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经典优美散文-回家过年散文

发布时间:2021-0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过年经典优美散文: 家过年散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农历新年,新元伊
始,万象更新。每一名华夏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在这个节 日到来前踏上回家的路。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那 割舍不断的亲情,久违的乡音,梦牵的石板路,记忆中的美食, 都在远方呼唤我们。
“海岱惟青州”(《尚书.禹贡》)。这个地处山东腹地的 4000年古城,虽然并不是我的籍贯,却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范井甘泉融亲情儿时最喜欢的地方是西城门外的小阳溪。老 城墙下,泉水漫涌;石板桥底,水草依依;卵石滩上,蟹行蛙 鸣;范公亭旁,古树参天;顺河楼头,垂柳斜阳;白杨林中,落 叶金黄…….一年四季都是我们的乐园。因为地处一个小盆地,西 北方的古城墙和水库大坝阻挡了寒风吹入,这里温度比周围略 高。冬天的泉水非但不结冰,还冒着淡淡的轻烟。有时候玩累口 渴了,就捧起泉水喝,清冽甘甜,从来不会闹肚子。丰富的地下 泉水也是范公亭井水的来源。
那时候,家里住平房,十几家人住一座旧时地主的大杂院, 青砖灰瓦,院里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附近朝阳村的井里去挑。 冬天的时候,井台上全是冰。父母严令我们不得靠近,说曾有小 孩子因冰滑失足掉下去。春节前,母亲收拾了一大盆衣服和床 单,带我和姐姐来小河里洗。洗过就晾在旁边的柳树上。刚晾上 的衣物被低温冻成硬的,然后慢慢在阳光和微风下变软变干。母
1页共6


亲怕我们受凉,只让我和姐姐帮着晾,而她自己的手却在河水里 浸的通红。
范公亭的小院门口,则会在除夕那天挂起两只红灯笼,那时 还不是电灯的,里面点两只蜡烛,映照着门旁粗大的宋槐。母 亲边洗衣服边告诉我们说,旧时常有赶考的学子过来汲亭中的井 水,据说这里的水有文气,喝了可以高中头榜;而且井水清澈透 明,如先贤那样清正廉洁、忧怀天下。母亲一年到头辛勤忙碌, 自己揽下所有家务,只希望我们姐弟好好读书学习。站在亭前, 追思历史,高大的唐楸投下斑驳的影子。一刹那,整个人仿佛穿 越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人,还在院中 灯下读书。蓦然回首,母亲和姐姐正抬着洗好的衣物从河边走 来……
今天的小阳溪早已被人工湖代替,修了虹桥、曲廊、石径, 栽了花树,扶起粗大的藤萝,古建筑重修后焕然一新。三贤祠的 大门曾拍过电视剧《西游记》,顺河楼因住过一代词人李清照夫 妇,便被开辟成纪念馆。春节期间常会在公园里举办元宵灯会, 一条条谜语用红纸写了挂在临水的柳枝上,别有一番意趣。旧日 母亲洗衣的青石滩变成了游船的码头。周围拔地而起的髙楼,配 套整齐的居民小区,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结束了春节前只能 去河里洗衣的历史。母亲在水边青石上搓衣的身影,却永远留在 我们心中。
万年桥下赶年集 进了腊月门,天天都是集。乡村年集的热 且不去说,古城年集的高峰,自然还是在万年桥的河滩上。
2页共6


“饮马南阳河,摩拿米芾记。”
(元.郝经《青州山行》)这是古人对青州万年桥的记述。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万年桥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春节前的河滩 大集。当年河滩集规模之大,货品的成交量之多,远远高于城区 的几家百货商店。吃的、穿的、用的、上供的,人和神的年货应 有尽有。临近年底,我们最愿意跟着大人去赶河滩集。从北门里 的石板路,一直走到万年桥上。古街上主要是卖粮食的居多。姥 姥要买蒸年糕的黄米面、小枣和“糕叶”,母亲给家人买布做新 衣,父亲逛着逛着就跑到书摊淘旧书去了。我和弟弟则对烤地瓜 和糖葫芦最感兴趣,万年桥北首的那家炒栗子也是一绝,刚出锅 就剥出来急急放进嘴里,还烫的不敢对牙,香气却早已进入肚子 里。
这座曾被张择端作为“虹桥"模板画在《清明上河图》中的 桥,今天早已成为青州古城游的象征。桥下的河滩集已不复存 在,分散转移到各处。城区买年货,除了各大超市,就是以原来 和万年桥年集相联的北门里和昭德古街为代表的几条深巷,红火 热闹依然不减当年,气势足压大超市,多有开着豪车来赶年集 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古城人传统的观念里,依然认为,只有走
在热烈喧闹的集市上,才有过年的感觉。没有了河滩年集的万年桥,变得安静而深沉,越发显出古朴 厚重的质感。栏杆上的石狮,桥拱上的龙头,都默默注视着这个 飞速变化的时代。各种奇花异草种在原来的河滩上,流水潺潺,
3页共6


杨柳依依。音乐喷泉会在夜晚璀璨绽放在空中,将万年桥瞬时映 照成水晶桥。站在桥上用各式各样“长枪短炮”拍照的人们,就 成了水世界的凌波仙子。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各种彩灯挂满桥 头,一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灿烂辉煌,美不胜收,整座古 城仿佛变成了奇幻的世界。
偶园古街有乡音
春节回到故乡,还有一个必看的地方,就是偶园街。偶园的 名字,取“无独有偶”之意。此处原是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清 初被赐给大学士冯溥,所以当地也叫冯家花园。园中假山,被称 为唯一存世的“康熙风格”。还有“福”、“寿”、“康”、 “宁"四大太湖奇石和各样亭台楼阁。小桥飞瀑,曲径通幽。明 留下的几棵桂花树,会准时在仲秋前后开放,香气能透过院墙 散出好几里地。
偶园街是一条丰富的古街,除了那些老店铺不说,单教堂就 两座,天主教堂和耶稣教堂各一。姥姥以前常牵着小小的我去 教堂,里面多是清末民初的建筑,甚至还有旧时衡王府的一些遗 迹。夕阳常会透过教堂高楼的花玻璃撒在偶园街上,在青石板上 快乐地跳跃。当管风琴的悠扬从教堂传出时,偶园街的夜市也会 在那个时间拉开帷幕。
偶园街一年四季都热闹非凡,当然,过年的时候更是繁华如 锦。最热闹的中心在千年老槐树周围。各种各样的小吃琳琅满 目,香气冲天。从金城药铺老店的路口接上卫街,东关,昭德街
4页共6


等,古街小吃连成一串,光糖葫芦就几十种。从这头吃到那头, 只要你有胃口,三天不带重样的。店家吆喝声韵味十足,浓浓的 乡音在古街上回荡,亲切感人。坐在路边的木椅上,吃一串酸甜 的山楂糖葫芦,在冬日的阳光下眯了眼,听身边闲坐的老人用十 足的家乡话聊天,看熙熙攘攘的人流,马车换成汽车,转眼又换 成马车,捏面人儿的,吹糖人儿的,打花棍儿的,抬轿子的,绣 花边儿的……在古街上演蒙太奇。
书院松林万古青
回家过年,自然要见昔日的老师、同学,相约着去母校转 转。百年多历史的青州一中,建于1902年。前身为松林书院,宋 代称“矮松园”,三元及第的一代贤相王曾少年时读书于此。作 为青州治学、教育圣地,松林书院历经千年沧桑,文化繁盛,弦 歌不断。
1957年,父亲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离开省城的家来到这 里,兢兢业业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师。那时候没有专门的教师宿 舍,我们好几家人暂住在松林书院的老房子里。平时和小伙伴在 高大的松树下捉迷藏,钻到老房子背后逮蟋蟀。最喜欢爬到那几 棵矮松上去晃树枝,摇落一地树种抓着玩,晒干后还可以缝在沙 包里做游戏。长大后在这里读高中,新年的晚会也是在松林书院 的读书台上举行。父亲和音乐老师合作,钢琴伴奏演唱俄罗斯民 歌《三套车》,我则跑上去唱了一首老电影的插曲,《渔光 曲》。后来,父亲带我们搬到新的教师宿舍区。书院的老房子又
5页共6


曾做过我们班的男生宿舍。
今天的松林书院,早已成为著名的文化教育圣地。我们一家 经住过的老房子修旧如旧,屋里墙上挂满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 名校友的光辉事迹。高大的松柏依然苍翠,那几株矮松还是那幅 憨厚朴实的样子,静静地站在古老的青砖台上聆听书声。学校围 绕书院,建起了十几座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从这里,无数的人 才进高校、到工厂、赴田园,共同建设着我们美丽的中国。为了 保护文物和古建筑,学校各种学术讲座和文娱活动早已转移到邵 逸夫先生捐建的楼上举行。松林书院又重回旧日的幽静与庄严。
6页共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c250db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b.html

《回家过年经典优美散文-回家过年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