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8-03-06 18:13: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1.5分)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但细胞内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突破人体第一、二两道防线流感病毒结合

C.某人吃庆丰包子铺的大糖包后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多

D.夏天高温时出汗较多,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少

2.(1.5分)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3.(1.5分)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4.(1.5分)人体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  )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组织液 D.组织液和血浆

5.(1.5分)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表,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

现象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D

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

AA BB CC DD

6.(1.5分)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自己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

D.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传导的基础

7.(1.5分)根据如图所示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⑤上都可发生神经递质的活动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两次偏转,且方向相反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细胞内的传导

D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8.(1.5分)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递质的酶

D.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递质

9.(1.5分)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下丘脑

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10.(1.5分)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可不受神经调节控制

C.沃泰默实验中,其中一组实验组排除了盐酸的影响

D.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1.(1.5分)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有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

B.寒冷时,①②③分泌减少

C.图中表示的对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为一种反馈调节

D.图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

12.(1.5分)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在兔饱足状态下 在兔空腹状态下 测定血糖含量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3.(1.5分)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

B.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C.激素是信息分子

D.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化学物质

14.(1.5分)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15.(1.5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图中下丘脑、垂体都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它的分泌物的靶细胞有垂体和下丘脑细胞

D.人体血糖含量过低时,下丘脑和垂体通过③④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

16.(1.5分)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B.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不只运输给甲状腺

C.若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其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D.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身体感觉中枢

17.(1.5分)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的变化情况是(  )

A.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

B.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减少

C.产生热量减少,散发热量增加

D.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减少

18.(1.5分)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

A B C D

19.(1.5分)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 

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0.(1.5分)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  )

A.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

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

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

D.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

21.(1.5分)小狗会用舌头舔自己受伤的伤口,这有助于防止伤口感染,这是因为狗的唾液中含有(  )

A.唾液淀粉酶 B.淋巴细胞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22.(1.5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结构或物质

B.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C.花粉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

D.移植的器官被受者排斥

23.(1.5分)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具有的特点是(  )

A.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D.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丧失

24.(1.5分)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正常免疫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

25.(1.5分)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浆细胞分裂并产生抗体

C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26.(1.5分)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27.(1.5分)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在机体各器官中成熟

C.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28.(1.5分)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杂草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29.(1.5分)下列哪一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  )

A.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

B.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一段时间,促其早发芽

C.将未成熟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

D.移栽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容易成活

30.(1.5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情况如图甲所示.现将胚芽鞘尖端去除一段时间后,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角度α(如图乙).则N1N2N3三种浓度所致角度α1α2α3的情况最可能是(  )

Aα1α2α3 Bα2α3α1 Cα1α2α2α3 Dα1α2α23

31.(1.5分)神州六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时,实验舱内水平放置的一株幼苗.它的生长状况是(  )

A.根、茎都向上生长 B.根、茎都水平生长

C.根向上生长,茎向下生长 D.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32.(1.5分)番茄的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无子番茄,则所得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 B2N C4N DN

33.(1.5分)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悬放在空中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若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水平生长,则说明(  )

A.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

B.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等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

C.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小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

D.无法确定

34.(1.5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35.(1.5分)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B.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36.(1.5分)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类似物的种类

B.该实验证明了激素类似物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该实验证明了激素类似物乙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µmol/L

D.若探究类似物甲、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至少设计4组实验

37.(1.5分)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 D.赤霉素和乙烯

38.(1.5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调节生长发育的天然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B.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可以提高产量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拮抗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39.(1.5分)下列有关物质在生物体内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物内不存在O2从细胞扩散到内环境的过程

B.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

C.动物体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不能释放葡萄糖

D.生长素只能从高浓度一端向低浓度一端运输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40.(10分)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合称为   ,四种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只写序号)试以图示表示这四种液体物质交换情况(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   (只写序号),A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序号),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   (只写序号).

3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

4中,CO2浓度最高的是   (填序号).

5)正常机体在   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内环境的   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10分)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XY表示物质,表示过程.请回答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   g/L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X]   ,此过程属于   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3)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经过程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   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   增加,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

4)研究表明,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X的含量   ,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

42.(10分)如图1所示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甲中看出能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   (用数字序号表示).

3)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   

4)下列物质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   (填序号)

A.溶酶体 B.淋巴因子 C.抗原 D.编码抗体的基因 E.荣霉菌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6)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   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7)曲线显示了两种是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图2回答:采用方法   (填序号)能获得更加持久的免疫力,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   进行免疫预防.

43.(10分)如图1所示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   ;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   

2)乙图中a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当于甲图中的   (填序号)点的浓度,b测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不是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口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如图2所示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及解释:

   装置内胚芽鞘   生长,表明胚芽鞘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装置内胚芽鞘   生长,表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较多的乳酸,但细胞外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A错误;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突破人体第一、二两道防线流感病毒结合属于稳态的免疫调节,B正确;

C、胰岛素分泌增多属于稳态的体液调节,C正确;

D、夏天时高温时出汗较多,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少属于水盐平衡调节,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细胞分泌释放到组织液,从而进入血浆中去,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被运输,进而进入血浆中,尿素是细胞内的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从而可以进入血浆中,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故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体特有的二糖,只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浆中,故B错误;

C、蛋白酶在细胞内或消化道中,血浆中没有,故C错误;

D、呼吸酶存在于活细胞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正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而K+主要在细胞内液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解答】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故其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明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5.【考点】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反射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解答】解:A、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的反射弧都是完整的,否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应,A正确;

B、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正确;

C、完成现象过程的反射弧只有一个,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少;完成现象过程的反射弧不止一个,涉及听觉反射和缩手反射,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多,C正确;

D、两现象都是缩手,所以与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应相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缩手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考点】D6: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刺激强度从S1增加到S4过程中,没有电位变化;S5增强到S8过程中,电位有变化,但电位变化并没随刺激增强而增强.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兴奋产生时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兴奋强度不再增强,B错误;

C、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C正确;

D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考点】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D6: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边的是树突,右边的是线粒体,是高尔基体,是内质网,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可作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可与膜上的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可作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正确;

B、刺激A点,兴奋传到电流计两侧接线柱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B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

C、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导,C错误;

D是突触小泡,其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电流表偏转情况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

 

8.【考点】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由此推断,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是由于当突触小泡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与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都可能引起突触没有信息传递功能.

【解答】解:A、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而神经元的细胞核存在于胞体中,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则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则突触没有信息传递功能,B正确;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递质的酶,不影响递质传递信息的功能,C错误;

D、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递质,不影响突触信息传递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

【解答】解: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在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主要有语言中枢,而考试是要保持安静的,所以不需要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参与,故排除选项ABC,而专心作答试题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是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答选择题时,要根据试题特点,灵活掌握答题技巧,做到事半功倍.

 

10.【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A错误;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促胰液素的发现证明了有激素调节的方式,可不受神经调节,B正确;

C、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C错误;

D、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解答】解:A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A正确;

B、寒冷时,①②③分泌增加,共同促进机体产热增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作用,即激素3指向下丘脑和垂体的两个箭头,C正确;

D、图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解答】解: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故正确;

在兔空腹状态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弱,故选择在兔饱足状态下进行实验,故错误;

设计注射STZ和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实验,通过测定血糖含量的变化,若注射STZ和生理盐水的血糖浓度相同,则胰岛B细胞没有破坏,故正确;

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观察的指标,故错误;

测定两组家兔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注射STZ的家兔体内胰岛素含量明显低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说明胰岛B细胞被破坏,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胰岛素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的功能.

13.【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

【解答】解: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A正确;

B、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B错误;

C、激素是信息分子,起调节作用,C正确;

D、激素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化学物质,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及激素的作用特点,对选择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A选项,要求考生明确激素不能参与新陈代谢,只能对新陈代谢活动进行调节.

 

14.【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的细胞具有典型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分泌激素的功能,将神经和体液调节联系起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需的.当甲状腺激素过少时,会反过来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是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胰岛素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糖蛋白)结合,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A正确;

B、图中下丘脑、垂体都能分泌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B正确;

C、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所有的细胞,包括垂体和下丘脑细胞,C正确;

D、血糖含量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使得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不需要通过垂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

 

16.【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E1: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神经调节、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的综合性题目,先解读题图梳理四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选项的具体描述分析相关知识点,综合判断.

【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描述错误.

B、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不只运输给甲状腺,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描述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的概念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描述错误.

D、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D名称错误.

故应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免疫活性物质的概念,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7.【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上升,反之体温下降.低温时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维持相对稳定.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维持稳定的机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8.【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解答】解: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错误;

甲状腺激素既能促进生长发育,又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正确;

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和增加产热的作用,正确;

胰高血糖素上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主要考查对各激素作用的记忆能力.

 

19.【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2、寒冷时体温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来增加产热,而甲状腺的分泌依靠分级调节模式,所以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正确;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cd激素作为产热的激素,其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正确;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错误;

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但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正确;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体温调节的内容.

 

20.【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T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解答】解: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1.【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有助于防止伤口感染.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属于第二防线.

【解答】解: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但唾液淀粉酶没有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A错误;

B、唾液中没有淋巴细胞,B错误;

C、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有助于防止伤口感染,C正确;

D、唾液中没有吞噬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解答】解:A、如果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结构或物质,将会引起自身免疫病,A错误;

B、青霉素不是动物体自身产生的抗菌物质,用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是利用青霉素的特性,不属于免疫,B正确;

C、当防御功能过高时,人体会出现过敏反应,花粉引起某人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C错误;

D、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所以移植器官后,患者发生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3.【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因此先天性无胸腺的小鼠缺乏T淋巴细胞.

1)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当缺乏T细胞时,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2)全部的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参与,当缺乏T细胞时,体液免疫功能丧失.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4.【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这属于海鲜过敏,即过敏反应;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这属于免疫缺陷病;

3)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正常免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叙说所属疾病的类型.

 

25.【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病毒侵入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

B、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B错误;

C、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增殖可以分化形成记忆细胞,C正确;

D、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明确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细胞免疫中,抗原入侵后,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它会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也就是说,无论抗原还有没有侵入细胞内,只要进入了,细胞免疫就会开始,产生效应T细胞,A错误;

B、抗原刺激吞噬细胞,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B胞,B细胞再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另外,当抗原第二次侵入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再分化成效应B细胞,这个过程与T细胞无关,B错误;

C、抗体具有特异性,是由一种效应B细胞分泌的,C正确;

D、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7.【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2、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解答】解:A、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淋巴细胞,A正确;

B、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如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都是在淋巴器官中成熟,B错误;

C、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错误;

D、浆细胞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8.【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是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生长作用之间的关系,C点对应的g浓度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小于g,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增强,大于g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BD点生长素的促进效应相同,E点生长素浓度升高到h时促进作用降低至0

【解答】解:A、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增强,因此如果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被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f且小于2fA正确;

B、除草剂的原理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杂草生长,应该是大于hB正确;

C、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大于近地侧所致,因此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h,则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hC错误;

D、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因此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解释植物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和除草剂的原理等生物现象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9.【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这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因此去除顶芽后,侧芽的抑制作用被解除,将很快发育成枝条.

【解答】解:A、修剪树篱,可以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A正确;

B、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可以去除脱落酸,促进萌发,与生长素无关,B错误;

C、果实细胞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乙烯气体,密封后,乙烯气体浓度不断增大,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与生长素无关,C错误;

D、移植树苗之前,将部分老叶片摘除,可以降低蒸腾作用,与生长素无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长素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能够识记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抑制种子的发芽;理解顶端优势的应用原理.

 

30.【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应如图b所示.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α越小;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而α值越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N2的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上N2后,生长素的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大,胚芽鞘弯曲的角度最大;

N3N2,由于N3超过了最适宜浓度,促进作用小于N2,因此胚芽鞘弯曲的角度大于放上N2弯曲的角度,即α2α3

N2N1N1小于最适宜浓度,并且也小于N3,促进作用小于N2N3,因此胚芽鞘弯曲的角度小于放上N2N3弯曲的角度,即α3α1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其次要求考生结合各曲线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1.【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重力对分布的影响是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由于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比根高,对茎来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一些正好促进其生长,使近地侧比背地侧生长得快,茎就向上弯曲,故茎的生长是背地性的;根对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要比茎低得多,所以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稍微高一些就抑制了其生长,故根的近地侧生长慢,茎向下弯曲生长,故根表现出向地生长的特性.

【解答】解:把一株植物水平放在地面上,由于根、茎内的生长素受重力作用分布不均匀,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而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但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中,水平放置的幼苗所受的微重力,不会使生长素横向运输,所以对幼苗的生长几乎无影响,故根和茎都水平方向生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的向性运动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2.【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有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所以生长素不会改变遗传物质.

【解答】解:由于番茄的体细胞中有N对染色体,所以其子房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体.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无子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也是2N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植物生长受到单侧光的影响,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解答】解:若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则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背地生长;若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则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水平生长;若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小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则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光源生长.

故选:B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了植物茎的向光性生长和背地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4.【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和感光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和胚芽鞘向光弯曲的部位都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可以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

【解答】解: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

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弯曲生长;

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

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

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部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方法:(1)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关键是看有无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2)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关键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35.【考点】C2: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

【解答】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但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A正确;

B、生物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实验中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B错误;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的两侧,总会找到一个低浓度和一个高浓度,它们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C正确;

D、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因此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与实验变量、对照组设置的能力,难度适中.

 

36.【考点】C2: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浓度为0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最适浓度在1050μmol/L范围内;而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

【解答】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乙,A错误;

B、曲线图中看出,图中浓度为0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错误;

C、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抑制作用,该实验不能证明了激素类似物乙能促进生根,要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有促进微型月季插条生根作用,应在01µmol/L区间再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重复试验,C错误;

D、若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除设置单独的2种、复合的1种这3种物质的培养基外,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4种类型的培养基,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本题关键是从曲线图中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并且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要求.

 

37.【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解答】解:A、高浓度生物生长素能促进棉花落花落叶,A错误;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与棉花落花落叶均无关,B正确;

C、高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均能促进棉花落花落叶,C错误;

D、乙烯能加速衰老,促进成熟,故乙烯和棉花落花落叶有关,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38.【考点】C8: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対织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解答】解:A、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以使植物体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并非只能调节生长发育,还能调节衰老脱落,A错误;

B、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B正确;

C、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并不能促进结实,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并不能提高产量,只能使植株长高,C错误;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二者是协同作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区分,各类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9.【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能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也能进入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

3、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称为极性运输.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答】解:A、动物内存在O2从细胞扩散到内环境的过程,如红细胞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浆,A错误;

B、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如垂体和甲状腺,B正确;

C、动物体细胞既能吸收葡萄糖,也能释放葡萄糖,如肝脏细胞,C错误;

D、生长素一般从低浓度一端向高浓度一端运输,但在成熟部位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长素的运输、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0分)

40.【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A是毛细血管壁,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壁.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液,①②③④组成体液,①②④组成内环境.四种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及细胞内液中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为单向循环.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组织液.

3的流动受到阻碍,即淋巴循环受阻,会造成组织水肿现象.

4)二氧化碳由细胞代谢产生,在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故中,CO2浓度最高的是

5)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

1)体液

2①②④①②②

3)组织水肿

4

5)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1.【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X表示胰岛素,Y表示胰高血糖素;表示抑制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固体调节的结果.血糖浓度升高时,体中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解答】解:(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0.81.2g/L

2)由分析可知,X是胰岛素,Y是胰高血糖素.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3)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使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胰高血糖素增加,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

4)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I型糖尿病的就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减少,造成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

故答案为:

10.81.2

2)胰岛素 神经 效应器

3)负反馈 胰高血糖素

4)减少 摄取、贮存和利用

【点评】本题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42.【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据图1中甲分析,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其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表示T淋巴细胞,细胞C表示B淋巴细胞,细胞D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E表示记忆细胞.

分析图1中乙,表示细胞免疫,其中细胞F表示靶细胞,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

2、分析曲线图: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其中方法是注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方法是注射抗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解答】解:(1)图1中细胞C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刺激时,细胞E(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T淋巴细胞)、细胞CB淋巴细胞)、细胞E(记忆细胞),而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

2)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④⑦⑧

3)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对SARS患者有治疗作用,这属于免疫治疗.

4)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故选BE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免疫缺陷病.

6)免疫系统是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7)为防患于未然,应对注射相应抗原(或疫苗),这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注射相应抗原(或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故答案为:

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

2④⑦⑧

3)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

4BE

5)细胞B 免疫缺陷病

6)监控和清除

7②②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及免疫学原理的应用,能分析曲线图,明确方法1和方法2的作用及应用.

 

43.【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分析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根据丙图可知,本实验需设置一组对比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云母片阻断的部位不同,同时实验还需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即不处理.

【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乙图中a侧为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为抑制根的生长,因此其生长素浓度应大于108mol/Lb侧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促进生长.

3)本实验的目的是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

实验结果及解释:如果装罝内胚芽鞘直立生长,则表明:胚芽鞘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若②③装置内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则表明: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故答案为:

1)不同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2促进

3直立 ②③弯向光源 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及不同不同生长素浓度的效应;掌握影响生长素分布的曲线,正确判断图乙中不同点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同时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60b8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2.html

《生物 - 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