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9-12-22 10:37: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科学的特征

一、一元性。

万物运动都有自然的规律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把自然的物质运动规律说是天意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天,没有第二个天。不应把一元论看做是一种说教或者教条,它是经过人类长期历史实践得出来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规律。

二、诚实性,也可以叫严格性。

对科学的认识,其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科学上的“知”,是真知。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不以不知以为知,把真知和不知以为知摆在一起看,是知识是否科学性的一个分界线。

三、,正确的科学路线,即严谨性

认识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中间向两头扩展的,这是一个理性的认识过程,也是科学的核心所在。但是,理性认识要经过考验、论证来确立,科学不承认没有事实依据的先验论。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在常用的方法包括:通过实验室试验论证或模拟试验直接论证;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各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取得旁证。另外,初料不及的异常现象常常是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的源泉。

五、,同一性,也可以叫严密性

不同的学科在理论问题的提出上各有特点,而在相邻和交叉学科中,必然出现理论上的相互覆盖和相辅相成,决不应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各种学术派别的形成往往会出现这类问题。

六、科学进步的辩证关系

一是生物进化赋予的思维本能使人类具有求知欲和竞争生存的能力,人类会说话、能互通信息、繁殖,这是适者生存所赋予的环境支持;二是规律的确定是经过长期质疑和反面论证的;三是假想是创新的前奏和理性认识的先驱,是从不知到知的必经过程,因而是科学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是量化是强化定律的可信性和确定性的基础,对一件事物的认识从定性走上定量,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五是科学的知识是有继承性的、逐步丰富的和可以积累的,它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主要资源。

七、,科学与技术并行发展

这是科学精神的一个主要观点,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科学上的新发现应用于生产实践,导致现有高度物质文明(特别是高新技术)在改变当前社会经济面貌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的科学化。

与非科学相比,科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科学所使用的术语,特别是科学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不能产生歧义。

而非科学的术语,大多模糊、朦胧,没有具体的指称。比如牛顿力学当中的“力”,涵义是明确的,可以测量,可以定量计算。“魅力”、“感染力”当中的“力”,则涵义模糊,那么它只能是日常语言中的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元气”、“道”这样的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是玄学概念,不是科学概念;“天堂”、“上帝”这样的概念没有实际的指称,是神学概念,不是科学概念;“物质”、“意识”,一千个哲学家有一千种解释,是哲学概念,不是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还必须同一种操作性相对应。比如,西医“热”这个概念就可以与温度计的水银柱的高度相对应,牛顿的“力”同弹簧称的读数对应,中医的“虚”,则是宽泛、笼统的概念,难以翻译成可操作性术语。
  科学术语的单义性不仅避免了概念的歧义,还使科学语言成为一种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避免了日常语言受意识形态、地域文化、立场、情绪、乃至说话口气、说话方式干扰的情况,使它可以在交流中不损失信息、不扭曲信息。
  2、理论的建立必须依据观察和实验,这种观察或者实验,需要具有可重复性。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任何人,都可以在任意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一个时刻加以验证,那么这个定律就是科学的。而“鬼”这个东西,你看见了,我没有看见,张三看见了,李四没有看见,没有可重复性,其真实存在性要么是幻觉,要么是谎言。
  3、逻辑结构要严密,理论体系内部必须自恰,自圆其说,不能出现前后矛盾。

《圣经》一会儿说上帝先造出了人,一会儿又说上帝先造出了动物,前后多处出现矛盾,这只能是宗教神学,不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哲学上的一些原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都行,也不是科学。科学理论的严密性还要求其结构前后衔接、兼容,尽可能使用已有的概念来解释新概念,建构新理论。对于细胞的全能性,早已有基因学说作了说明,你偏要搞个“全息胚”的新概念,有什么意义?黎鸣老先生证明四色定理自己生造了不少的公理、定理,对已有的类似定理弃之不用,是故意让人费力琢磨还是自己不懂?很多的“民科”都有这个毛病,不了解主流科学的概念和体系,偏偏喜欢自己去创造新名词、新理论,结果创造出来的,要么是已经有的东西,要么是错误的东西。
  4、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简单性原则,思维经济性原则。科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形式则具有主观性,必须尽可能的简单。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 ,写成 f=ma2可不可以?照样可以,只要我们对加速度这个概念重新定义一下,其它对应的定义和导出结论相应修改,保持整个理论体系在逻辑上自洽即可。之所以写成第一种形式 ,仅仅因为这种写法最简单,我们总会选择以最少的假设、最简单的形式解释最多现象的那个理论。
  5、科学理论在原则上应当可以接受实践检验,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否证。波普曾经说:可否证性是科学的重要特征。这也是区别科学与非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可否认,由于观测手段和科学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一些科学理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检验的,但是它必须带有原则上具有可观测性,或者可以推演出可观测性、可验证性的结论,即使一时不能验证,至少在原则上应当可以验证。惠更斯说光是纵波,托马斯.杨说光是横波,到底是横波还是纵波,用偏振实验就可以验证,因为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本身难以验证,但它推到出来的三个具体结论:光线在引力场当中的弯曲、引力红移、水星近日点的进动,都一一的被实践所证实,其科学性得到了验证。而非科学的认识形式,其理论往往带有不可证实性和否证性,比如“上帝”,我们没有办法证明它存在,也没有办法证明它不存在,又比如哲学中的一些概念,都超出了人类经验领域的范畴,无法实证,所以不能叫做科学,科学只讨论人类经验领域的事,超出经验领域以外的,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那个地盘留给非科学,留给信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c55f0302020740be1e9bec.html

《科学的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