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区分时间与时刻 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3探究计时的原理(周期性) (4探究除了钟、表等常用的计时器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5)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
教材: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六节。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本节内容形象地配以插图介绍了古代计时器和各式各样的现在的计时器和停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这也是浙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为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拉近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经过小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时间这一名词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又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对不少事物的好奇正在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他们会越来越多地产生着“为什么”,他们试图用已有的知识去想像或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但他们观察不够,缺乏目的性、规范性和细致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训练对现象的表述和交流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法学法:
教学重难点: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区分时间与时刻;停表的使用和读法,让学生有惜时的观念;计时的原理(周期性);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从而会灵活的运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来测量时间。 教学过程:1:回顾上节课质量的测量的内容
2: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提问该文章主要来描述什么(时间飞逝)后让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及其含义(珍惜时间),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时间的测量。让学生回答想到的可以测量时间的工具,然后假设穿越到古代,你会怎么样来测量时间,讨论后老师介绍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得出测量时间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到只要有周期性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然后有学生讨论通过周期性还可以用哪些生活中的现象来测量时间。
3:时间的单位的介绍及换算后进行换算练习。
4:先请同学说说我们9:00上课,9:40下课,一节课40分钟,这三个时间有什么区别。然后教师出示时钟示教板,边讲边拨好时钟指针,9:009:40指的都是时刻,而9009:40相差40分钟,即为时间间隔。在举一些例子让学生辨别。然后说时刻可以有钟表看到,那时间间隔呢?引出停表。
5:介绍停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读取。使用停表,让学生测自己一分钟的心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6d583683c4bb4cf7ecd1cc.html

《科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