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世界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华为的世界》读后感


看了《华为的世界》这本书感触很深。首先就是本书的简介吸引了我。在中国,充满神秘感的企业往往被认为有问题,而这些企业也往往真的会如预期一样的倒下,似乎只有华为是个例外。
"华为的世界"这本书看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从"华为基本法"到"狼性文化"再到"集成产品开发(IPD"和"海外上市",华为每一个阶段的成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华为应该学习的是惯穿细节的"逻辑",或者说是华为作为先行者,在走向世界级企业过程中用成功和教训标示出的"道",而非那些无法被别人复制的"术",全书共分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了华为从中国到世界的成长历程,华为人从创业中体会到,要建立海外市场要倒下四拨人,1996年做海外市场的第一班人开始,他们到国外各个市场走走看看,了解当地电信市场的基本行情,同时也看一下当地的商业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回来后写一份报告,下一个月再到另一个地方去.第二拨人最辛,开始到当地租办公室,找代理商,做市场的开拓.主要作用就是培育市场,告诉客户华为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第三拨人也不可能接触到具体的项目.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多,原来华为在海外布的一些孤点逐步连成了"根据地".而真正大兵团作战的已经是第四拨了,时间也已经是2003年之后了.现在的华为把国内大批的精兵强将派到海内外,"根据地"又变成"解放区"了.从中我们看到了创业之初的艰辛. 同时,我们也看到华为人性化的管理对员工起到的激励,华为提出:一是不让雷峰,焦裕录吃亏,不让焦裕录累出肝病,不让雷峰穿破袜子;二是集体奋斗.华为文化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公司为基调,是以国家文化为依托的企业文化.华为总经理任正飞在一次市场部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知识培训后说:"一本权威管理杂志曾提到,一个企业的问题中只有15%是因普通员工工作过程的失误所产生的,85%源于管理者和管理制度.没有在管理上认真的进步,我们将吃它的苦头,为到了在管理上认真下工夫的时侯了!
第二部份讲的是人的作用,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企业家独领风骚的时代,企业家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忘;企业家个人的选
,基本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恰恰是对中国企业基业长青的一种阻碍.创业阶段的成功,是靠企业家的行为,拼命抓住机会,不顾手中资源,奋力牵引.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任正飞用建立机制来塑造企业的基业长青,用流程和制度的提升来培养基业长青的企业基业.业的长治久安关键是要靠一套具有自我优化功能的运行系统来保证.这种机制是由软件和硬件共同组成,其中的硬件就是流程,组织以及一系列制度规则的有机组合,而软件就是企业的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第三部分华为很多被称之为"炼狱"的运动也成了锻炼和甄选人才的重要手.运动真正考查的不是一时的得失成败,而是人们在得失中表现出来的心态.够在"失势"之后依然保持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在新岗上尽心尽力工作,"得势"之后不居官自傲,坚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才能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从"人治"过度到"机制"来保证企业的持续生长.总之,华为的成熟不是不敢去冒险,也不是意味着失去激情,华为的成熟更多体现在一些危机之前的未雨绸缪和循序渐进,更多体现在意志的持续变革. 要了解这个中国企业的奇迹为什么会发生,我们就必须了解华为的领袖任正非,了解神秘的任正非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执著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及他对企业如何“基业长青”这个终极问题持续10多年的寻觅和思考。实际上,任正非就是华为,对这个企业家“神”的一面和“凡人”的另一面的了解,对他管理思想甚至是个人性格变化轨迹的考证,就是解读华为从注册资本2.4万元人民币的代理商成长为60亿美元营收的准世界级公司的关键。对所有追求世界级企业梦想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华为的经验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好奇心”的故事。华为管理模式的演进、华为的“死而复生”、华为的技术研发、华为的海外拓展以及华为的接班人,这经验背后都是华为和任正非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这些也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珍惜并共同拥有的。
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描述的华为以巨大的代价,通过向IBM等西方公司学习,实现对“华为特色”管理的自我否定,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的过程
19988月,IBM全球服务部负责的IT 战略与规划项目启动后,50 IBM 顾问在华为一呆就是5 年,按照人均顾问费20 万美元计算,仅顾问费一项
华为就支出5000 万美元。此外,华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配合IBM项目组的管理工程部,也有300多人。内部人士的估计是,整个变革项目的费用不低于10 亿元。这个期间华为的平均营业收入大概是200 亿元左右,而且还经历了2002这个营业收入下滑的“华为的冬天”。
与人们对这个变革项目的抗拒而产生的心理成本相比,财务上的成本其实还是次要的。花大价钱请的顾问来了,做导入培训的时候,华为的管理层有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有迟到早退的,有质问顾问这个东西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华为的情况的,也有直接告诉顾问,华为的流程比IBM还要先进的。好比一条航行了一半的木筏,为了抵御风浪,要在行进的同时改造成一条大船,任正非自入险境,面临的是一场凶多吉少的恶战。
而作为一个非凡的企业领袖,他的让人眩目的沟通能力在这种关键时刻往往大放异彩:
“我们坚决反对搞中国版的管理、华为特色的管理。所谓管理创新,在现阶段就是要去消化西方成熟的管理。IBM是一个有80 多年悠久历史的公司,而华为还处在一个学生娃、课本式的幼稚管理阶段。我们一直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不希望掉到河里去。”
“我最痛恨‘聪明人’,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有些人还不了解业务流程是什么就去开流程处方,结果流程七疮八孔地老出问题。你们一定要明IBM是怎么做的,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我们通过培训、考试上岗,即使他认为自己比IBM 还要厉害,不能通过考试也要下岗。”
“我们让大家去穿美国鞋,让美国顾问告诉我们美国鞋是什么样子。至于到了中国后,鞋是不是可以变一点,只有顾问有权力变,我们没有这个权力。创新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我们要把那些出风头的人从我们变革小组中请出去。”
任正非下定决心削足适履,提出了著名的管理学习“三化论”:先僵化,优化,再固化。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冒这么大的风险,因为他知道,员工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也就是外界津津乐道的所谓华为“狼性文化”,并不能包打天下。虽然,以国内标准衡量,华为是相当成功的公司,但因为管理系统的薄弱,华为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同行的差距还相当大。华为每年把销
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但研发的效益仅仅是IBM1/6。供应链方面,华为订单及时交货率只有50%,而国际领先公司为94%。库存周转率3.6 / 年,但国际领先公司为9.4 / 年,订单履行周期长达2025 天,国际领先公司为10天。从人均销售额比较,华为的100万元人民币与国际领先公司的50 万美元同样相差悬殊。
任正非感慨,中国的问题是中国人“太聪明”,但因为无法用制度、流程、系统把这种个体的“聪明”规范起来,5000年都受穷。其实,中国的问题同样可以说是因为中国人“太勤劳”,同样因为无法把这种个体的“勤劳”规范起来,5000 年都受穷。走遍全世界,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过得那么辛苦? 《华为的世界》披露一个让人深思的细节:1996 年的时候,华为人几乎天天加班,但企业的人均销售才57 万元;到了2005年,完成流程变革项目的两年之后,加班现象越来越少,人均销售收入却接近150 万元。华为终于走出了一条不靠个体的“聪明”、“勤劳”来生存的新路子。
所以说华为应该是被我们学习的。或者说是华为作为先行者,在走向世界级企业过程中用成功和教训标示出的“道”,而非那些无法被别人复制的“术”。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于“华为做了什么”而言,“华为为什么这样做”才会让中国企业找到“学习华为”的最大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508748f7ec4afe04a1df9c.html

《华为的世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