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4-24 15:58: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2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9月第29卷第5期 JCI2RNALOFNANJIN ̄ ̄ITYOFTCMVo/.29No.5 Sep.203 临床研究 刮痧 治疗 腰肌劳损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莹莹 ,杨莉 ,杨金生¨,杨金洪 ,刘智斌 ,陈枫。,刘冬霞。,袁海光。 (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成阳 712046}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 100102) 摘要:目的探索制约刮痧疗效(穴位刮痧、循经刮痧)的基本因素,确定刮痧部位、手法强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纳 入标准的210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电话拨号的方法分为穴位出痧组、循经出痧组、穴位不出痧组、循经不出痧组、针 刺组5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于刮痧或针刺治疗,连续治疗7次。5组均于治疗前、每次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 记录VAS标尺图得分、ODI量表得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拭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关键词:刮痧疗法;腰痛;疗效 中图号:R244.4 文献标志码:A 5组治疗后VAS得分、ODI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O.O1), 随访1个月、3个月疗效稳定,以循经出痧组疗效最优(P<O.01),为89.74%;Logist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是否出痧和循经刮 刮痧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腰痛症状,出痧和循经刮拭是刮痧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672—0482(2013)O5—0422一O4 Clinical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Gua Sha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WANG ling—rng ,YANG Li ,YANG Jin—sheng ,YANG Jin—hong ,LIU Zhi—bin ,CHEN Feng。,LIU Dong—xia。,YUAN Hai—guang n.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2. ated Hospial of Shaanxi Universy of Chinese Medcne,Xianyang,712046,China;3.Wangjing Hospi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curative effects of Gua Sha(at acupoints or along meridi— ans)and explore relations of curative effects with site and strength.METHODS 210 patients with lumbar muscle strain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namely the group of Gua Sha at acupoints with ecchymosis,the group of Gua Sha therapy along channels with ecchymosis,the group of Gua Sha at acupoints without ecchymosis,the group of Gua Sha therapy along channels without eechymosis and the group of acupuncture.The 5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7 times successively. VAS scores,ODI scores and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5 group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treatment and during follow— up visits which were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VAS scores and ODI scores of the 5 groups af— ter treatment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O.01)and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relable during follow—up visits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group of Gua Sha therapy along channels with ecchymosis had the best curative effect(89. 7 ).The ecchymosis and scraping sites are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urative effects by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 ysis.CONCLUSION Gua Sha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ymptoms of lumbago.The ecchymosis and manipulating Gua Sha therapy along channel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rresponding curative effects. KEY WORDS:Gua Sha therapy;lumbago;curative effect 刮痧疗法是用特制的刮痧器具,依据中医经络 腧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 的中医外治方法。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骨关节 退行性疾病和神经、肌肉、血管性等疾病,均有较好 的防治效果。近年来刮痧疗法的标准、规范、指南研 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提高中医刮痧临床疗效,使 刮痧疗法更加规范化。本文采用析因设计的研究方 法,以探讨刮拭强度(是否出痧)、刮拭部位(穴位刮 收稿日期:2013—03—27;修稿日期:2013—05—11 基金项目:国家“+-X”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3B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346) 作者简介:王莹莹(1981一),女,山东潍坊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通信作者:zml@ibucm・com 
王莹莹,等: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评价及 响 研童一箜 塑 ———423—— 痧与循经刮痧)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并以针刺为对 诊腰痛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电话拨号的方法按照1 :1:1:1:1的比例随机分为穴位出痧组(A组)、 循经出痧组(B组)、穴位不出痧组(C组)、循经不出 痧组(D组)、针刺组(E组)5组。中央随机系统由 照,客观评价刮痧疗法治疗腰痛的疗效。现将其临 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中医诊断腰痛患者,西医确诊为慢 性腰肌劳损,并且有X线检查排除腰椎病变引起的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经样本数计算,每组38 例,5组计195例,实际招募210例。病例来源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个临床研究中心的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托管,各中心通过电 话登录中央随机系统获取受试者随机号,不得随意 分配入组,更改治疗方案。最终脱落7例,有5例因 病程、年龄指标缺失或者存在极值剔除,其余198例 病例均纳人统计分析,各组分别为39、39、39、42、 39。入组前各组一半人口学资料及病情资料情况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 1.2诊断标准 2 方法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E3中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①有长 2.1治疗方案的确定 1)各种疗效影响因素组合。通过文献分析、临 床调研、专家论证,认为制约刮痧疗效的主要因素有 刮拭部位、手法强度两个因素。刮痧补泻手法主要 通过刮拭力度、刮拭程度定义,分别通过天平秤和图 片量化测量力度和出痧程度。刮痧部位主要分为穴 位刮痧和循经刮痧。以上因素组合成4种刮痧治疗 方案。 ①泻刮法:刮痧时,刮痧板按压的力度大(4~5 期腰痛史,反复发作;②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 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③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 显障碍。 1.3 纳入标准 ①综合上述诊断标准,属于慢性腰肌劳损引起 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②年龄2O~6O岁;③ 病程2周以上;④3分≤VAS积分≤8分;⑤如果接 kg),刮拭速度快(≥30次/rn),刮拭时间相对较 短,刮后出痧的一种手法;②补刮法:刮痧时,刮痧板 按压的力度小(2~3 kg),刮拭速度慢(≤30次/ 受其他外治法或药物治疗,经过5 d以上的洗脱期; 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n),刮拭时间相对较长,刮后不强求出痧的一种 手法;③出痧:每次刮痧后皮肤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 血斑、血泡等出痧变化;④不出痧:每次刮痧后皮肤 出现潮红、散在出血点等痧象;⑤穴位刮拭:在穴位 上点压、按揉或弹拨,刮痧板移动范围在5 cm以内; ①腰椎及椎管内肿瘤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 窄、腰椎畸形者;②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膀胱疾病、 妇科疾病等引起腰痛者;③患严重的心、肺、脑、血液 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④刮痧治疗部位有严重 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1.5剔除与终止试验标准 ⑥循经刮拭:沿所取经脉的循行线或临近两个穴位 之间刮拭,刮痧板移动范围要有一定的长度,一般大 于5 cm。 ①受试者依从性差,疗程中自行退出者,或合并 使用本方案禁止使用的治疗方法;②发生严重不良 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而被中止试验者。 2)各组治疗方法。①A组:采用穴位泻刮法,使 患者刮痧治疗出痧,刮拭腰部肾俞穴、下肢委中穴, 
424——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9月第29卷第5期 每次刮痧治疗间隔为4 d(痧退);②B组:采用循经 泻刮法,使患者刮痧治疗出痧;循经刮拭腰部(足太 阳膀胱经:从肾俞、志室到次髂、秩边)、下肢后侧(足 太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过委中至承山),每次刮痧 治疗间隔为4 d(痧退);③C组:采用穴位补刮法,使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性的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或 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 Wilcoxon秩和检验。 3 结果 患者刮痧治疗不出痧;刮拭腰部肾俞穴、下肢委中 穴,每次刮痧治疗间隔为2 d;④D组:采用循经补刮 法,使患者刮痧治疗不出痧;循经刮拭腰部(足太阳 3.1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 症诊断疗效标准》[ 评定。①治愈:原有病症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观察3个月 未见复发;②显效:原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平时 症状消失,仅偶在某些诱因下发作;③好转:原有症 膀胱经:从肾俞、志室到次 、秩边)、下肢后侧(足太 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过委中至承山),每次刮痧治 疗间隔为2 d;⑤E组:毫针刺法针刺肾俞、委中,每 次治疗间隔2 d。 2.2疗程及观察周期 状较前有所减轻;④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3.2各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 病例筛选人组后,采取基线情况,于每次治疗后 7个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各组治疗7次后疗效评 定,症状消失可以停止治疗。疗程结束第1、3个月 后来医院复诊1次,分别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记录 患者的腰痛症状、体征以及疗效情况。 2.3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1)腰背疼痛程度。应用VAS视觉疼痛测定方 3.3 VAs指标改善程度 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Z一40.65,P<0.01)。两两比较,结果见表3。 3.4 ODI量表分值 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Z一35.780,P<0.01)。两两比较,结果见表4。 表2各组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法。即用0~10 cm的一条直线,分成1O等份,标明 数码,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痛觉来判定并画在数字上,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患者画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 组别 A B C 例数 39 39 39 治愈 4 18 1 显效 14 17 7 好转 2O 4 29 无效 1 0 2 后由医生判定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于每次治疗前 后和随访时进行测量。 2)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swestery功能障 碍指数(ODD问卷由疼痛的程度、生活自理、负重、 行走、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 D E 42 39 4 3 18 22 20 14 0 0 注:*与A组比较,Z:4.721,P<0.01;与C组比较,z一6.932 P<O.Ol;与D组比较,z一4.306,P<O.Ol;与E组比较,z一3.503 P<0.01。/X与C组比较,z一3.429,P<0.01。5组比较, :50 7O1,P<O.01。 1O个方面的问题组成,每问题分六级,每个问题最 高得分5分。于每次治疗后和随访时进行评分。 2.4统计学方法 表3各组VAS指标改善程度的比较(x--s) 注;治疗后,与B组比较,**P<0.01;1+Yt随访时,与B组比较,Zk/NP<0.01;3个月随访时,与B组比较,##P< O.01。 3.5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为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将病程、年龄、辨证、疗 效、刮痧程度和部位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 果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有刮痧程度和部位,回归 方程为Logit(p)一O.7O9+1.497是否出痧一1.955 部位。说明刮痧程度和部位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 
王莹莹,等: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第5 素,且出痧与不出痧的比数比为4.467,穴位刮痧与 循经刮痧的比数比为0.14。 表4 各组ODI量表分值改善程度的比较( ±s 注:治疗后,与B组比较,**P<O.Ol;1个月随访时,与B组比较,△△P<O.01;与B组比较,##P<0.0l。 4 讨论 谓“出痧”。对于刮痧的力度,早在古代就有论述,强 VAS视觉疼痛测定方法和ODI功能障碍指数 调刮痧时由轻渐重,反复多次,直到皮肤上出现大 均是国内外公认的评估疼痛的两种不同方法,VAS 片、大量的紫红色或暗黑色的,形如沙粒的点子(痧 侧重自我感觉疼痛水平,ODI则反映整体健康状 斑、瘀斑)为止。现代研究发现:刮痧在刺激皮肤后 态。二者结合可以有效的评估腰痛改善程度。 引起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加和局部皮肤表面温度升 研究结果表明,5组患者总体上治疗后VAS评 高,可以有效促进局部微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的改 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减低,表明刮痧疗法、针刺疗法 善,以缓解肌肉痛[],且泻法刮拭,即重手法、出痧, 均能够改善患者腰痛,治疗后ODI得分较治疗前亦 可使血流灌注量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在高水平状 有大幅度提高,说明5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态有了 态_]。 明显好转。因而认为刮痧疗法对缓解腰痛症状,提 总之,通过刮痧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证明出痧 高腰痛患者整体健康水平,如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担 和循经刮拭能够提高刮痧的治疗效果。即只有在中 忧,提高活动能力,改善精力、增强身体和社会功能 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循经走穴刮拭出痧,才能提 等有更加显著的疗效,这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结果基 高刮痧的治疗效果,确保刮痧治疗的安全性。 本一致[]。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刮痧刺激相应部 参考文献: 位,使腰肌收缩或者松弛,恢复其舒缩功能,缓解肌 [1]王莹莹,杨金生.中国刮痧研究现状[J].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8(】2).4—6 肉痉挛,使病变的组织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或增强,从 Wang YY,Yang JS.The research status of Chinese scraping 而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达到缓 rJ].Chin J Inform Tradi Chin Med,2011,18(12):4-6. 解疼痛。 Ez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213.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VAS评定疼痛程度,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eine of the Peo— 还是ODI腰痛整体健康方面,均为循经出痧组疗效 pie s Republi of China.Cri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明显,且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是否出痧和循 effect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ional Chinese medicine ES].Nanjng:Nanjng University Press,1994:213. 经刮拭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刮痧时必须要 E3]申霖来,陈枫,贾新改.针刺配合刮痧治疗腰肌劳损6O例[J].世 有一定的刮拭长度和出痧程度,才能达到体表刺激 界中医药,2012,7(1):30—31. Shen LL,Chen F,Jia XG.60 cases of Gua Sha with Acupunc— 的效果。刮拭长度应沿所取经脉的循行线或临近两 ture in treatment of lumbar muscle strain[J].World Chin Med, 个穴位之间刮拭,刮痧板移动范围要有一定的长度, 2012,7(1):30-31. 般大于5 cm,即“循经走穴刮痧”,刮拭既经过穴 E4]Nielsen A,Knoblauch NT,Gj D,et a1.The effect of Guasha treatment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surface tssue:a piot study 位增加刺激强度,又可沿经脉扩大刺激面积,从而加 n healthy subjects[J ̄.Explore(NY),2007,3(5):456—466. 强刮痧作用和效果。 [5]Xu QY,Yang JS,Yang L,et a1.Observation on effects of dif— 刮痧通过手法刺激导致皮下微血管扩张或者破 ferent scraping techniques on healthy su bjectgbody surface blood perfusion volume and local skin temperature[J].J Tradi Chin 裂,造成充血或瘀血,使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 Med,2011,31(4):316-320. 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 (编辑:周建英) 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即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5bf076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e.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