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27 22:1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然、迨、归宁、凭几、上漏、手植等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2、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

展示:佳句共赏

生命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拼尽全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

归有光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一生,而归有光所做的,也正如这句话所说的“拼尽全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归有光,走进他的俗常人生,去感受他记住的那些歌哭欢笑与美丽过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是归有光的一篇散文《项脊轩志》。

设计意图:从归有光的生平经历导入,引起学生对归有光的兴趣,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 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1、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出示PPT

2、归有光的散文号称“明文第一”,《项脊轩志》更是他散文中的翘楚,这么好的文章,当然要好好品味。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速读要求。

展示:速读要求: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请找出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通过一间项脊轩回忆了母亲、祖母、妻子的往事。祖母是一代人,母亲是第二代,妻子是第三代人,所以,作者是借项脊轩记述了三代人的故事。清代梅曾亮曾经评价说:“借一阁以记三世遗迹”。(板书)

师:那么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一句话是哪句呢?(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板书)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这篇文章:本文记述了一间陋室——项脊轩(生齐答),三个女人——祖母、母亲和妻子(生齐答),两种情感——喜与悲。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通过速读,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

(二)课文研读

1、一间阁子(体会喜情)

这间项脊轩是什么样的呢?它有着怎样的特点?(由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标注并概括特点)

项脊轩原来是怎样的?(旧、小、漏、暗)

修葺后如何?(不漏、亮、雅致、幽静)

归有光为什么用这个前后的对比?(自己对修葺后的项脊轩的喜爱)

作者在修葺后的轩中做些什么事情呢?感受如何?(读书、吟诵、惬意、珊珊可爱)

师:归有光是一个心思细腻,是静得下心读书的人,在项脊轩修葺之后,他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读书人和平常人的情怀和乐趣。这是实在难得的可爱、可喜之处。 ——情感:喜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项脊轩的特点和归有光做的事情,分析作者的喜的感情。

2、三个女人(体会悲情)

作者在下文追述母亲、祖母、妻子这三位女性中运用了许多的细节描写,请学生诵读课文,找出能打动自己的细节描写,并说出打动自己的原因,有感情的诵读。

母亲:语言描写“儿寒乎?欲食乎?”(急切地、对女儿的关爱)

动作描写“以指扣门”(怕自己的拍门声会吓到孩子,再着急也以指扣门)

这是一位多么细心、温柔的女性,一位多么温暖的母亲。

祖母:动作描写:“以手阖门”(怕别人打扰了我读书的安静,才会轻轻的关门)

语言描写:“大类女郎”(开玩笑,很亲切。表面是责备,实际是年迈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关怀)

“自语”(祖母的真实愿望)

“象笏”(祖母年纪大了,离开又很快回来,拿象笏给自己,着急、期盼)

妻子:“从余问古事”(有学问,夫唱妇随)“凭几学书”(恩爱)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有一句话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一个人。她喜欢南阁子,是因为那里有她最爱的丈夫归有光。还因为,南阁子里有他们最美的爱情,最甜蜜的生活。所以他们夫妻之前确实是 情深爱重。)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学习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特点及感情。

3、两种感情

展示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师:书房清幽雅致,母亲温婉慈爱,祖母期望殷殷,妻子情深爱重,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可是,在文中叙述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奇怪的地方呢?比如,说完书房的清幽雅致,马上就说“诸父异爨”家道中落;说完母亲的慈爱,接着说的就是“余泣,妪亦泣”;写完祖母对自己期望殷切之后呢?令人长号不自禁。妻子呢?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我们会发现,这么多的欢喜,归有光叙述完了之后,总是很悲伤,总是会泪流满面。为什么作者常常泪流满面?

展示:命途多舛归有光

出生在一个日趋衰落的大族中,到父亲时,家境急遽败落。

八岁时,母亲就与世长辞。

九岁能成文章,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

二十三岁娶妻,二十八岁妻子去世。

乡试五次落第,十五年奔波,三十五岁才以第二名中举。

此后命运困窘不堪,三年一次的会试,一连八次落第而归。

四十三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

六十岁,第九次参加会试,终于考中进士,受命县令。

师:我们读书经常说要知人论世,也许我们能从归有光的生平经历中窥见他为什么内心充满悲伤。他家道中落,幼年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这样的遭遇有多少人能承受?少年高才,却又屡试不第,四十年的科考路走得如此艰辛!母亲的慈爱、妻子的温柔没有享受多久,祖母的期望又成空,这样的伤痛怎么不让他泪流满面?原来作者写那么多让他心生欢喜的缘由,并不单单要告诉我们,他拥有的时候究竟有多欢喜,他更要告诉我们——失去以后他有多悲伤。感情:悲

师:而作者在表达这种悲伤的方式并不相同。他提到母亲,说的是“余泣,妪亦泣”;提到祖母,说的是“令人长号不自禁”;提到妻子,他却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只说了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正是我在读课文时感到非常奇怪的地方:他八岁丧母,虽然母亲温婉慈爱,恐怕记忆仍然寥寥;祖母对他寄望深切,可毕竟已是隔代之人。提到这两个人,归有光总会泪流满面。可是提到那个和他相伴五年、情深爱重的妻子时,他却平平淡淡,只说那棵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为什么会是这样?

睹物思人,物在,情在;物越长,情越深。

归有光慢慢说“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时候,还可以回忆,很多以前生活的场景都可以跟放电影似的展现出来……在慢慢说这“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时候,母亲的慈爱,祖母的期盼,妻子的娇羞可爱,还有那么多生活的细节都可以一一闪现,可是所有的美好都已经离他而去,这时在这平淡的言语中,才真正包蕴了归有光的痛彻心扉、哽咽难言啊。来,孩子们,让我们在此化身为归有光,再来读一读这一句饱含深情的句子吧!

小结:归有光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可是他记住了自己生命中的歌哭欢笑与美丽过往。而这,也成了他心目中最美的风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心中有风景,人生不寂寞”。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心中有风景的人。

三、援笔共情 (课堂小练)

或许是母亲的一个眼神、一缕白发、一声叮嘱,或许是父亲的一声呵斥、一个动作,或许是……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感人细节,写一段表现亲情的生活细节。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等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加强训练,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板书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一间阁子 雅致 诸父异爨

母亲:慈爱 余泣

三位女性 祖母:期望 长号

妻子:情深 妻死

两种情感

课后反思:

《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优美散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核,言喜写悲叹志,它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这篇散文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因而成为经久不变的必选篇目载入语文教材。

这节课我先引领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总结出“一间陋屋,两种感情,三个女人”。然后通过分析项脊轩的特点,引领学生感悟喜情,在通过利用细节分析,逐步分析悲情,逐层深入地析情之悲,情之变化及作者的言外之悲和言外之志。以知人论世解读了文章的言外之志,最后让学生又绕开人事,寻物境之悲,分析了枇杷景之结语妙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步入散文情境,并玩味赏析了情之悲。

我十分注意读,我设计了速读、细读,诵读,齐读,有感情的读。

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深入;方法点拨还不是很到位;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可更明确。

《项脊轩志》课标分析

理想的语文课,至少应该是教材层面的课程知识、教师层面的课程知识(教师的经历、体验、认知、学养等)、学生层面的课程知识的共生与共荣。在这种不断生成的知识共同体中,学生层面的课程知识尤须关注。换言之,前两个层面的知识经过教学的酿造、催化,最终应成功地助力学生层面课程知识的更新、壮大与提升。

让学生层面的课程知识成为教学的轴心,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实现学科与学科的打通,课内与课外打通的教学模式,黎锦熙等人还曾做过一段时期的试验。

评价好课的内容有四项:①是否达成教学目标;②学生的表现;③教与学活动的“课程意义”何在;④教学过程中是否开展评价活动。其中,学生的表现是评价的重点。

教材分析:

本文地位于高中语文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情共鸣。《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愿意学习文言文。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现实社会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忽略亲情的感悟。本文对亲情感人细节的描述,会使学生有所触动。

这学期,我们训练的写人记事的散文,学生还没有具体掌握写作技巧。本文无疑就是一片精美的范文。学生会学会述平凡琐事的真情,会学会细节描写抒发人物情感。

测评练习

缘笔共情:

或许是母亲的一个眼神、一缕白发、一声叮嘱,或许是父亲的一声呵斥、一个动作,或许是……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模仿本文,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感人细节,写一段表现亲情的生活细节。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等细节描写。

效果分析: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1、体会平淡琐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学生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学会充分利用细节描写抒发人物情感。在当堂练习的“缘笔共情”的环节中,学生都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感人的内容。其中一女生在读自己的内容 时,眼中含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6b191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d2.html

《高中语文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