验,才造就物理学的一大进步。他摒弃主观臆断,只相信实践的结果,那才是真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而明智的,实践造就了真理,从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只有经过实践才能造就真理,给社会带来进步。美国经济低迷时期,罗斯福上台,他摒弃了前任总统胡佛不考虑国情,一味主观臆断的错误做法,而是在人民群众中实践,近距离观察人民所需才作出挽救的决策,最终力挽狂澜,使美国经济恢复,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如果罗斯福像胡佛那样主观思考问题,不考虑现实,不去实践,那么美国很可能便会一蹶不振。罗斯福没有主观臆断,而是切身实践,从而得出了真理,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美国社会。

真理的得出,需要切身的实践,才能给人民、社会乃至科技发展带来裨益。摒弃主观臆断,用实践去造就真理。

(指导老师:曹玉峰)

远离“想当然”

如皋中学高一(7)班 蒋余文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固执己见的苏东坡。奈何一代文豪,也是会有落入经验圈套的时候。菊花的不同品种,造就了落瓣与不落瓣之别,而相同的固执经验却也给我们误入“想当然”的歧途创设了条件。

如此,生活里,便需要我们远离“想当然”了。

远离“想当然”需要摒除自己陈旧的观念,以一个包容的心态去判断和接受新鲜事物。哥白尼之前,人们恪守了多年的地心论,亦是“想当然”作祟的结果。面对不同的观点,认真的判断、细致的揣摩固然是不可少的,“一棍子打死”的偏激做法也切不可取。唯有破除固执的己见,才是真正有了获得真知的机会。

远离“想当然”同样是需要丰富的知识为基,渊博的学识为辅。脱离了具体的知识,一切观点,都免不了显得干涩稚嫩,缺乏信服力。欧姆在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亦是广遭非议,其中也不乏有自视权威的科学家站出来反驳。如今看来,昔日那些反对的科学家们恐怕又是着了“想当然”的道了。我们也是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缩影,绝大数的“想当然”怕是都源自自己的无知与偏见。论人论事,或许自己并未真有点什么真才实学,却还是坚定扬起“想当然”的旗帜。只一味的以偏概全,终究会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唯有广博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见解,才是脱离无知苦海的灵丹妙药。

世界是开阔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既是有了学无止境这一说,对与我们如何脱离“想当然”也还是能提供些可贵建议——长见识,走出自己狭窄的固定圈。

坐井观天的青蛙固守在自己的一方深井,逃不了只知“一井之天”的命运。而博学的见识会使我们的内心更为丰盈,真实的见闻也会使我们慎言慎行,不再狭隘,不再偏执,不再狂妄,做到了严谨自律,自然会少了自己所谓的“高谈阔见”,自是会与“想当然”主义背道而驰了。

反观自省,“想当然”的自我主义还是像狗皮膏药般紧紧粘合着我们。缺乏判断与思索,我们也或如稍年轻些许的苏轼,只知菊傲于秋霜,有着不羁的品行与毅力,却鲜知它诗文赞颂外落瓣的一面。

向胡乱吹嘘的自己说“不”!向愚昧狭隘的自己说“不”!向轻狂固执的自己说“不”!

去实践,去检验真知,去发现,去见识更为广阔的天地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花种,不一样的态度亦能造就别样精彩的我们,唯此,方能真真得远离“想当然”。

(指导老师:徐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皋中学高一(10)班 蔡沁纯

东坡在读罢王安石“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后,只凭个人空想,随手写下“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但偶然一次亲身经历方知菊花有落与不落瓣之分,自此羞愧万分。

由此观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一番实践中,世人变得勤恳。美国有句谚语云:“我贴着地面走路,不在云端跳舞。”东坡若读完诗句,仔细考察,哪会不以为然,随手写下诗句,引得自生懊悔,后人诟病。遵循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家哥白尼敢于突破前人的枷锁,无数个日夜的观察、思考,他推翻前人理论,在一番实践中得出了“日心说”这一突破性学说。牛顿被偶然掉落的苹果砸中,激发了他的探索精神,他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笔尖在纸上推导过多少公式,才成了物理学之父。纵观古今,实践中世人放低重心,诚恳勤勉

在一番实践中,贤才成其美名。吟诵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沈括与东坡截然不同,实地考察,究其原委,终于明白了气候使得桃花开放有早有晚的道理。他的探究精神终使《梦溪笔谈》流传后世;徐霞客一身布衣,孑然上路,观世之雄伟,景色之瑰丽,亲身实践,用一枝瘦弱的笔杆书写下《徐霞客游记》这一伟大的著作。更有司马迁治史,“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成就良史美名。纵观古今,实践中贤才推根溯源,后世扬名。

在一番实践中,国家兴旺发达。古有赵括纸上谈兵,只知夸夸其谈,而不会结合作战实践,白白牺牲了多少将士的拳拳爱国之心,葬送了祖国的无限江山!历史推移,白驹过隙,新中国建立的伟大华章在青天碧落之书写。三大改造使祖国经济重走振兴之路;九十年代的春天,老人在南海划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唤醒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实践告诉我们,空于口号追求产量是不现实的;单纯地效法苏联社会主义之路是不理智的!历史的转折才由此起步,雄狮已醒,巨龙腾飞,在一片欣欣向荣,国富民强的景象中,实践它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在振兴,这个国家在加速发展!

在一番实践中,世人变得勤恳,贤才成其美名,国家兴旺发达……这一切,皆是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指导老师:邹彬)

自己走过的才叫做路

如皋中学高一(11)班 常钊扬

王安石在《咏菊》一诗中曾云:“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对此不以为然,直到亲眼所见,才知道菊花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

先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片面看待问题,而是要相信:人生之路,贵在实践。

人生之路,贵在实践。徐霞客一生只走一条路,一部游记传千古。李时珍甘为草民,整日上山与草为伴,通过大量的实践,终于著成了《本草纲目》,树立了人类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实现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梦想,司马迁忍受着奇耻大辱,亲身实践,到各处去考察,访问历史遗迹,方写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深深地碰撞着历史的回音壁,留下千年的震颤。至今当我在灯下捧读《史记》之时,心中无不涌动着种种莫名的感慨。

然而,一些固有的“金科玉律”往往会禁锢人的思想,使人们停滞不前。

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强烈遣责与反对。他们认为,人类是神灵创造的,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主宰,他们绝不想让人类的祖先与丑陋而鄙俗的猴子有任何的联系。他们有任何的依据吗?他们是否具备科学探索的精神?他们是否亲身经历实践过呢?

在当时被认为是圣人的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早已被推翻,这一切又都说明了什么呢?

禅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米粟。我们不能凭借那些固有的经验来判断事物,我们应具备科学探索的实践精神,去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毕竟,只有自己走过的,那才真正地能称之为路。

我们身边不乏那些科学探索的身影:哥白尼的日心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诺贝尔在失败中越挫越勇的坚持……我们应以他们为标杆,确立前进的方向。人生之路,贵在实践。

在当今社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勇敢无畏地前去实践,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人生之路,贵在实践。毕竟,只有我们自己走过的,才能称之为路。等到有一天,我们回首之时,会发现那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或平直,或曲折,但那些却都是我们自己的脚印。

(指导老师:邹彬)

拒绝绝对

如皋中学高一(12)班 季佳溦

生活中,总有人为表示自已的肯定而爱说绝对二字,而往往贻笑大方的也是他们。因为他仍太肯定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连一朵菊花也有落辨与不落瓣之分。故曰,世无绝对。

然,如何拒绝绝对,吾曰三者,一曰,谦,二曰,知,三曰,行。

一曰,谦,即为谦虚,因为只有谦虚,才会让你更为客观地看待世界,认清世界,从而了解世上无绝对。

昔有赵恬,纸上谈兵,骄傲自满,认为自已绝对能蠃,最终使他的四十万大军为他的绝对陪葬,连他自已也成为剑下亡魂。今有毛主席,晚年自大,将社会主义绝对化,十年文革,使新中国错失发展的良机,与发达国家拉开差距。

故云,谦为根,你对世界的认识就像一颗大树,只有学会谦虚,才能在正确的地方扎根,向着正确的方向生长,让你认清世界,否定绝对。

二曰,知,即为拥有知识,它是看清世界的眼睛,科学而客观地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

苏洵,一代文豪,他的《六国论》打破世人对秦 灭六国的绝对认识,而从六国本身去考虑。我想,这正是源于他极好的文学素养,你能想象一个目不识珠的农人写出《六国论》吗?

故云,知识是养分,让我们认识的大树不断成长,看的更远,从而否定绝对。

三曰,行,即使是实践。当今的世界实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知识足够了,也许,你认识的任只是你心目中的世界,与现实无关。

正如东坡,他的知识广博,琴,棋书,画,饮食,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然而,在他被贬之后看到菊园中的满地铺金,他才知道原耒菊花也有花开花落,打破他心中的绝对之壁。

故云,行,为方法,它就像一本最真实的书,告诉你,世界的千变万化,生命的繁延 ,过程都有它的多面性;告诉你,你认识的错误,告诉你世无绝对。

故吾曰,谦,知,行,让我们拒绝绝对。

让我们保持一颗对万物的敬畏与好奇之心,在谦虚中扎根,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在实践中看清世界,让我们在人生的浩瀚之海中破浪前行。

让我们拒绝绝对,让生命开出不同的花朵,香远益清。

(指导老师:李蓓蓓)

方知明理须躬行

如皋中学高一(13)班 彭安易

邓小平老人一生有很多至理名言,但我最爱的还是那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事情,很多时候,亲力而行,方有收获。

是的,明理须躬行。伟大博学如苏东坡,也曾吟出“秋花不必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见那满地落瓣之菊傻了眼,真是可爱又可可笑。

人的常识有时是很管用的,那是前人凝结下来的与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门道。但太过相信常识,不去检验它的正确与否,便会“贻笑大方”了。说来也搞笑,不知旁人听说过没有,我一直听说并坚信着,唾液是可以消毒止痛的。于是每次手上擦破了皮,便习惯性地舔舔。直到有一天,在一本科学读物是发现,唾液并无任何杀菌作用,正确做法应是用清水冲洗后再用碘液消毒,不禁脸红汗颜。由此可知,明理须躬行。

若是脱离了躬行,仅凭常识做事,甚至可能会带来灾难。一次喜宴上,小伙子吃鱼被卡,准备去医院用钳子取出鱼刺。热心大妈让他用馒头嚼两口咽下去,男子汉大丈夫去什么医院。结果鱼刺划破食道,导致大出血,小伙子不治身亡。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明理须躬行!若是大妈亲自去网上查一查,或是咨询一下专业的口腔医生,或许便能避免这场悲剧。

为探索真理而实践,需要亲力亲为的毅力保航。中国的科研总工程师罗阳,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劳心劳力,几十年如一日地检查发射细节,与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亲临发射现场。这种毅力推动他从一名无名小卒一跃为中国航天第一人,托举的中国的航天事业冉冉上升,关于宇宙,关于航天的真理在他面前洞开。

为探索真理而实践,还需不畏挫折的勇气护驾。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几千次才寻找到最合适的灯丝材料;诺贝尔发明炸药,朋友、亲人、助理甚至自己多次受伤,付出惨痛代价终获成功,以他冠名的诺贝尔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鲁迅先生为探索救国真理,不畏当时社会迂腐人士的中伤,“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终成中国文学史上一代丰碑……

信息化社会已至,瞬息万变,风起云涌的现代社会更需要我们为了明理而躬行,为了探索而奋斗!

方知明理须躬行,

运用常识要谨慎。

亲力亲为搞实践,

不畏挫折铸成功。

(指导老师:柳爱娟)

“想当然”并非真理

如皋中学高一(14)班 韩秋荣

同学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成语,凭它的字面来判断它的含义,结果往往大相径庭。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即进入了“想当然”的思维怪圈。

“想当然”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人经历,对事物所作的主观判断,它未曾经过科学证明,并非真理。“想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我们要拒之门外。

“想当然”会阻碍我们对真理的探索。著名的天文学家匹克林在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海王星时,发现视野的下方有一颗黑点。当时他并未在意,只认为是观测镜上的小污点,随手将拍摄下来的图像放在一边。正是由于匹克林的“想当然”, “想当然”让这位天文学家不能清楚认知,他本人错失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也让冥王星的发现推迟了十一年。

对于许多人来说,“想当然”的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摒除它对我们思想的荼害,我们应怎么做呢?

在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时,一定要尊崇事实。清代作家李渔幼时读到《孟子》里的“虽褐宽博”,先生讲:“宋朝的朱熹说了,褐,即贫贱人家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李渔听了,觉得不对头:贫贱人家的衣服应该短瘦一点,也好省些布料,怎么又肥又长?他去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只是教训道:“朱老夫子的话是不会错的,你照着念就行了。”李渔却非要弄清楚,多年后,他去穿褐衣的地方,向当地居民请教。一个农民说:“我们生活艰苦,只有一件衣服,当衣又当被,如果不做得大一点,就盖不住全身。”;李渔终于明白,朱熹的解释是对的。当我们缺乏某领域的知识时,不能以主观意愿来判断对错,而应谨慎寻求事实,虚心尊重事实。

当我们对事物产生怀疑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求证。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在做完实验后,发现试管里有些许黄绿色气体。他本设想是实验失误,但不敢大意,又将实验重新做了几次,结果始终一样。他兴奋极了,认定这是一种新物质,又多次求证,大名鼎鼎的“氯气”终于被发现了。只有努力求证,才能将怀疑清除,在破除“想当然”的思维错误后前进一步,离真理更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人类的发展就是对宇宙的不断发现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作为新一代,我们更要笃求真理,走出“想当然“的思维误区。

(指导老师:马宏建)

留心观察 善于探索

如皋中学高一(15)班 陈佩璇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读《咏菊》诗后,认为菊花焦干枯烂而不落瓣,然而后来偶然入菊园,见满园菊花皆凋落,观察到此景,再对比之前,方知菊花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由此可见,留心观察,善于探索,方能寻求真理。

留心观察,善于探索,就是仔细观察和思考身边每一个现象,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国外一位物理学家曾为验证是否有电场力而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房间安装好仪器,随即到另一房间观察小指针是否由于隔壁的磁场力而偏转,然而由于指针的偏转时间很短,他未能观察到这一现象,最终没有发现真理。倘若他能够思考指针未偏转的原因,观察每一个细节,对比每一个现象,深入探索,那么,他还会忽略指针偏转时间过短吗?还会错过这一次寻求真理的机会吗?当然不会。留心观察,就是要我们细心看身边的细节,并且思考;善于探索,就是要我们在观察后,深入研究,不断地探求未知的领域。

留心观察,善于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成就辉煌。法布尔小时候酷爱小昆虫,他经常趴在草地上,聚精会神地观察草丛中的小昆虫,一看就是数小时。之后他不再局限于以观察小昆虫为乐,而是进一步探索那些小巧灵敏的小生物们,由此拓展,为世人留下了《昆虫记》这本巨著,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牛顿一次在树下被苹果砸中,不同于常人的是,他没有忽略这个现象,而是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正是因为法布尔、牛顿留心观察,善于探索,才使他们注意到常人所忽略的现象,发现了人们未知的真理,为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就了他们一生的辉煌。

留心观察,善于探索,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善于发现的心,更需要我们勇于尝试,坚持不懈。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失败过很多次,但他却能用心认真观察所设计的每一个结构和细节,发现不足,并且坚持不懈,敢于尝试自己的每一次设想,终于在无数次失败后,成功发明了电灯。正是爱迪生那颗敏感而善于观察的心,才使他下决心去探索比油灯更好的照明工具。若爱迪生在经历几次失败后便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就此放弃,那么,便不会有如今人们生活中仍不可或缺的电灯,也不会有时代的进步。

人生需要观察,从婴幼儿到青壮年再到老年,皆需敏锐善察的眼,长于发现的心;人生需要探索,只有在平凡的现象中不断探究未知的领域,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推动时代进步。

让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一情一景,拥有一颗探索的心吧!

(指导老师:娄元华)

万物皆有不同

如皋中学高一(16)班 李洵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名人如是说。万物皆有不同,我们不仅应该了解,更应该学会利用。

苏东坡之前认为菊花只有一种,绝对不会落瓣。亲眼目睹之后,才发现同为菊花,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他一定为自己随意否定他人而懊恼,也一定明白了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

万物皆有不同,地上的花草才有了五彩缤纷的色彩;树上的鸟儿才有了各不相同的鸣叫;昆虫才有了多姿的形态;植物才有了各异的个体。万物的不同,缔造了自然的美丽,丰富了世界的生命。

万物皆有不同,才有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才有了形形色色的人类,才有了各自传承发扬的灿烂文化。万物的不同,也造就了人文的辉煌,丰富了精神的世界。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告诉我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皆有不同。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正是注意到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存在。他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对每个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成功培养出一大批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学生。倘若孔子人是不到学生的不同特点,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来教学,那么我国历史上将少了多少济世安邦之才,多了多少庸庸碌碌之辈?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创作初期,经常长时间站在同一地方,仔细观察来往的车马人群,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物的各异差别。莫泊桑的耐心巧妙的观察方法,难道不是为以后形象各异的人物的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吗?

所以,在精神世界里,我们也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来发现万物的不同特质。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方向。在教育、文学创作甚至是医学、科研等领域,我们都不乏实例。因此,只有注意到万物的不同特点,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者

其实,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需懂得,万物皆有不同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艰难的国家建设探索过程中,我国发现有苏联的前例可以效仿,但我国并没有照搬,而是结合我国当时具体国情,根据意识基础的不同,适当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终于发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路线。一步步走来,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倘若当初完全照搬别国的经验,我国又怎会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怎会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盛世之态。

因此,万物皆有不同,不能盲目地将自己同化成他人,发现自己的不同,自己的特色,不也能促成更好的发展吗?

所以,我们应努力的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别和特点,明白世间万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善于睿智地加以利用,也许你会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

(指导老师:沈晓云)

躬行方可致知

如皋中学高一(17)班 侯润雨

一代文豪东坡居士,也因自己的主观臆想而陷入“菊花不落”的误区,直到多年后亲眼见“菊花残 ,满地伤”之景,方知自己的错误。

所以说“躬行致知”。

躬行致知,是一种对于真相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著名的生物学家摩尔根,一开始对于孟得尔的遗传定律将信将疑,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选取果蝇为研究材料,不仅证实了孟德尔理论的科学性,又再此基础有所发展,成为遗传学“开山鼻祖”之一。如果不是他拥有对于真相的探索精神,那么孟得尔的遗传定律也许要许多年后才能被证实;如果不是他拥有对于真相的探索精神,只知一昧盲从,那他又怎可能在前人的道路上印上自己的足迹?不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我们的科技文明才得以发展吗?

躬行致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人们思想迷茫,高喊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却不知何为真理。于是,许多人无辜被冤,人心惶惶,社会动荡。终于,《人民日报》的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巨大反响。实践,即“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代先贤的话语字字铿锵有力,在人们耳畔回响,于是人们开始反思,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是实践。这也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奠定了思想基础。真理需要检验,而躬行是唯一方法,若是真理成为了政治上的武器,仅由人言判是非,而不根据事实说话,那么结果势必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躬行致知,需要走出常识的误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授问学生,“为什么把一小勺盐放入倒满水的杯中,水不会溢出?”学生的答案众说纷纭,教授只是微笑不语。后来,教授将盐放入倒满了水的杯子中,水却溢出来了!试问,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没有一个会去质疑老师的提问。因为,他们都凭常识认为老师的话总是对的。诚然,常识是由我们先人们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是,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祖辈们所形成的理论,需要接受新的检验。若不去亲自实践,又怎能知晓它是对是错?

有些常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就似农村土话总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常识却是在人们生活困苦时所形成的,它旨在教导人们节约粮食。可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人们眼界的开阔,知识的丰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看重,谁又能理直气壮地高举这一“常识”的旗帜?因而,我们不能总是盲目地相信常识,而要依据实际情况再去判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躬行,何致知?

(指导老师:柳爱娟)

如皋中学高一(20)班 黄纪

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名话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一步步深入,弄清事实,再下结论。

实事求是是一种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都来源于对事情本身的一步步渗透,都应由认识到初步理解再到深入体会,都不能靠自己凭空想象,而要切实地探索与实践。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电”,也并不是人们一生下来就了解的,莱顿冒着生命危险收集雷电,最终证明了雷电的存在。反之,则先入为主,盲目自信,一意孤行,最终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求实呢?

首先,需要培养自己大胆假设以及质疑的勇气。伽利略敢于向亚里多德的论断提出质疑,并通过多次论证得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的整理,彭德怀勇于向一个个卫星上天提出疑问,亲自耕种二分地,得到了不可能亩产万斤的事实。哥白尼在多年观察后才大胆提出颠覆思想观念的“日心说”。他们成功的前提都因为有敢于质疑的勇气,向缺点、向错误、向强大的旧势力斗争的勇气。

第二步,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麻木跟风。认准目标就要坚定观念,不为外界而改变。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从东施效颦到邯郸学步,都因为不能坚持自己的个性而盲目跟风模仿。反观当下,日本发生了核泄露而导致了中国的“抢盐风潮”,也是因为公民缺少主动探究真相的精神,最后落得被世人耻笑的后果。这一切证明,只有在大胆假设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观念,不受外界影响,才会为你最后的成功收购更大的股份。

最后,在科学理解和智慧的牵引下,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亲自证实真相。这一过程无疑需要自己去完成,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才更能得到对真相的深刻认识与体会。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或许更能体会到这一点,一道题目,只有自己经历了主动探索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答案才会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吗?记者只有亲自到现场拍照录像,才会写出引人注目,真实可信的新闻来,国家领导人只有下基层,才能切实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好人民的利益。由此可见,各行各业,无论高官还是百姓,要想获得成功,亲自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必要的。

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走入了误区,急于求成,因为急于弄清事情真相而昌略了客观规律。

大到国家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盛行,浮夸风,虚假风充斥整个社会,最终导致三年自然灾害,天灾更是人祸,愿这样的悲剧望别再上演。小到个人,不少学生学习只要求作业正确率,以及答案的准确性而毫不注重解题过程,这样只会使脑子僵化、钝化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朋友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的是拓展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求实,是现代人应该有的品质。

(指导老师:徐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7a4268910ef12d2bf9e78a.html

《高一第二次段考优秀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