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11-11-05 16:07: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六国论(分析、评论)——史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bì在赂lù行赂、奉送)(中心论点)。赂秦而(连词,承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或曰:六国互(交互、相继),(副词,全、都)赂秦邪?曰:不赂者以(介词,因)赂者丧。盖(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分论点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打仗不擅长,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就使国力削弱,灭亡的原因啊。有人说:“六国相互灭亡,全(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是:“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失去了有力的后援,不能够独自保全自己。因此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一、总论)

秦以(介词,用、凭)攻取之外,(与“大”均为形作名,小或大的方面)则获邑yì,大则得城。较(对比)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古:那实际,今:事物的本来情况)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赂秦损失之大的对比 思厥jué代词,他的,如大放厥词)(用于称已经去世的尊长)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pù暴露、显露,同“曝”一暴十寒)霜露,斩荆棘,(连词,才)有尺寸之地。子孙视(对待)之不甚惜,(省略宾语“之”)(目的连词,来)予人,如弃草芥jiè。今日割(割让、割出)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连词,承秦兵又至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通“餍”),奉之弥mí,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清楚)矣。至于顚覆,理固(副词,本来)宜然。古人云:“以地事(名作动,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秦国除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可以获得小城,大的就得到大城。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的土地,和因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由于贿赂所失去的土地,跟战败中失去的土地相比,实际上也多百倍。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心的,原本就不在于作战啊。回忆六国的先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其)子孙却对待土地不很爱惜,拿来给别人,如同抛弃小草(比喻轻贱的东西)。今日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比喻短暂的时间)。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而秦国兵马又到了。这样下去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奉送(秦国)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所以不须作战,强弱胜败已经分明了。终究灭亡,理应如此。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如同抱柴禾去救火,柴禾不用完,火就不熄灭。”这话说对了。 (:创业之艰的对比)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亲附、亲近)yíng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旣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谋略),能守其土,(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二败而(连词,并列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动词使动,使…退却)之。洎jì牧以谗chán(诛,意念被动,被杀,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几乎)尽之际,可谓智力(古:智谋和力量,今:理解事物的能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爱惜)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shù命运),存亡之理(与数相同),当(通“倘”)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áng齐人未曾贿赂秦国,最后跟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结交秦国却不帮助五国啊。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赵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卫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是个小国却能后灭亡,这是用兵抗敌的功效啊。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作为策略,才招致了灾祸的来临。赵国曾五次对秦作战,二败而三胜。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不能坚持到最后啊。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侯,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人不归附秦国,刺客不到秦去,优秀将领(李牧)仍健在,那么胜负的定数,存亡的道理,应当能够与秦国互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容易预料。(:二、分论)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名作动,以礼相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shí之不得下咽yān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日(名作状,一天天地)削月割,以(连词,以致)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

[总结历史教训,申明作者政见]

fú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埶弱於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是又在六国下矣! 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对付秦,那么我恐怕秦人会害怕得连饭也吃不下去啊。可悲呀!有像这样(强大)的国势,却被秦国久负的威势挟制,天天削减月月割让,因而趋于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使(自己)被积蓄的威势所挟制啊!说起来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却仍有可以不用贿赂(的方法)来战胜秦的可能性。假如以(现今)偌大的天下,屈尊而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列于六国的下等了。

[讽刺北宋王朝,立意归结点](:三、结论)

写作借鉴:恰当的例证,使观点鲜明;借古讽今,切中时弊;语言生动有气势;严密的结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c381218a300a6c30c229f51.html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