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质检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9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文综质量检查地理试题的命制依据国家高中地理 《课程
标准》,紧扣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的规定,地理学科逻辑思维考察 出,新课程理念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新趋势比较明显。 总体而言,地理试题侧重能力立意, 注重考查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好,总之,本次地理试卷总体精良,材料选取科 学,设问新颖,有梯度有深度,是一份考察学生学科素养效度较高的好卷子,能较好地诊 我省高三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状况,为我们科学有效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学生地理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备考策略提供了依据。
一、试题特点
(一)立足主干,注重对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 试题立足主干,内容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如试题选取“雷暴天气系统过境”考查地理事 物时空演变、运用“印度气候、洪水频次年变化”,考查学生能否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 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运用所学的地理知 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二)试题创新性突出,难度较大 试题创新性突出,如在选择题中要求学生自学“土壤逆湿”现象,推断土壤逆湿是在特 定条件下,浅层土壤的湿度由上湿下干的现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 的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 通过比较、 判断、分析, 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再如,基于锋面天气系统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盐 度锋的概念,由此做出符合学科逻辑的推理与判断,所以试题的思维空间与思维量较大, 逻辑联系紧密,创新性强,难度较大。
(三)试题选材时代气息浓厚,体现了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试题融入的生活气息很强,体现了人地和谐发展的的理念。如考查古徽州文化生态保 护、物流概念等都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当下时事热点和生活常识的痕迹。古徽州文化生态保
护体现了人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理念;物流概念则体现了时代气息。
试卷考察内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失衡现象突出,特别是综合题,都是考查人文地 知识;另外,区域选择中偏重中国区域,世界区域仅仅在一组选择题中体现。

1


、成绩分析
一)答题统计
1.总体成绩及与全省的比较

与考 人数
三明市 4491 福建省

平均分 标准差
及格
最高 人数
及格率
优秀 人数
优秀率
50.48 11.16

81

984 21.91 25.46 2 100 0.04 0.16 64367 51.12 11.56
全卷得分
II 卷得分
I 卷得分
36
9.1 37 8.39 24.12 43 44 6.25 4.94 三明市

50.48 51.12 27 26.99 福建省
2.分数段统计 10090 人数
8980 7970 6960 5950 比率
累计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0 0 2 0.04 128 2.85 854 19.02 87
34.16 4940 人数

40 以下
比率
比率 人数
1237 27.54 736 16.39 3.各小题答题统计
题号 分值 小题号


小题 分值
平均分
三明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1 2

4


2.491 3.817


0.623 0.44 0.954 0.17 0.275 0.29 1.94 0.84 1.79 4 4 3 1.102 2




4 5 6 7 8 9 10 11
4


2.269 3.457


0.567 0.37 0.864 0.4 0.609 0.33 0.692 0.51 0.633 0.48 0.784 0.35 0.312 0.12 0.436 0.36 0.41 0.3 0.47 0.39 0.32 0.44 0.39 0.62 0.49 0.17 0.11 0.16 0.18 0.16 0.22 0.25 0.24 0.22 信度
1.98 1.37 1.95 1.85 1.93 1.64 1.85 1.98 1.22 1.06 0.72 1.23 1.2 1.44 1.44 2.95 2.06 4 4

2.435 2.768


4 4


2.534 3.138


4 4


1.25 1.746
(1 6 2.48 8 2.41 4 1.88 6 2.32 8 2.57 8 3.49 6 2.33 10 6.25 4
36


(2 (3


(4

37




(1 (2 (3

43




44 平均分
难度
10 4.94 区分度
标准差


50.48 51.12 0.50 0.25

11.16 11.56 0.57 0.66
0.51 1.选择题部分
学生具体答题过程中, 4-5 题组得分率比较低,特别第 4 题难度为 0.28 ,一是认为 度洪水主要发生在恒河下游平原地区,错选 A 东部;二是未注意到“3 月”这一时间限定, 认为印度的洪水主要源自大气降水, 印度南部东、 西高止山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 引发洪水,错选 B 南部。第 5 题难度为 0.57 ,一是未完全解读图像信息,认为印度的洪 水主要源自大气降水,故选 A;二是认为气温高,印度低压加强,西南季风强盛导致降水 增多,洪水多发,选 B;三是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覆盖率低,可能导致洪水 发,故选 D。第 10-11 题组得分率也比较低,第 10 题难度为 0.31 ,学生体现为对图3


中信 息解读不到位,没有注意设问所限定的局部区域等盐度线的特殊分布状况;第 11 题难 0.44 。此题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必须熟练掌握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锋面附近空 温度、密度和气流运动特点,结合生活经验,建立水体盐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 迁移,形成正确盐度锋的概念,明确盐度锋的形成,锋面的延伸方向,锋面附近咸淡水的 度差异和浮力的变化,方能作出正确的推理与准确的判断。教学备考中应积极引导师生 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从重视“生活化”的地理开始,进 而实现地理的“生活化”,落实新课标中的地理实践力目标。教学备考中应引导学生在复习 备考最后阶段,走出“题海”的误区,重新回归课标与教材,踏踏实实做好地理基础知识的 巩固和地理原理的理解等差缺不漏工作, 不断提升运用能力。教学过程应强化区域地理 特征的归纳与深入理解,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与现象,并在对地理事 项的感知中建立起地理知识间的关联,进一步提升地理的理性认识。
2. 综合题部分
36 :该题组立意是以“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 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知识载体,运用推理、综合和发散思维方法, 考查“基本的地理 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 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 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等能力。 本题的分 9.1 分,难度系数为
0.38. 第(1)小题通过材料获得古代浮桥与现代浮桥的建材差异,结合跨学科知识和生活 验等,从原料、科学技术、桥的特性、生态保护等角度综合分析,比较钢铁浮箱与木船、 筏子之间的优劣,分析得出现代浮桥用钢铁浮箱替代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的原因。
本题实测难度为 0.4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得分率为 41.3% 。学生存在的问题: 没有读透材料,获取信息不完整,影响学生的综合分析。如许多学生不会充分提取有效的 息,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能答出“便于拆装,效率高”。 ② 没有构建明确的模式,语言组 织混乱,表现在同一得分点反复作答,答题要点遗漏,如漏掉“技术进步”、“承载力”、“安 全性”等相关的得分点。③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则表述的过细、过于口语化。如:“现 在钢铁多⋯⋯”;“钢铁过剩,钢铁容易得到⋯⋯”;“周边有钢铁厂⋯⋯”等等。部分学 生能够关注、融入区域的背景进行作答。也就是关注材料演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2)小题通过获取图文信息,即获得浮桥的特点——易受水文影响,结合所学知 黄河的水文要素——洪涝、 凌汛、流凌等论据, 综合考虑浮桥的特点、 黄河的水文要素、 交通安全等,判断拆除的季节和归纳论证拆除的原因,达到解决地理问题的目标。
4


本题实测难度为 0.30,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得分率为 30.1% 。学生存在的问题:一 无法有效提取图文材料给出的信息。获取“浮桥与黄河的水文要素—— 洪涝、凌汛、流 凌”的关系,进而无法准确的判断季节; 二是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对于地理现象的发 发展过程,不能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导致描述不全面,不完整。没有进行综合分析, 失凌汛和流凌等相关知识,只关注洪涝,仅分析夏季情况;三是基础不扎实,不能及时调 用储备的基础知识。如本题应充分利用题目“从水文的角度加以分析”这句话,调出水文特 征要素: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找到其中哪些要 会影响到浮桥的安全,以此来组织答案,倒推季节。
第(3)小题通过图文信息可知武惠浮桥联接了武陟镇和惠济区,而 Z 镇恰位于浮桥 桥头附近,离惠济区最近,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交通的影响和农业的区位等,进行必 的推理分析地理基本规律——交通改变市场,市场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综合地缘位 置分析,推理可得—— Z 镇接近城市,利于技术输入, 提高竞争力等。
本题实测难度为 0.47。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得分率为 47% 。学生存在的问题:地理 辑思维能力较弱,无法将所学地理知识形成学科逻辑——交通改变市场,市场决定农业 的类型和规模等导致答题偏离试题意图。如没有正确答出“改善农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 等。地理信息获取能力比较弱,如“浮桥建成后, Z 镇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和奶牛⋯⋯ 等养殖规模”,多数学生能答出“扩大生产规模”却难以答出“改善农业结构”或“发展近郊农 业”。
第(4)小题通过图文信息和生活常识等可知浮桥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路桥 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观点进行探讨与论证。无论选择哪种观点,必需有正 确论据论述观点。
本题实测难度为 0.39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得分率为 39% 。学生存在的问题: 思维 有充分发散出去,没有获得浮桥和公路桥的相关知识,无法全面的分析二者的优缺点,导 致答题时漏掉关键得分点等。 如漏掉“连续性好”、“客货流量”等相关的得分点。不赞同的在 说明理由是多数同学从旅游地理角度谈浮桥历史悠久,可发展旅游业同时可带动相关产 业,浮桥独具特色,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足,很多同学 有注意到附近这座公路桥的信息, 利用“多次拆浮桥”,推断出“不易淤积”的隐性结论就 少了。此外,还有部分同学观点不明确。
37 题本题的立意是通过“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形成条件”、“物流概念”等知识载体中, 通过综合分析,考查学生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及能够运用正确的 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小题从文图情境的扇贝生长习性中提炼出在渤海湾用筏式养殖海湾扇贝的有
5


养殖条件,即从海湾和筏式养殖海湾扇贝的有利养殖条件两方面的综合分析中去寻找解 题思路。一是从图中找出符合扇贝养殖的条件,如从扇贝养殖的海域及推测出海水温度、 盐度等知识, 调动原有渔场知识解答问题; 二是结合 H 农业集团的海湾扇贝筏式养殖示意 图,从图中提取和推理出该养殖方式有利扇贝养殖的有关温度、光照、盐度等信息,才能 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平均分为 2.57 ,实测难度为 0.32。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 审题不清,扣题不准确。 没有抓住“渤海湾养殖”和“筏式养殖”两个方向作答,不理解生长条 件和技术条件。答案不完整,可能常会漏掉一个方面或者某些条件;二是语言表达不清, 用词不准确。象“风平浪静”、“气温高”、“河流汇入”、“把吊笼提到”、“吊笼有利于捕捞,防 止跑掉”等。三是逻辑推理混乱,因果不明。如“海阔水深,提供空间”、“遮挡阳光,提供光 照条件”等。
第(2)小题让学生调用产业区位选择的知识,联系物流的概念和题目提供的甲地及 关物流圈的信息,结合生活经验和综合分析,得出建仓储需要的土地、劳动力、地理位 置等条件。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 平均得分 3.5 左右,得分率为 0.44, 实测难度为 0.44 。学生存 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会忽略题目中唐山位于 1 小时物流圈的信息,所以漏答“地理位置优 越”、“信息系统发达”;二是对建仓储基地需要的条件了解不透彻,漏答保鲜需要的条件。 教学备考需要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训练;养成联系生产生活的习惯。
第(3)小题要求学生从图文材料获取物流的概念,运用逆推方法,从影响产品竞争 的交通因素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寻找解题思路。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平均得分 2.33, 难度 0.39 。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无法深刻理解 题意,不能从环首都物流圈和物流企业涵义中提取市场、减少流通环节等信息;二是逆向 理方法没有掌握,不能从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中,找到解题思路。教学备考需要加强 自学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逆向推理方法的训练。
43 题本题选考人数为 3560 人,从学生答题情况看,本题实际得分为 6.25 分,实测
难度为 0.63
本题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为知识载体,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考查能 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题设问“与弱水·金沙湾相比,分析张 掖弱水景区游客更多的原因。 ”游客更多的原因,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资源价值、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图 例提示的信息,对比两个景区,结合“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的相对位置, 得知张掖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拥有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更加便
6


利。古丝绸之路,发展历史悠久,知名度更高,对张掖弱水景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也就更明 显,市场距离更近,节省了交通费用,节约了时间,出入更顺畅,旅游性价比更高。再次 据图例提示的信息,张掖除了弱水景区外,附近有更多的文化景观,推测周边旅游资源 丰富多样且集群状况更好。张掖靠近酒泉、兰州、西安等地,基础设施较完善,接待能力 较强。
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能准确全面解读图中信息,导致答案不完整;二是不了解评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本内容,答题偏离方向;三是不能深分析试题设问的指向,没有 与弱水·金沙湾进行对比。四是地理逻辑混乱,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张掖文化旅游 题之一,意味着张掖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学生回答成“张掖弱水景离酒泉卫星基地近, 名度高”。
44.《环境保护》本题选考学生为 846 人,平均得分为 4.94 ,实测难度为 0.49
题立意是以“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为知识载体,运用综合思维方 法,考查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结合柱状图,对比农业 种植公司,考查种植散户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要求学生通过观察 柱状图,对比种植散户和农业种植公司在单位面积污染量的差异,解读种植散户农田非点 源污染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通过读取图中有效信息,就任何一年来看,与农业种植公 司相比, 植散户的农田单位面积污染量都较大, 农田非点源污染都较严重; 就三年来看, 种植散户的农田单位面积污染量都在增大,农田非点源污染都在逐年加剧。分析其原因, 围绕污染范围、环保意识、处理技术、监控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环境的污染遍布各 地,来自种植散户的非点源污染分布更广泛,排放时空更不确定。作为种植散户,环保意 识较薄弱,随意排放,排放更无序。由于经济技术较低,污染处理技术较弱,难以达标排 放。作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在监管上更难以控制和治理。
学生答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审题不严谨,漏答。有部分同学没有描述种植散户农田非 点源污染的变化情况, 仅回答原因;部分同学,答题时未指向种植散户。 地理概念模糊, 重复作答。如学生在答题表述中描述了“非点源污染”,又描述“面源污染”,无效作答,浪费 时间。 不能准确解读图中信息,获取信息能力差,思维混乱。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 答问题的能力不足,找不准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缺乏归纳。如要求对比农业种植公司, 侧重描述种植散户,学生答题中却多点表述农业种植公司或种植大户的特点原因等。

理原理规律不清,不能深入分析原因,无效因果论证。如种植散户农田非点源污染严重, 学生仅描述使用农药、化肥等,只是简单搬运背景题材,没有深入探究。种植散户农田 点源污染逐年加剧,要求动态分析其变化,学生没有从经济技术的时间发展变化和空间的 管理调控等方面进行时空综合分析。
7


三、存在问题
省质检地理试题综合题部分普遍得分率较低,该部分试题体现为对地理综合思维要求 较高,考察地理事物间的逻辑演变过程。由此表明学生对区域综合分析能力较低、地理逻 辑思维能力较弱,在学生对基本地理原理与过程夯实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强化地理事物 的时空演变现象的探究。归纳起来 ,学生答题的典型错误有以下几方面:
1. 地理原理规律不清,地理思维地图模糊
存在对地理核心概念理解不清、知识点混淆,地理思维地图模糊,知识网络不清晰, 导致知识碎片化。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还需要进一步厘清,不少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 思路,仅罗列要点,未能形成严密的地理思维地图。
2.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
应用知识综合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因果关系及逻辑推理前后矛盾,思维混乱,推 理偏差 ,答题时思维混乱、前后矛盾或是答非所问,致使综合程度较高的试题失分明显。 如地理逻辑混乱,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张掖文化旅游主题之一,意味着张掖历史 悠久,知名度高,学生回答成“张掖弱水景离酒泉卫星基地近,知名度高”。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不高,无法将所学地理知识形成学科逻辑——交通改变市场,市场决定农业的类型 和规模。
3.审题能力比较薄弱,未能准确提取试题与设问的有效信息
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薄弱,缺乏细究试题设问的习惯,未能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显性信 息与隐性信息,而且答题未能按要求作答。如 363)“浮桥建成后,Z 镇扩大无公害蔬菜 种植面积和奶牛⋯⋯等养殖规模”,多数学生能答出“扩大生产规模”却难以答出“改善农业结 构”或“发展近郊农业”。
4.答题欠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口语化,错别字现象突出
答题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地理专业术语口语化,不会用地理 专业术语或名词解答试题;叙述不清,不分要点,没有分开阐述;语言重复,答不到要点; 错别字等现象普遍存在。语言表述不准确。如“季节”用“月份”、“春天”、“夏天”等代替。不 用地理术语,口语化严重。错别字较多,如“扩大”写成“阔大”、“种植”写成“种殖”、“凌汛” 写成“凌迅”、“临讯”等。
四、教学建议
1. 开展五大自然基本地理规律教学,落实地理思维地图
当前地理高考侧重于考查那些地理原理、规律等可再生性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地理 原理、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地理试题的选择应在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归 纳、梳理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构建思维地图, 如对各种地理简答题的分类及解题思路的总结, 要求考生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进行判读、绘制 ;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 从中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
教学备考需要加强和完善、深入和细8


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教学,可开展五大自然基 本地理规律教学,落实地理思维地图。
2. “微专题”深入挖掘自然地理过程,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以“微专题”的形式深入挖掘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如凌汛发生的条件、时间、产生的 危害等。以许嘉巍教授的六大自然地理过程为主线,开展能量转化过程、水循环过程、大 气运动过程、生物迁移过程、自然地域形成过程、自然地域相互作用过程等六大过程微专 题研究,利用各校地理教师的合力,共同开展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通过“微专题”开发, 深入挖掘地理原理,提高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3. 展专题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利用近 3 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每年全国卷 3套,另外包含海南卷,共 12 试卷),开展“从图文材料中有效提取信息和隐含信息”的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时要紧扣试题设问的中心词、行为动词以及限定词进行,以避免答题方向偏离或回 知识要点遗漏。规范文字表述,提高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 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的能力。加强读图技能训练,强化对设问逻辑的追索,提高图表表 信息与设问逻辑的匹配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审题和思维深刻度的训练。 如:“从图中的绳 子长度可调节等提示中获取信息”、“从素材中的提取扇贝习性的有效信息”等。
4.精选试题,开展限时训练
精选试题,应关注能够体现高考命题导向的试题,如体现自然地理原理过程,体现地 理事物的时空演变过程,具有较强的地理学科逻辑思维的地理试题,如泉州卷、厦门卷, 同时适当关注北京卷与河北等地大规模考试的试题。开展限时训练,规范学生答题行为, 强化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减少错别字现象。
下一阶段的复习应该选代表性强的试题进行训练,增强学生审题能力,培养学生结合 中所给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通过限时训练、专项强化训练等方式,提高解题速 度。天坚持一定量的练习,做题过程一定要科学、规范,有效,特别是综合题一定要养 成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综合题答题前也可先列地理思维地图,如答影响类的题目时,要答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在答原因类题目时,要答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力争做到层次分明、要点 晰、逻辑严密和术语准确,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执笔 陈德融)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638e8e31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d.html

《2019年福建省质检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