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行为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2-07 19:5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管理行为读后感

看到您在讲台上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讲课让我耳目一新,被老师您的风采深深折服。记得有一次和赵老师一起用餐,提到2018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怎么把我们管理思想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您列举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特色小镇、文旅小镇、互联网+农村电商等案例。提出管理思想是村镇的书记,把他们的思想解放开拓了,有了带头人领头雁,加上政策、资金、管理者的思想,这个村镇就有希望,就有发展。农村、农民是兴国安邦的基石,把你们的管理知识、工作经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去农村开展一片新天地。

还记得最后一次大课时,赵老师用世界咖啡馆会议模式,让我们各班级随机组合成新的6-8人小组,让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和路径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汇报。这次学习和同学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及遇到困境,大家充分交流总结,对我们后续工作开展中有很大帮助,感谢赵老师良苦用心,让我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谈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发展及感悟。先秦是我国管理思想探索最为活跃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有四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法家思想,影响深远的是儒家思想,从法家和儒家来谈下我的认识。

先谈下法家兴起和衰落。春秋五霸的秦国在秦穆公去世后,秦孝公执政时期,秦国一度衰落,商鞅的出现,让秦孝公看到通过变法富国强兵的希望。在商鞅的主推下奖励耕战,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和参军立功的积极性。同时持续打击旧的贵族势力,使中央的权威得到空前的提升,全国通过严密的组织结构把权力统一到中央。秦国的军队之所以在在当时最强是由于推行军功制度,他把军功思想深深的植入每个家庭和士兵中。在军队中,士兵通过杀敌能实现家族荣耀,升官进爵,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受益,大大提高士兵积极性,特别是是通过军功制度,士兵可以摆脱层级的束缚,摆脱贫困,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在农业生产中秦国农户管理细致到家禽数量、牛、马的使用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到人,并对上级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提高生产,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通过商鞅的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这是法家在中国国家管理制度中取得空前成功,深深影响后人。他把管理思想通过制度形式执行下去,并通过严苛法律来做保障依托。这是他前期成功的原因,也是后续秦国的衰落埋下伏笔。

首先是文化认同性问题。在秦初期,关中地区人们生活不易,对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法家思想比较认同,全国上下都支持变法。随着国家富强,对外扩张侵略,被占领国家的民众对秦国抵触情绪加重,通过更严苛法律制度执行下,被侵占的地方向心力远不如秦初期统治的关中地区。

其次是外部压力不足。秦初期,敌国众多,全国对外压力较大,秦国上下危机意识很强,愿意统一在秦国的指挥下做必要的牺牲。而后期随着秦国对其他国家实现占领统一,外部无大国压境,原有的赋税和徭役没有适时减轻,百姓生活没有得到改善,造成民心不稳。

最后法家的核心是国君。秦二世荒废政务、沉迷酒色、政令不通等原因,使得法家的治理体系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优势。

法家思想在初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对中央集权绝对统治,从制度上和法理上实现高度集权。后期再实时过程中没有实时做一调整,没有对中央集权做出制约,造成后续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再谈下儒家管理思想发展,儒家管理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都有必要从古代大哲那里吸收有益的管理智慧。只有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我们才能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其中的“仁治”、“正已”、“人和”等管理思想深深影响着我们工作和生活。

首先是仁治的管理智慧。儒家管理思想亲仁爱、倡和谐,要达到孝悌信仁。儒家管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认为“仁”即人与人相处的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如何实行仁政,孔子认为要举群贤之力,不耻下问。对“上”人要忠,对“中”人要恕,对“下”人要慈。忠诚、宽恕和慈爱的主张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十分有益。因此儒家管理思想的仁治并非人治,孔子进一步提出“仁政”说,并主张“宽猛相济”,可见孔子并非认为在治国策略上只采取“仁政”而彻底否定“法治”。儒家思想虽然与法家所谓“尊礼重法”有所不同,但也并非完全的对立和不容,儒家更强调“仁者不忧”和“仁者忧道”,这实际上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要求和自我管理。在工作中领导者要德才兼备,要对贤者充分的放权,要相信自己的同事,要给予尊重。

其次是正已的管理原则。儒家认为正已的关键在于“修身”。儒家的仁政思想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具体和深刻的,它清楚明白的指出君子实行仁政时要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并强调君子“选贤与能”时要察之慎行,这对于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管理者带着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下面自然就风清气正了。儒家实际是强调君子要正已和仁恕,对待周遭的上下级关系,儒家主张“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就是厌恶上级领导对待我的态度,我就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下属;厌恶下属对待我的行为方式,我也不要用同样的行为方式事奉我的上司。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强调通过修身来做到正已,而如何修身,最重要的是明善和诚身。当今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管理者都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只有通过个人的行为来示范,才能最终通过声望的魅力来实现最佳的管理状态和良好的组织氛围。

最后是人和的管理境界。儒家强调入世,认为个体要学会与社会大众的和谐共处。人和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就是孟子所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时我们要知道儒家所强调的人和不是所谓的一团和气和无原则的恭维迎合,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工作生活中希望做到大智者共事,求大同,存小异。更高的境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追求那种表象上的相同。为了实现君子和而不同,儒家管理思想坚持义重于利。认为义为本,利为末;德为本,财为末。现代管理强调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如何实现最佳的人际管理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儒家强调的“和而不同”对于现代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理过程中对于具体事件的把握需要有求同存异的精神,特别是企业运营之中允许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所谓百花齐放的态势的同时又强调人和,对于现代管理十分有益。它不仅能够保证群策群力作用的实现,同时又能够保证企业整体的稳定和谐的发展。

通过学习管理思想史,让我懂得如何理解管理,如何学习管理,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管理中去。以上是我学习管理思想史的一些感悟,借鉴书本及相关论文资料,加以梳理,望您批评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a53a4f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3.html

《管理行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