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感悟原创十篇

发布时间:2020-06-14 00:10: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书心得感悟原创十篇

周末闲来无事,拿着电视遥控器翻来覆去的想找一个自己想看的节目。

随便翻阅间,看着播放器里满屏的VIP标志和眼花缭乱的综艺节目,颇有了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偶然间,打开了央视的《朗读者》节目,虽然只是看了片刻,却仿佛炎热的夏日进入了空调的房间一般,顿时让人身心舒畅。

当90岁的翻译学家王智量精神矍铄的阅读屠格涅夫《门槛》的时候,我明白了,阅读无关乎年龄;当82岁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和丹麦古植物学家傅睿思用两种语言朗读的《没有你 万般精彩皆枉然》的时候,我明白了,阅读无关乎国界;当秦岭大山养育的作家贾平凹操着浓重的陕西方言阅读着:“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的时候,我明白了,阅读无关乎语言。

实话说,我不是综艺节目的粉丝拥趸,甚至讨厌有些节目开始的造作和故意的博眼球。然而,一旦打开心灵的窗口,那些阅读者的将人生和阅读紧密结合了起来,让每个人的人生都在阅读中更显的精彩了。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完完整整的阅读过一本书了。

读书对于农家子弟来说,似乎从一出生就成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懵懂时,对于读书并没有多少理解,只知道书读的好了,父母似乎在乡亲们的眼里就很有地位。为了父母每年能够高兴地说:“我娃今年语文考了X分,数学考了X分”,于是拼命的去读书,或许天资不够聪颖,读书也总是读的不够好,父母有时候也难免失望,私下里会说:这孩子以后可能又要扛锄头了!可是每当上学走的时候,母亲总是送的远远的,说:“要好好读书。”于是,在学校里,也就只能使出“洪荒之力”去读书了,无论成绩如何,好的文章却是喜欢背诵下来的。在少年的时光里,农村时没有多少书可读的,犹记得第一次阅读到课本以外的书籍的时候,还是无意中获得了几本连环画式的小书,名叫《隋唐演义》,一页配上一幅图,底下还有文字介绍,虽然都已经翻的破旧,可我却爱不释手,回家关起门了偷看,看这些书父母却是不允许的,毕竟那是“不务正业”。

在漫长的求学经历中,随着知识的积累,对于阅读的体验越来越不相同,可是那个时代电子信息的发达程度和兜中的零花钱一样,想读书却没有书,只能到新华书店“蹭蹭”书,每次总是在销售员无数次的注视下灰溜溜的走了。可能正是爱阅读,后来,高中分科的时候,毅然决然就选择了文科,在那个时候,男孩子选文科也是“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可我却觉得无所谓了。

高中的时光大部门要奉献给高考,毕竟,“鲤鱼跳龙门”只能自己去奋斗了。高考后,终于考上了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那就干脆选个文学专业吧。对于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或许是最容易度过的时光,除了平时寥寥无几的专业课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由自己支配,于是,大学四年间,身影基本就留在了图书馆和篮球场。一张借阅卡,你可以选择在图书馆阅读,也可以带走阅读,生活似乎也充满了乐趣。那时候,读了高尔基的《母亲》,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还读了自己都不太懂的高行健的《灵山》……对于金庸的小说,更是从射雕三部曲读到《鹿鼎记》,每晚读到两三点还依然无丝毫睡意。要说最喜欢文学作品,还是陕西的几名作家,《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都成为了我们那个时段读者的选择。至今,依然能够记起xx年陈忠实走进校园做报告会时的人山人海。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阅读的终极意义是能够找到触动心灵的那根“弦”。

毕业后,并没有选择父母期望的教师行业,来到了煤矿工作,曾经阅读过得书籍知识对于工作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如何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了重点。一时,如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也成为了压箱底之物,很少有时间再去阅读,一天繁琐的事务也很难在静下心来阅读,对于文学的爱好只能成为藏在心里的“情话”,然而,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还是愿意回想起书中曾经留给我们的动力,诸如孙少平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亦然感动着我。

那一刻,如同少年被青春打开的情愫,时光似乎有回到了那追寻知识的年代。抛开一切的繁复,没有茶亭、没有香茗,唯有一卷古书、一杯白开、一缕清风,如同时光停滞,心静如水。搬出那些藏在岁月里的书籍,虽然已有泛黄,但心中依然十分幸福。

北宋哲学家程颢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无论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还是抽时间多读读书吧。

当工作的繁忙与生活的琐碎充盈着我们匆匆的步伐,当世俗与尘埃纠缠着我们迷惘的思绪。在世俗奔波的忙乱中,我们渐渐感觉自己被生活催促着前进,慌乱中来不及选择,慢慢妥协着失去了自我。这时我们是否应该让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放松平缓,给自己的心灵充充电,给自己渐渐沉睡的心灵掸掸灰尘。

在迷惘、困惑的时候,就让阅读带我抛离社会的复杂、生活的繁琐,去感触人性的简单与温暖,为我点亮了那一盏盏通往成功与幸福的灯塔。

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冷静的心,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建立了更深微的世界。阅读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

在寒冷的冬夜,听一曲舒缓的音乐,携一卷唐诗宋词,是多少人的阅读故事的开始。相比唐诗的隽永和宋词的古韵,我更喜欢冰心对生活细腻的描述、对社会机敏的观察、对人生客观的审视,喜欢张爱玲的精炼纯粹、自然灵动,更喜欢三毛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喜欢林微因那句“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对于爱情的描述,喜欢她们对于生活、爱情和人生的解读。

当我为生活的种种妥协与不如意而感到沮丧时,读到《谈生命》,才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而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当我因琐碎的生活不停奔波而渐渐失去生活的方向时,读到《雨季不再来》,才领悟: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才明白了: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当我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感到焦躁不安时,读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才理解: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

阅读如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是充实生活、引导灵魂前行的一种方式。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我们经常阅读,将其内化为生命的自为存在,便是一个有福之人。

阅读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安静地存在。让你感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前几日,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下班后我抱着笔记本码字、老公靠着沙发读书的照片,就着图片顺便发了一些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感慨。有个朋友看到后发私信给我,“青,我觉得你真的把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好羡慕你有那么多时间,不像我要工作、要看娃、还要伺候老公......”刚开始我还认真的回复她要多看看书,甚至好为人师的给她推荐了书目,并列举了读书的种种好处。“日常生活都有的忙了,哪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啊。”紧接着她用好长一段文字向我哭诉了她的生活有多忙、多惨。我默默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就不再言语。

想起之前有人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疑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春天的时候折一把桃花芳香整个室内,下过雨打雷之前的地软捡回来蒸包子是在太美味;夏天的时候和爱人顺着山路漫步,呼吸新鲜的空气,聊着只有我们懂得的天真烂漫;秋天的时候看满山的缤纷,顺便摘一些野果;冬天听着雪絮絮地落下,要是积雪足够厚,就一定要堆处一个雪娃娃来......我想,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丫头,在我很小的时候,整个店头镇连家像样的书店都没有,去趟西安也要摸黑早起,一路颠簸,直到夜里才可抵达。那时爸爸经营了两辆拉煤车,只要是去西安送煤,妈妈就会跟着去。每次他们回来,我和哥哥总会在他们的包里发现几本新书,有时是厚厚的装订本,有时是读者之类的杂志,偶尔也会带回几本古书,那类书是连文字也需要从后往前阅读的。妈妈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就是一摞书,有辞海、有漫画版的四大名著,还有蔡志忠的绘本......这些书早已被翻阅的蜡黄,却依然珍藏在家里的书柜中。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我养成了买书、读书、爱书的习惯,直到现在,每个月的收入中也总会拿出一部分用来买书。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的童年,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一年去黄陵县城的次数也是一只手都数不完。可是,只要是去黄陵,父母带我和哥哥去的第一站必是新华书店,以至于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个生日,“书”都成了标配的生日礼物。现在,每当看到家里书柜中被塞得满满的近2000册的书籍,即使不读,只要指尖触碰,就会有无以言表的满足感。

就是这些在童年时期父母的看似漫不经心的影响,对我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取向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好像你要寻找山顶,可也许山顶永远不会到达,但光辉会一直照耀着你!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段关于“平庸”的诠释我很喜欢: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力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 __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含义的丰富。当一个人失去这一切的时候,仅凭自身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那要依靠什么获得呢?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山谷先生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幸福 __是要看成功与否,成不成功又要靠 __、机遇、正确选择等等,而我认为这些都是次要的。很多时候,一个人偶然看到了几本书,从这些书里面的某些地方获得了力量,从而把他拉出了平庸,我认为这就是幸福、就是成功。

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景,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奇迹只有依靠阅读才可实现。

妈妈喜欢三毛,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字都不识几个,就听她给我讲三毛和荷西在漫漫沙漠中的浪漫爱情。自此,一个叫做撒哈拉的地方便在我心中发芽、生长,枝繁叶茂,庇护心灵。

17年,我一个人从咸阳机场出发,三次转机,历经近一天一夜的空中飞行、15小时的车程后到达摩洛哥的一座名为迈哈米德的小镇,这里是进入撒哈拉沙漠的通道之一。连日以来的舟车劳顿让我在前往撒哈拉的车上再也抬不起眼皮。等待睁开眼,自己已然身处撒哈拉沙漠腹地的营地中,周围一片漆黑,隐约可见远处沙丘的轮廓,抬头间,漫天的繁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站在夜空下,久久动弹不得。

这是打年幼起,母亲就播撒在我心中的种子。在撒哈拉的那一晚,之前看过的书让我再次明白: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和旅行一样,是过程不是结局,太多的事情终究不能报以功利心,随心所欲反而在有的时候会得到柳暗花明的恩赐。

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这样诠释读书的意义——因为千年的智慧与思想就蕴藏在典籍里,知来路方能识归途。因为你还在不安,还在追求,还想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其实如同每日吃饭一样,再自然不过!

我不知道读一本书、或者经历一段旅行,于每一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更不敢妄言凭借这些就一定会给予参与其中的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可是很多事情 __,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一直深信态度决定一切,实际现实的存在,在很多时候是微薄渺小的我们无法操盘控制的,可是自己将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以及面对,却是我们可以左右的,而这些,却恰恰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带给我们的!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读书到最后,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就是为了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自信!

题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然我不能行万里路,那么我只能在书海中旅行,让心灵沐浴春光。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背包十年》里如是写道。既然我不能行万里路,那么我只能在书海中旅行,让心灵沐浴春光。

说起读书,我总喜欢在一个人的午后,在飘窗前,沐着阳光,一杯清茶,一本书,或坐或卧,闲适地翻看,让油墨的清香带着暖暖的阳光流入我的肺腑,伴我在读书的幸福里徜徉。亦或在静谧的夜晚,亮起一盏台灯,靠着床头,拿起手机,在网络的世界中,和主人公们一起或喜或悲,看他们人生的起起落落,感受时空的风云激荡。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成家立业后,柴米油盐的繁琐缠绕着自己,心总是浮躁的,静不下来,安静闲适地看书成了奢望。好在心情总是向好的,特别是春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乡间田野那河水清又亮,拿那花儿芳又像香,用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于是便走出柴米油盐的繁琐,关掉电视,重新拿起书本,在知识的浩瀚天宇中驰骋,在字里行间里快乐地旅行。

喜欢看书,尤其是散文类书籍,心为之颤、情为之动。

记得去年春天,看到了山上一片桃花如云。山下的河谷溪流旋转,于是我就有种重读冰心散文的冲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书里。只是利用午休和晚睡的时间,断断续续,快半个月才读完《一日春光》《平绥沿线旅行记》《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描写春天的文章,文章中优美语言,对春天的特点和春天里人们的活动。带着我的心灵旅行在春天的世界里。

古人云“开卷有益,知史明智”。上学的时候,感觉历史枯燥无味,学得不好。后来,缘于对文学的爱好,为了增长知识,扩展视野,就浅显地读了一些历史类书籍,也逐渐 __悠久的文明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我觉得有必要静下心来读读史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史,才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我便买来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决心潜读,辅我三观。

在读书累的时候,就非常渴望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终归是放不下现在的生活,总是有很多牵绊,总觉得不能不负责任的说走就走。

于是,遗憾总是有的。

可我的心一直在路上。既然心一直在路上,就让心灵一路前行,哪怕风雨兼程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这样诠释读书的原因:“因为千年的智慧与思想就蕴藏在典籍里,知来路方能识归途”。他还说:“因为你还在不安,还在追求,还想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其实如同每日吃饭一样,再自然不过”。

小时候,爸妈每次外出回来都会买回几本新书,有时是厚厚的装订本,有时是读者之类的杂志,偶尔也会带回几本古书,那类书是连文字也要从后往前阅读的。记忆中妈妈第一次送我的生日礼物就是一摞书,有辞海、有漫画版的四大名著,还有蔡志忠的绘本,这些书现如今早已被翻阅的蜡黄,却依然珍藏在家里的书柜中。正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我养成了买书、读书、爱书的习惯。

长大后,在成人的世界里,有过苦楚、有过彷徨。可是只要手捧书籍,心就能跟着文字慢慢平静下来。

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内心脆弱时所需的力量,让我明白唯有克服苦难,才能担起命运的磨难;读凯伦.凯勒感人肺腑的故事,从她身上感受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懂得只有在人生道路上乐观前行,才能越走越勇,成为命运真正的主宰者;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在老先生轻快的笔触中品啧生活的浪漫与优雅,让我学会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面对现下的每一天。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读一本书对于一个人会有什么具象的意义,更不敢妄言凭借这些就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可是很多事情 __,影响总是在潜移默化中。你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会沉淀为更好的你。读书,确实有功利主义之用,但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人们生理对食物有需求了,就需要吃饭。当人们精神饥渴时,就需要读书、学习。

一直深信态度决定一切,很多时候现实的存在确实是渺小的我们无法操盘控制的,可是自己将以怎样的心态看待以及面对,却是我们可以左右的。而这些,正是万卷书中教会我们的财富!

古人云:“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颜真卿在《劝学诗》中写道:黑风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也在《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中描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而我最喜欢和欣赏的还是北宋儒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磅礴大气的人生格局令人叹服。

自古学习非自然,愿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撑一支长篙,让自己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中,用书籍发出的灿烂光芒点亮现世生活。

万千世界,纷纷扰扰,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不知今夕是何夕,在迷茫的浮沉中迷失了方向。闭上双眼,依然能体会到年少时,每每获得新书的那种欣喜若狂的幸福感和闲暇时把玩文字的满足感。“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过了而立之年,经历了种种,即便心中有诸般滋味,却道不出一个字来。

虽说我是理科出身,也不曾有什么文学作品问世,但一直以来我对文字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喜爱,**年过去了,虽然被诸多工作和生活琐事缠绕,但依然向往着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在安宁静谧的夜晚,手捧一杯醇香四溢的牛奶,听一曲轻柔典雅的葫芦丝,赏一本蹙金结绣的书籍,自由的想象,自由的思索,让轻盈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在浩瀚的夜空里。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益友,其情淡雅馨香,其品高洁清幽,不追逐名利,不媚俗附势。与之交往,仿若与挚友交心,说的是清香典雅的往事,谈的是高山流水的清音,有如在文字里修行,让我忘了世俗的烦恼,心境也渐渐淡泊宁静了许多。

今夜,夜色如水,如水的夜色,在我的心上流淌,荡涤了我心灵的尘埃;今夜,书香似梦,似梦的书香,像一缕清风,若一泓碧泉,熏染了我卑微的灵魂。

门前月华如水,朗朗夜空,沉醉星云,坐等流星滑落肩头。曾为一场戏而夜间徒步,也曾独立高楼眺望小城的烟火。有时常极目南山,做一场梨花梦,花瓣飘过额头,那时还不知棠梨可以煎雪;有时曾遥望浮月,愁苦入喉难回眠,夕夕泪零如雨,尝尽人世间百味。浮华如梦,浮生一梦,曾经的那些过往,是真实还是虚幻,我早已分不清,也不曾提起。

幼时家境拮据,最早接触的是堂哥给我的《安徒生童话》与《伊索寓言》两本童话书,也是本奔向童话世界的心。以至于旁人笑我为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人,但是只有我自己了解我有着一双遨游在现实和童话之间的翅膀,而徜徉自己的梦想。

在小学与初中相连接的时候,与同学借了本名著--《悲惨世界》,那时候非常的珍贵,手不释卷地彻夜读完,于那时我与文字之间埋下了缘分的种子,也将努力使它会在我的生命里扎根开出美丽的花儿。

与诗词真正结缘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在平静的日子里没事看看《红楼梦》跟着黛玉葬花一起偷偷地掉眼泪,看《飘》时要珍惜眼前所有。爱上诗词是因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商隐的《锦瑟》,因为朦胧,所以著作人感觉美的 __,并且写下当时所感所想,虽有几句不合律,但还是努力尝试,使自己才能更加美好。

很早便读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于是一直心心念念着所谓的远方,所谓心中的江南,日日坐在门前看着南山的影子,一直在想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山的那边还是山。文人笔下的江南如此温柔多情,深深吸引着无数虔诚的灵魂前去寻访,我也只是其中众多灵魂中的一个罢了。在岁月的河流里,充当一个摆渡人,没有可以到达的彼岸,没有可以栖息的山川,灵魂一直在漂泊着,到不了山清水秀的桃花源,也到不了草长莺飞的江南,也就看不见琼花的仙姿。所以去了远方,可是远方没有熟悉的人儿。但不管结局如何,最终只是圆了多年的一个夙愿,得了一点开悟。于是便选择在熟悉的地方用我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新的风景,让江南和桃花源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已足以。

最初开始写诗的时候虽然不懂格律,也写的晦涩难懂,但是我还是选修了有关《古典诗词赏析》的那门课,那时才懵懂诗词的生命是格律,于是便了解了诗词它蕴含了音乐美、画面美。但是在最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和众人有一样的看法,总是不太愿意去接受和运用,觉得是一种束缚。可是在慢慢的了解中深深地觉得打开枷锁便是重生,虽然平仄谱有些难记,但还是横横竖竖地画了很多,室友还笑说我是在画符呢!后来因别人推荐,去图书馆看了王力的《诗词格律》和龙榆生的《词学十讲》,有人给我做了个《人间词话》的ppt看,这才真正的找到了入门的技巧。有时都不用打草稿,竟能文思泉涌;从最初的模仿,直到现在我独有清新婉约的画风和构思别致的风格。

写诗就如同作画,常常能在诗中看到另一个灵动的我。曾经一度有很多人劝我放弃写诗,因为看到我当年的情绪不是很好,总会有些哀怨、彷徨。搁笔一年之后,我发现我的情绪不管是哀怨、彷徨以及情绪高涨,都有写诗而影响,从而我清楚自己是对写诗的喜爱。

就这样坚持一心一意的爱好着,到现在那些劝我放弃的人都看清楚了,还称有个可以让自己开心的爱好真好,很让人羡慕。但是我认为这就是个爱好而已,并想着以后会去发展更多的爱好,这些都是真正能让人身心愉悦的事物啊!我自认为如今太多人在城市里找不到心灵的归宿,也常常会觉得焦虑和寂寞,到不如在书中去寻找智慧。

都说诗庄词媚,诗词言情,文章贵有情,只因古人词有情,多情善感,对生活的热情,才能写出绝唱流传后世。生平越是坎坷,越是能写出动人的作品来,我想于我而言也是如此吧。因为愁苦还有心中的美好,所以写作,似乎愁苦越极致的时候写的诗词才更动人心弦!比起诗来我更爱小词,诗大气,词浪漫,我自然是骨子里就爱浪漫的人,浪漫也是一种风度。

诗词贵在含蓄,有着南方的温柔与北方的勇敢,在婉约的流年里把你写进我的诗里,并不是因为怀念,而是因为你是主演,我是旁观。故事里的人不是真的人,故事里的事却是真的事,不需要过多的计较吧了。

十年时间弹指一挥,这几年因故无端错过了花期,也曾错过了几个春,还有那个亲手布置希望我未曾看到的春。虽然犹言一地槐花落负了春心万寸深,却还为这些花开而欣愉。海棠和梅花也来讣告点点春意,当年共我赏花的人,如今点检换了一个又一个,而一起赏花朋友却多了很多。我还是那年痴花儿不肯挪眼的十六七岁的小人儿!

年轮清浅,幽林寂然。花开仲春,浮过素心。流水如约,十里清明。一卷诗书,足醉流年。暮色微凉,回首何妨!从前总觉得往事不堪回首,如今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在这陌陌红尘与诗书相依便是幸福的。文里是有温暖,能够感知你我的心跳。纵使人世间波澜再大,都有它那平歇的一刻,再着不论风浪再大也打翻内心平静的安稳心舟。

现世岁月安稳,在偌大的城市里也能看到年少时见到的那颗星辰,摒弃掉了那么许多忧伤与寂寞的时光,一点一滴细细地品味着生活中的小小情趣,天真和热情永不莫磨灭。我只是一个热爱生活和美好与诗的人儿,静静地流淌过岁月的长河,让青春默默留香,不再成为明媚的忧伤。一场雨细细地飘飞,直到傍晚。仿佛日子都慢了起来,从此留恋在山水中,留恋在一朵花中,静静地看溪水向远方缓缓走去.......

我是河边偶然经过的人儿,在岁月长河中不悲不喜,安然处之。赏星光,晒阳光,观每一次的花开花落。我依稀还是当年的我,还是个爱做梦爱幻想的童鞋,不用再被人逼着赶快长大,也不再害怕成长,就算长大了依然可以坚持做最初的自己,去写诗、去流浪、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梦一场春日晚晴:

青山隐落松云后,流水初栖草岸前。

丽日幽幽如一梦,笙谣唱罢对星眠。

记一世浮华清欢:

梧桐花落伞边幽,绿袖轻扬揽雨舟。

如是芳华常品涩,清欢自顾懒回眸。

晋代的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冬日的夜晚,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上面的两个小故事就是成语囊萤映雪的,小时听老师讲。老师讲完故事,还要说:“这两个故事就是要告诉人们学习要刻苦勤奋,珍惜时光,你们现在正值青春年少,可不要虚度了光阴,要好好读书。”

坐在下面的我们没有去想怎样抓紧时间好好读书,那如柳絮般的雪花早已飘进了我们的小脑瓜,那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早已飞进了我们的心田,撩拨得我们心痒痒的。

夏日的夜晚,几个小伙伴神神秘秘地怀揣玻璃瓶,钻进了树林,捉萤火虫去了,几经折腾,萤火虫捉了不少,放在玻璃瓶中,回到家里,放在桌子上,一个个拿出了课本,围在一起,读书。那微弱的荧光,映照着我们黑黑的眼睛,哪里在读书呢,我们一个个小眼睛都定在了瓶中上下翻飞,爬动的小虫子身上。不一会儿,又开始说着笑着,有人又开始讲鬼故事了。

冬日里下了大雪,也曾拿了书在雪夜里映着雪光读,可那份寒冷实在让人难以抵挡,手脚开始僵硬,心思却活泛起来。明天,我就找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哦,对了还要建一座雪城堡。

小伙伴们总是乐此不疲,捉萤火虫,盼下雪。有时想想,那车胤孙康真是了不得,竟能抵挡住那么多的诱惑!我们有时还怀疑这故事的真实性,可不,我们都试过了,囊萤映雪咋能读书呢?

可每到夏日流萤,冬日飞雪,我总能想起这个成语,想起车胤孙康。不由得想这成语背后还蕴藏着什么。

一日,学校放假我一人在校园值班。恰好大雪纷飞,我坐在值班室的窗前,映着雪光拿起了一本书,那清幽的雪光在静静流淌,书中文字也缓缓流动起来,心也渐渐静了下来,潜在书中,思维异常清新活跃。

平日里的喧嚣,繁杂,俗务,烦闷,此时此刻一扫而光,静静地与大师对话,接受先贤的超度,心中如雪光般澄澈。

不经意间,抬眼望见纷飞的雪花,那孙康车胤照面了,囊萤映雪也许就是我此刻正在享受的愉悦。恍然间,我想也许囊萤映雪不单是我们以前从字面理解的对着萤火,映着雪光读书,而是强调一种读书的环境,强调读书的心境,那就是静!唯有静下来,方能读书!

想想看,雪光、荧光都是一种冷光,营造了一个清幽的、寂静的环境。在这种清幽之境,人的心也就静了下来。静能让人专注,静能生慧。难怪古人读书常去古寺,难怪高僧常伴青灯,哪种学问,哪种佛法不涉及人生大义,不需静心揣度呢?

而眼下,世人常常被物欲蒙住了明净的双眼,扰乱了心境,迷失了方向。我们很多人都无从寻觅清幽之境,那古寺也日渐染上了商业气息,也许只有深夜,只有大雪覆盖之时,才会得些许宁静。可我们不能只依赖外在的环境,更应该在心中为自己营造一片宁静的天空。

囊萤映雪不单是珍惜时光苦读书,更是心无杂念静读书。只有静下心来,无萤火无雪光也能在这纷扰的尘世,享受阅读的快乐,品味书的馨香。

人们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和旅行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是多么重要。读书增长智慧,旅行丰富阅历,读书和旅行都一样有益于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也同样是一个沉淀岁月和情感的过程。读书和旅行,应该成为生命的常态。

读书,增长的是书中的知识,我们可以从书本的言语之中,读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变化,聆听他的故事,感悟他的心灵。读懂别人的经历,反思自己的人生。旅行,增长的是生活的阅历,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或者感受大自然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叹服于自然的智慧。若是将读书和旅行这两大人生极为重要的事情结合起来,那必定会让人们不禁乐在其中,思考在其中。 __生活中,到底我们要怎么在人生路上做好这两件事,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书中告诉我们:要有最为朴素的生活和最为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只是,生活和梦境总是有所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迷失在现实中,但这都是我们人生必将经历的阶段。

我们不应该把对将来的期望建立在对过去的无知和对现实的漠视之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不应该受过多的现实因素的干扰,我们只需要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予自己精神上最为宽慰的慰藉,已然足矣。

我们每个人从幼儿的时候便开始习字、读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能流利地背诵唐诗宋词,写出很多优美的文章……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会说:太忙了,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呢?是啊,我们渐渐忘却了读书的目的,好像读完前面二十年的书就应该功成身退了一般,其实读书的意义并不是在于我们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而是我们应当让心灵不断接受知识的熏陶,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旅行同样是这个道理,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发现世界的多姿多彩。有了开阔的眼界便有了开阔的心境。每一段旅途中兴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不迈开脚步,永远不知道另外一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只有不断地经历,才能经得住岁月的沉淀。

读书,旅行,身体和灵魂都应该走在前进的路上。从当下起步,让我们跨出自己画的小圈,认真读书,多去旅行,开拓眼界,充实人生,找寻生命最美好的状态。

前不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一个昔日不见的好友说最近看了本书名叫《心柔若水》,让她感触颇深的是书中提出的“要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实行一种简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哲学”的理论,分享给了我们大家,书中倡导大家要用最放松的心态来享受最有趣味的生活,用最纯净的心灵来接近最快乐的本性。

的确,我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日日奔波在生活的轨道上,耳边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夜深人静时体会到的只是疲惫和无奈,但与其日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地生活,不如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中学会品味不一样的人生,享受工作,品味生活。正如书的作者心柔所述,人生会有缺憾,但如果能从中超脱,做个平常温和而又受人欢迎尊重的人,就是一生最好的成就,她倡导简单的生存之道,肯定刚柔并济的处世方法,奉行豁达随性的生活方式,活得天真自然、简朴中道、幽默快乐。

书是思想的源泉,灵魂的归宿,与书相伴,不仅可以拓宽生命、丰富内涵,而且能够让我们热情工作、快乐工作、享受工作。高尔基说过:“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打开公司赠送我们的书籍《你究竟为谁而工作》一书,细细品读,书中字字句句都是工作准则量化的道德标尺,书中说到,“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是完美展现自身能力与价值。”虽然工作是我们谋生的手段,但更是一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责任,就要尽心尽力地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更是出色完成工作的基础。那么如果把责任变成归属感,任务成为兴趣,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而且将会不断延伸生命的宽度。

人生就如我们管辖铁路中起伏不定的曲线,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伫立在最高山峰,在处于人生谷底时,只要勇于坚持,敢于超越自我,一定可以描绘出靓丽而丰富多彩的人生。我热爱我的工作,儿时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现在虽然距离目标很远,但我一直坚持向着这个方向前进,我坚信,只要执着而努力,梦想的星辰就触手可及。当我看到自己的熬夜撰写的习作变成铅字时,获得大家的肯定时,此刻的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内心是无比快乐满足,日子是舒坦阳光,热爱工作,才是享受幸福生活的秘诀。

生命是一个过程,书籍就像一条小舟。当我们驾着小舟在生命之河中缓缓漂流时,生命乐趣就好似攀岩在陡岩峭壁间,遭遇峰回路转。台湾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到: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通讯员,我们时而奔走在一线进行采访,时而挑灯夜战撰写稿件,时而加班加点反复修改,每一篇稿件撰写的过程都是辛苦而快乐的,工作赋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让我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长度,却能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会把平淡如水的日子过得不平凡,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青春和人生,用平凡的画笔绘制出自己别样的人生蓝图!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2fa5d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08.html

《读书心得感悟原创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