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复习课

发布时间:2011-02-23 17:06: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复习课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学历史组 朱忠会

教学片段: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复习课。

上课铃响后,老师拎着几串葡萄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学生们一脸愕然。师生互致礼后,学生们已是议论纷纷了。

师:这几天同学们复习得很累,我买了一点葡萄来慰劳大家。不多,一个人只能吃到一颗。各组组长来领葡萄。

学生们一片欢腾,很快同学们吃起了葡萄。

师:葡萄好吃吗?

众:好吃!

师:那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不好?

众:好!

师:秦始皇吃过葡萄吗?

此题一出,学生们各具情态;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在发笑,有的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迫不及待地翻书,有的切切私语,……一石激起千层浪。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顿时各小组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了,有的学生说“秦始皇吃过葡萄”,有的学生说没吃过。于是双方引经据典,在书上查阅,试图找到答案。学生的积极性空前地高涨起来。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小组讨论升级为班级辩论。

1:秦始皇吃过葡萄,因为他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秦始皇没吃过葡萄。葡萄是西域的植物,是西汉的张骞通西域后带来的物种,带来的还有石榴、核桃等。张骞通西域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而秦始皇公元前210年就死了。因此,秦始皇没吃过葡萄。

3:秦始皇威震四海,西域不可以将葡萄进贡给秦始皇吗?秦始皇可能吃过葡萄。

4: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而秦的疆域东至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在西域之东。秦和西域之间有匈奴的阻挡,西域想进贡葡萄也不可能。

5: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和内地才有往来。

6:秦朝疆域东至大海,如果海外有国家与秦有好往来进贡葡萄呢?

……

师:同学们辩论得很热烈。但是就现在的历史资料来看,公元前210年就已死去的秦始皇,不可能吃到近百年之后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葡萄。

评述: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记忆繁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学生生厌,历史复习课更让人倍感头疼。这节复习课教者根据我校《构建“五学”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要求,让学生在“议中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在“议中学”,教者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品尝葡萄,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教者由“吃葡萄”自然过渡到“议葡萄”,提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有一定容量的、也让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秦始皇吃过葡萄吗?”我们不禁为教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而拍案叫绝,正是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唤醒了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在议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不像一节历史复习课,老师没有提出复习内容,没有让学生去死记、苦背,只是“吃葡萄”、“议葡萄”,师生随便交谈;而恰恰是一节最好的复习课,教者让学生在“议”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许多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如秦、汉的诸多时间、秦朝的疆域、张骞通西域的事件等。这种复习方法不知要比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好多少倍,润物无声,雁过无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说明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都希望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并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教者正是利用这一点,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现自我,在班级辩论中展示自我,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益。

诚然,要让学生在议中学,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构建一个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基础。教师设计好问题则是关键。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容量和深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9e04946bec0975f465e2db.html

《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复习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