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随笔5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教育》读书随笔一
假期里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他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很多生动的案例,用一句句触动心灵的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们指引方向。他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模式;从六个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来实施新教育;所例举的每月一事让我深深地震撼。
《新教育》中有很多很精辟的语言。例如:既然我们当了老师,与其痛苦承受,不如开心拥抱,与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实实地;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教育就是对平庸的挑战,对成功的跨越,永远服务于今天,为明天做准备;新教育的理念是让教师、学生、学校一起成长,让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不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分数,不以不讲科学地敬业去贻误学生,不以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和激励,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们学会欣赏,学会发现,就会有无数个学生找回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模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如果我们教师能将这些认真贯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相信我们能唤起更多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
《新教育》是一本对教育工作很有帮助的好书。如果我们能将其

中的至理名言指导自己的工作中,那我们的工作将会更顺利、更快乐!

《新教育》读书随笔二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要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要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要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作为一

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四、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五、要有“健康的个性”。自古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在这五个素质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心,有爱心才会想将孩子教好,才会不断的去将自己变好,将学生变得更好。

新教育读书随笔三
最近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这本书,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

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新教育读书随笔四
“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学习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受,这样的教育,那我们要它干吗?
是呀!这样的教育,我们要它干吗?可是现实中,还有那么多的老师拼命地“维护”这种教育,说实话,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地“拥护”这种教育,恰恰相反,他们也痛恨至极对于现行的这种不健

全的教育。可是,他们迫于现实的压力:来自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的压力——教不出好成绩(往往看的是名次,领导对你有看法;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教不出好成绩(看的往往还是名次家长也不买你的账。故而他们为了迎合领导和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想法,置学生“疾苦”于不顾,不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计长远,而是以“逼、压”为手段,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创伤学生学习的尊严与自信,常此以往,甚至扭曲学生的心理认知,试问,这样的手段出来的孩子,即使将来能上得大学,可能否保证不出如“刘海洋“、“马加爵”“药家鑫”之辈?这实在令人深思!
与其说“马加爵”“药家鑫”之辈是“魔鬼”,不如说他们曾经历的“教育”和“生活”是“魔窟”。正是在这样的“魔窟”中诞生了这样的不幸的“魔鬼”。而无意中铸造了这“魔窟”的他们的那些老师和同学及其他相关的人,对于他们堕落成“魔鬼”,难道就一点儿“责任”也没有吗?这实在值得追问!
以牺牲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代价出来的所谓“高分”“高学历”有真正的用吗?能否给学生本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人生?这些所谓“高分”“高学历”的背后,能否保证不隐藏着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当事人家人有潜在危害的“人物”吗?这一连串的追问,实在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不光是教师,也应该是家长!这一连串的追问,更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更更应该引起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进行深刻反思!
而“新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循着他的指引,也许可以将我们每一个身戴枷锁、镣铐的人——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

解放出来,让我们过上一种健康、文明、幸福、完整的生活。
正像“新教育”所澄清、纠正的一样,我们反对现行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分数”,尤其是“高分”,实际上,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都不可能去否定“高分”。但这个“高分”不是一种既定的“结果”呈现,而是有累积的过程的。是在一种形成学力之后,学生积极自愿、心怀幸福地去主动求知,主动构建、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时所呈现出的一种过程性、阶段性的“成果”,它是可持续发展的,而不是僵化、停滞的一种“完结性成果”。所谓的“高分”,是需要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发展时间的,它不是一蹴而成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尊重了“教育成效具有滞后性”这一客观规律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解放师生走出“应试牢笼”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释放、张扬生命活力的教育;而这,正体现在“新教育”的发展愿景中。
让我们解放思想,向着“新教育”美好的发展愿景挺进!

新教育读书随笔篇五
近段时间,我学习了《新教育》这本著作的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懂得了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对应,新教育实验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在中国的许多学校中,都有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新教育实验为什么讲“为了一切的

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觉得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潜力论和个性论。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孩子和老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觉察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建立在潜力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必须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每个学校都要办成特

色,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特色是一种自然的形成与积淀,特色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自然形成需要我们珍惜与发展,特别是对一个学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后,要善于及时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dfd501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4b.html

《新教育随笔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