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和古诗歌鉴赏(很实用)

发布时间:2013-05-20 12:51: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阅读及答题技巧指津】

1.文言文翻译三字经

忠实履行文言文翻译“三字经”:信达雅。文言文翻译必须掌握好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它是《进化论》翻译者严复首创的文言文翻译原则:

:忠实原文。不能随便更改原文的意思,丢失原文的信息,避免歪曲作者的本意。

:通顺晓畅。翻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注意语句的顺畅通达,避免句子表达拗口。

:语言优美。用优美的语言传达内容键是环节,语言优美,典雅大方是翻译追求最高境界。

三、古代诗歌阅读

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怀人、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⑤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

2.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

 写什么(人事物景) 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入景而悟情。(顺序:意象──想象──画面[意境]──情感) 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3.答题要领

①“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作者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

分辨把握四种类别诗词的答题规律和不同特点:

a.写景抒情;b.咏物言志咏史怀古;

c.边塞征战;d.即事感怀(送友、思乡、闲情、人生感悟等,也称杂感)。

③把握诗词起承转合(尤其七绝)的结构、思路和脉络及大多数先景后情的特点。

④“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叙写表达出来的。

⑤“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⑥描写的角度:视觉:形、色;听觉:声;状态:动和静、远与近、时间与空间;情感:虚与实;触觉:味。

4.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表达方式:①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②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③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④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②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③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3表现手法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绘声绘色、(只要有想象)(写情)(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白描、细描等;

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

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

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4.答题方法和步骤

⑴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不要被繁多的诗歌术语、表现方法弄花了眼,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⑵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寻求作品的差异性;最后,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⑶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5.规范表述:

①古诗鉴赏表述:【分析所运用的手法,分析所描写的景象,分析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所产生的效果。】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②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意(表层含意)+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③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④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⑤词语作用的表述同大阅读。(见后)

⑥抒情形象的分析的表述: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⑦所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⑧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⑨表现手法的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的情感。

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该诗的语言特色+特色体现及分析+表达情感

一.析意象,绘画面,挖主旨意境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题目类型】

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语言把诗歌所写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塑造这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步骤】

【形象类】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忌空洞,答具体,为何答。

【典例剖析】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第三句动态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明意象,析意象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动静虚实等存在状态,以此分析诗歌表情达意。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春天,竟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感情: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晚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天: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析意象: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绘画面:青日和融,日丽沙暖,燕子忙着衔泥做窝,鸳鸯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整个画面粗笔、工笔搭配,动静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意勃发。

挖主旨: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勃勃生机的欢悦和赞美的情怀。

2.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⑴ 黄鸟:即黄莺(黄雀),叫声婉转悦耳。⑵辛夷:木兰树的花,又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析意象写的是暮春之景。前两句“稀”、“尽”、“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绘画面钱起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不改”。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烘托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气氛。然而,在这冷落寂寥的氛围中,诗人都却喜地发现窗前幽竹、兀傲清劲、翠绿葱茏、摇曳多姿,迎接它久别归来的主人。

挖主旨:诗的一、二句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用由人及物,由物及人的写法,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二.辨修辞,析技巧,明步骤技巧类题型的解题规律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具体赏析。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1)首先,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对相关的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过程这是重头戏。

2)结合相关诗句,简析这个手法的内容和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3)说出作者运用这种手法的原因及解释。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意境的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了什么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②混:混杂。芳尘:香尘。③乾坤:天地。

析意象:诗中的白梅具有象征意义,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生长着一株白梅生长。它的香气散入春风中,报告春天来到的消息。与混芳尘中桃李不同的生长环境是雪地冰天。

绘画面: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挖主旨诗歌中运用衬托手法,以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还运用对比手法,拿白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合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的高格。歌咏了咏物白梅的高洁品格,也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2. “观祈雨”全包含在对比之中“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析意象:全诗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庄稼枯死,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旱象严重“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第二句写“箫管迎龙”的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节目煞是热闹。祈雨时,群众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后两句写朱门的荒嬉歌舞与他们闲愁的对比。

绘画面:前两句写“观祈雨”的题面,两句写观祈雨的感想。两种场面,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

挖主旨: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对比的潜台词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空间。讽刺曲婉耐人寻味。

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

附:【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基本不用)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情与景关系:是诗歌各种关系中最最重要的一种,是诗人用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而借助的一种常见的载体。为了达他的写作目的,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因此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处理得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与共鸣。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出来,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们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乐景与哀景关系:这种关系常借助于反衬手法运用来完成。包括三种景:哀景、乐景、愁景。诗歌中常常运用这种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而正衬手法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描写的表达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抑扬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粗笔与工笔结合等。

⑵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①比兴手法:比兴主要是来自于《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②铺陈渲染: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也”,指的是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③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作用:

a.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

b.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c.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秋天中出现是寂寞的象征,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④联想和想象:是诗歌散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也是诗歌散文的两只翅膀,没有了联想和想象,诗歌和散文就失去了灵性而死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

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①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②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③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④伏笔铺垫:是在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⑤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⑥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⑧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⑨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三.析形象,概特点,明意义——鉴赏形象题型的答题规律

诗歌形象分为三类:人物形象、物象和景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即抒情主人公是考查重点。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背景。”

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诗歌塑造的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

 ①不慕权贵、豪洒傲岸不羁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者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坚定形象;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⑥献身边塞、反征伐反战形象等。

第二步: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一般使用四字格的词语概括“形象特点”,加上“形象”二字。

第三步:结合诗人经历或诗歌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并回答它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有《茶经》传世。僧俗姓谢,是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善于诗论,有专著《诗式》和《杼山集》传世。

【解析】诗的意思是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②带:近③郭:泛指城墙④扣门:叩门。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按照下面三个步骤来做答:

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步骤三: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通过作者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析形象,剖意境,揭意义——鉴赏主旨题型的答题规律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主旨理顺】(包括思想情感与意境分析):

意境分析是先分析画面,后揭示意境的氛围或特点,最后点明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属于AB两点的综合,鉴于其立足点仍是思想情感,把它也放在主旨理解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82b014ff00bed5b9f31d62.html

《古诗文阅读和古诗歌鉴赏(很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