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艺术博物馆简介

发布时间:2018-08-05 17:06: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保利艺术博物馆简介

保利艺术博物馆于199912月建成开放,是中国大陆首家由大型国有企业兴办的博物馆。该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宗旨,积极抢救和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馆藏展示由青铜器和石刻像两大部分组成,展品绝大多数为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陈列”所展出的青铜器精品100余件()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精品陈列”的石刻精品40余件,通过展示公元58世纪的石刻造像,勾勒出巅峰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采。目前,保利艺术博物馆已被海内外博物界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水平的博物馆之一”,“已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20005月,保利集团将100多年前遭列强掠夺的三件圆明园国宝—— 牛首、猴首、虎首铜像抢救回国,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激发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

青铜器简介

一、 简史

青铜是纯铜与锡的合金,还含有少量的铅。它作为一种合金,与纯铜相比有几大优点。一是熔点低;二是硬度大;三是溶液在浇铸时气泡少,就容易铸造出锐利的锋刃和细密的花纹。古文献中常提到的"吉金"就是指精纯美好的青铜。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商周时期,考古学上将青铜器的发明到铁器的普遍使用以前这段时间称为"青铜时代"

中华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中的黄帝、蚩尤时代。青铜器自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旅程。夏代青铜器在考古发掘与传世文物中均有发现;商代中晚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西周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春秋时期前段与西周晚期的风格基本一致,到中后期则出现一些区域特点;战国时期,礼器、武器开始衰落,但青铜货币及日用器发展起来进入战国晚期,由于炼铁和烧瓷技术的发明,铁器和瓷器开始出现到西汉时期,青铜已经逐渐从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全面退场。然而,青铜器却跨越了历史,直至今天,青铜的光辉依然耀眼而夺目,折射出超人的智慧和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

二、 类别(按用途分)

酒器:觚gū、爵、觯zhì、角jué、斝jiǎ、尊、罍léi、瓿bù、壶、卣yǒu、盉hé、觥gōng、彝yí、勺(斗)

食器:鼎、鬲lì、甗yǎn、簋guǐ、簠fǔ、盨xǔ、敦duì、豆、盆

水器(盥器):盘、鉴、匜yí

乐器:铙náo、钲zhēng、钟、铎duó、铃、鼓、bó

兵器:戈、戟、矛、钺yuè、刀、匕首、胄zhòu、殳、铍pī、戚qī、剑、弩、镞

其它:工具、农具、车马器、度量衡器、玺印、符节、货币等

三、 青铜器与传统礼制文化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特点。礼器常用于祭祀礼仪,作为强化统治权力的手段,还被用于贵族之间的婚媾、宴享、朝聘、会盟等活动,以铭功颂德。因此,青铜礼器是权力的象征,是贵族等级地位的标志,是礼制的工具。

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要数鼎了。鼎就是今天的大锅,是古代君王祭天敬祖的礼器,后来成了统治权力的象征,夏、商、周王朝更替,都用夺得前王朝的鼎,作为新王朝建立的标志。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礼书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分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而一般平民相奴隶则不能用鼎。但是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侯并作,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青铜礼乐器的地位虽然不比从前,但青铜一贯以来为皇室及贵族达官所用、尊贵和奢侈品的地位却不曾动摇过。

保利佛教石刻展品简介

青州是北朝晚期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一大中心,而且艺术水平位居当时全国前列。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的青州造像类别颇为齐全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及隋代,涵盖了整个青州佛教雕塑艺术的颠峰期。其中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比丘尼法想造弥勒三尊像,为已知有准确纪年的、时代最早的青州造像

千余载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以“三武灭佛”为代表的大规模毁佛运动,使留存至今的北朝佛教造像大都残损严重,特别是单体造像完整者为数极少。这批青州佛教造像,也有一部分未能躲避当年的“法难”,但经拼接、粘合,现已基本完整。其中一尊通高达118厘米的北齐佛立像,通体未见任何残损,在目前所见的北朝青州单体佛造像中,此件佛立像当属保存最为完整者。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张令妃造背屏式佛三尊造像残损严重,所存部分已不足原作的三分之一。但令人惊叹的是,这一部分恰恰保留了150余字的发愿文,明确记述了像主姓名、雕凿时间及目的等方面内容,书法水平较高,而且发愿文的右侧及上部尚有雕刻精细、内容丰富的线刻画,特别是右侧的建塔图,描绘人们砖砌佛塔的场面,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中国佛塔的形象。所展出的青州佛教造像几乎件件精美绝伦。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衣薄贴体,特色鲜明,系典型的“曹衣出水” 样式,即按照当时大画家曹仲达所创立的式样雕造的。北魏晚期至北齐时期的一些菩萨像,或雕饰繁复,或繁简相宜,但皆线条圆转,手、足等部位质感清晰鲜明,予人以独特的美感。单体圆雕的北齐思惟菩萨像,以往发现不多,而其中艺术水平最高的当属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一尊。

1994年,河北定州城东北一座古代寺院基址内出土了6北魏至北齐时期佛教造像,这是北朝晚期定州造像的一次重要发现。这批造像最珍贵之处在于,它们表面的彩绘仍得以大部分保存下来。这些造像为探索当时定州造像的制作工艺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而且,这一时期的纸、帛质绘画现多已不存,所以对研究北朝绘画艺术亦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以往所见北朝时期的菩萨像,皆姿态端庄,而展出的定州北齐供养菩萨像,身躯扭转,姿态灵动而优美,在已发现的数以千计的北朝定州造像中,尚无一例与之类似。这尊菩萨像,汉白玉质,身躯丰满圆润,头扭向左侧后有圆形头光,双手合什,偏向右侧;双眼微眯,嘴角内凹,面露微笑,格外惹人喜爱。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尊菩萨像应用了玉器中常用的“俏色”技法,将天然石料的外形巧妙变作菩萨一例的形体曲线,并保留黄褐色的石皮为菩萨的袈裟,增强了造像本身的色彩变化被专家称为“东方维娜斯”。

除北朝时期的青州定州造像外,保利艺术博物馆还展出了一批北朝至唐代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所出佛教造像。最值得称道的,当属一尊唐代汉白玉思惟菩萨像,采用圆雕、透雕等多种技法雕刻而成,至今保存极为完整。其整体造型格外生动自然,身体各部位的比例也十分协调。菩萨躯体丰腴而健美,具有典型的唐代特色被专家评为唐代石刻的罕见精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e0f8ba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c.html

《保利艺术博物馆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