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管理层次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10-26 08:45: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公共行政学管理层次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2008~2010年已考题目(2007~2009年无名词解释)

10年:公共管理者 行政复议 组织学习

2、未考题目

公共管理(05):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新公共管理(0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西方各国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前瞻性管理:前瞻性思考是指向前看;确认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途径,促使负面向正面转化,开创新的管理道路;掌握、形成、寻找机会,以便不失时机。由外而内的管理,是指保持与组织环境的关系,强化面对挑战和掌握机会的能力。

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它是建立在权威关系而非市场关系之上的,它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公共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从经济角度来看乃是市场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商品或服务,其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来。它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公共产品通常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市场失灵通常表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市场经济的外部性、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等方面。

政府失灵(06):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典型的政府失灵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低质的政策、内部性、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寻租、所有制残缺等。

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政府治理工具乃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并没有理想的模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景因素。包括政府部门直接提供、委托政府其他部门、契约外包、经营特许权、补助或补贴、抵用券、市场运作、志愿服务、自我协助、政府贩售等方式。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其作用在于促进公共部门不断地变革和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着重于长远的、总体的谋略;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是直觉与理性分析的结合,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它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组织在分析和解读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决策的过程。它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其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对组织的挑战,并指导组织对此作出反应,以获取更长期的竞争优势。SWOT分析方法是制定战略规划的有效方法。

战略执行:即战略实施,是指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构想转化为现实绩效的过程。与战略规划不同,战略实施是在行动中管理和运用力量,它更关注效率,是一种行动过程,需要更广泛的行动者之间的协调。

战略评估:战略评估是监控战略实施,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性评估的过程,它着重于建立一种反馈机制。战略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修正,甚至于终止战略的合理依据。战略评估主要涉及检查战略基础、衡量战略绩效、战略的修正与调整等方面。

SWOT分析: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它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其主旨在于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从狭义上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即国家机关组织。

组织设计:是指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组织设计是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之一。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为:统一指挥,统一目标;分层管理,分权治事;职掌明确,权责一致;以人为本,人性管理;经济效能,讲求效率;适应环境,保持弹性;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弹性化组织:指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此去除中层管理者与扩大控制幅度以改善垂直的沟通,管理者的角色不再是指挥与控制,而是教导与树立榜样。它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满足社会的需求,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并提高组织的效能。弹性化的结构是一简单、高度分化的结构,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它将促使组织成员跨越功能与事业单位的界限。典型的弹性化组织包括: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跨越功能的团队、网络组织等。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断在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为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运用过程,并与工作相结合。学习的结果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创新与成长的能力。

领导:领导者在各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其影响方式包括合法的要求、制约的服从、强迫、说服、信任、教导等。

领导权力:领导权力是领导者的基础,是指领导者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组织成员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主要包括参考权、专家权、合法权、奖酬权、强制权等。

权变领导理论:认为管理工作即为诊断与评估可能影响领导者领导行为与效果的各种因素,因此领导者在从事领导行为的选择与运用时,必须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考虑。它更强调情景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其最大的启示在于领导效果取决于领导环境、领导者、部属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转换型领导:转换型领导以超凡魅力的领导与交易领导理论为基础。它是一种能够结合组织成员共同需求与愿望的组织变革过程,通过领导的作用,建立其人员对组织目标的共识与承诺,基于共识与承诺,领导者创造人员信念和行为转变的有利条件。转换型领导强调个别的关怀、精神的感召、才智的激发、相互的影响等。

人力资源:从广义上看,一国的人力资源泛指现在和未来一切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它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的人力资源。从狭义上看,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它是一种能动的资源、高增值性的资源,人力资源无法储存,需要投资。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涉及一个组织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职能,是指组织内所有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和维护等一切管理的过程和活动,或者是组织管理中涉及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实践。其基本功能在于人力资源的获取、发展、维持、激励和研究等。

组织变革:一个组织试图有意识地或有目的地对组织自身或其他组织的现状施加影响或改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将组织变革视为对付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途径,同时在于改变组织内部个人的态度、作风和行为,使之适应组织目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其本质是对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变革。

工作生活质量: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干预方法,以改善组织效能与组织成员福利的过程。它包含工作环境和工作安排、员工参与、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福利、个人自我实现与潜能发挥。也就是说,工作生活质量实际上表示组织成员在广义的工作环境中,个人的许多需求能被满足的程度。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它是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政策,其核心在于整合,即将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的战略整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战略的实现。它强调战略规划的作用,依据战略规划设计并管理人事体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活动要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它将组织的人力资源视为实现组织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公共预算: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复式预算:放弃了传统预算制度中预算逐年平衡的原则,而采用按经济的景气循环同期的预算平衡原则。它虽予政府政策以弹性,但以国家资本状况的变化,以衡量财政健全与否的原则依然保持。其作用在于发挥预算的经济功能,使预算达成经济政策的任务。

绩效预算制度:又称成本预算或成本分析预算。基于政府的职能、业务与计划所编列的预算,它注重一般重要工作之执行,或服务之提供,不着眼于人员劳务、用品、设备等事务之取得。其目的在于便利政府在会计年度内,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所列举的具体建议,其编制是以政府应做的工作或应提供的服务事项为基础。

设计计划预算制度:指审视一国长期的政策目标与机会,以及国家当前所达成之目标与可运用之资源,利用一切分析工具,评估各种公共计划书的成本与效益,协助国家最高当局拟定最佳决策,以利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预算制度。主要包括目标的设计、计划的拟定与预算的筹编。

零基预算制度:每种政府计划和活动应在新的会计年度归整于零,重新开始。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政府会计:分析、记录、汇总、评估和说明政府机关的财政活动和财政状况的科学和艺术。

政府财务报告:公共部门以月报作为主管机关送交审计机关的主要依据,同时配合行政首长以及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作为财务规划与控制的依据。政府每年度就财政收支计划实施结果而作的报告,即为决策报告。月报和年度决策报告,均可称为政府财务报告。

绩效审计:检查和判断政府计划和行动的预期结果和效益是否达到,以及立法或行政机关确立的目标是否适当。

管理信息系统: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其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有效处理复杂的信息,提高行政服务的质量。对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例外管理、管理评估、效果提高均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决策支持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它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能够支持整个决策过程,它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具有容易使用等特性。包括语言系统、知识系统、问题处理系统等次级系统。

电子化政府(05):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它是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

绩效评估:指评估一个组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化过程。评估的可以是组织的绩效、计划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组织绩效评估是如何追踪与评估组织绩效的过程。

绩效衡量:为了进行绩效评估,管理者必须设计一套足以衡量组织目标实现的指标系统,即衡量组织绩效的标尺,这样才能进行不同机关与不同时期的比较。

绩效追踪: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持续性的监测、记录与考核,以作为改进组织绩效的基本依据。

标杆管理:指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是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标杆分为内部标杆和外部标杆两种类型。

公共危机管理: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其重点在于危机信息的获取和预警、危机的准备与预防、危机的控制与回应、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创新。

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指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透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的组织和社会协作,通过全程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以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发展途径的危机管理重视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和发展,也就是社会做出有效的规划应对潜在危机、管理和减弱危机的影响以及尽可能地预防危机出现和重演的能力的提高。同时,强调要从人类和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和进行危机的管理。

全过程的危机管理: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生命的周期,危机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和循环。一个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包括疏缓、准备、回应和恢复四个相互联系、不断循环的基本阶段。

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也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其目的在于利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除或终止,以此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其基本类型包括撤资、委托、替代等。

非营利组织(05):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

目标管理:指由参与管理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其基本形态包括目标设定、预算、自主性、反馈和奖赏等重要环节。一般分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以及检讨与改进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它是一种强调顾客中心、绩效中心、前馈控制、全面管理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典范。

顾客导向: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顾客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顾客导向将顾客视为主要资产,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责任机制:公共责任是公民对政府的良好期待,具有回应性、弹性、胜任能力、负责任、正当法律程序等多种意涵。责任机制就是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

行政监督:行政主体依据法定的职权对有义务遵守有关行政法规范、执行行政指示、命令和决定的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检查、了解并掌握其义务履行情况,督促其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

行政监察:广义的行政监察指在有关机关内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和职务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活动。狭义的行政监察指在国家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行政监察部门并对其所属的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各种行为所进行的监督行为。

行政诉讼: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行政赔偿: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听证制度:行政机关在作出一项行政决定之前,应当给予行政相对人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者行政机关的决定对行政相对人有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不能片面认定事实,剥夺对方辩护的权力。这种听取行政相对人意见的程序被称为听证。其目的在于赋予行政相对人了解决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并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以促进行政活动的公正性。

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公共管理职业伦理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福利、忠实地执行法律、承担公共责任、为社会树立典范、追求专业的卓越、促进民主等方面。

政府再造: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它是一场对政府自身的革命。

企业型政府(06):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政府必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引进竞争机制,运用创新策略。

法治政府:法治是这样一种治理状态或秩序,在这一治理状态中,存在着法的普遍性和有效使用性,法律之于政府权力具有优先的、至上的权威,或者说政府应由法律规制并服从法律,最终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维护、保障并扩大。法治政府崇尚秩序并反对无政府状态,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要求体现实质正义,其核心在于政府受法律的约束和控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6642f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db.html

《公共行政学管理层次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