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名篇《马说》把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传诵为千古名句。因此,后世把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称为伯乐。
古往今来,在人才成长方面留下许多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其实,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在人才成长方面的深意引人深思。有人说,没有伯乐,哪有千里马?寓意大师一定要提携后人;也有人说,没有千里马的存在,当然也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寓意学生自身也要努力,自身不优秀也很难被老师发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解读……
伯乐真有其人
我国古代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中有“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的记载。
孙阳,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善相马,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

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着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着作――《伯乐相马经》。《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伯乐的家乡在山东
伯乐去世后,葬于故里,墓地就在今山东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太平寰宇记》“济阴县”下所记古迹有:“伯乐冢,秦人善相马者,葬于此。”20世纪50年代犹存明嘉靖重修孙阳伯乐墓,虽饱经风雨和磨难,今墓址仍存。70年代,曾于伯乐墓前挖掘出伯乐残碑,上有篆书“孙阳”。
现今伯乐集村民亦多姓孙,且多称伯乐为其始祖。村民口碑代代相传,部认伯乐是他们的“老爷爷”。村民们清明节都要来到伯乐墓给“老爷爷”烧纸;平时说话还避“伯乐”之讳,把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话,改为“千里马常有而老爷爷不常有”。
“文坛伯乐”叶圣陶
近代最有名的“文坛伯乐”非叶圣陶先生莫属。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自1923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小

说月报》、《中学生》等近10个刊物的编辑,许多后来的着名作家的处女作曾得到他的热情指点,在他的帮助和扶持下得以发表或出版。
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就是经叶圣陶热心推荐后,在当时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陶还对这部小说作过字斟句酌的修改,并建议作者将笔名“矛盾”改为“茅盾”。后来,“茅盾”成了沈雁冰固定的笔名。此外,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也是由于受到叶圣陶的奖掖而得以问世的。大革命失败后,丁玲创作了第一篇小说《梦珂》,把它投给《小说月报》。叶圣陶从积满灰尘的稿件堆中发现了它,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新意,于是给丁玲提了些意见,嘱她修改。后来,小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画坛伯乐”徐悲鸿
徐悲鸿堪称为我国现代画坛上的伯乐。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着名的绘画大师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中,他发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上“南北二石”的傅抱石和齐白石,也都曾得到徐悲鸿的相识之力。
1929年,年仅34岁的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他慧眼独具,不顾世俗非议,大胆聘请年已66岁的齐白石担任国画系教授,并亲自驾着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后来在展览会上,徐悲鸿又率先把“徐悲鸿定”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1933年夏,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一天上午,出身贫寒的傅抱石拿着一卷画登门求教。徐悲鸿看了这些出自一个29岁的年轻后生的作品后,非常赏识,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f0a1bf1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2.html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