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修订版马克思基础原理概论大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0-01-04 17:49: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谈谈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P40

6.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8

7.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P45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学科在新时期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的一次关键性机遇,)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某一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历史进程时期为研究对象,符合现代社会的社会科学内在规律的社会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总之,我们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7

10.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

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重视量的积累。

由此可见,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思想。

16.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P98

17. 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P130

18. 结合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作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主,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举例,见P132 邓小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制度的先进性);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完善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针对这些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类)

2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21.货币流通与经济的关系如何?如何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防止通货膨胀?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就出现通货膨胀,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相反,当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可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防止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维持市场供求平衡,还应注意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市场管理。

2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运用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一、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尊重价值规律,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宏观调控,有形手于无形手相结合;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民自身素质。

23.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更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过程,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展、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不断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断扩大的过程。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进行资本积累,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在资本主义的分配环节,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这一过程体现了资本家的共同阶级利益,即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一切主要方面。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都是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所以,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4.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这一目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比如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平均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中,不同部门的资本家瓜分到的只是平均利润,每个资本家所得利润多少不仅取决于他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还取决于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

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2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极其表现形式。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主要表现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以前,它们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其主要作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是进步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并经过了一段巩固和发展时期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资产阶级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作论证,其社会作用逐渐地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26.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

一、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二、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经营。

三、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购,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资,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市场创造市场条件。

四、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由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这回公众的合法权益。

28. 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场、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9.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其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其基本形式有三种:一、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二、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国外已有的企业等;三、商品资本的输出。)

30.如何正确全面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二重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因此,我们要顺应潮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间的合作竞争,又要趋利避害,力求在全球化时代更快地发展自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完善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管,坚持科教兴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 ,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三、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完善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管,坚持科教兴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就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32. 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3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资本主义私有制经历了从私人资本所有制到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再到私人垄断资本所有制,直到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职工参与决策,终生雇佣,职工持股和实施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包括: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性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树立不懂增加,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市场机制不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新变化。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二、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三、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4、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起生产、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觉得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调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导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成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式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这一局限性最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35、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有(参照、整理33题答案):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36、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不管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都已出现的很好的革命形式,形成了成熟的革命主观条件,并最终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广泛发动群众,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智商的,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37、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严重挫折?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主义低潮?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发展共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健康过程。

总之,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任重而道远,面临着崇高宏伟而又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3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不管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国,都已出现的很好的革命形式,形成了成熟的革命主观条件,并最终由马克思主义政党广泛发动群众,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智商的,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39、为什么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略P263

40、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略)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第二,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还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形态特别是经济结构时,采用了典型分析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第三,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41、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 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略)

42、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略)

43、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略)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44、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P145

商品的二因素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也称有用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即私人劳动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的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因此,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4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国家都讲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同时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和谐。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想自由王国的飞跃。就是分工的消除为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发展。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乐生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46、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略)

47、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略)

48、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一定能实现,但必须明确这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曲折的过程,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首先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这些国家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民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因而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并想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之后更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后才能逐步想共产主义过渡。

(因此,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4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22bc23482fb4daa58d4b7d.html

《2009年修订版马克思基础原理概论大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