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 公开课实录

发布时间:2020-02-26 07:05: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缘”,理解“识”“缘”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说出诗句的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3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会诗中包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大意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会诗中包涵的人生哲理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3分钟)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庐山,这座风景优美的名山。相信大家对庐山并不陌生,还记得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的有关庐山的诗文吗?(生答:《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记得李白是怎么描绘庐山的秀丽的美景,让人惊叹的飞瀑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日照香炉生紫烟······”

老师也找到一些关于庐山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请同学们用心看,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心中的感受。

高山流水配乐放映庐山图片。指名说

作者苏轼也把他眼中的庐山写了下来,写到了哪里?大家请看。(放相关课件)——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

(二)学习课文(32分钟)

1.解题

我们不管读文章还是读诗,都要先从题目开始。请大家结合注释,来读一读题目。有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题”字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2 知诗人,解诗题

大家知道《题西林壁》作者是谁吗?下面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苏轼(播放作者简介课件)

知识要点: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

3初读诗歌,读通读顺5分钟)

1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2听读古诗,划出停顿;

师: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有停顿才更能读出诗的韵律,读出诗的诗味。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古诗,并在每句话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30秒钟标记完)

师:都标记完了吗?那你们对照一下,你们的停顿划得是不是跟老师一样?(出示课件)

根据停顿,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

3齐读全诗,整体感悟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出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

(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的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受到的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我们就细读全诗,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苏轼笔下的庐山。

4自由朗读第一、二句(可以前后桌读、默读、轮读等)

边读边思考:①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庐山的?请大家在书上划出来。这是三组什么词?

(“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角度,分别出示表示“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观赏角度的庐山图片,并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见的景色是不一样的。

反义词——由此引出,“横”的意思与“侧”相对,是“正面”的意思)

②诗人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山岭,山峰)

看图说说“岭”和“峰”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图片,提醒学生关注两幅图的差异。“岭”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峰”的特点是直插云天,用动作表示一下。

师:那连起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诗第一、二句,一边用手势来表示: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直插入云,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第一、二句主要写作者从各个角度去观赏庐山,我们齐读第一、二句,要读出那种不一样的感觉。

5自由朗读第三、四句,并思考:

“面目”是什么意思(由人的面目引出,“面目”即是样子)

②身是指什么呢?(由身体引出,“身”就是自身、自己,这里指诗人)

师:这两句话连起来理解,就是“我不认识庐山的真正的样子,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用关联词说“之所以······是因为······”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反过来试试“因为······所以······”)

诗人从多个角度看庐山,都没看清楚它的真面目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师:不管从正面、侧面、远处、低处、高处、近处看庐山,都只是看到庐山的一个面。就像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看到的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就能看到地球的全貌,我们才真切地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所以这句话也正是蕴含了这样一个哲理:要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因此这句话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大家可以多读读。

总结:有时候我们看事物,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腿就说这是柱子,摸到鼻子就说这是擀面杖。所以我们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观察身边的世界,不轻易下定论。

(三)拓展延伸

试着读一读苏轼其他的诗歌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四)测一测

1.请同学们画一画庐山。(不一样的)

2.你从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你自身说一说。

不识____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__________中。比如母爱、学校

(五)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02425d0740be1e650e9a67.html

《题西林壁 - 公开课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