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斯”的用法

发布时间:2020-06-27 14:2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代词,与“此”相同,有两种用法:

1、只是比较近的人或事物,作定语,可译为“这”“这个”等例如: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这个人哪竟然有了这种病!

必不得以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如果迫不得已,非去掉什么不可,那么在这三项中首先去掉哪一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过去我要是不干这个差事,那么老早就已经累垮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没有这种人,我跟谁归到一起呢?

2、代替比较近的人、事物或处所等,作主语、宾语,可译为“这”、“这里”等。例如: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孔子叹其宓子贱说“这人是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这(宓子贱)从哪里学来这(好品德)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事物像这(河水)吧!昼夜不停的(奔流而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有美玉于斯。(同上)——有块美玉在这里。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苏洵:六国论)——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使用武力的功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连词,表示承接,多用在条件复句的开头,可译为“就”“那么”“那么……就”。例如: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能够看到君子,就不错了。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大王不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过来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假如知道这么做不合道理,就赶快停止吧,为什么要等到明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柳宗元:封建论)——天下的常理是,国家治理得好,就能取得人民的(拥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 助词,通“是”(同部),表示结构关系,用在倒装的动宾词组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用

极少。例如: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经·幽风·七月)——共饮两尊酒酿,宰杀小羊大羊。

四、 语气词,通“思”,用在句中或句末,跟“兮”差不多,可译为“啊”(用在句中的也可不译)。

多见于《诗经》。例如:

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诗经·小雅·甫田)——于是筹建千座粮仓,于是筹万辆车,(储藏、装载)谷子、稻米和高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诗经·小雅)——鹿啊跑起来,腿脚快如飞。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诗经·小雅·蓼萧)——那高大的艾蒿啊,挂满了露珠儿呀。

五、词缀,通“其”,也可做前缀或后缀。

1、前缀,嵌在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例如: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诗经·小雅)——穿着他的命服(古代官员按其等级所穿的礼服),红的蔽膝(古代祭服遮蔽在膝前的部分)煌煌,绿的佩玉玱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小雅·斯干)——像鸟儿举翅,像野鸡飞翔。

2、后缀,嵌在形容词或疑问代词的后面。例如: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论语·乡党)——(野鸡)仓皇的飞了,盘旋一阵又落在一起了。

王赫斯怒。(诗经·大雅·皇矣)——文王勃然动怒。

斯何违斯,莫敢遑息?(诗经·召南·殷其雷)——为什么离开这里,(片刻)不敢歇息?

[备考]“斯”字的本义是“劈”、“砍”,动词,如“斧以斯之”(诗经·陈风·墓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36fa9e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7.html

《古代汉语中“斯”的用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