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小说的“返回”倾向

发布时间:2019-08-18 13:19: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汪曾祺小说的返回倾向
作者:徐慧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05

        内容摘要:汪曾祺复出后的小说表现出明显的返回倾向:返回的基础是作家自我意识的回归,返回的路向是传统和民间,返回的归宿是人性的自由。

        关键词:汪曾祺 返回

        文革结束后,汪曾祺复出,以其异质性的写作方式引起评论界注意。他小说中流露的传统审美趣味和士大夫气质,与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返回思潮不谋而合,形成一种前浪漫的趋势。但在返回路向和返回的归宿上,汪曾祺的返回不同于寻根作家和知青作家的返回,他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类

        .返回的可能:作家自我的回归

        汪曾祺的创作历程可以大概分为三个阶段:40年代、十七年时期、新时期。40年代的汪曾祺,求学于西南联大,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邂逅集》里的部分小说采用了意识流手法,表达了个体的生命体验,现代色彩颇浓。建国后,汪曾祺试图融入新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羊舍的夜晚》中的三篇小说从主题上上来看,都属于成长型叙事:主人公或经受了考验,或经历了转变,最后都在思想上成长和成熟。此时的汪曾祺试图放弃40年代的个体意识,融入集体,用大我的视角建构情节。复出后的汪曾祺对政治保持相对疏离的态度,用个人化的视角来观照现实生活,不去附着政治内涵,只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对残酷现实也是除净了火气的静观,甚至还带有温馨的色彩。《受戒》里一对小儿女的朦胧爱情,为深处政治斗争漩涡中人们开辟了一个世外桃源,处处洋溢着儿童的天真与欢乐;《天鹅之死》不是对文革罪恶声嘶力竭的控诉,而是在平淡冷静的叙述里透出悲悯的余味。这些作品是个人化的,与主流保持距离的,标志着作家自我精神的回归。正是自我意识的再次苏醒,才使汪曾祺的晚翠有了可能。

        .返回的路向:传统和民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7414f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6.html

《论汪曾祺小说的“返回”倾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