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醉翁亭记欧阳修
(四大名亭: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环(环绕)滁皆(都是)山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其(代词,指滁州)西南诸(各个)峰,西南方的各个山峰,
(树林)(山谷)(尤其,特别)(秀丽)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丼
望之(舒缓语气,无意义)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深秀(幽深秀丽)远远望去,
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丼的地方,琅琊也。是琅山。
(名词作状语,在山上)行六七里,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酿泉也。是酿
峰回(回环,曲折环绕)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有亭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靠近)(在)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四角翘起,象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题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饮少辄(醉,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又最高,而年纪又最大故自号(取别号)(叫做)醉翁也。所以给自己取了个
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意趣,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秀丼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寄托在酒中。
若夫日出而林霏(雾气(消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消散了;

云归(回,这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而岩穴(山谷)(昏暗)云气聚拢来,
山谷就昏暗了(阴暗)明变化者,或明或暗,变化不定之时山间之朝暮也。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野芳((开放而幽香,野花开放,飘散着清幽的芳香
佳木(好看的树木(繁盛而繁(浓阴阴,美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而石出者,水位低落,石头就显露山间之四时也。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歌于(在)途,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者休于树,
行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伛偻(指老人
(指小孩,往来而不绝者,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滁人游也。这是滁州
人在游览(在„„旁溪而渔(捕鱼,溪深而鱼肥,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酿造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澈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肴(荤菜(菜蔬山中野味野菜杂然(交错的样子而前陈(摆放者,各种各样在在面前摆着太守宴也。这是太守丽行酒宴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宴饮酣畅的乐趣非丝非竹(音乐不在于音乐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者胜,下棋的下赢了(犀牛角做的酒杯筹交错(交互错杂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坐而喧哗者,或起或坐,
大声喧哗众宾欢也。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苍颜(脸色苍老白发,颓然(指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满头白发的人,他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夕阳在山,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散乱,人影疏

疏落落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欢乐)也。
树林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然而(但是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其乐(名词,乐趣也。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记述((文章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又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谓(为,是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呀!
1文学常识:
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2、重点字词注音:
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chïu)射者中(zhî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意趣今义:意思,主意,心意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芳香4、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
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太守自谓
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太守谓谁
⑤乐山水之乐乐趣

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⑧乎颓然乎其间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览物之情,得无异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2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故自号醉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4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作动词,唱歌。5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6醉能同其乐同:形容词作动词,共同享受。6、特殊句式。
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醒能述以文。
7、段意和中心思想。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丼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8、问答题:
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
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亭的位置?“临于泉上”

“来饮于此”“此”指?“醉翁亭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思想感情——一个字贯穿全文。这篇课文,抓住条主线,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9、文中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真相大白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1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本文的构思如下:
1、先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
①亭的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②命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2、再观赏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乐趣。
①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②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③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3、绘“与民同乐图”
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众宾欢:抔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4、最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
①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②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具体问题: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6、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7、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其核心是什么?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8、“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9、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10、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11、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简答
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2.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
3.“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答: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7.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8“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9.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10.本文的德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滁人如此的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1.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2.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3.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52aa5f3fc4ffe473268ab28.html

《醉翁亭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