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8-14 13:57: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产业

一、产业互联网的蓝图

1、定义:网的三要素是人数据机器业4.0的关键词是智能化生同的供应链产业网的三要素是产业大数据性服务业业4.0可以看成是德国版本的工产业是我用来描述传统与互网融合后的新型业态是企业战略的蓝图

2、产业互联网蓝图

在产业互联网蓝图中,有三个关键词,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

最近一直在探讨组织的边界,传达的一个明确的理念就是企业不能自我设限,把企业组织的疆域自我限定为公司,企业家思考的原点应该是企业上游、下游、合作伙伴组成的生态圈。这就是产业生态的概念。企业家首先要考虑产业生态的繁荣。那些领袖级的企业家不但造就了伟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培植了繁荣的产生生态。公司转型,也将带动整个产生生态的转型。产业互联网首先要求就是必须具备产业生态的思维。

蓝图中特别标识了“核心企业”,要求至少核心企业的领导,具备产业生态的视野和格局。担负整个产业生态转型升级的责任。否则也就谈不上核心企业。

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就提出这个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区别于消费性服务业,涵盖金融、通讯、物流、交易市场等等现代服务业,主要服务于制造、流通等领域。上次我在佛山调研,许市长提到整个佛山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的惊人规模,但是金融服务业等仅仅占工业总产值的5%不到。也就是说,至少在佛山这个传统的以制造为核心的城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如果看整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更是出于起步阶段。这就提出一个区域转型发展的大课题,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的升级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新型的服务业巨头,也可能再造传统的公司,再上新台阶。

前几天和代表湖南省委的专家聊湖南省的产业升级思路,就是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但问题在于,产业生态如何与生产性服务业对接融合?答案就是“大数据”。

产业生态的数据资产,是衔接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生态的纽带。这些数据资产包括生态中的供应链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物流数据、还有其他的市场交易数据等等。按照《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一书的观点,这些数据资产,不但构成评估生态内企业信用评估的基础,还可以提前侦测生态的健康指数。如此重要的数据,过去可能散落各处,没有积聚成为资产,也就发挥不了大数据的纽带作用。

借助大数据,对接产业生态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互联网的灵魂,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2、呵护产业生态

这两天分别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群和“互联网金融早餐会”群中分享产业互联网的一些思考,对产业生态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说明核心企业与产业生态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都是一家之言。希望方家批驳讨论。文中以过去的苏宁和现在的京东为例讨论,并不代表我对这两家公司未来估值的看法。我有许多产业的案例,不过这两家几乎家喻户晓,适合拿来当靶子。

讨论过程中,有朋友问,核心企业有哪些特征。我就顺嘴说了三条,第一,辅助、带动产业生态,而非制造博弈。第二,掌控数据流。第三,发力生产性服务业。

苏宁和京东分属两个时代的零售巨头。董事长都是白手起家,成一方霸主。只是限于时代,他们走上不同的产业生态之路。产业生态简言之,就是包括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以及合作伙伴。

苏宁与供应商合作走过三个阶段。蜜月期、剑拔弩张期,均衡期。苏宁国美发展之初,发展逻辑是开新店、吸引更多客流、销售额更大、采购规模更大。采购的越多,供应商越开心,双方皆大欢喜。是为蜜月期。但随着采购规模进一步增加,苏宁国美对厂商的博弈能力不断增强,压低采购价格,设置各类隐形的费用等等。造成供应商的反弹。虽然剑拔弩张,但是谁也离不开谁,吵吵闹闹中一年又一年。等到苏宁国美店面扩张的稳定,与供应商博弈达到均衡点。

之所以苏宁国美与供应商存在如此的激烈的博弈,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需要分食家电等商品的利润。苏宁拿多了,厂商自然就拿少了。如果大家都想拿多,势必会对消费者涨价。所以,以苏宁、国美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处在紧绷绷的脆弱中。大家都在骑驴找马,寻找更好的出路。如格力开始自建渠道,搞专卖店,现在成立格力核心能力之一,不会过度依赖苏宁这种连锁销售。

京东则是另外一种局面。

京东善用数据,预测消费者动向。他可以提前把消费者可能想买的货,送到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去。一旦下单,最快速度送达。依托大数据发育的预测能力,使京东在产业生态处于“神”一般的能力。因为有了预测,他就可以对上游厂商做出指导性的指令,协调上游的设计和生产。京东这种能力,首先是从对数据流的掌控开始的,逐渐打通物流,现在发力资金流。

“京东白条”金融服务是针对消费者的,促进消费用。“京保贝”金融服务针对供应链,促进生产用。金融服务的利润,一定会超过商品销售的利润。所以对京东而言,为什么去压榨供应商呢?

按照辅助产业生态的思维,京东明智的做法是帮助供应商们更好的改进设计、更高效的组织生产,极大的扩大商品的销售,不断做大产业生态,他提供阳光、空气、水一样的服务。也就是所谓的生产性服务业,金融、物流、通讯等等服务。京东要让供应商们赚到卖商品的钱。而京东么,收收“阳光税”,多么好的生意呢!所以,京东不与供应商争利,转型生产性金融服务。刘强东放出豪言,未来十年70%的净利润来自金融服务,是极富远见的。

这就看出了过去的苏宁和现在的京东之间的本质差别。京东是以数据资产为核心,产业生态的扩张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再者,京东不和产业生态中的伙伴争利,而是提供生态必须的空气、阳光、水。

所以,企业家思考的出发原点应该是企业上游、下游、合作伙伴组成的产业生态。生态繁荣,才能基业长青。

3、工业互联网辨析

如果没有大名鼎鼎的GE,恐怕就不会用“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雄心勃勃的伊梅尔特如若摆脱韦尔奇的影子,总要做点什么。从公开资料来看,工业互联网强调人、数据、机器和网络这四个关键词,着眼于用全球化的网络把尖端制造业、把复杂精密的设备、仪器等等链接起来,能够在更深的层面提供数据整合,以便挖掘出点宝藏啥的。

马航370客机上的发动机,无论飞行员是否关闭了应答设备,都会不间断的发送发动机转速等信号。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具体事例。像飞机发动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研究高能物理的大型粒子对撞机等等,都会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这些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就是部署更多的传感器,获取更多的数据,通过全球化的网络汇集起来,供人们决策之用。

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大概的涵义与GE的工业互联网相似。都是强调工业设备通过互联网链接在一起,实现制造环节的革命性突破。把计算机分布式计算的概念,拓展到制造环节,把自动化的生产线,改造成分布式生产线。不同生产线之间可以自主协同。考虑到3D打印技术的蓬勃发展,未来工业制造环节的变革的确令人振奋。

以GE为首的美国工业界与德国工业界分别提出这两个概念,丝毫不令人奇怪。GE是美国制造的翘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袖型企业。德国更是制造业的全球品牌,大的如西门子,连那些中小制造业公司几乎都是各自领域的标杆。所以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4.0,都是代表了制造业需要升级革新的方向。

如果把视野再拉长到以百年为单位,主要经济体分别经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现在则是信息技术与农业、工业深度融合的历史窗口期。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迎合了这一历史趋势,代表了信息技术中的王冠——互联网将与工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相较于美国GE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倡导的“工业4.0”,产业互联网更强调不同产业协同融合的现象,是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工业,或者说各行各业主动拥抱互联网这一现象的代名词。

对比这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工业互联网的三要素是人、数据、机器;工业4.0的关键词是智能化生产、协同的供应链。产业互联网的三要素是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工业4.0可以看成是德国版本的工业互联网。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我们用来描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后的新型业态,是企业战略的终极蓝图。

另外一个概念也不得不提,就是物联网。相较工业互联网的提法,物联网的涵义也相当广泛,从字面理解就是无论是啥东西,都会联网,甚至连海边的一粒沙子,都可以分配一个独立的IP地址。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物联网是广义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

这些概念都有其历史功绩。但是业界技术高手往往对此嗤之以鼻,斥为炒作。我原来在产业界混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想法。但是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而言,这些概念往往起到了重新配置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源的价值。一些真正在这些新兴领域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可能乘势而起,有所作为。但是“智慧出,有大伪”,一旦某个概念被大家广泛接受,有些人就开始浑水摸鱼、挂羊头卖狗肉。这也是概念炒作被公众诟病的原因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f9bcbe9b89680203d825bf.html

《产业互联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