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强化训练(七)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11-03 11:01: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强化训练(三)

——古代诗歌鉴赏(5)

一、(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 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威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 ①奉饯:恭敬地饯行。②擐:穿。③泛菊:古人于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颔联以寒霜摧残草木之景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尾联写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是军队的威武和杀气。

答案:B

2.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饮酒,请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确定题干要求,要求比较的是两首诗词借饮酒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家万里”“归无计”显然体现出的是将士离家万里,思归而不得的凄凉愁苦之情,饮酒是为了消解乡愁。而此诗前三联的渲染铺垫,使得尾联中战前的饮酒充满着我军战无不胜的自信,表达的是渴望将士杀敌报国的豪情。

答案: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思乡之情;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将士为国杀敌立功的豪迈情怀。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能够展现盛唐气象的边塞诗。诗人在重阳佳节为即将戍边的卫中丞饯行送别,诗中充满着大唐文人的豪迈之气。首联直陈其事,“横行”二字体现出诗人对卫中丞的赞誉。下句借汉羽林郎赞美军士。在汉朝,羽林为天子近卫,身份尊贵,战力超群,此处为对卫中丞士兵的美称,他们长于弓箭,装备精良。颔联则以寒霜肃杀摧草木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军队的威武和杀气。有如此军队,如此长官,诗人自然坚信大军所到之处,敌人必定难逃败亡的命运。颈联以汉代唐,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来表达此次出兵必胜的信心,同时又是对卫中丞的美誉。尾联回归饯行的主题,诗人殷勤劝酒,希望卫中丞能够在建功立业杀敌报国前,能尽享音乐美酒,宾主尽醉在这东篱旁。整首诗豪气逼人,体现出彼时边塞诗常见的民族自信。

)

二、(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哀郢二首①(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②。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③,废城霜露湿荆榛。

[] 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下阪轮:下坡的车轮。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表达技巧的能力。“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理解有误,诗歌中的“天地何心穷壮士”是一个问句,是在质问天地,为什么要让壮士困厄。

答案:B

4.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6)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人的废城的惨淡景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与苦闷。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借古咏怀诗。首尾两联写景,中间两联抒情,情因景而发。首联由眼前季节、景物的转换,生发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是一个胸怀大志、迫切要求报国效命的志士的感慨,诗人在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中包含着对人事代谢的思索。颔联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这是伤古,又是悼今。这种愤慨非淋漓痛饮不能排遣,非慷慨悲歌无以发泄。颈联正表达了这种感情。这种心情只有泽畔行吟的屈原可以与之相通。但眼前却是“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尾联勾画出一种荆榛满地、霜露侵人的惨淡景象,深深印在诗人心上,也引发读者沉思。

三、(2019年河北唐山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胡无人①(节选)

陆 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 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从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解析:B项,“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应为“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

答案:B

6.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6)

答案:(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战士形象。(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敢作战。②借环境烘托。“露宿”“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的不畏艰险。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 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鲜艳的浅碧、深红等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解析:D项,只是借责怪屈原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非真认为屈原眼光有问题。

答案:D

8.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6)

解析:由上阕可知,作者笔下的桂花具有颜色暗黄,体态轻柔,远离尘世却浓香久留的特点,因此有“第一流”“冠中秋”之称。词中的桂花以“香”取胜,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当然作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答案:①桂花色淡味香,在百花中以“香”取胜;②“色”属外在,而“香”是由内生发的,正与词人追求的内在高尚德行相吻合;③词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桂花表达了对内在高尚品德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b21f42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d5.html

《2020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题强化训练(七)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