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三大阶段

发布时间:2018-10-04 06:04: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三大阶段

第二次国共内战——背景

19458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轰炸,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半岛北部。9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蒋中正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国军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中正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到826日,“共军收复大小五十九个城市和广大乡村,连以前所有,共有城市一百七十五个……华北方面,收复了威海卫、烟台、龙口、益都、淄川、杨柳青、毕克齐、博爱、张家口、集宁、丰镇等处”。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指挥发动上党战役,平绥战役进攻当地受降的国军。 国际局势  19452月,在雅尔塔会议会议上,美国、英国为换取苏联出兵东北,减少美国的牺牲,在中国国民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卖了中国在东北和外蒙古的主权利益,包括大连的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和在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特权。   814日,中国政府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中国放弃对外蒙古的宗主权,换取苏联将东北交还给国民政府,并承诺不支持中共。   12月底,按照波茨坦公告,苏联、美国、英国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关于中国,三国达成协议中国应该建立一个统一民主的政府,该政府应该有广泛的参与,和内战停火。三国都同意不干涉中国内政。苏联外长指出,苏联驻东北军队已经完成对日军的缴械和遣返;应中国政府要求,苏联驻东北军队的撤回将推迟到19462月。美国外长指出,美国在华北驻军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对日军的缴械和遣返。在中国军队能独立担负责任后,美国驻军将立即撤回。 争夺东北  1945811日,朱德指示在华北的八路军中的原东北军将领万毅、吕正操、张学思等部和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进军东北,准备接受日、伪军投降。主持中央的刘少奇起草《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要求晋察冀和山东解放区,必须迅速派大批干部和部队到东北一切重要地区去工作,海陆并进,越快越好,不要声张,控制广大乡村和苏军未曾驻扎的中小城市,建立地方政权与地方部队,放手发展。   830日,作为先头部队的冀热辽军区曾克林部和苏军配合攻克山海关。94日,进入锦州。96日,到达沈阳,迅速发展规模。914日,曾克林和苏军来到延安。为避免国际争端,苏军要求在其撤出前,八路军和国军都不得在东北活动。而曾克林报告苏军只控制大城市,曾克林的先头部队在东北段时间内就接受了大量军火,招募了大量人员,还由投降的日本飞行员做教练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当日,刘少奇主持召开政治局临时会议,决定成立东北局,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乘苏军飞机去东北。9月中,中共胶东区派员到达大连后,发展很快,也准备派大量部队。   9 19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代表党中央起草了给各中央局的指示电《目前的任务和战略部署》,正式提出了"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向南防御就是把江南的孤立部队撤走以免被江南优势国军全歼,向北发展就是大力发展东北和华北根据地,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基于此方针,中共主动向国府提出了撤退江南各地区小股部队到江北,并由美国运输舰将广东东江纵队北运烟台;同时大力发展东北。积极建议进军东北的黄克诚率新四军第3 3万余人9月中旬从苏北出发,11月底到达东北。同时,罗荣桓指挥共军在山东的主力部队6万余人大量渡海到达东北。原来要南下的王震部359旅,也改派往东北。共军其他部队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10几万人。同时,中共向东北派出20多位高级干部,扩大东北局。   山海关战斗后,国军主力终于进入东北,并占领了锦州。 国共谈判  19458-10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在年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1月,国共两党并民盟,青年党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个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   2月底,虽有反苏运动等因素,国共双方仍达成整军协定,统一将国共军队整编为国军。协定划定全国驻军服务区,各军队集结在此统一整编;整编以12个月为一期,分期缩编部队,直到完成全国60个师的目标。3月底,国共达成迄今最后一个正式协议东北停战协定,但该协定已对激烈进行的东北内战无实际约束力。 局部冲突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西上党,塞北平绥等地,北上的国军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10月,接收东北的国军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后在进发至山海关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中正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攻击。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1946415日,中共在苏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

国共内战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9463月-19473月)  这一阶段内战已经蔓延到全国,但仍为边打边谈阶段;重庆-南京的国共谈判与 全国的军事冲突同时进行,两者互相影响。双方的战斗主要在谈判争议不下的地区(如东北,苏北和中原等)进行,而双方认定的“固有”地区(如延安)则几乎未 发生战斗,反之若一方进入对方的固有地区(如中共进入长春,国军进入张家口),则会引起另一方谈判代表的强烈抗议。中共仍然在国统区公开活动,并在重庆发行《新华日报》。因此,此时的内战仍未以国共公开决裂的方式爆发。   为压迫国民党方面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在杜鲁门总统支持下,马歇尔下令自1946729日到1947526日,美国对国民政府武器禁运。事实上,武器援助到194711月才恢复。驻中国美军指挥官魏德迈将军后来在国会作证指出,六月停战令后国军士气低落是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武器禁运和美国对国民政府其他支持的失败,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反国民政府各种宣传都直接造成了士气低落。陈纳德将军等也支持这种观点。   东北战事: 1月停战令之后,双方为抢夺苏联撤退留下的真空地带,又重新开战。19463月,随着苏联军队撤离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4-5月,四平街,长春均爆发了激烈战斗,5月下旬,国军在四平重创林彪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松花江畔逼近哈尔滨。此时,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但停战期间国共双方代表仍未就改组政府和江苏北部政权问题达成协议。 中原战事: 6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双方在关内中原解放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共李先念在从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处获知情报的情况下提前发起进攻突围。中共认为,此战为内战全面爆发的起点。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在宣化店被包围的6万中原解放军,解放军获知消息提前突围,史称“中原突围”。 江苏战事:7月,国共就苏北政权问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国军为保卫南京侧翼安全,向江苏中部和北部的新四军驻地发动进攻。粟裕部队与国军激战,战斗从7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中共称为“七战七捷”,国军也宣称取得了胜利。战斗的结果是国军损失第69师,共产党军队实现了在运动中歼敌,打击国军有有生力量的目标。而国军占领了江苏北部全部城镇,把中共军队压过了陇海线,完成了国军的既定目标。 华北战事:华北地域战斗分北线(山西塞北)和南线(河南地区)。   北线:北线大同集宁战役由解放军在7月下旬首先发起。720日,解放军为攻占大同,在应县与国军激战,始终未能攻克。8月,解放军围攻大同。傅作义部队全力增援大同守军,9月,傅作义第35军进攻集宁以解大同之围,此时国共在集宁处于胶着状态,大同又迟迟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军主动撤退。解放军在大同作战失利,导致中共华北区中心城市张家口处 于危境。9月下旬,国军36集团军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际,进攻张家口。国军采取奇袭,自长城北侧荒芜地带以骑兵突然进攻兴和,尚义,解放军仅有一个连守张家口,猝不及防。10月初,应马歇尔要求,国民政府下达第三次停战令,但停战令期限刚过,1011日国军占领了张家口。此事引起国共谈判趋向破裂。张家口被占领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庆《新华日报》,以及友党民盟报纸中,大量报道国民党占领张家口,追究其破坏和平的责任。而此时国民政府单方面召集国民大会又遭到中共坚决反对。正在斡旋国共冲突的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政府攻占张家口的报纸后称“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南线:南线以河南,鲁西南为中心,此处国军兵力薄弱,中共刘邓大军首先开战。810日,刘邓三个纵队突袭陇海线,占领砀山和兰封之间百余公里铁路。随后国军调集大军反攻,解放军撤退的同时寻找国军薄弱部队围歼。9月初,解放军在定陶合围国军整编3师,将其全歼。但是国军整体反攻的局势没有改变,东线鲁西南地区,国军进展顺利。晋南地区,胡宗南部队受阻,整1师第1旅被陈赓部队围歼。10月下旬,国军占领25座县城,完成华北南线作战,中共晋冀鲁豫部队被压制在黄河以北。 更多资料:制宪国民大会与军事冲突同时发生的,则是国共在南京的政治较量。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政府谈判陷入胶着状态。 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个   改组政府问题:中共坚持要求在国民政府委员会的40个名额中,与民盟一起合占14个名额,以行使1/3否决权。但国府只同意给12个,后国府让步,同意第13个由中共推荐一无党派人士,并经国府同意产生。但中共不同意,坚持要求占14个。 东北问题:因东北战斗激烈,双方围绕东北政权问题和东北军队驻地问题争执不下,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因国府坚持11月中召开制宪国民大会,而周恩来称,“国民大会一旦召开,他就回延安”。 因此国民大会前中共能否提交名单已经成了问题关键。在马歇尔拒绝调停的情景下,第三方面(民主党派梁漱溟,蒋匀田,左舜生,莫德惠等)出面调停。1026日,第三方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分送中共梅园新村、马歇尔使馆和国府。但周恩来看到后大哭, 说第三方面出卖了他,故第三方面不得不撤回该方案。1111日,第三方面接到国府通知,国大代表报道人数达到法定人数,无论中共是否参加,均预定在11 15日举行。值此,第三方面也出现分裂,民社党和青年党决定参加国大,民盟拒绝参加并开除民社党出民盟。此时第三方面调停继马歇尔调停失败后,也遭遇全面失败。1115日,国民大会召开。此时,国民政府为迎接制宪国大,下达了第四次停战令,但已经对军队战斗没有约束力。19471月,《中华民国宪法》通过之后,国民政府应马歇尔的要求,先后三次呼吁中共能进一步举行圆桌会谈,以政治方式解决两党争端。共产党方面认为国民政府没有诚意,中共南京代表陆定一回应,“废除伪宪法和恢复1946131日军事位置,是恢复和谈的最低限度”,这使得国共谈判失去任何基础而完全破裂。此时中共仍坚持在南京活动,不离开。国府两度委婉逐客无效,故2月底,国民政府公开下达逐客令,限令在南京,上海,重庆的中共留守处代表35日前撤离,并关停重庆《新华日报》社。3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关于19471月制宪国大之后国府三次和平努力,有各种说法。前全国政协委员梁漱溟写到:“综观前后,过去(七月半至十一月半)一段,是国方要打。十一月半以后是共方要打。”因为“国方在军事上已经心满意足,确乎不想再打。然而共方却是积愤填膺,非打不可。”;中共认为,是国民党发动和平攻势,试图嫁祸共产党;国民党认为,是“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这是最近的历史事实”。周恩来后来认为:“毛主席说:这个和平,我们是拖延时间,便于我们积蓄力量,便于我们训练军队。” 第二阶段(19473—19489月)  194737日,中共驻京留守处代表乘坐美国运输机撤离南京。1947630日,国民政府司法院最高检察署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此时双方已经完全失去了约束,放手大打。   国军攻势作战,解放军守势作战时期(19473月-19479月)   东北地区:194612-19474月,中共东北民主联军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共歼灭国军4万余人,攻占城镇11座,挫败了国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此时,中共已经在东北站稳。   西北地区: 310日,董必武撤离南京返回延安后三天,胡宗南率领20万国军进攻延安。面对20余万国军,共产党方面将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同时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开始在陕北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军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 山东地区:在顾祝同率领下,60万国军进攻山东。由于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 6月,国军继续自鲁南向北进攻,国军齐头并进,步步紧逼,18日,胡琏整编11师占领中共山东指挥部所在地鲁中南麻镇。此时因刘邓军在鲁西进攻,国军被迫自鲁中回援,陈毅粟裕部队乘机进攻南麻整11师,但其久攻未克,此时国军再度调集大军围攻,陈粟部因多处军队遭遇合围,伤亡巨大,撤至黄河以北惠民。国军在8月占领黄河以南山东大部地区。10月初,国军在烟台登陆。 鲁西南与中原地区:刘伯承邓小平部队在630日夜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71日,刘邓渡河后包围郓城国军整编55师,此时陈粟军从国军缝隙处南下,进攻费县,威胁兖州。同时刘邓军又攻克郓城,曹县,并将羊山集处国军整编66师合围。7月底,刘邓血战数日围歼羊山集整编66师。8月,刘邓部队在国军大部队围攻下,南下中原,进攻国军薄弱地带。19日,全军渡过黄泛区,23日强渡汝河,26日乘淮河洪峰之间渡河,进入大别山战略锁钥区。追击国军因淮河水涨而被阻淮河北岸。与此同时,陈赓、谢富治兵团在茅津渡处渡河成功,紧逼洛阳。 8月,在毛泽东严令下,陈粟军队重新南渡黄河,发起进攻。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在中共军队以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向中原挺进时,国军不得不追随情况,被迫分兵。   1947731日,中共正式使用了“人民解放军”名称。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   截至194710月初为止,国军的策略是进攻中共军队根据地,而中共军队在根据地被占后利用国军空隙穿插作战,形成犬牙交错的格局。但总体而言,中共军队采取守势,国军则以中共主要基地为目标采取攻势。   解放军攻势作战,国军守势作战时期(19479—19489月)东北战场:东北战场林彪罗荣桓军队兵力占据优势,且装备精良,故一直以攻势为主。19476-7月,林罗部围攻四平,血战未克,兵力受损。8月开始,林罗部发动秋季攻势,大量围歼国军部队。1948年初,林罗部队再度发动冬季攻势,围歼国军精锐部队新五军,导致国军遭受重创。2月,林罗部以强大兵力第四次围攻四平,经过血战攻克四平。此时东北的国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林彪部队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处于完全机动地位。此时,北宁线被中共切断,国军只能依赖空中补给,国军试图撤退但是空运问题难以解决。5月开始,解放军合围长春,围而不打,导致大量平民饿亡,国军只剩下沈阳,长春,锦州几个孤立的据点。   陕北战场:彭德怀部队在19478月初围攻榆林,钟松整编36师北上救援。随后彭德怀围点打援,发动围攻钟松的沙家店战役。刘戡全力救援,钟松逃脱。10月,彭德怀再度围攻榆林,国军已经无兵可调,不得不由蒋中正致电宁夏主席马鸿逵求援,马鸿逵命整编18师支援榆林,彭德怀再度围点打援。宁夏军与彭德怀部队在元大滩激战,双方伤亡惨重。最后彭德怀撤退。2月,彭德怀部在宜川围点打援,歼灭刘戡29军主力,刘戡自杀。4月底彭部占领延安,后撤至黄龙地区休整。 华北战场:华北地区国军兵力空虚,聂荣臻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机动作战。10月,因华北国军增援东北,解放军乘机向保定,石家庄进攻。1112日,聂部攻克石家庄。此时傅作义受命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率领主力部队沿平保线寻机作战。聂部围点打援,机动歼敌,消灭国军35军两个师部。聂荣臻在山西南部发起运城战役,12月全歼守敌。此时国军在晋南仅剩临汾一座城市。19485月中旬,临汾被中共攻克。 山东战场:19483月因国军主力撤出山东增援别处,陈粟发起大兵团作战,攻克张店,周村,并在4月攻克鲁中重要据点潍县进行休整。同时,中共苏北军队迅速紧逼益林,国军立即从中原战场抽调大军进攻苏北解放军。5月,解放军转移离开。此时,中共指示粟裕515日休整完毕,离开山东进入江南作战(最终粟裕劝说毛泽东放弃江南作战,在苏北决战)。 大别山区:刘邓进入大别山后,白崇禧成立九江指挥部围剿。19482月底,刘邓大军因在大别山损耗过大,经中共中央批准,撤出大别山区。 中原战场:中原战场局势错杂,虽然国军寻机作战,但解放军运动灵活,故国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19483月,陈赓谢富治兵团乘中原国军兵力空虚,进攻洛阳,两进两出,两次歼灭国军守军。4月,刘邓部队进攻阜阳。经过近一年的战斗,中原地区的战事转向对中共有利的一方,国军日趋被动。5月,中共成立中原野战军,发动宛东战役,击溃国军18军。6-7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豫东战役,攻克开封,歼灭整编75师,确定了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毛泽东在19488月称“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第三阶段(19489—194912月)  战略决战19489月,解放军攻克设防坚固的要塞济南,成为决战序曲。同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决战首先从东北打响。

辽沈战役(辽西会战)19485月,解放军包围长春,围而不打。19489月,东北野战军围困锦州。国军组织廖耀湘第九兵团自沈阳西进彰武,并在锦西塔山海滩登陆东进,企图救锦州之围未果。1015日,中共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锦州战役结束后,第九兵团试图从黑山,打虎山南下营口海路撤退,但未能突破该阵地并延误时机。林罗部队自锦州回援,将国军精锐包围全歼,俘虏廖耀湘。11月,东北野战军攻克沈阳,营口,占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 这场决战,中国共产党方面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称为淮海战役,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称为徐蚌会战。194811月,鉴于苏北决战日趋临近,国军决定向徐州集结。连云港的黄百韬兵团西进徐州。途中因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得到秘密情报后紧急调军拦截,在大运河附近的碾庄地区将黄百韬包围。与此同时,国军黄维兵团自确山,驻马店东进徐州,1126日在双堆集被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包围。1118日,碾庄的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阵亡。鉴于集结计划失败,121日,杜聿明率领国军放弃徐州南下。蒋中正发现解放军正在追击杜聿明,便空投命令,要求与解放军决一死战。124日,杜聿明国军因行动迟缓在河南孟集地区被粟裕华东野战军包围。1215日,黄维兵团覆没,仅胡琏逃走。1949110日,在华东野战军的攻击下,杜聿明兵团全军覆没,杜聿明被俘。   平津战役(平津会战) 1948年底,中共华北野战军杨成武部在新保安合围了傅作义国军精锐第三十五军,将其全歼。1221日,东北野战军迅速南下,攻占咸水沽,切断平津国军海运的退路。19491月初,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和塘沽的分割包围。114日,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发动总攻击,15日八时占领天津,俘虏守军司令陈长捷。北平仅剩下傅作义守军20万人。傅作义经过第三方面苏静,邓宝珊等人与中共接触,达成了和平协议;122日,国军为北平免遭战火,出城接受中共整编。31日,中共占领华北重镇北平,而国军在华北仅剩下太原一个据点。   三大战役是国军全面崩溃的决定性战役。三大战役前的两年多,国军损失的大部分都是杂牌部队,而精锐主力部队仅整74师和新五军被歼,其余主力部队保存完好。而三大战役后,国军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如新一军,新六军)等全军覆没,总兵力损失150万人。淮海战役(徐蚌会战)更是让国军划江而治的希望破灭,江南地区已经全面暴露于中共大军之下。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121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宣布引退;副总统李宗仁依据宪法行使代总统职责。李宗仁接任后,宣布与中共和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714b1b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0.html

《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的三大阶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