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云生平事迹

发布时间:2022-11-13 01:1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蒋先云生平事迹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中文名:蒋先云
籍贯: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国籍:中国
去世年月:1927528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蒋先云-生平简介
11岁入保合小学读书,民国6年,跳级入湖南省立三师。民国7年,蒋先云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主编《嶷麓警钟》月刊。民国8年,先云被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与黄静源、夏明翰发动湘南25县学生罢课。民国10年春,先云组织革命团体“心社”,深入工矿、农村,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10月,蒋先云经毛泽东介绍,与黄静源、蒋啸清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1年元月,蒋先云毕业三师后,受中共湘区委派至江西安源路矿,协助李立三、刘少奇组织领导工人运动,领导发动路矿14000多工人举行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大罢工,取得了胜利。湘区党委旋即指派蒋先云、谢怀德等4人,于民国1111月到湖南水口山矿,领导工人运动。
蒋先云组织成立工人俱乐部,同工人代表向矿务局提出“承认工人俱乐部有代表工人之权;津贴工人俱乐部各种费用;增加工资;均分红利”要求。125日蒋先云毅然领导发动水口山矿工人大罢工。
1217日,答复工人提出的18条要求,历时23天的罢工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次年6月,经中共湘区委员会批准,水口山矿正式成立党团组织,蒋先云任党团支部书记。当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评论说,“中国矿山虽多,有全部组织的,只有江西之安源及湖南之水口山二处,而水口山铅锌矿罢工,其雄壮不亚于安源。”

别名:名湘耘,别名巫生性别:
出生年月:1902职业:军事军事家政党:中国共产党


民国135月,蒋先云经中共湘区党委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蒋先云同陈赓、李芝龙组织“血花社”,对抗国民党右派的“孙文学说会”。学习期间,蒋介石赏识蒋先云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周恩来赞扬“蒋先云是军校的高才生”、“是个将才”。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在军校被同学们誉称为“黄埔三杰”。
军校毕业后,蒋先云留校任蒋介石秘书,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指导下,与蒋介石的“第一只手”王柏龄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民国142月,蒋先云随周恩来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又随周恩来回师广州,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1012日,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七团党代表,在他率领敢死队的攻击下,终歼陈炯明守惠州的精锐部队。
民国15年中山舰事件时,蒋先云曾与蒋介石的反共阴谋面对面地进行斗争。7月开始北伐,任北伐军总部机要秘书,旋任补充第五团团长,转战湘、赣。民16年初,断然离开蒋介石,奔赴革命中心——武汉,周恩来指派蒋先云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队长。
第二次北伐,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5月,率全团官兵,浴血奋战,将奉军逼至河南临颖城,在夺取辛庄战略要地的激战中,不幸牺牲。[1]蒋先云-人物事迹两党的骄子
19246月黄埔军校在黄埔港一个四面环水的长洲岛开办。其学生和教官是国共两党依靠地方党组织,采取公开与秘密的两种方式,招收革命先进的军官和青年来校报考而取录的。由于蒋先云在衡阳读书时早在投身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经受不少政治锻炼,受到不少革命的思想熏陶。所以他到军校学习和考试都得心应手,成绩优秀而独占鳌头。校长蒋介石得知蒋先云的出色表现也特别高兴。据周恩来说:“蒋介石也因此把蒋先云视为自己最得意的学生。从此,他们二人结下不解情缘,备受重用。当时按照国共两党合作的决策:在军校里是要求师生们一律参加国民党的。因此在军校里就有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也有国民党参加共产党,成为跨党党员。由于蒋先云进校前已参加共产党,也遵照学校的决定参加国民党,成了跨党党员。由此他成了国共两党都倚重的骄子,师生敬重的宠儿,一面扬威军校内外的旗帜。


军校开学之后,来自各地的共产党人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由中共粤区委委任蒋先云为第一任书记,陈赓、杨其纲、王逸常等三人为干事、直接受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蒋先云还发起成立包括校内两党青年及驻守南粤各地的湘、粤、滇、桂军中的青年而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公推蒋先云为常务委员(主席),国民党人贺衷寒为秘书。也出版了会刊《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都由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刊内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这个由两党成员组成的青军会,曾为军校开创和两次东征发挥了积极作用。
蒋先云由于得到两党领导的器重,所以在军校和军队中都长期担任各种重要职务。首先是蒋介石调他在自己身边,任校长秘书,一次东征军的参谋秘书;又先后是周恩来属下校政治部,东征前方政治部的秘书,连、营党代表,二次东征军的第七团党代表等。国民党内,在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仍与张治中等九人一起受选为执行委员,参与工作。由于校里的青军会与孙文学会两派斗争与纠纷已越演越烈,蒋介石下令取消两组织之后又以校长的名义在《广州民国日报》”署发成立黄埔同学会第一号公布,委出以蒋先云名列第一。包括贾伯涛,曾扩情等九人为筹备委员。负责促成一个能团结两党师生的同学会。在同学会选举代表之日,据关巩《黄埔同学会成立经过》一文所说,“蒋(先云)同志本以欲赴前方为理由,自己声明不受选,而免了担任会中领导职务。但仍推选他为监察委员之一”这反映了蒋先云实在成为当年黄埔俊秀群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此之前,自蒋先云受任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首任书记后,在共产党内则始终受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军校和军队中从事促进团结,排解两派纠纷的工作。
19267月北伐进军开始,黄埔军校经历扫除军阀,统一广东历次战斗,以第一军为核心骨干的国民革命军已扩建成八个军。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先云出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总司令侍从秘书。军中颁发的宣言和文告,不少都出自他的手笔。同时,又相继兼任军中補充(警卫)团第五团团长,湖北武汉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第二次北伐第四军七十七团团长等职。之后在革命阵营中形势逆转,竟出现了一个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对立,共产党与国民党分裂的严峻局面,蒋先云唯有毅然奔向武汉走上新的征途。火线救蒋
在第一次东征的淡水之战,是黄埔出师首战告捷的揭幕战。正当校军进抵淡水城边,实行扶梯爬墙攻城时,有十名党代表奉命率队冒着激烈炮火冲锋。是时


国民党人蔡光举最先中弹倒地。近在蒋介石身边的蒋先云便抢先奉校长之命上前,在炮火炽烈的战地为他扶侍治伤。蔡光举在伤重临危时说:“先云,赶快为我医治,逆贼正待我们痛杀。这是黄埔东征军第一次实行两党成员为攻城破敌而安危与共,救死扶伤的实例,蒋先云为此首树风范,获得师生们的一致赞扬。平定杨刘之后,又遇广州人民为声援上海“五卅惨案”举行示威游行。周恩来特别派出蒋先云为校军营长,率领党军第二、四、七连官兵参加东教场群众大会,然后出动参加群众游行。岂料当队伍走到沙基街时就遇上沙面帝国主义侵略者官兵开枪向我疯狂扫射。我党军营长、共产党员曹石泉等黄埔官兵与入伍生数十人当场中弹倒地,血肉横飞。先云也被枪弹炸伤。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而英勇地以救护百姓为己任;也不甘自匿而置游行群众于不顾。于是一面严令所属监视敌方行动;一面掩护群众转移安全地带。自己则忍着伤痛坚守岗位。直至廖夫人(何香凝)何师长(应钦)闻讯赶来,作出指示后才率队归营。自始至终,表现英勇果敢坚贞不屈的黄埔精神。
攻克“天险惠州”之战,是剿灭陈炯明老巢,肃清军阀残余杨坤如,最后统一广东之战。是时黄埔党军已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命何应钦与周恩来分任军长和政治部主任,先云又马不停蹄,肩负军事与政治的双重任务,调任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10月中旬,强攻“天险”惠州城的战斗打响了。蒋先云所部第七团,奉命直插城西的小西门和南门城边,伺机待命爬墙入城巷战。据校史记载:是日蒋先云一手举着盒子枪,一手握着指挥刀、带着所属敢死队冒着敌军炮火扶梯登城,与守城敌军士兵开展肉搏战,因此他多处被刺伤,血流不止,在颊上留下伤疤,为人所见,赢得了“青年军人楷模”的称号。
19267月出师北伐的进军中,黄埔师生以长胜之师,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据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在此期间,为了攻占孙传芳巢穴南昌,却经历最艰辛的“三进两出”的恶战。据当年蒋先啟《先云史略》一文所说:“是时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督战,但遇到孙传芳大军突然包围了战地指挥部,蒋介石陷入重围而危于旦夕之中。因侍从秘书蒋先云从容应敌,情急智生,首先自己孤军拒敌。然后指示警卫团掩护总司令安全脱险”,他因此在这次“救蒋”战斗中赢得“突破重围,火线救主”的战斗殊荣,带动了全军士气为之一振。而总司令与秘书在炮火中安危与共,生死相依的同袍之义,也传为北伐军中的美谈。就在19271月,在两党公开决裂之前,蒋介石以北伐军得胜将军的威风,率司令部军政要员从南昌乘军舰到


武汉视察时,孙夫人宋庆龄、廖夫人香凝与进驻武汉的国共两党要员都前来码头迎候,盛况开前。蒋介石在鸣放礼炮101响声中徐步登岸。更有蒋先云身佩指挥刀第一个率军乐队为前导;指引大队司令部人马沿路接受三十万市民夾道欢迎,从此总司令与秘书的名声更广传天下了。力谋团结献身合作
北伐军节节胜利后,革命阵营内部分歧已日形严重而公开化,黄埔两派师生的斗争正陷入空前未有的危机。蒋先云深知国共两党是坚持团结合作还是半途夭折,势将关系整个北伐战争和黄埔军校的成败。因此他依靠蒋介石和周恩来的器重和信赖仍旧毅然肩负两党两派赋予的使命;利用他们二人既矛盾又合作的关系,勇于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革命派与顽固派之间为调和矛盾,消除内斗,挽救革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他先后频频奔走于广州、汕头、南昌和武汉之间,为了沟通误会,求谋团结,解决纠纷而充当使者和桥梁。对校内校外的顽固派则开展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斗争。
面对师生的互相倾轧和纷争愈演愈烈,蒋介石和周恩来,总是指派蒋先云先行联系及权宜处理。据一期学生郭一予回忆:时值周恩来在潮汕前线,他获悉后方两派师生吵闹不息,又派出蒋先云回校调解。他遵行“顾全大局、团结对敌”原则,劝勉同学们各守本份才把矛盾纷争暂时平息了。
蒋介石为调解两派纠纷,促进两党合作而依靠找蒋先云处理的事例也很多。据载,第二次东征刚结束,在惠州城头,竟有巡夜哨兵为两派论争而酿成流血事件。事关军事机密不敢对外传扬。他见事态日形严重,乃在汕头乘夜召见蒋先云,他负责“调和内部事务,解决校内国共两党之间的问题。”在快将出师北伐前夕,适逢共产党人邓中夏、李立三、和苏兆征三人分率全国劳动大会,省农民大会及教育界大会出席代表数百人前来黄埔参观和演说。由校长亲临致欢迎词,派校秘书蒋先云致答谢词。由他讲述依靠工农商学兵团结战斗才取得统一广东胜利的经过,还代表全校学生誓言“遵照总理遗嘱,服从校长领导,继承先烈未竟之志。这都生动有力地营造了黄埔军校与共产党人及各界人士团结战斗的决心,为工农商学支援出师北伐,发挥积极作用。无奈驻军南昌之后,留守后方的师生内讧还在发展,先云只得奉命从总司令部回校会见方鼎英、曾扩情等人,到军校里发表著名的《在纪念周中的演说》,文里反复劝勉师生们“不要各自拿出主意与主张而引起纠纷,要一致的听从校长主持”,“要无条件的团结起来,努力于国民革命”……可谓苦口婆心,无以复加。


19272月,在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两大集团已貌合神离,其矛盾与分裂正日益白热化时,适逢武汉分校在武昌举行开学典礼,两党要员赴会不少。蒋先云也受指派为北伐军总司令代表,到武汉与孙夫人等一道出席典礼。利用这个机会,他又面对左、右两派的上层人士,力陈舍弃两派纷争,团结对敌的主张。他以不偏不倚的中和姿态,强调国民革命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是革命的精华。若能彼此消除误会,坚持合作、中国的前途是灿烂的。否则,将不堪设想。又据当年身在党中央的张国焘回忆:蒋先云既向中央和张国焘说明与蒋介石合作的重要性;也向蒋介石进言继续实行联俄联共的政策、切实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这是有识之士的最高策略,是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完全胜利的正确道路。这样才可以避免历史上党派相残、国人相杀而血染河山的悲剧在中华大地重演。可见蒋先云作为周恩来所重用的黄埔最早的中共黄埔支部书记及亲信,又是蒋介石宠信的秘书,而长期充当两党两派矛盾冲突之间的使者和桥梁亦堪称不辱使命了。实在可尊可敬,可钦可仰!桥梁自毁壮烈牺牲
尽管蒋先云为黄埔的成长和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与黄埔各期师生还一度掀起了“救校长运动”但革命形势竟不是按照他善良的心愿发展。蒋介石终于悍然发动了一场弥漫全国的白色恐怖大屠杀。蒋先云只有服从需要郑重誓言:“官,可以不做,命,不可不革!”;“头可断,革命气节不可!”在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挂冠而别,与蒋介石一刀两断,秘密潜回武汉中央驻地。这大大激励了革命军中全体将士们精神为之大振。
返抵武汉后,他受推为黄埔军校各期学生的讨蒋大会主席,在武昌阅马厂广场举行声讨大会。由蒋先云和中央党部代表高语罕,国民政府代表彭泽民和总政治代表李鹤林等登台演说。历述蒋介石种种反共反革命罪行。据当年代蒋先云担任七十七团团长的黄埔一期生孙天放及属下的第九连连长三期生黄伟斌和张国焘等的记述:他回到武汉时期,经常显得怅惘若失。不时表现了苦闷、失望,失意和心绪不定之情。他虽然再三向说怪话者解释,申辩无济于事。虽经孙天放、黄伟斌多次对他劝慰,但总感到啧有烦言、疙瘩难解。于是他决志请缨北伐,到河南对奉军作战以求革命殉职表明心迹。据同在阵地上的黄伟斌说:“掩蔽身体,发扬火力,”是应该遵循的军事原则。他打了不少胜仗,理应这样做。但他却骑着白马飞入炮火前线带头冲锋。要吸引敌军炮火射向自己。其实是为个人信誉而轻生、以求个人英烈而已。在这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策马飞驰直冲敌阵;第一次,枪伤腿部,本可下火线退休,却不顾,指挥如故;第二次,炮火伤其马,


人马倒地,亦不顾;第三次,枪伤其胸,流血不止,仆地不起,犹呼喊追敌不止。终由下级官兵强来救护始退,乃气绝殉职!这就是蒋先云最后在河南临颖作战“三仆三起”,终而取得完全胜利的经过。[2]蒋先云-人物评价
评价
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更是引人追怀的重要一人。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在黄埔从戎的前后,蒋先云历来都以姣姣者的骄姿,作出卓越的表现的。而得到乡亲、同学、战友和官兵们的赞佩。进入军校以来更为突出。一期同学徐向前,在回忆他们二人在黄埔生活时说:“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为青年军人的模范。”郭沫若追述他们在北伐军总司令部的岁月里,也自认:“蒋先云比我强。”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张国焘当年是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成员,与蒋先云有很深的友谊。他从中熟知“蒋介石与中共的联系,往往都是经由他办理的”,又说:“他那时曾多次奔走南昌与武汉之间,企图挽救双方的破裂,”“成为国共两党之间,一道直接协商的桥梁。”周恩来对他在政治与军事的本领也极力称赞,说“蒋先云是个将才”,长期委以驻职黄埔的重任。还有国民党的将军张发奎,继《汉口民国日报》评论“蒋先云是一位冲锋陷阵,百战百胜的将军”之后,也同声赞美“此种健儿,天下能有几人”。总之,蒋先云享有的历史威名,可称黄埔第一人了。
蒋先云二十五年短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正义的一生,英雄的一生,无愧是中华大地的优秀儿女!他对黄埔军校和国共两党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见之国内现代革命史的人物传,赞扬蒋先云的光辉历史的也不少。可是,党史家们对他在最后请缨出征,要到炮火前线实地作战的内在因由则未见具体披露,其实这才是蒋先云最后桥梁自毁、自我壮烈牺牲的真相。可见他的牺牲实是当权者热衷两党斗争之所害。回顾八十年来,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师生的派性斗争而无谓牺牲,死于非命者也不知多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f874337fd5360cba1adb99.html

《蒋先云生平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