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先生故居讲解词

发布时间:2017-11-17 11:22: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家好 ,我叫林静怡,来自文学院。今天,在这样一幢朴素的二层小楼房,有我来跟大家分享关于陈嘉庚先生的故事。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替父还债并创造商业佳话,他重视教育倾资办学,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今天我们来聊聊故居和故居的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故居建于1918年。大家看,“陈嘉庚先生故居”这7个大字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廖承志所提。1928年,故居被日本人炸毁,1950年,人民政府要给先生修复,他坚决不同意,还说“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直到1955年,校舍和被毁的200多处民舍修复后,才经先生同意,有了如今这栋楼,而后1957年至其临终那几年,他又居住在这。可以说,故居承载了大分的嘉庚精神,是嘉庚精神的缩影。

故居一楼现为“集美学校校史展览馆 ”,从展馆的5个部分,我们就能看出其中的艰难曲折,以及陈嘉庚先生为之付出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多的是心血!

大家看,这是陈嘉庚先生当年的会客厅,后壁挂的是陈嘉庚先生遗像,左右两壁分别悬挂巨幅油画——集美学校全景和厦门大学全景。我们知道,陈嘉庚先生被两校学子亲切地称为“校主”。

今天,我想跟大家特别提的是遗物展览室。大家看这把破布伞,据说这是先生从南洋带回来的,用了十几年。家人看不下去,想帮他换一把,他却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于是期间,一把伞破了就补,实在不行就换块新布。看这拐杖,一共两根,很明显,一新一旧。外出时用好的,在家就用旧的。陈老先生晚年亲自主持集美和厦大校舍扩建工作,以七八十岁高龄,每日持杖步行数华里,巡视各地工场,严寒酷暑,劳瘁弗辞。手杖,磨破了!而这些,辉耀着他的坚强毅力和爱国爱乡的深情。还有这个,大家看得出来吗?烛台。一个破了的,农村常见的破瓷碗,被先生改成了一件陪伴他度过无数断电夜晚的伙伴,甚至于后来昼夜供电但偶尔断电时,他用的还是这盏烛台。

正如他所说:“金钱如粪土,播撒才有用;应该用的钱千万千万也不吝情,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浪费”!

遗物件件,诉说着他克勤克俭的故事;展物种种,倾诉者他淡泊无华的精神。仿佛看见。一位面容慈祥、头发整齐、手拄拐杖的老人,身穿一身笔挺的西装站在我们面前。

总的来说就是,故居展现出陈嘉庚先生实业救国的聪明才智,倾资兴学的高尚品格和赤诚的爱国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9ce0b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9.html

《陈嘉庚先生故居讲解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