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

发布时间:2018-10-11 10:14: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世界历史视野看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孟庆龙

内容提要:从世界历史的视野观察、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的经济危机,特别是把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与当前这场经济危机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经济危机不仅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趋向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调整西方价值观社会心理趋势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Crisis on Western Values

and Social Mentality: a Vision of World History

Abstract Historically viewing the economic crises since the mid-19th century, especially compar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with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29-1933, we can find that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rises are far-reaching, not only on the regulation of capitalism, but also on western values and social mentality.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would be an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a challenge for China.

Key words crisis, regulation of system, western values, social mentality, direction

经济危机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产物,是世界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重大经济危机,特别是把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这次危机除了暴露出资本主义内在发展动力不足、自我调整难度加大外,更突出表明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日益加深。

一、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调整趋向的影响日益明显

从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是带有自发性的、自下而上的,且主要来自民间。然而,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是促使资本主义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整的主要动因。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通过自我调整进行改良,特别是在生产管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随着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一方面经济危机所表现出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节功能在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趋向产生的影响更加突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1,通过这种强制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资本主义造成的破坏触目惊心。在当时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失业人数骤增,社会动荡加剧,民众要求政府对社会和经济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十分高涨,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相继采取调整措施,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为了挽救资本主义,1933年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推行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实施通货膨胀法令等一系列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面对全球性生产过剩危机和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80年代后期以后,面对严重的全球性衰退,西方国家重拾放松宏观经济的新自由主义,获得一定效果。但此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90年代后半期之后,全球金融状况日益不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0年代末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2000年初世界股票市场陷入恐慌,2001年全球经济陷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02年世界股市价值损失2/3以上。

总的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力都没有超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调控密切相关。以美国为例,1945年到2001,其经济运行共经历了10次大的波动,由于政府实施了宏观干预,10次经济周期性衰退的幅度均低于二战前。

从促进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此前的历史中,经济危机发生后往往使资本主义走向新一轮的发展:危机消除或减少了某些不利于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东西,如淘汰了某些落后的生产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新生产力的投入使用及国家或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又会产生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多为应急措施,“救市色彩浓厚,经济形势一直未见起色,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效果则几乎看不到。从20082月至20093,美国政府出台的1680亿美元的减税、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纾困方案、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及公私合营坏账银行方案等财政救市措施,虽其救市方案金额已高达1.66万亿美元,约为其GDP12%,但其金融市场危机仍未见底,实体经济的恢复则更加缓慢。从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出台的救市措施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有可能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进一步恶化。2正如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热罗尼莫·德索萨所言:美国和欧盟对金融机构的融资和保障措施对于稳定市场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II,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582页。

2张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国际经济评论》20095—6,68页。

是稳定大金融机构的权宜之计,先由国家承担起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危机过后还会交给金融资本,目的是维持资本主义的经济支配和金融支配,“在适应资本主义全球化新形势的前提下巩固和垄断资本主义3

当前这场波及几乎所有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也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未曾发生过的社会经济大动荡。这场危机虽还远看不到结束,但已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夕达到了顶点,那场大萧条使人们对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产生了怀疑,导致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国有化试验,政府实施经济计划、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等。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当前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各国普遍遭到严重打击,自由市场经济的作用又一次受到质疑,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干预经济和国家向大的私营金融机构、大公司注入资本的措施。我们可以把1929年之前的资本主义称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1929年后的资本主义称为混合市场经济(德国叫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而当前这场经济危机有可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吸纳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深度和广度有可能大大高过此前。

二、经济危机造成的不平衡加剧激化了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又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国际间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财富分化是社会不稳定的最重要原因。财富分化是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以美国为例,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社会财富高度集中,16家财阀控制着国民生产总值的53%,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全国1/3的国民收入。从1920年到1929,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工资只上升2%。在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开始下降。此后20年里,除了最上层1/5的职工的实际工资有所增长外,其余全是下降的4,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美国最富的1%的人拥有全国家庭财富的40%;英国最富的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是最穷的20%的人所占财富的10倍。5不断加剧的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引发国际社会矛盾和危机的重要原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是74(1960年仅为30倍。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尚有10多亿人每天消费额不到1美元。6据埃及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统计,1800年左右时,世界贫富差距的最大比例是2:1;到了21世纪初,这一比例已升至60:17据近年来统计,29个发达国家仅占全球总人口的15.4%,却占有全世界GDP总量的54.6%和出口总量的70%。北方国家最富有的3个亿万富翁的财富超过世界上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GDP 之和。8连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也在200810月承认,“现在存在着责任危机,少数国家越来越富,而多数国家越来越穷”9

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打着参与全球竞争的旗号,在国内削减民众福利,向国外转嫁负担,导致国内外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社会动荡更加严重。21世纪,西方大国的社会经济政策纷纷向资本倾斜。美国布什政府推出劫富济贫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退至1920年之前的水平。200711,由于法国政府借口解决赤字要取消铁路和地铁职工的特殊退休制度”,引发了长达9天的大罢工,几乎使巴黎和全国全面瘫痪。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贫富两级分化也都创了历史新高。

国际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被公认为国际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恐怖活动、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已成影响到西方国家国内外政策的方方面面。

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激化。1948—1949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1979—1982年、1987年经济危机,以及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既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又加重了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矛盾,而且越来越不可调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的近20年里,世界7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达20余次。20089月美国次贷风暴引起危机浪潮,世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资本主义制度都感到了威胁。

三、经济危机对西方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

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造成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与此前相比,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其取得的效果,民众越来越不满意。在危机面前,西方国家极力标榜的民主权利、人道主义等普世价值观的实力遭到削弱。

1、资产阶级的危机处理措施更加不顾民生

在此前的经济危机中,西方各国走出危机的方式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随着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这种效果和影响在发生变化。

一是资产阶级政府为促进社会稳定启动内需,增加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这是西方国家历史上、特别是19世纪经3《葡萄牙共产党关于当前资本主义国际性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的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22页。

4莱斯特·瑟罗著,周晓钟译:《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3页。

5莱斯特·瑟罗著,周晓钟译:《资本主义的未来》,29页。

6张雷声:《从资本主义基本运动矛盾运动看资本主义历史走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7萨米尔·阿明:《帝国主义和全球化》,张新生、宿景祥主编:《全球化:时代的标识》,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175页。

8崔立如主编:《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05/2006,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329—330页。

9《卡斯特罗论世界金融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4期。

常采用的应对危机的方法。罗斯福新政,此类措施实施得尤为典型,如采取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以增加就业,关注民生问题以缓解社会矛盾。到二战结束之后,许多西方国家在维持和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方面采取了较有力的措施,民生方面有明显改观。

相比之下,此次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变化。欧美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向大的金融机构和大公司注入资金,公共工程启动较少,民生方面的投入大不如前。如一向标榜人权至上的法国政府,一方面呼吁民众过紧日子”,另一方面却多次调用巨额资金支持银行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且一出手就是上百亿。这使得民众不满情绪不断郁积,罢工不断,2009129日全国发生了近200场、参加总人数达250万人的示威游行。西方国家这些不大关心民生的做法引发了民众的极大不满。2008101日美共网站刊登的美共主席萨姆·韦伯的文章认为,面临当前的金融危机,近期固然需要采取一些直接措施恢复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刺激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长期来看,则需要在国家和企业的层次实行新经济管理模式,改变政府和企业的功能使其关心工人、受种族歧视者和受民族压迫者、妇女、年轻人及其他社会团体”10

二是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含量,促使产业升级。历史上,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往往在保持资本劳动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如19世纪下半叶,经济危机频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未受影响。经济危机还对于汽车、石油、钢铁、化学等大批新兴产业以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的兴起,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股份公司借机大规模扩张和普及,现代企业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全面形成。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在金融体制和管理、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虽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至今尚未见明显效果。这不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引以为自豪的社会管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产生了疑问。

三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前,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往往都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局势从目前来看也难以得到缓解。

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度过了多次经济危机,它们克服危机的手法多种多样,往往是多种并用。总的来看,除了少数几次危机外,西方国家政府在面临危机时,应对基本上较为对路,可以使普通百姓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同时使经济结构能得到较为有效的调整,为下一轮的发展做准备。在较好的情况下,危机期间国家还可保持较低速度的发展。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出台的措施大都未收到理想效果,这使得美欧等国在全世界不遗余力推行的西方发展模式的号召力大为减弱。

2、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社会心理的影响更加深远

从历史上看,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美国为例,1837年经济危机别称就是“1837年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1907年爆发银行危机,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了极度投机状态;1929—1933年的大萧条更是一场灾难深重的大恐慌,对美国经济和社会影响深重。按1982年不变价美元计算,大萧条前的1929,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096亿美元,1939年仅有7166亿美元,10年里经济几乎没有怎么增长。11危机期间,美国社会呈现严重的不和谐: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城市贫困人口大量增加,矿难和火灾频仍(是工业化国家中工伤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购买力减弱,生产萎缩,经济复苏难度增加,失业增加,民众普遍感到恐慌。这场大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经济,也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危害。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与其说是出现了严重恐慌,倒不如说是出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此次危机对于欧美国家经济造成的冲击和由此发生的银行倒闭、企业亏蚀、失业人数增加、房价下跌、股市低迷等经济和社会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忧虑。对于危机消退的前景,政府和民众均普遍地感到不乐观”,这种情绪比起恐慌来,对资本主义来说更加可怕”,表明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正在减弱。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9年春季号刊登英国著名左翼学者克里斯·哈曼题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当前金融危机》的文章称:“我们正处于深渊的边缘。稍不留神就会走向上世纪30年代初那样的大萧条。”12美共主席韦伯认为,过去30年来推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意识形态和政府政策不断地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各种反对力量。从宏观角度来看,眼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是美国资本主义在思想、政治和经济上的破产”13

3、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威胁愈加严重

20世纪出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局面之后,两者之间就不仅有对抗和竞争,同时也有学习和借鉴。在此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学习的成份越来越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遭到的不满甚至怀疑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社会主义显示出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吸引力越来越大。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当资本主义陷于经济萧条和大危机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有西方学者称之为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14,认为这一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15苏联的这一经济奇迹,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处于大萧条中的美国工人阶级甚至喊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口号。16

在应对和利用经济危机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苏联创造的奇迹,除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外,也与直接引进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分不开。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苏联趁机大批引进工业化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并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1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后,

10《美国共产党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出路》,《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

11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6页。

12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当前的金融危机(上》,《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6期。

13《美国共产党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出路》,《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

14罗伊·亚历山大罗维奇·麦德维杰夫著,赵洵、林英译:《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25页。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85页。

16赵汇:《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历史、现实的主要影响》,《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1期。

17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30页。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互相学习、借鉴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应当说,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及取得的成就,再加上资本主义不断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都为资本主义进行调整和改良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动力

20世纪20年代陷于严重螺旋式衰退的世界经济,特别是1929—1933年大萧条,“把资本主义制度带上灭绝的边缘”,“好似势不可挡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只要再错几步就会消亡18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再加上苏联的惊人成就,逼使资产阶级开始认真反思并试图改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1929,美国经济学家弗··泰勒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指南》一文中提出了指导性计划的概念,强调资本主义国家如采用指导性计划来对市场经济加以宏观调控,会大有好处。19大萧条期间,英国剑桥等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经济系有不少学生和研究生的兴趣转向马克思经济学20

在实践上,罗斯福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客观上显然借鉴了社会主义的做法,至少是吸纳了社会主义的成分,以至于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斥责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21西方有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还有人称他是用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右派甚至说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22。但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往往都是通过搞计划调节和国家干预来改善经济运行。二战后,资本主义正是进行了一系列自我调节才得以走出困境。西方人士并不讳言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借鉴,认为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克思对它的批判。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后,美国主流媒体也承认,《资本论》的幽灵继续在徘徊,马克思不容忽视”;美国要人布热津斯基明确提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和社会弊端的倾向日益流行起了重要作用。23

20世纪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学习遭到批评和批判相比,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学习更加自觉。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至今还很少受到批评。实际上,尽管西方国家领导人主观上并不想用社会主义代替或部分替代资本主义,但由于加大了政府对国家经济干预的力度,尤其是向大的私人金融机构和大公司注入巨额资本,使其成为参股、甚至控股企业。对此,西方有人认为其结果有可能出于西方国家领导人的预料而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去”24。从20082月至20093,美国政府出台的救市方案金额已高达1.66万亿美元,如果大的金融机构情况继续恶化,不排除政府进一步实施国有化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尽管西方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不能完全称作社会主义的措施,但在西欧国家,中低收入阶层长期以来认为,社会党一直倡导并在上台执政期间所推行的福利政策等,就是一种社会主义政策,所以这些社会阶层认为西欧国家在经历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后会转向社会主义。英国共产党总书记葛里菲斯认为,面对此次巨大的资本主义危机,“人们对共产党人想说的话也越来越感兴趣了。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弗鲁托斯说:“现在是该搞清楚我们到底需要哪种经济的时候了。巴西共产党分管国际关系问题的书记卡瓦略认为:“这次危机给劳动者和穷人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对资本主义的控诉。它形成的氛围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并提供另外一种选择25美共主席韦伯认为,美国需要根据今天的情况,吸取罗斯福新政的经验,采取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以促进工人及广义上的被压迫人民的政治和经济的进步。这种模式虽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它将挑战资本主义代理人的权力和行为”26。在拉美地区,向社会主义学习的倾向尤为明显。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到重创的无情现实,美国倡导的华盛顿共识再次遭到拉美国家的质疑、批判和摈弃。一些拉美左派政府大力倡导和践行“21世纪社会主义”,引起世界关注。

在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表现大相径庭。2008,全球经济增长为3.2%;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为0.9%,而美、欧、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皆为负数;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率下降比中国都大,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6.1%,只有中国还保持了9%、第四季度6.8%的速度,可谓是一枝独秀。不少外国人也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率先复苏,甚至期望中国救世界中国救资本主义272009,美、日、欧经济均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美、日、欧三大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熄火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增长将完全依赖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拉动。联合国甚至估计,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达到50%,这将是二战后史无前例的。28西方坦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应对危机的做法,对资本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正在构成现实的威胁2008106日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热罗尼莫·德索萨在网站上发表声明指出,此次危机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性、体制性本质,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及其剥削、压迫和破坏性的本质,应当把革命地克服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对资本主义深重危机的惟一的、真正的、必然的回答29

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进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乃至两种社会制度的发展前景,提供了难得的进行比较的历史机遇。中国的发展壮大正在促进世界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开始崛起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震撼越来越强烈,世界舆论在为中国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之余,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北京共识中国模式对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

18莱斯特·瑟罗著,周晓钟译:《资本主义的未来》,5页。

19肖枫:《两个主义一百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159页。

20如在剑桥大学,马克思主义就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参见玛乔里·谢泼德·特纳:《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5页。

21涂金坤:《资本主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语境下的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求实》2005年第12期。

22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768页。

23陈克敏等:《面向新世纪的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07—108页。

24厉以宁:《世界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调整》,《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

25王建礼:《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2008年第十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综述》,《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26《美国共产党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出路》,《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

27甄炳禧:《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3;刘国光:《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5期。

28甄炳禧:《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29《葡萄牙共产党关于当前资本主义国际性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的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

对于马克思《资本论》阐述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西方学者萨缪尔森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在20世纪70年代就坦承: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史和政治史上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国如能成功地在如此贫穷的地区消灭贫困,世界上就会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向往寻求相同的模式”,中国就会成为世界左翼运动的榜样30还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实验是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经济实验之一,也许是唯一最重要的实验”,“中国实验的成败将会影响到中国以外的地区。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人民期盼着某种可行的经济模式31

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造能力、巨大的外汇储备,再加上在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长期以来积攒下来的实力,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适当的烈度,同极力阻遏我们发展的西方大国进行一场不动用军事手段的较量。从我们为应对危机采取的内外举措来看,对内大力扩大内需,增强民众信心;对外,在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同时,同美国、法国的实力较量中,不但未落下风,甚至还显出某些优势。

四、结语

通过进行历史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价值观和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就当前这场经济危机而言,其总体影响在现在就作结论为时尚早,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此次经济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失灵。它充分昭示了迷信市场、自由放任经济的恶果,迫使欧美国家重新审视国家干预与市场作用的关系。除美国外,国家干预也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兴起。法国总统萨科齐声称,“动员国家力量干预金融体系运作的合法性已毋庸置疑”,他要求建立新资本主义32一些西方左翼学者认为,此次危机直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彻底失败和破产。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不仅表明了资本主义治理模式的失败,而且也表明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失败,但这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33

关于这场经济危机对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恐怕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去总结、下结论,但有几点已经相当明显。

首先,盎格鲁-萨克逊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主导地位被大大削弱。对此,美国的主流观点虽尚不完全认可,但也留有余地。有外国学者认为,“美国经济以更强硬的姿态从这场危机中走出的可能性更高些,当然也许正好相反。也有西方学者认为,虽然美国资本主义的模式的影响会有所削弱,但至于由谁来取代美国的地位,现在还很难辨别,未来十年内美国的地位不会动摇。34国内有学者认为,就美国而言,对于长期凝聚美国社会的价值观,以及支持美国实力增长的盎格鲁-萨克逊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社会主流依然坚信不疑。美国的左派和右派、保守派和自由派,信奉的实为同一套价值体系,区别仅在于采取哪种方式和政策予以实现。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对美国人的影响虽到了振聋发聩的地步,但尚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现在许多国际评论家都认为美国已经或正在衰落,“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35。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对自由市场经济相当多的质疑之声会在美国以及全球传播”,“占主导地位的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和缺乏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将有所减少36其次,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及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全世界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力图利用当前这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重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葡萄牙共产党认为,这次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性。巴西共产党主席拉贝罗认为,此次危机严重削弱了金融寡头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是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出路。2008年在巴西举行的第十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替代方案”——社会主义。与会者认为,当前的危机强化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论题的必要性,以及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重要性。大会提出了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口号,认为社会主义是一条惟一能够结束资本主义破坏性危机的道路。37从历史进程看,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再次,多元发展模式将成为大势所趋。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发展模式的深刻思考。照办西方模式肯定不可行,必须在甄别、学习、借鉴他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发展模式的自主创新。近年来拉美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的不同发展模式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就,表明多元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经济危机的爆发,既是资本主义一次次陷入矛盾的结果,又是其逐步完善的动因。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和深化,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到了顶点,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也将最终走到尽头。这虽然并非意味着世界经济危机再爆发几次之后,资本主义就会很快衰落甚至走向灭亡,但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加速资本主义灭亡的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本文作者孟庆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6

30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Paul A. Samuelson, Economics,纽约:迈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76年版,1857876877页。

31大卫·斯科威卡特/欧阳康:《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对话》,《学术月刊》2005年第9期。

32李杰:《从金融危机透视国际体系转型动向》,《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33王建礼:《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34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面临的挑战研讨会观点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095—6月。

35王缉思:《美国政治变革与这场金融危机》,《国际经济评论》20095—6月。

36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面临的挑战研讨会观点综述》,《国际经济评论》20095—6月。

37王建礼:《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8521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4.html

《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根源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