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 长天杳眇一飞鸿 - 苏东坡

发布时间:2012-05-02 19:10: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林芳:长天杳眇一飞鸿__苏东坡

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 林芳

在灿若群星的中国散文家中,我独推崇苏东坡,这不仅在于他是一位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等等,更在于他的赤子情怀,浩然正气。其一生如飞鸿掠空,其文似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成为永恒的绝响。

一、高妙其文。“行云流水”的风格,“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行文若风行水上,意到笔随,仪态万方,气象万千。他自己论述写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平地则汩汩滔滔,虽一日千里无难,若与山石曲折,则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他的诗文,如春禽秋虫,配合着自然的旋律在鸣奏乐章,又像岭上啼猿,天边鹤唳,在大自然中歌唱自己活跃的生机。他的作品给人的感应像美女,如名花,其美妙处可意会,不可言传,他的最动人处也就是关心他的人最耽心处:因为疾恶如仇,该说则说,该写则写,无所顾忌,所以每每招致祸端,却又没人能阻止他。在他的笔端可以听到人类悲欢离合的乐章。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就在这歌唱中愉快生活着,即使悲惨压迫而来,仍以微笑待之。

苏东坡其文之高妙,通脱,举一例可佐证之。相传,东坡少年时,由四川来汴京考科举,省试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东坡才气横溢,想取功名,心情迫切,竟胆大包天,伪造史料。他在试卷中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此故事完全是苏东坡杜撰的,他的这一段杜撰情节,突出了贤君在罚罪之时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考官们皆博学通儒,对苏东坡才学异常赞赏。读到这段妙文,虽然谁也记不得出于何典,但谁也不敢说就没有见过这个典故,免得失了“博学通儒”的身份——因为一经提出,就等于表示自己对年久湮没的古籍没有读过,如果竹书纪年,或什么三故七典真有此记载呢?岂不暴露了考官的无知吗?——在考官的此种私心的掩盖下,这段杜撰的文字,经宋代第一流学问家的集体审议后,居然弄假成真,混了过去。于是,1057年,东坡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后来考官梅圣俞私下问东坡:“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想不起在何处读过”。年轻的苏东坡承认:“是我所杜撰”。前辈宿儒梅圣俞大惊失色道:“你所杜撰!”东坡答曰:“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这里东坡伪托尧典取得进士的胆量,既是其通脱处,亦是他才气过人之处。为人通脱,为文亦通脱,正可谓文如其人。而其高妙之文,除其才气而外,更是因为其——赤子其人。

二、赤子其人。苏东坡为人称誉,不仅在文,在其才,更在其人。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才高与其人之真的完美结合,是空前绝后的,无人能望其项背。其文高妙,其人真诚,其行特立独行,其生活却极富情趣。这一切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令人景仰又感到亲切的苏轼(东坡)形象。东坡一生跋前踬后,颠沛流离。如其诗中所云: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这首诗与其说是写其“雪泥鸿爪”的生涯,勿宁说是写其心境,对人生通达的超脱的态度。因为东坡深通易理,洞悟生死。正是东坡将儒佛道揉合在了一起,构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他早年深悟儒家养生之道,中年又从弟弟子由处学到道家的静坐,晚年流放惠洲与海南岛时,常得到吴德古的探访照顾,受其感化至深所以能彻悟人生,不计困若超然物处。随缘自适,巧于居贫。

有一则“画叉挑钱”法的故事可为佐证。而苏东坡日记里有一段自述海南岛生活困境的记载,也很可透视出天才的内在张力和蓄势,这段日记说,东坡住在一所漏雨的小屋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天取暖,夏天饮泉,生活所需全都欠缺,“所可自慰者,还没有发现疟疾。”而对此等逆境,苏东坡坦然处之,反而对朋友说我还保持这个肉身,把它交给造化,让造化随着永生的循环,由命运决定其进止。因此,任何遭遇我处之泰然,不必为我耽忧。

当东坡受到饥饿的威胁时,竟有心情在日记中写一则“吞日光疗饥”的小故事以自嘲,其中写道,“在洛阳有一人,一天跌进一个山洞,好久不得出,饥饿难忍。天明时,日光从岩缝中射入,见许多蛇和蛙在抢着把白光吞下去,他饥饿着了慌,也学样吞日光,不料奇效,不饿了。此人出洞后,永远不想吃东西了!”直如现今之“黑色幽默”故事,也可洞见东坡豁达胸怀,开朗心境。

东坡于深通易理,洞悟生死之外,还非常讲究生活的艺术使得生活艺术化。从而“有生活处皆有艺术。”其文笔便触处皆春,生机盎然,贬岭南作“日啖荔枝三百颗”之想,贬黄州作“鱼美,笋香”之预测,另有“东坡肉”等佳肴制作。

苏东坡一生多坎坷,一断遭贬被谪,却依旧乐观。他的朋友张鹗向他讨教,他却坦然地说:一曰无事以为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东坡自称此生活方式是“善处穷者矣”。除东坡面对生活窘困之洒脱态度令人推崇外,人们更崇敬的是他的特立独行,视名利为浮云,不计得失,真赤子情怀。超脱于风险之上,萧然于名利之外,酣适于佳境之中是对其清朗心境的概括,也是对其特立独行的概括和生活艺术化的写照。

苏轼一生从不随波逐流,不随人俯抑,不做风派,是一个有铮铮硬骨的人。正如其文中所言“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当改革派得势,他不附炎趋势,仍持已见;当保守派得势,他持论公允,客观褒扬改革派的一些做法。其结果是两派皆不欢迎,哪一派当政皆遭贬斥,不受重用。其根本还在于他的能坚持操守,能坚持自己的见解,能超然名利得失之上,不计风险,不计得失,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唯凭一颗正直的赤子之心。而这,正是千古以来,广大读者喜爱苏东坡的根本因素之一,人们赞叹其才识,又崇敬其品格。言其与日月争辉,莫为过也。

可以说,苏东坡使其他散文家“不能望其项背的”是他的人格,他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言的具有蟒蛇的智慧又兼有鸽子的温驯。由于这些品质汇萃于一身,所以,苏东坡成为天地间难得的凤毛麟角。

三、人品与作品。

人们之所以喜欢读苏东坡的作品,是因为苏的作品中流露出的作家的真性情,作家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须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心而显之外。可以说,苏东坡的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字字皆由真纯的心腑间流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谓也,真所谓天籁——自鸣天籁不求工。

林语堂先生曾说:“东坡是个复杂的人,多面不易了解。”他是一个哲学家,可不是一个清教徒,他是一个儒教的道学家,可同时也是一个酒徒。他了解生活,高估生活的价值。因此,他要浪掷光阴在醇酒妇人中去消耗它。他是一位赞美自然的诗人,因此用着真正了解自然的眼光看人生;一个紧靠着自然生活的人。在四季的转移,风雪的变化,山水的围绕中接受自然的熏陶。决不再会歪曲他对人生的观察。(《苏东坡传》)林语堂可谓苏东坡的知己。

然读其文、诗、词,想见其人,我要说,苏轼是:

长天杳眇一飞鸿

鸣谢:【感谢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顾复生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9501566ddccda38376baf7c.html

《林芳 - 长天杳眇一飞鸿 - 苏东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