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3-05-16 00:0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中的作用及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41-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既是目前高校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要求。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不足[1]。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毕业生能力的社会调查过程中,多数用人单位反映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制约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1 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事业,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在刚刚接触科技创新项目时,可能会产生迷茫和不知所措,迫切需要指导教师的指导,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具有创新经验的指导教师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方法,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经常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访问参观、参加学术交流,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优势互补,才能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鼓励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创造性行为,必须完善教师创新行为的激励制度。

2 加强高校创新文化环境建设

高校应着力促进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将自主创新、先进高尚的理念扎根在每个大学生的思想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应坚持精神文化建设,创建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各种形式的创新大赛、开展博士论坛、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独立创新、乐观向上的良好性格,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成立专门的校内创新实训中心,配备相应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和相应的科研设备。在校园内设置名人雕塑、成功校友简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创新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为激发学生的灵感想象力、创新智慧的进发提供沃土。

3 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的学业测试过于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轻视能力的培养。为打破闭卷笔试一统天下的传统考核方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研讨论文、实践活动、专题报告等。有的考试以客观题为主,或内容过度侧重知识的记忆,如填空、名词解释,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测试。这种考试模式根本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考查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融会贯通,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发展潜能。要彻底废除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制度,努力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 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具有的不同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培养学生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取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2]。产学研合作教育将生产实践、科学研究等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新成果融入到教学计划,让学生更直接的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为了使大学生能结合实践开展更高水平的生产开发与研究,应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申请科技创新项目,直接参与到企业、科研院所的课题中,使学生在参与企业研发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锻炼,让学生找到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提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5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创新需要广泛的知识基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的。一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具有前沿性。课程设置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与动向。二是注重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相互渗透。随着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狭窄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影响着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理工科学生对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文科类学生也应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以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作出合理的选择,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过去的课程设置往往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块,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选修课。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应该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大胆探索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尊重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积极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以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新晔,李娜,邓秋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从个人、高校与社会三个维度[j].价值工程,201214):209-210.

[2] 施菊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80-18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d8d4d9b14e852458fb571d.html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