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石潭记重要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6-08 08:28: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柳河东集》 ,作者是 著名文学家 柳宗元 。他在贬官永州期间,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 《永州八记》 。他与唐朝 韩愈 、宋朝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并称为“韩柳”。

(2)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托物言志。

(3)huáng(篁 )竹 如鸣佩(pèi )环(huán )  佁(yi)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参(cēn )差(cī)披拂  往来翕(xī)忽  斗(dǒu )折蛇行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无人
liè(冽)  翠 màn(蔓)连 zhuì(缀)  清 chè(澈)

二、重点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取:开辟。下:往下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 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0.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优伤的样子

12.记之而去 去:离开。

13.石上

14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三、文言实词与虚词归纳

1以:A、以其境过清(因为) B、全石以为底(用) C、卷石底以出(不译或而)

2而:A、乃记之而去(表承接)B、潭西南而望(表修饰)C、隶而从者(表并列)

1清:A、水尤清冽(清澈) B、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

2见:A、下见小潭(通现,现出) B、明灭可见(看见)

3从: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B、隶而从者(跟随,随从)

4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 B、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差:A、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B、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6环:A、如鸣佩环(玉环) B、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道:A、伐竹取道(道路) 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 B、居十日(过)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词类活用:

1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近”用作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

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

.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

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岸上)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愣住的样子,一动也不动。

5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迅速的样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朝潭的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得见。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物就离开了。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对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寞极了,幽深极了。

内容理解

(一)、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直接描写潭水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侧面描写潭水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引文第二节,从 游鱼的数量 鱼的游姿 日光鱼影 游者的感受 等几个方面来表现水 清澈 的特点。

7(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写潭的水源的句_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 寂寥无人________

10、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11、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_以其境过清______,不可久居__,乃记之而去_______

12、《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3、写作者心情的诗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6、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8、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9、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二)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5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本题也可作为赏析文中写法的精妙之处。)

6.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7.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8.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9.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案: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5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亦乐;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用《岳阳楼记》里的话即“以物喜,以己悲”)

4.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幽深冷寂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揭示全文的主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如开头用“闻”、“伐”、“取”、“见”、等格外准确的动词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七、心情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9.简要分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景物描写的特点。(3)

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示例:作者感情由1分)。作者遭贬失意中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1分),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1分);年到潭上凄清的环境(1分),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87cecd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7.html

《(完整版)小石潭记重要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