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发布时间:2019-05-01 09:5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1.《幼时记趣》选自《____ 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 ____,字___ ____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明: 物外: 私: 素:

称快: 神游: 拔: 方: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③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

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二)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以土砾( )凸者为邱 ②怡( )然自得

③凹者为壑( ④盖一癞蛤蟆( )也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凹者为壑( ②不觉呀然惊恐(

③捉蛤蟆,鞭数十( ④以土砾凸者为邱(

4.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②使与台齐(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④余年幼,方出神(

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常蹲其身(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④鞭数十,驱之别院(

6.翻译句子:

①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__________ ____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__________ _____

(三)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藐小( 2)鹤唳( 3)怡然(

4)土砾( 5)丘壑( 6)庞然(

7)童稚( 8)凹凸(

9)癞蛤蟆(

2.为下列加点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

1)作青云白鹤观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A.观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A.完成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

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

8)故时有物外之趣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

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1)项为之强

2)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凹者为壑

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C.这、那 D.连词

1)神游其中 2)常蹲其身

3)使其冲烟飞鸣 4)必细察其纹理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1)拔山倒树而来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

7.先解释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

1)盖一癞蛤蟆也。

解释: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 ______

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8.填空。

《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 _______》,作者_____ ___,字____ ____,苏州人,________代作家。

二、综合题

1.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2.仔细阅读课文第一、二两段,然后答题。

1)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不少于两处)

2)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浮生六记、清、沈复、三白、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鞭打虾蟆图

2.明,眼力;物外,物体本身以外;私,私下地;素,白色的;称快,喊痛快;神游,精神游历。意思是说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拔,用力拉出,这里是搬开的意思。方,正。

3.①心中想像的景观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②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好得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③心神安定下来,赶快捉住虾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C

(二)

1.①神游山林 ②鞭打蛤蟆 2.①砾(lì) ②怡(yí)③壑(hè)④癞(lài3.①山谷 ②惊异的样子 ③用鞭子打 ④碎石 4.①在 ②同 ③把 ④正 5.①自己 ②丛草、虫蚁、土砾 ③二虫 ④癞蛤蟆 6.①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 ②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

(三)

一、基础题

1.(1miǎo2lì(3yí(4lì(5hè(6páng

7zhì(8)āo tū(9lài há ma

2.(1B2A3D4C5A6C7A8D

3.(1D2B3E4B 4.(1C2B3A 4A

5.(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

7.(1)句首发语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2)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赶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8.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二、综合题

1.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2.(1)如“夏蚊如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比喻的修辞手法。“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是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传神。

2)原因是: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先总后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44249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4.html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