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9-03-08 20:11: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复习资料

八(下)古诗复习资料 ★1、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以及对现实不满的激愤。 (2)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参考:表现出诗人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3)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 参考: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4)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 参考:前句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后句道出了不能解忧,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一句中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相呼应。 (5)诗人在“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运用了两个典故,说说“蓬莱文章” “小谢”分别在这里分别指什么?诗人运用典故意在说明什么。 参考:“蓬莱文章”原指汉代文章,这里是借指李云的文章,“小谢”原指谢x,这里是诗人自比;作者赞美李云文章风格刚健,自己的诗句清新秀发,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6)这首诗的情感抒发有何特色?(或:你能说说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吗?) 参考:情感跌宕起伏,诗人感慨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2、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陕西。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胡笳羌笛声,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符合当时守边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参考: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事态的严重(“孤城闭”)。下阕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自己及戍卒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情感 (3)赏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 参考:这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描写加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奇异、肃杀。这样写出了塞外奇异的(秋)景;反映宋守军薄弱,军情紧急,为下文抒情铺垫。 (5)“霜满地”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6)从这首词中的“长烟落日”“羌管悠悠”你能想到哪些相似的景物描写的诗句?请摘录下来。 参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参考: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参考: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9)“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是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风景”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写塞下秋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写气候; “四面边声连角起” 写战争的形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当时的地形。“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见“生活艰苦”,此时饮酒,战士们是在“借酒销愁,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心切的惆怅的心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窦宪的典故,其作用是: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为国戍边的责任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作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虚写,从“将军白发”可见战争持久;由“征夫泪”,可见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 (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作者在这首小令中所摹画出的画面拟个恰当的名字。 参考:、秋郊夕照图、天涯游子思乡图…… (2)赏析这首小令的艺术手法(或:这首小令的景物描写有何特色?)。 参考:这首小令写景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的景物,动静相衬,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景物描写不仅点染了“秋”,而且也表现了“思”(如: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加重了旅人触景生情的思乡愁绪,旅途劳顿的瘦马唤起旅人羁旅漂泊的伤感,借景言情,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 (3)这首小令哪几句三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参考:写景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抒情的句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参考:特点:苍凉、恬静、荒凉;情感:思乡之情。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对比反衬。 “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不然。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这一句所写之景,加重了旅人触景生情的思乡愁绪。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 、 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家国之思 。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参考:最欣赏的句子: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参考: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参考:回家的感觉真好! (9)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思乡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0)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1)描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画面: 参考: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写两句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参考:日暮乡关何外时,烟波江上使人愁。 (12)写两句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参考:日暮乡关何外时,烟波江上使人愁。 (13)这首小令运用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 秋郊夕照图,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人。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与怀念、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参考: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自比,表现出诗人面对世事变迁和仕宦沉浮所有的豁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以清新明朗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告诉人们,新生事物必然发展,社会必然进步,前景无限美好。 (3)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当初参与政治革新活动时只有三十四岁,不幸被贬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4)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5)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6)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参考: 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或 诗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最后也流露了要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的达观精神。 (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参考:诗人因被贬谪,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朝廷弃用。 ★ 5、李商隐《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首联写暮春时与所爱的人别离时的伤感情景。前一个“难”指困难,后一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残”使人有凄楚之感。将离别置于暮春百花凋落之时,更加重了伤感气氛,情景交融。 颔联写自己的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助“春蚕”、“蜡炬”表达了对明知无望,仍愿背负终生痛苦作执着追求的殉情精神。以象征手法将别后相思写得缠绵悱恻。 颈联转写对方,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诗人从对方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写出了对韶华易逝、人生易老的忧虑,一个“改”字可见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表达了诗人担心对方深陷相思之苦,以致夜不能寐,披衣在月下吟诗而伤了身体的怜惜,于细微的体贴中,更见情之真挚。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要“青鸟”传书,可见诗人在相会无望的情况下,急切想知道对方的境况。 全篇运用比兴与象征手法、谐音双关,达到抒情效果。 1、学过这首诗,你觉得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何特点? 参考: (1)善于捕捉并精心选择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呈现出色彩丽或神秘谲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大都蕴含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2)意境朦胧迷离。这是因为李商隐诗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丰富复杂,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传达的,因而只能用比兴象征手法加以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3)结构迂回曲折、回环往复。李商隐诗着重吟咏的是情绪,往往从不同角度叠加重复,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的方式。(4)多用典故。 2、怎么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参考:开头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 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 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 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3、“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既指“蚕吐的丝 ”,又暗指相思, 属双关语。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及感情色彩。 参考:运用谐音双关、象征手法和生动的比喻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精彩感人。 这两句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原意略,这里的意思是:我的爱至死不渝)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人? 对工作或事业忠诚执著、无私奉献的人,如教师。 6、“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参考:情景交融,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7、“晓镜但愁云鬓改”一个“改”字的表达作用? 参考: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8、结尾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两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参考: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帮他们互递信息的美好的期待。 ★6、李商隐《夜雨寄北》 新 课 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歌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气氛。(赏析诗中的第二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 参考: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 参考:这两句由眼前遥想异日重逢的情景,在回环映照中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感情。 (4)简析写作特色。 参考: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相互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参考:归期无期的无奈,客愁施况的孤寂、凄凉,团聚的渴望,神往团聚的温馨和慰藉。 (6)描述“巴山夜雨涨秋池”写景句的内容,说说写景的作用。 参考:在一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点明季节,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的孤寂、凄凉。 (7)找出文中想象的句子,描述其内容。诗人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参考:“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象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这样写衬托了客愁施况的孤寂、凄凉,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 (8)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 第一个实写,第二个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聚,共诉写信时的相思之情。 ★7、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这首诗阐述了什么道理? 参考:文学创作要有时代性,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2)诗人在诗中提到“李杜诗篇”,是否是贬低他们的艺术成就?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这一说法的? 参考:否。诗人并未否定李杜的杰出成就,他所说的“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角度来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但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欣赏各个历史时代中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3)诗歌的主旨: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579ea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3.html

《优品课件之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