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心理辅导(初三讲座)

发布时间:2019-07-11 07:01: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正确认识中考

第一中考作为一种评价和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本身有一定的科学性,或者说到目前为止,没有谁提出一个新的方法替代中考,起到严格筛选的标准。通过中考选拔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其中不乏有一些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但是也有一些虽然通过了中考的选拔,但是还不如一些当初没有考上的孩子,我觉得第一要对中考的制度少一些批判,你应该接受,因为你即使不接受,也要去面对它。第二,我觉得中考现在,我用一个网络上常用的词,“妖魔化”,现在有一种趋势,把中考说的既神秘,又可怕,而且好象它特别多的突出了它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是事实上,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你除了要认真复习,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外,很多客观的因素并不需要去考虑它。

考试对学生来讲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因为学生经常要考试,应自然、轻松地对待,但考试又是一次智力上的竞赛,应认真、紧张地安排。把平常与认真,轻松与紧张处理好了,又能勤奋学习,就可顺利地通过考试并得到良好成绩和成就感。

例:100美元的故事。

中考早就进入了倒计时,此时此刻我很理解同学们的心情,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心理上的波动:可能有的同学越想多学就越学不进去;平时一学就会,可一考就懵;一到考试就感到心慌气短、呼吸急促、老想上厕;或者每天为失眠、食欲不振而烦恼;或者怕考不上理想的学校;怕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怕自己的功夫没用到;总之心情越来越烦躁、成绩无缘无故下降和人际关系紧张。

考试结果与焦虑程度成倒“U”形相关,中等焦虑有助于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也最好;如果一个学生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一点紧张焦虑感,大脑处于抑制涣散状态,不积极准备迎接考试,“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子破摔”,还有的学生“心里急,但行动迟缓,急不起来”……这些学生当然取不得好成绩;但是如果焦虑过强,“成败在此一举了”、“我决不能失败”、“我要决一死战”,这样就会影响记忆、思维、注意,表现为心绪不宁,健忘分心,神经过敏,使考试发挥不良。

这些都是考前心理失衡的表现。考前焦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表明你对应考的高度重视,因为不被重视的事情不会引起过高焦虑;二是表明你面对焦虑缺少对策,因为有把握应对的事情也不会引起过高焦虑。中考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引起重视甚至引起焦虑原本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中考看得过高,引起的焦虑超过一定限度的话,则会对考前复习和考试发挥产生不利影响。我把同学们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相应对策在这里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希望能帮助有类似困惑的同学稳度考关。

二、焦虑时如何产生的?

第一点:面临一定的危险、威胁和需要

心理学家米勒对白鼠做了一个“恐惧实验”,把一只白鼠放在实验室的A室内,全室关闭后通以电流,白鼠一只一只地经受了无法逃避的电击,全部白鼠所表现出来的反映大致一样:疼痛、惊吓、尖叫、跳来跳去、大小便失禁、(甚至吓得脸色苍白,只是我们看不出来),白鼠在A室经受过数次电击之后,只需放入A室,尽管无电击,也会表现出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每个动物都对A室产生了条件性恐惧。就如同对待考试一样,一听到考试将至,还没接通“电源”,你就已经惊恐不安了。其实人跟动物还不一样,你们害怕的并不是考试本身,而主要因为考试刺激带来其它方面的刺激。(考试失败,如何向父母交代,如何向老师交代,如何在同学中立足,如何见江东父老?这许许多多的后顾之忧,给了我们压力,使我们忧愁。)

第二点: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

萨克森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用一套问卷将学生分为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再要求他们做“白鼠谜宫实验”(一种心理学测验),对一半学生说: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智力测验,是你们进入学校后的复查,也是你们重新分班的依据;对另一半学生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大家随便做做,做做玩玩。那么哪一组会产生焦虑呢?当然是认为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一组焦虑度高一些。就象我们一样,当我们意识到考试结果将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形象、父母的感受、同学老师的目光时,焦虑情绪就产生了。

第三点:认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力不从心,能力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亲爱的朋友,请量力而为);二是没有信心,考前就反复对自己讲,哎呀,我不行了,怎么那么多知识不会,怎么头脑不清醒,怎么别人很有信心和干劲的样子。怎么睡不着啊(别人怎么打酣),怎么吃不下呀,以前我也是没有“考运”啊,我不行,快生病吧,让我找个借口倒下吧。如果这样,你焦虑定了,你也赢不了了,因为你首先已经输给了自己。有的同学曾经有过考试发挥不良的体验,以为一到考试许多坏“运气”就“自动化”来了。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你也没有必要给自己“习惯性的暗示”,关键在于你自己。

三、如何应对焦虑?

1、确立目标。

明确目标-----适度焦虑------高动机-----好成绩

阶段目标:表现在学习计划上

考试目标:按“跳一跳,摘到桃”的标准搭好阶梯前进,如原来是48名,这一次我要努力拿45名,然后40名,35名,30名。25名,20名,10名,8名,6名…….甚至第一名,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并且其中还会有反复,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执着上进,你一定会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但记住,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一下子就过高期望,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夯实你的基础。进步会越来越快。

2、认知改变。

A、初三学生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确的认知导致的,他总是习惯于去想一件事的后果而不肯在努力的过程上下功夫。对于考试他一直在想“如果我考砸了,怎么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怎么面对以前和现在的同学和老师?我的前途会一片黑暗。”越想越怕,越怕越要想,也不管自己的想象有没有根据,也不知道这种过多的想象费时费力,可怕的结果正在向你逼近,因为你忘记了脚踏实地地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在心理上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对策:适当调低对考试的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值和过低的自信相互作用,才产生重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对考试的过度焦虑。中考跟平时大小的考试并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没有必要将其神圣化而整日忧心忡忡。

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的命运完全取决于这次考试吗?中考万一落榜就永远失去求学的机会了吗? 就算真的名落孙山并且不再中考,我就不会有所作为了吗? 要确立这样的思想:“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由我定”、“我已尽了力,考不上也问心无愧”、“考上最好、考不上仍有出路”,通过这样的理性思索与回答会使你思路变宽,紧张变缓,心态变得轻松自然。

以后,当你再纠缠在这些想法中的时候,当你再在那儿预支失败苦恼时,你要学会责问自己,你怎么知道你会失败?结果只有等它发生了你才会知道,现在你根本主宰不了它,所以无须花时间去胡思乱想,还是重视学习和复习的过程,相信只要我脚踏实地的进行我的计划,你就会成功。结果还没发生,不要过多地去设想它,何况你怎么想都没有结果。

做一个“自尊”的人,不要做一个“虚荣”的人。虚荣是一种扭曲的自尊,他做一切事情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他,怎么想他,父母怎么看他,怎么想他,因此他会活得很累,并且没有太高的质量。“自尊”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和追求,它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立符合自己的目标,规划好前进的步骤,自尊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外界的挫折而停止自己的步伐。

B 困惑:本来身体啥毛病没有,可是一旦考试就头疼肚子疼啥毛病都来。

对策:身体不适有时是心理焦虑的躯体反应。如果医生证明你所担心的病纯属子虚乌有,那就要防止让躯体不适成为临阵脱逃的“退堂鼓”。由心理应激所导致的躯体疾病可以随着注意力向考试内容的集中而逐渐缓解。也就是说考试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不适上,因为这种不适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别理它,把注意力集中到考试的内容上来,慢慢就能缓解这种不适。

1)语言调节法

即自我暗示法,害怕考试失败的心理比考试本身更容易使人失败,具体做法是通过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内部语言,使积极意识潜入自我意识,直接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产生作用。例如,在怯场心理的征兆刚出现时,可以通过简单、具体,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比如“我一定能考好!”“我有信心!”提醒自己不必紧张,对自己要抱有信心。在暗示的同时,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以激励自己参与考试。

2)转移注意法

在考试中遇到较难或没有见过的问题或题型时,应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减少焦虑,回避这个一时解答不了或暂时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当其他问题解答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回避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也可以休息片刻或者活动一下四肢、头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抑制状态得到缓解。

3)呼吸调节法

C、坚持到底

想到自己多年的努力就要有结果了,心中难以抑制的兴奋,然而人有时容易得意忘形,这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上,一位国内跳高运动员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教练对她说:“跳过这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结果她失败了。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当受伤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同样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时,教练对他说的是:“你的妈妈在家等着你呢,跳完这轮,你就可以回家吃你妈妈做的小馅饼了。” 洛加尼斯用他的毅力和精神风貌征服了裁判。最后一搏,不要让自己被预支的幸福冲昏头,而应以平常的心态去迎接它。

就好象800米赛跑。快到终点时,不要“我到了,我到了,我终于可以休息了,”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假想的目标熏昏头脑,而倒在了终点线上,应该说:“冲过去,冲过去。”有的学生开始学习时劲头十足,慢慢的坚持不下去了。这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没有科学用脑,以至于真的累了。

3、劳逸结合。

为了防止考试前出现头脑不清晰或考试时思维阻塞,科学用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的大脑如果负荷过重,就会导致兴奋和抑制的失调,平时过分兴奋,超过一定的限度,到了考试时却再也兴奋不起来。还有的同学白天昏沉沉,晚上却来了精神,这都是不科学调节大脑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不要靠开夜车或猛然间突击而试图取得成绩,要养成较固定的生物钟,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做好打长战的准备。

当然你跟别人应该比效率而不要比时间,你觉得自己大脑需要休息了,需要通过活动来兴奋一下了,你就去做,不要自己累得要命,看到别人还在学习,你就强打精神,好象只有在时间上不输给别人才放心,而考试是考我们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不是究竟花费了多少无用功。聪明一点,定好计划,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要劳逸结合 ,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尽管学校和老师一再地强调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临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困惑:充足的睡眠是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重要保证,可是有些时候越想睡却越睡不着。

    对策1:失眠有时是心身疾病的危机,但在更多情况下却与两种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生活程序紊乱,饮食、睡眠与娱乐活动完全跟着感觉走。因此,要让生活节奏接近日常水平,到点就睡——不论想不想睡;到点就起——不论想不想起;到点就学——不论爱不爱学。有规律的生活会使你安然入睡。

    对策2:引起失眠的第二因素是对失眠太担心,偶尔失眠就引起异常关心,异常关心与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到了睡眠时间就立即躺下。能睡就睡,睡不着觉就在卧床状态下闭目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但是在心理上要做好“彻夜不眠”的精神准备。事实上,失眠往往是怕失眠的产物,而主动期待“彻夜不眠”却可能成为安眠良药。

对策3:哈欠法。不断地打哈欠,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在这期间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能够帮助入睡,要注意打哈欠时要让脸部的肌肉都运动起来,全身舒展,这样才有效果。

对策4:以上方法都不管用了,那睡前用比较热的水泡脚十几分钟。加速度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

现在正是突击复习的时候,可是有些同学越想学却越是看不进书,即出现“滞学”的状态。

    有两种原因可以导致这种“滞学”状况。一是过度复习致使大脑过度疲劳,无法吸收新信息。第二个原因是眼睛盯着书本,心中想着结局。对中考结果的过度担心使盯着书本的眼睛无法投入地读进去,不过是“盯着”而已。

对策1:科学用脑注重效率,睡眠充足劳逸结合。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每次学习不超过5 0分钟,必保持休息l 0分钟,最好采取户外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积极休息”。

    对策2:假设自己落榜无疑,权当考试的目的只是量一量自己与金榜之间的距离。对结果不过分牵挂了,被这种牵挂所分流的精力就会转化为你的学习效率。

对策3:饮食清淡营养丰富。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但饮食要清淡、鲜美,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绝对不要饮含有添加合成色素的饮料,因为合成色素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喝纯净水最安全。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

4、放松疗法:

困惑四:一学就会、一考就蒙。这叫“怯场”。

    对策1:如果是以往考试失利造成的“心有余悸”,那就把这次考试的结局预计得更惨一点。当你把最差的结局接受下来时,紧张往往有趋于松缓。

对策2:如果进入考场后心慌手抖以至无法答题,那就要学会瞬间放松术。具体做法是:仔细体验心理焦虑时身体哪些部位的肌肉变得紧张。再把紧张的肌肉逐渐绷紧,坚持数秒后自动放松。然后双目微闭,缓慢进行深呼吸,重复几次,使心情平静下来。如果平时经常练,那么在考场上只要几个简易的动作就可以使你过度的紧张缓缓释放。

对策3:把考试焦虑“合理化”,即承认重大考试引起焦虑是必然的,带着焦虑一样会赢得考试。

对策4:把考试焦虑“普遍化”。如果你认为焦虑之感是你的“专利”,那么这个“专利”就会把焦虑“加工”成恐惧。如果你确信千万名考生都像自己这么紧张,你会获得一种意外的“天塌大家顶”效应——既然如此,反而放松。

对策5: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约几名与你心态类同的学生,天天模拟中考情境。这种模拟次数多了会使你对考试气氛产生一种“习以为常”心态,真的面临考场也就不会被紧张吓得太紧张。

呼吸放松法

全身放松疗法

5、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

四、学习方法:

1、学习成绩与计划安排时间和用于学习的时间关系都不大,而与学习投入时间成正比。

“老师,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为何我的成绩老是上不去?”“老师,接连好几次的考试我都一直往后退,看着以前学习不如我的同学一个个都考得那么好,我现在对学习都快失去信心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生当中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其中的缘由。首先,“为什么整天坐在教室学习而成绩总提不上去?”在我们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这种现象,这部分同学整天看着好像很勤奋,其实“心早已飞走了”。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计划安排时间(它是由学校按课程表安排的学习时间和自己课外安排的学习时间两部分组成)和用于学习的时间(它是指教师在完成常规课堂管理如维持课堂秩序等和课堂准备之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关系都不大,而与学习投入时间成正比,可以说学习投入时间决定学习成绩。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并不多,而学习成绩却很好,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学习时投入地学,休息时尽情地玩儿。既然我们的学习成绩是由学习投入的时间决定,那么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怎样做呢?1.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查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必要时在醒目的地方写上“务必集中精力”等警示语,以督促自己集中精力学习;2.制定短时间内的学习目标,每次开始学习之前都要给自己规定一个在这段时间内应完成的任务量,以其来约束自己;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监控,排除杂念,专注于当前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胡思乱想,不在书本上乱写乱画,紧跟老师思路,不因别人说话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在学习过程中整理自己的头发衣物等。

2、及时复习、总结。

也许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真正做到了专心致志,但可能由于方法的问题而导致了成绩的下滑。谈及学习方法,我想中学的每位学子在学习上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所谓学习方法,无非就是涉及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做笔记、课后复习、做习题、整理改错、总结等几个环节。在这里,咱们着重谈一谈复习和总结。可能有些同学听说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左右,这就告诉我们及时复习很重要。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我们听懂了、记住了,而这个“记住”只是停留在短时记忆的层面,要想将知识转化为长时记忆,必须进行及时地复习巩固,在平日的学习中,尽量在晚上睡觉之前,将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复习回顾一遍,这样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记忆起来也会相对轻松。“学而不思则罔”这句古训讲了学习之余总结、思考的重要性,我们不要整天只顾埋头苦学而忽视了总结和思考。常常有学生这样讲,每次老师讲完一节内容小测的时候,我的成绩都很理想,而到了大型考试时总是考得很惨。我想,这就是由于不注重总结反思所造成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三天、五天或者一周总结一次,将这段时间老师所讲的内容总结成知识网,看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克服 “舌尖现象”

在考试时,常常会出现一种怪现象,平时记得很熟的算法、公式或答案,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步出考场,随即脱口而出。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倒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由于考试时人的情绪紧张造成大脑两半球一些部位的强烈兴奋,对回忆对象发生负诱导作用而引起的,它会妨碍人的正确回忆。那么,如何克服“舌尖现象”呢?

由于舌尖现象是情绪紧张而导致的回忆障碍,因此可利用联想、再认、推理这三种追忆方法,来克制它。

1)利用联想

同学们在学校里所学的各科目知识、经验并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彼此都有一定的联系,所谓联想,就是尽可能去寻找这种在头脑中存在的联系。若考生在考前将一些关键内容做成复习卡片,将各知识点内容串连复习,在考试时联想就会对回忆发挥很好的作用。

2)利用再认

有些考生在填空或问答中,遇到某个概念或人名一时回忆不起来时,他们往往采用直接追忆的方法:“它是什么?”“他是谁?”这种方法效率低,且比较被动。主动积极的方法是利用再认,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设想一些类似的概念或人名,只要考题中被涉及的内容一出现,就会恍然大悟。这就是使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眼前重现,从而把它再认出来的方法。

3)选用推理

有些考试内容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出来的。遇到此类问题,冷静地分析,积极的思考,可剥茧抽丝,推理出未知的内容。

结束语:正确对待分数、正确对待人生。我觉得这是每个同学都是应当记住的两句话。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它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一种求生的本领和技能,而不是仅有的薄薄的几张成绩单。考试只是学习过程中一种检测,我们只要平时付诸努力了,考好则喜,考不好平时的成绩也不能抹杀。再者,真正强者不是常胜将军,而是既能赢得胜利,也能承受失败的人。如果失败都不怕了,还怕考试不成? 如果能以这种心态迎接考试,即便考不出个好名次,也能考出个坦荡和潇洒,说不定还能有个超水平发挥呢。

其实,人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总想得到,不愿失去,更不能怕承担风险,没有风险的生活是最危险的生活。没有谁保证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想要的,应当把学习和劳动看作是生活的必须,即使是毫无收获的指望,也该平心静气地去耕耘。

对于考试,只要大家做到“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相信一定能够“苦尽甘来”。最后,祝同学们考得顺利、考得轻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460e3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6.html

《中考前心理辅导(初三讲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