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梁启超

发布时间:2014-09-17 19:37: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走进梁启超

摘要

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他集政治家、学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他的启蒙思想还影响到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国际意义。梁启超先生坚决不妥协地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宪政,开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和法律制度化的新时代。他是中国杰出的宣传家是梁启超是世界史上罕见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政治家。

关键词:梁启超、改革、生平、故居、新文化、历史贡献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人物简介

生平履历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

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总结

参考文献

人物简介

梁启超先生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人举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名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生平履历

在寻访梁启超少年时代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摸索出这位维新巨人从启蒙到成长的心路历程。梁启超12岁外出游学之前生活和成长的这个家庭,一向以质朴、端凝的家风闻名乡里。从小在品德修养上深受祖父的影响。据资料记载,每年上元佳节,祖父都要携诸孙来到当地一座庙宇,对着庙内绘有忠臣孝子的图画,“指点而示之曰:”此朱寿昌弃官寻母也,此岳武穆出师北征也‘,岁以为常。“位于新会南端出海处的崖门,是南宋将亡时宋军与元军最后激战至覆灭的古战场。每年清明祭扫路过崖门时,祖父总爱向儿孙讲述当年南宋宰相陆秀夫背着幼主投海殉国的情景。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激励着童年时代的梁启超。而梁启超对爱国精神的诠释震撼着我们。在今天,梁氏宅院内中规中矩的厅堂布置,让人依稀看到了这位祖父不苟言笑的面容。正厅中间桌子上置放着一对青天大花瓶,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八仙图案的金木雕彩瓷画,典型的正统家庭气象。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梁启超,日后却远远超越了父辈“文死谏,武死战”的忠君思想。在封建王朝的尾声,他以维新思想为基础,写下了《新民说》、《少年中国说》、《中国不亡论》等名篇,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描绘出一个改天换地的强国之梦。终其一生,梁启超虽然因为政见的“多变”屡遭诟病,但他爱国的宗旨却从未改变。其实,梁启超是一个完全符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的人物: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够写千字文章,在古老中国,我相信这两件事情的难度同今天的小孩子学习9岁就精通外语的难度相差不大。而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的壮举同我们今天惊为天人的中国哈佛少年相比似乎难度更大。中举时的主考官以为梁启超“国士无双”,竟然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做妻子,这是古老中国表示对一个人的欣赏的最高礼遇。

在于妻子李蕙仙结婚后,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期间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从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0211月《新小说》创刊,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1917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拯救世界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3年春由于妻子癌症复发病逝,梁极为伤悼,此后尿中开始带血。因不愿增家人之累,秘不告人。到19261月,怀疑自己得的是癌症,才同意到德国医院检查。经名医克礼诊察后,发现是尿血症,但始终找不出病原所在。此时的梁启超还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对病情还比较乐观。他在29日给长女令娴的信中说:其实我这病一点苦痛也没有,精神气体一切如常,只要小便时闭着眼睛不看,便什么事都没有,我觉得殊无理会之必要。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出一个肾病变.协和医院的大夫检查了好几天,最后判定是右肾生瘤,于是在316日动手术将右肾全部割去。但割去右肾后,尿血仍未能完全停止,协和医生只能做消极性防治,不能做积极治疗。后发现由于实习医生之误,为误将健康右肾切除。经名中医唐天如医治,渐康复。1928年由于经历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王国维投湖等大悲之事严重打击了他,11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由于他知名度高,当时主要报纸《申报》对他的病情给予了高度关注,1929.01.18《申报》快讯《北平》第7版云:梁启超今日病状弥笃,医生诊断为莫奈里菌繁殖所致,殆无生望云,(十七日)梁启超病势埀危。19291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日《申报》第4版刊载《梁启超昨在平病故》一文:北平 梁启超今午后二时病故於恊和医院,年五十六,遗骸运广惠寺。梁启超病逝后,京沪之间悼念他的人很多。

除此之外他的9个子女,在文学、经济、图书馆学等方面各领风骚,其中尤以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3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最为著名。3个儿子都是院士,这在中国堪称绝无仅有的家族传奇。梁启超虽以文风犀利激荡著称,但在与家人的通信中,却以晓畅、亲切的文字表达了许多关于教育的独特见解。大到提倡智育、情育、意育三位一体(智育教人不惑,情育教人不忧,意育教人不惧),提倡“趣味学习法”,小到推荐鸟瞰、解剖、会通“三步读书法”,他总是像朋友一样,循循善诱地为孩子们的成长、发展提出建议。我认为,梁家的薪传不仅在于学术成就本身,更在于文化和人生价值的取向,这为当代中国家庭提供了厚重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

梁启超先生一生贡献无数,晚年专注于学术研究。因此留下著名的饮冰室。他与天津也有不解的渊源。梁启超先生晚年居住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平方米;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2003年,梁启超旧居和饮冰室书斋对外开放,现为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毗邻意式风情区,近年来人气颇高。

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坚持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并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重要政治活动家,又是一个领袖群伦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学者。在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里程中,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虽然,梁氏坚持改良的政治立场和言论复杂多变,但他对中国近代化的历重大史贡献不容忽视。简单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启蒙:追求西学,传播西学,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并以新知识,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进行卓有成效的启蒙工作,影响及于几代人。这是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贡献。

2、政治改革:兴民权,行宪政,在现行国体下谋求政体的改良,是一贯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反帝制复辟是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的三次重大实践,也是梁启超以饱满的爱国热情为谋求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做出的艰苦努力。

3、文化革新:梁启超不仅以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争取宪政以适应世界潮流,而且以之从事学术研究,重新探讨和整理中国固有的旧学术,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推陈出新,从事广泛的开拓性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一是破除封建正统观念,倡导史界革命;二是倡导小说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对小说、诗歌、文体等进行革新,开始推涌起资产阶级新文学的潮流。

总结

纵观梁启超先生的一生,作为启蒙思想家,以其独到的视角针砭时弊,传播西方文明,为唤醒群众民族意识做出来不可替代的努力,影响及于几代人;作为政治活动家,虽然并不成功,但是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寻求救国图强的道路,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反帝制复辟是梁启超为实现其政治主张的三次重大实践;作为杰出学者,以其不竭的激情从事学术的创新与改革,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总之,在我眼里,他是一位心忧天下、渴望救民于水火的政治家,一位博学多才、倾力改革中国文艺的大文豪,一个让吾侪顿感高山仰止的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解玺璋《梁启超传》

郭汉民《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马袁燕, 生平履历部分太过详细,麻烦你加以删减以下;还有参考文献,你可以再补充一些;加上页眉页脚,我不会啊,幸苦了啊!

[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b32986d15abe23482f4d97.html

《走进梁启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