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下古诗词

发布时间:2016-03-08 09:12: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九年级中考复习古诗词知识整理

使至塞上

1 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5、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6“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余地。

《使至塞上》试题集萃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3.这首五言诗写诗人             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    一样随风而去出临    ,像    一样进入  

4.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5.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6.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7.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8.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从体裁看是 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10、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

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燕然 ”两字中。

《游山西村》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村民的热情好客 (2)优美的景色 (3)淳朴的风土人情

1、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2、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3、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

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一派花团锦簇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令人回味。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4、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表达作者厌恶官场、心仪纯朴善良农民的思想感情。

试题练习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 诗,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的特点,全诗表现 的气氛。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

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 ,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9.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知识点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蕴含的生活哲理)?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7、作者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长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真意是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以此结尾,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中考链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慨叹世事变化的惆怅之情的诗句是: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4、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然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 ”。(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句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题意的诗句是: ,。

6诗题中“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心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8 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 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


《赤壁》知识点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赤壁》试题练习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_ 。诗人杜牧和 ________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过零丁洋》知识点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1分)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国破家亡 的悲哀;借 惶恐滩 零丁洋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

8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过零丁洋》试题练习

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4.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5.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6.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水调歌头 中考题

一、2011年河北省中考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二、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两处原句证明:①___   _   ___  _  ___     __________      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

3、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4、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 .

《山坡羊潼关怀古》知识点

1、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运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雄伟气

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汹涌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

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

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也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3、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第六、七句“伤

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

了土”,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

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4、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潼关路 ‖……做了土‖……百姓苦。

第一层:描写了握关的险要形势。第二层:写作者的感慨。第三层:归结全将主旨。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

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

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试题

1、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

灭亡的诗句是:( .);

2、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

3、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

说你的理解。  

5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6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

苦呢?  

7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酒》知识点

主旨:抒发了作者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生活的鄙视。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 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 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意思是诗人采菊东篱时,无意中偶一抬头, 秀逸的南山又闯入眼帘。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 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 境。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明诗人看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山的形象无意间映入眼帘,表现出作者悠闲惬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 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试题练习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2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 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 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 是寓情于理, 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 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 “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的悠然自得, 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6、全诗的诗眼是(心远)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 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7、①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

②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③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④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

8.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9\.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行路难> 知识点

  1 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①“金樽清洒”“玉盘珍羞”——宴欢之乐;

  ②“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内心抑郁;

  ③“冰塞川”“雪满山”——仕途艰难,英雄失路之苦闷;

  ④“垂溪碧钓”“乘舟梦日”——两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希望,情调开朗乐观;

  ⑤“行路难……”——由理想回现实,心情由开朗乐观变为阴沉彷徨;

  ⑥“长风破浪”“济沧海”——借宗罄之语,表示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情调高昂乐观。

  情感变化示意图:

  ①↗②③↘④↗⑤↘⑥↗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艰险行路难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的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3、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抑郁的心情。

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象征手法,象征自己仕途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其中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5、诗中采用“ 垂钓碧溪 ”和“乘舟梦日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

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6、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

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

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7、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意思: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总会有一天,

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②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8、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

执著追求。

9、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0、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行路难》试题

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                                             

5.《行路难》诗中以“                                             。”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

答: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下确的一项是(    C

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

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计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

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主沧海扬帆的勇气。

11、形象的比喻和善于用典是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请说说“行路难”比喻什么?并写出诗中的一个典故及诗人运用这个典故的用意。(3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点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

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

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

雪早。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

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

是欣喜和暖意,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作者以新奇

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乐观,开朗的情怀“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

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3、散八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 “湿”字写雪花融化,

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

雪天的奇寒。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

大雪的寒威。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

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

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

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

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及对朋友能否顺利抵达京城的担忧。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              衾: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           阑干:
2、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
  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
  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
  ⑤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⑥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

4、试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答:

6"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答: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

的画面。
  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知识点
1、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

是:
2、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3、劝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4、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1.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

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首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

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

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

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

6、怎样理解尾联?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

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

豪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知识点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格言。

3.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4、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

练习题

1、韩愈, 代文学家。字 ,世称 。与 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人韩愈像一位高明的画家,手中虽没有彩笔,却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 两句诗想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彩,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妙笔生花。

3、.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无题》李商隐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1)困难(2)难受,把两种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 泪始干隐喻 。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练习题

1)作者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樊南生,____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__名,称“小李杜”。

2描写暮春时节与自己所爱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

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句是:

<相见欢> 知识点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 “独”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 ;“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

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

练习题

1、下面对《相见欢》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定景,西楼、月色、梧桐、深院、清秋,画面冷寂。

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渲染了清秋气氛。

C.下阕转入抒怀,写出了作者隐忧生活中难以排遣的感情。

D. 全词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形象化,抒发了作者离乡去国之苦。

2、( )句塑造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

3、( )句仰望天空,写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4、( )句形象的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

5 )句写作者俯视地面所见景象。

6.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2分)
7、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1分)

登飞来峰知识点

一、填空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寻(见日升)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二、重点句、词赏析

1、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中考链接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相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苏轼       也是一脉相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40cf3ef52ea551810a687f1.html

《八上下古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