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水浒传中的书生形象

发布时间:2019-06-02 03:34: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從《水滸傳》中的書生形象論水滸故事的時代背景

武陵高中國文科 溫睿瀅

1、 前言

大陸學者齊裕焜將《水滸傳》的英雄豪傑分成三類:奔上梁山、逼上梁山

和拖上梁山。第一類是「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大多出身於社會底層,對黑暗社會已滿腔怒火,只要被迫害、或目睹不平之事,就義無反顧的奔上梁山落草,如李逵、魯智深、阮氏三雄等是。第二類是雖對統治階層有所不滿,而與處於下層的人民較有聯繫,但或因出身高貴、或有較好地位、或有忠孝思想,不肯輕易落草;直到被逼得走投無路,才會被逼上梁山,宋江、林沖、楊志、武松等是。第三類或出身大富豪之家,或身居要職,但因被梁山英雄俘虜或打敗,被客觀形勢逼得無路可走,又為宋江等人義氣所感,於是就歸於梁山泊,盧俊義、秦明、呼延灼、關勝等是。在《水滸傳》裡面,所有的英雄豪傑,稱得上文韜武略兼備的屈指可數,不過晁蓋、宋江、盧俊義等幾人,他們是典型的領導者形象,類似一個部隊裡的「將軍」;其餘率皆武藝超群者,而文才出眾的在這部小說裡似乎並不受重視,有秀才或書生身份,而能在群豪中大展身手的,更是寥寥無幾。除較偏向道士類的「天機軍師」朱武不談,僅有「智多星」吳用和「聖手書生」蕭讓兩個。

中國自古觀念中,士階層的地位很高,讀書被看作是縉升的唯一一條必經之路,期盼由讀書、科考,提高社會地位和改善生活,發展報負。即便古代亦有自小習武、任軍職報效國家者,不過畢竟在一般人的觀念裡,武將一介莽夫,終究比不得文官。尤其宋代從趙匡胤開國之後便有政治目的的提倡抑武崇文,照理說,宋代應該是文風甚盛,而文人的地位是更加被提高、被社會所尊崇的。但我們可以從《水滸傳》裡看出,這個觀念被打破了。《水滸傳》一書的源頭,上可溯至南宋,當時宋江等人的故事就已經在北方(包括太行山區、山東地區)和南方(包括安徽、浙江)地區流傳,成為說話人喜愛的題材。龔開《三十六人畫贊》初次完整地紀錄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之後尚有羅燁《醉翁談錄》記載了以「水滸故事」為題材的說話名目,到宋末元初時,可稱為《水滸傳》原始面貌的作品──《大宋宣和遺事》出現。

所以,水滸故事最早是出於南宋的說話,而為何這種草莽英雄的故事在一個抑武崇文的時代會如此廣泛的流行?在這背後,必定有一個極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改變社會普遍觀念的關鍵點。

藉著對百二十回本《水滸傳》裡書生形象的分析,我們可嘗試找出《水滸傳》角色背後與當時社會政治的關係。以下便分兩個部分論述之。

二、《水滸》裡的書生:蕭讓與吳用

(1) 智多星吳用

談到《水滸傳》裡的書生,首先想到的便是智多星吳用。他是梁山泊裡的軍師,且從第十四回就出場,直至第一百二十回才下場的一個角色。吳用雖在《水滸傳》裡居天罡三十六星的第三位:天機星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其實這個角色,功能性比他本身的性格突出得多,使得這個角色形象略顯扁平。

1. 吳用之形象

吳用首次出場是在第十四回的地方。

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

衫,腰繫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 ,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這秀

才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曾有一首

臨江仙,讚吳用的好處: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

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

人號智多星。

  另外在第六十一回開場詞,也有對吳用的描寫:

  滿庭芳:

通天徹地,能文會武,廣交四海豪英。胸藏錦 ,義氣更高明。瀟洒綸巾

野服,笑談將白羽麾兵。聚義處人人瞻仰,四海久馳名。韻度同諸葛,運

籌帷幄,殫竭忠誠。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遂使玉麟歸伏,命風雷驅使

天丁。梁山泊軍師吳用,天上智多星。

第十四回形容吳用的外貌,所謂抹眉頭巾、麻布寬衫、眉清目秀、面白鬚

長者,全然是一派書生形象,並無特別。至於兩首詞的內容,則對他的才

智描寫得很清楚,乃是長於兵法,「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而

且是「義氣更高明」、「殫竭忠誠」的,充分說明了吳用的重義。則其言下

之意,吳用和三國的孔明是不分上下的,而當在說書人或小說作者描寫像

吳用這樣的軍師角色時,多半會拿孔明的形象來比附;但實際上,吳用的

才智似乎仍是不比孔明。他出的計謀,有些部分顯得牽強,例如騙盧俊義

落草這一段,令人實在難以信服,智勇兼備的玉麒麟竟會隨便聽信江湖術

士之言。在軍事方面,對於陣法的見識不如神機軍師朱武那麼廣博,對於

施法為我軍增加軍事上的利益,則有入雲龍公孫勝來擔綱。吳用身為第一

軍師,主要還是在輔佐宋江,許多計謀也是他與宋江商量出來的,感覺還

是差了孔明一截。

2. 吳用之大用

所謂軍師,不外乎提供計謀。他的智慧使梁山泊好漢一派草莽中,加入了一些柔和的成份,以緩衝其他好漢的剛硬之氣,使得梁山泊這一個整體,並非只有一群有勇無謀成不了大事的莽夫。以下是吳用這個角色的功能:

 A.延攬推薦人才-延攬人才者,如說服阮氏三雄投靠晁蓋,義劫生辰綱。

   推薦人才者,如取神行太保戴宗上山。

 B.運籌帷幄-這是軍師角色的主要功能,施計得人才者如「智賺玉麒麟」;

   運謀劫財貨者如「智取生辰綱」;攻城破虜者如「智取文安縣」、「計鴆鄔

   梨」等。

 C.安慰主帥,撫順部下-安慰主帥者,如第一百十三回:「……(宋江)對

   吳用等說道:『我們今番必定收伏不得方臘了!自從渡江以來,如此不利,

   連連損折了我八個弟兄!』吳用勸道:『主帥休說此言,已懈軍心!當初

   破大遼之時,大小完全回京,皆是天數。今番折了弟兄們,此是各人壽

   數。……先鋒何故自喪志氣?』撫順部下者,如第一百十回水滸英雄

   受招安後,朝廷對諸英雄們太苛,立功不但不陞賞,更禁約眾人不得入

   城,李俊、張橫、張順、阮氏三雄等心生不滿,要吳用拿主意,乾脆把

   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落草。吳用道:「宋公明兄長斷然不肯。你眾人

   枉費了力,箭頭不發,努折箭桿。自古蛇無頭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張?

   這話須是哥哥肯時,方纔行得;他若不肯作主張,你們要反,也反不出

   去。

3.吳用之性格

吳用出場的時候,幾乎都是給宋江出計策,除了表現出他的智慧之外,其

本身的性格實在不甚明顯。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找到幾個細節出來:

首先是攻打大遼的時候,遼國派使者來勸宋江倒戈。吳用心知宋朝奸臣當

道,盜賊並起,民不聊生,投靠遼國能夠一顯報負,比留在宋朝來的好。

所以他說:「我尋思起來,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歐陽

侍郎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

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功成,必無陞賞。

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止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從其大遼,

豈不勝如梁山水寨。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

當李俊、張橫、張順、阮氏三雄要吳用出主意回梁山泊落草時,吳用雖勸

退眾人,但私下他對宋江也表達了眾人的不滿:

吳用回至中軍寨中來,與宋江閑話,計較軍情,便道:「仁兄往常千自由,

百自在,眾多兄弟亦皆快活。今來受了招安,為國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

不能任用。弟兄們都有怨心。」……吳用道:「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

古人云:『富與貴,人之所欲;貧與賤,人之所惡。』觀行察色,見貌知情。」

吳用號稱智多星,怎麼會不知道宋朝根本無意好好任用梁山泊眾好漢?所

謂良禽擇木而棲,宋朝奸臣當道,社會敗壞,投奔遼國比死守大宋來得強。

但宋江以忠義自號,當然不肯做這等「賣國求榮」之事。這固然反映出中

國歷代以來堅守不移的「愛國情操」甚至可謂「愚忠愚孝」(歷代多少名將

忠臣死於這個觀念之下!),且也反映出當時人民對忠孝節義還是長存於心

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固然是被逼上梁山,但招安仍是最終的心願,為國家

捐軀(就算是當昏君下的忠臣),也算死得其所。

雖然吳用心理是這麼想的,但是弟兄之情還是比較重要,於是他選擇了繼

續無怨無悔的跟隨宋江。當他夜夢宋江已死,去宋江墳前祭悼時,哭道:「仁

兄英靈不昧,乞為昭鑑!吳用是一村中學究,始隨晁蓋,後遇仁兄救護一

命,坐享榮華。到今數時餘載,皆賴兄長之德。今日既為國家而死,托夢

顯靈與我。兄弟無以報答,願得將此良夢,與仁兄同會於九泉之下。」

用的死,為的是一全弟兄情義,卻不是為了忠心國家。

《水滸傳》一書幾乎在為宋江的「忠義」鋪陳,但仔細分辨起來,宋江對

國家的「愚忠」,比對兄弟的情義表現得更為鮮明,真正重弟兄情義的,不

如說是吳用或者魯智深等人。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明吳用比宋江更有「義」

的,就是在第八十八回。那一段是宋江領兵抗遼國,正值黑旋風李逵被敵

軍抓了去。吳用道:「前日我這裡活捉的他那個小將軍,是兀顏將軍的孩兒,

正好與他打換。」宋江道:「這番換了,後來倘若折將,何以解救?」吳用

道:「兄長何故執迷!且顧眼下。」平日若有哪個弟兄被俘,或者傷亡,

宋江莫不是大哭昏厥,而吳用好似事不關己一樣的出言勸慰而已(除了張

順死的時候,吳用有面露悲悽,因為張順平日親切,與眾人交情都很深);

這番李逵被俘,吳用提出交換俘虜的方法想救李逵,宋江卻遲疑地想萬一

以後又折將該怎麼辦。宋江的心理在這裡實在是很矛盾的,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就是他素來就不喜歡衝動愛鬧事的李逵,認為不值得拿敵將的兒子

這麼重要的人質來換;第二種就是他根本只是隨便想一個藉口,反正抓到

重要人質,正好可以拿來做別的更重要的用途(比如說強迫敵人自行解陣),

兄弟的死活比較起來就沒有打敗敵人那麼重要。

吳用身為一個秀才,在這樣重文輕武導致內憂外患的時代,他很盡責地扮

演好「軍師」的角色,最後盡義而死,也算鞠躬盡瘁,報答士遇之恩。然

而他本身的性格和形象就沒有黑旋風李逵那麼鮮明,也沒有呼保義宋江那

麼複雜,雖在全書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但畢竟還是少了那麼一點味道。

(二)聖手書生蕭讓

比起智多星吳用,聖手書生蕭讓的角色形象更是蒼白。蕭讓最初是吳用所

舉薦的,目的為請蕭讓模仿蔡京的筆跡,假傳書信,以救「吟反詩」被捕

的宋江。第三十九回:

吳學究道:「吳用已思量在肚裡了。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體,是蘇東坡、黃

魯直、米元章、蔡太師四家字體。蘇、黃、米、蔡,宋朝四絕。小生曾和

濟州城裡一個秀才做相識。那人姓蕭,名讓,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

他做『聖手書生』。及會使鎗弄棒,舞劍輪刀。吳用知他寫得蔡京筆跡。」

情節內容是必須要蕭讓來模仿蔡京的字跡,但吳用在推薦此人時,又加上

一句「及會使鎗弄棒,舞劍輪刀」。從這一個小細節可知,要上梁山泊入伙,

光有舞文弄墨的一技之長並不足夠,還要會一點武藝,方夠資格上梁山。

另外一個重武輕文的證據,是當梁山泊眾好漢受招安後,每回謁見,必是

只有行者身份的武松、道士身份的公孫勝、和尚身份的魯智深和軍師身份

的吳用四人,服色不變,其餘皆是身著戎裝,當然也包括本是秀才的蕭讓

在內。從這裡我們也可看出當時人民對英雄豪傑的形象,觀念與北宋初期

已經有明顯的改變。這一點後面會再做更詳細的論述。

  那麼蕭讓的形象又是怎樣的?同一回:

……只見一個秀才從裡面出來。那人怎生模樣?有詩為證:「青衫烏帽氣稜

稜,頃刻龍蛇筆底生,米蔡蘇黃能彷彿,善書聖手有聲名。」

這段詩只是著重在蕭讓善於模仿筆跡,對他的外表形象或者性格卻是幾乎

沒有著墨。整個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裡,除模仿蔡京筆跡救宋江(卻

在圖印上功虧一簣)這個功能外,只有第一百六回給蕭讓有上場一展身手

的情節。那正是宋江征討王慶,當時幾乎所有兵將都出城迎敵,城內僅兩

位將領和老弱兵馬一萬,根本不足再應付另外一邊來的大軍。此時聖手書

生蕭讓用了一個計策,擊退了強敵。這計策和《三國演義》中孔明用的「空

城計」有異曲同工之處,讓讀者覺得似乎看見了羅貫中的斧鑿痕跡;而宋

江知道蕭讓使這個計謀退敵之後,第一個反應不是誇讚蕭讓的急智,卻是

大驚說道:「倘被賊人識破,奈何?終是秀才見識!」秀才書生地位的下降,

不言可喻。

不過蕭讓的結局在眾人中算是好的,最後他在蔡京家中當個門館先生終老

一生,在世俗觀念裡,書生秀才多半是當門館以終生,所以蕭讓算是有個

善終。然則在《水滸傳》後半段強調忠孝節義的理念下,這樣的安排畢竟

過於平凡,甚至是有違忠義了。

3、 水滸故事的時代背景

(宋代)天下既定,太祖既鑑於五代諸將擁兵自重,故削藩鎮兵權,以絕

禍亂之源;復鑑於五代文化無行,因而獎勵名節,以文臣知州事,並主「宰相須用讀書人」,遂蔚成重文輕武之風。……朝廷既重視科舉選士,而在野的讀書人,則更以中式登科為懷抱,於是,「應舉不作狀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虛生也」的仕進觀念,遍及上層知識階級。而且經五代擾亂之後,百姓疾苦,一般讀書人莫不抱著功利主義,……故人們乃希冀以讀書的途徑,而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

……士、農、工、商層級分明,而士又為社會的上層階級,經由科舉考試

及第的士人,不僅可以為官,不愁食祿,而且得以結交公卿,傳揚聲譽,使他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本屬庶民階層,一旦中試登科,便一躍而為特殊階級。……

這兩段話,最足以說明宋代重文輕武的程度。雖然宋代在仁宗時因感於內

憂外患,開放武舉(名為「武足安邊洞明韜略」及「運籌決勝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等科),但重文輕武的風氣積弊已深,並非一朝一夕能改。不過我們可說仁宗時期是宋人觀念開始轉變的時期。

(1) 水滸故事裡的時代背景

水滸故事裡的時代背景,是宋徽宗朝。當時徽宗寵信蔡京父子以及王黻,任以政事,委宦官童貫以兵權,宦官梁師成則居中用事。徽宗好花石,蔡京任相時開始取浙中珍木異本以為進,政和中,童貫更是廣取兩浙奇石異卉入京,動輒數百舟,號為花石綱。這些歷史上的奸臣人物,在水滸故事中,都有出現,成為迫害水滸英雄們的主要惡勢力;而花石綱也成為生辰綱的「前身」。

徽宗末年,政治敗壞,民變屢起,以宋江和方臘之亂為最。歷史上的宋江,是淮南劇盜,創亂於宣和二年二月,初起時僅三十六人,縱橫河淮之間。宣和三年五月,宋江剽掠至海州(江蘇東海),最後被知州張叔夜打敗而投降。方臘之亂則是起於蘇杭造作局和花石綱的擾民至極,最後為韓世忠敉平,戮死於市。然而在說書人的口中,方臘等人民之亂,成為宋江在接受招安之後,為朝廷平定動亂立下的汗馬功勞。

古本的《水滸傳》裡有「四大寇」,是指王慶、田虎、方臘和宋江。郭武訂定的本子削王、田而增加遼國,成為百回本;後來《水滸全書》又增王、田,並存遼國,成為百二十回本,則宋江正式退出四大寇之列。

(二)水滸故事盛行的時代背景

前言所稱,在南宋的時候,水滸故事就已是說書人喜愛的題材了。北宋歷經靖康之難,徽宗的第九子康王構於南都即位,為宋高宗。其時金人仍繼續伐宋,民間則有大盜李成剽掠於江淮之間。其後南宋內憂外患不斷,外賴韓世忠、岳飛等名將維護,內則又有秦檜、賈似道等奸臣誤國,民間大盜屢起,佔領河道劫掠,政治混亂。

社會方面,則明顯的貧富不均,由於江南一代物產富庶,商業發達,南宋偏安於此,上下漸趨於安逸享樂。市井小民辛苦地為了討生活而拚命工作,上層社會的人們則享受著一切:包括從此時大大興盛起來的說話、唱戲、歌舞技藝等視聽娛樂。

南宋的時候,政府裡的文官還是受人尊敬且羨慕的。而官場的腐敗卻也有明顯的跡象,族閥主義的庇護、朝廷中敵對派系的鬥爭、嚮往財富造成腐化的增加,但是參加科舉考試的人還是有增無減,因為做了政府的官員就是打開了光耀門第之路,也可以提高社會地位。反觀軍官,他們的地位則始終被文官所淹沒。大多數軍官比文官的出身更加低微,而且積於普遍性的反對黷武,在一般人民的眼中,軍人是受輕視的。後來軍隊演變成主要招募的人是社會的渣滓,軍中不再是征召入伍之兵而是僱傭兵。這種缺乏素質和紀律的軍隊,便濫用職權及力量,當附近發生戰事且補給不足時,鄉村便被劫掠一空。所以在鄉下百姓眼中,軍隊與強盜並無分別,使得人民更憎恨軍人。

(三)「反賊」與「英雄」的形象轉變

綜合說來,基本上在水滸故事盛行的南宋時期,社會上以仕宦為榮的觀念並沒有因為受盡重文輕武導致內憂外患而改變。那麼宋江等「叛賊」成為人民心中的大英雄的關鍵何在?從水滸故事多次的增刪,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大宋宣和遺事》裡,已有「張叔夜招宋江三十六將降」與「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的節目。宋江投降後的事於正史無載, 史則云收方臘封節度使。但實際上收方臘的是韓世忠,並非宋江,所以這些情節應是說書者輾轉相傳,編成如此故事。並且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便已有「仁義長厚」的形象了。

後來繁衍出的平王慶、田虎、方臘、遼國等情節,或可說是人民的一種期望。因為朝廷政治被一群奸佞文人所據,軍隊又大類盜寇,中央政府根本不能夠被人民所倚賴和信任。此時若能從民間出現一個文武雙全、智勇兼備且居仁行義的人,能如奉天命一般掃蕩群寇,甚至為國家抵禦外侮,豈不令人痛快!另一方面,水滸英雄們也安慰了處於下層的人民,因為他們讓地位最低下的人民覺得自己也有出頭、大展抱負的一天。

四、結語

儘管考科舉、仕宦是現實生活中能改善家境、光耀門楣的唯一方法,但看盡現世太多失行敗德的文人,混亂朝政,民不聊生,人民開始期盼有一群好漢,來解救這個腐敗的社會。盜寇叛亂起於政治的黑暗,有才能的人最終還是宜於回歸朝廷,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心力。由水滸故事的情節發展,顯示出人民那種既矛盾又複雜的心理。則這是一個草莽英雄擅場的故事,書生如吳用、蕭讓者,縱有智慧無比,還是不如武藝高強者在實質上來得有幫助且快意恩仇。羽扇綸巾的秀才軍師,於是不得不在人民的殷勤期盼下,退居於次要的、輔助性的角色。

參考書目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谷風出版社。

2.Jacques Gernet著,馬德程譯《南宋社會生活史》,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

  年。

3.范煥之、李震洲編撰《宋代考選制度》,考選部印行,19842月。

4.林瑞翰《宋代政治史》,正中書局,19897月。

5.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6月。

6.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一百二十回《水滸傳》,聯經出版社,19984

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a07d0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d5.html

《百无一用是书生水浒传中的书生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