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08 15:50: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建 设 方 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原名株洲铁路机械学校,隶属铁道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2005年升格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交由株洲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

)人才需求

我院地处长株潭区域、铁路交通枢纽、江南工业重镇——株洲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一方面服务铁路行业企业,另一方面服务湖南省、长株潭区域经济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

1、铁路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 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形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铁路营业里程的增加将增加对铁路机车、铁路客车、铁路货车、铁路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从业人员的需求。依据研究机构分析,2020年我国铁路机车的保有量达到26000余辆,比2010年新增9000余辆;2020年我国铁路客车的保有量达到65000余辆,比2010年新增22000余辆;2020年我国铁路货车的保有量达到878000余辆,比2010年新增307000余辆。铁路机车、客车、货车的新增需求和保有量的提升带动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发展,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才有旺盛的需求

专业依托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服务铁路行业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株洲时代集团和株洲联诚集团等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局等铁路行业企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2、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设规划,湖南将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特高压输变电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重点建设长株潭工程机械、汽车及电动汽车产业基地,长沙、株洲航空航天产业园,株洲、湘潭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衡阳特高压输变电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衡阳、永州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着力将现代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的巨型产业。根据《株洲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将重点推进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5个产业向千亿台阶迈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装备制造人才也有巨大的需求。

专业服务湖南省、长株潭区域经济服务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三一集团、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北汽集团株洲基地、株洲汽车齿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高集团等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

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教师30人(含实训指导教师),其中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或实验师)13人;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25人;博士3人(含在读),硕士11人,专业师资情况见表1-1。已形成老中青搭配,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近几年来,专业教师共发表省部级以上论文84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EI检索论文10篇;编写教材17本,其中主编(审)13本。

表1-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师资情况表

实训条件

本专业建设有种类齐全、条件先进的实训室,设置有能满足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实一体化业教室,能进行实际和仿真实训。

表1-2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社会声誉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在湖南省具有较高的声誉。本专业是全国“金属工艺学”课程组成员,全路“金属工艺学”课程组副组长单位,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金工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有湖南省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1人。教学质量优良,近年来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表1-3 近两年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奖情况

)专业课程建设情况

本专业依托中国南车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南方(株洲)制造基地、株洲联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广州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局、昆明铁路局等校企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设置,设置有四个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既有结合点又相互渗透;专业技术理论、实践训练及素质教育等三方面课程围绕职业综合素质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见表1-4)。注重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情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表1-4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校企合作情况

1、技术开发,成果显著

本专业有教师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完成的科研课题和技术合作项目见表1-5。

表1-5 近年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主持的应用研究课题统计表

2、订单培养,就业稳定

本专业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机制,与企业共同开展订单培养,制定了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进行教学过程管理。近年来,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表1-6),“订单”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 %以上。

表1-6 近几年来校企合作“订单”班一览表

3基地共建,过程共管

本专业积极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生产认识实训,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完成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任务。

表1-7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

4开展培训,服务企业

依托本专业的师资和设备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工作。近两年来,为南车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铁轨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有限公司、联诚集团和时代集团研究所开展员工培训达900余人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原则以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人才培养为宗旨;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加工、装配、调试、产品设计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力需求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抓手,以对接服务企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特色专业。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立足铁路行业、湖南省和长株潭区域经济,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熟练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及普通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具有编制、实施机械制造工艺及设计一般工艺装备的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及使用CAD实用软件的能力常用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可在生产、管理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制造、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遵循《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的规定的“五个对接”、“十个衔接”原则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的相关要求,确定了八大建设内容。

(一)对接产业,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

1、建设思路和目标

对接产业,依托“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铁路行业和湖南省、长株潭区域经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建设内容

(1)建立“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深化与三一集团、中铁轨道集团、南车集团、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形成“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与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合作,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2)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

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良性运转的纽带。

建设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为主体的合作模式,企业全程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与管理。组建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团队,解决企业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协调技术服务资源。同时,与合作企业校企合作协议

学院提供一定的场地、设施设备等,引入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进校,企业以一定的技术、设备等开展合作,力争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让教师、学生充分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能标准,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院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安排专门技术人员作指导教师。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融。

(3)建立“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

通过“专业建设空间”,扩大信息共享,促进校企协作。

学院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为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培养,共同监控和管理培养过程;企业接受教师下现场锻炼,通过挂职锻炼发现问题,寻找项目,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形成“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1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进度及资金预算表

(二)对接生产过程,建设专业+实体(公司)+师生员工”人才培养模式和“四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1、建设思路和目标

对接生产过程,通过分析轨道装备制造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以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政企共建学院为平台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将基础能力训练、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拓展能力训练、岗位综合训练等学习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构建“专业+实体(公司)+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成为“模拟企业员工”。通过“三对接”,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与企业相对接;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对接;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对接,从而实现“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的“三化”目标。

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制定技能“精英型”和“实用型”分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建立“四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2、建设内容

(1)“专业+实体(公司)+师生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合作企业群,明确学生就业岗位指向,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素质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营造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检验的真实职业环境,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提供条件。教师通过应用技术研发、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不断吸收和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并应用于教学;专业以基地和公司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以基地和公司为依托进行教学、应用科研和实践锻炼;专业尝试成立公司实体,鼓励老师以项目的形式来运作实体,使用合作企业真实产品生产作为学生实训项目,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公司的员工,学生是专业的学生也是公司的学徒、准员工。“专业+实体(公司)+师生员工”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1。

word/media/image3.gif

图3-1 “专业+实体(公司)+师生员工” 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word/media/image4.gif校企共同制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突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专业办学特色和地域特点,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订单方式培养的学生单独成立订单班。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按行业的要求搭建教学平台,确定教学内容,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授课,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直接到企业面向具体岗位进行,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见图3-2。

word/media/image5.gif

图3-2 “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

word/media/image6.gif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生自身能力水平、行业企业对技能层次、水平要求和需求的不同,制定技能“实用型”“精英型”分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取向,专业口径适度,强化基础与突出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技能“精英型”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以各级技能大赛为平台,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优势和亮点。

(3)改革教学组织模式

建立四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段1.5年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满足初次就业岗位的需要;第二学段0.5年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满足目标就业岗位的需要;第三学段(0.5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满足拓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第四学段(0.5年顶岗实习,提前熟悉就业岗位,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通过以典型产品设计与加工为教学载体;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理论实践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和生产车间;利用“3G实景教学系统”和“空间教学”进行授课,将企业真实岗位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和“教学做一体化”,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进度及资金预算表

(三)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建设BCE-3P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1、建设思路和目标

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与重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BCE-3P”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体系。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开发

本专业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课程重构,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和实施如下:

首先,通过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调研企业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了解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来源于企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归类成行动领域;最后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即为所开发的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企业的典型产品、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到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从而建立适应岗位需求的“BCE-3P”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1P-“职业基础能力平台BP(Basic capabilities Plat)、2P-职业核心能力平台CP(Core capabilities Plat)和3P-职业拓展能力平台EP(Expand capabilities Plat)”。通过职业基础能力平台(BP)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具备初次就业的能力,使学生能“找到工作”,解决“就业问题;通过职业核心能力平台(CP)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核心技能,具备在工艺与产品设计等目标岗位就业的能力,使学生能“找好工作”,解决“就好业问题;通过拓展能力平台(EP)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拓展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的层次或范围,使学生能“工作找我”,实现择业。按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规律,台阶式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word/media/image7.gif图3-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BCE-3P”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建设

在课程标准建设方面,研究适应轨道装备制造行业的课程标准建设方法,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贯穿于课程标准之中。根据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及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钳工、车工、铣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员标准,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共同合作,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工作过程、工作任务、项目或产品、案例等,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实现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主要核心课程所参考的行业企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见表3-3。

表3-3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标准主要建设途径如下(见图3-4):

word/media/image8.gif图3-4 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方法

组织专业教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的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共同开发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项目、配套教材、教学软件制定课程标准、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方案。

(3)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收集典型的生产性教学项目(或任务),借鉴CDIO的教学理念,采用“项目(任务)引领”的方式建设核心课程。两年间,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9门(见表3-4)。

本专业核心课程借鉴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划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专业教师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共同完成优质核心课程的项目化建设,引入企业的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

表3-4 本专业系统化课程建设规划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5 课程体系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表

(四)推进产教合作,建设能力进阶型”实训基地

1、建设思路和目标

推进产教合作建设“能力进阶型”的实训基地。基地技术先进、功能多样,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在湖南省同类专业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2、建设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以专业技能递进为主线,对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设,建成“三大实训中心”即“机械公共实训中心(基础技能实训)、“轨道交通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专业拓展技能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功能设计见图3-5。

通过基础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础技能,具备就业基本能力,使学生能“找到工作”,解决“就业”问题;通过专业核心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核心技能,具备目标岗位就业的能力,使学生能“找好工作”,解决“就好业”问题;通过拓展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拓展技能,使学生能“工作找我”,实现“择业”。

word/media/image9.gif

图3-5 “能力进阶型”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基地现状,在将实训设备搬迁到新校区的时候整合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好机电设备装调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和现代制造技术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见表3-6、表3-7所示(轨道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见建设项目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表3-6 机械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表3-7 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8 实训基地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汇总表

(五)依托“空间教学”和“3G实景课堂”,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1、建设思路和目标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空间教学”和“3G实景课堂”为主要抓手,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2、建设内容

(1)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建立“空间教学”平台和“3G实景课堂”平台,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课程配套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在不侵害企业利益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课程资源上网,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形成网络化课程平台,在省内同类专业示范和推广。同时,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开展空间教学,让学生可以自主上网学习,师生进行交流互动。

(2)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课程建设中,完成多媒体课程开发。多媒体课程内容以生产现场实际工作内容为主线,现场生产过程视频为重点,辅以三维动画、图片、文字解说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以工作过程关键节点为主线,制作教学录像。

表3-9 本专业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规划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10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表

(六)推进“百名教师下现场、百名技师进课堂”,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

1、建设思路和目标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为核心,推进“百名教师下现场、百名技师进课堂”,通过外引内培,逐步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专兼职教师并重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2年建设,使本专业教师达到34人(见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表5-5);培养2名本专业高职教育领域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专业带头人和3名专业方向带头人,培养6名在教学实践中起中坚作用的骨干教师;建立课程教学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实训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逐步扩大兼职教师的规模,建立2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

2、建设内容

1)专业带头人建设

通过支持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企业进修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论和经验,引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划拨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承担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廖友军老师进行湖南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培养,对友斌老师进行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培养,力争培养成省专业带头人。项目建设期间要求两个专业带头人每年参加权威性学术交流不少于一次,每人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文1~2篇,主持科研项目1项以上,进一步扩大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养王小军、张谦、冯晓锋老师作为本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带头人,熟悉轨道装备制造领域发展前沿和轨道装备制造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逐步成长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门化方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培养计划如附表3-11示

表3-11 本专业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方向带头人培养计划与经费预算 (万元)

(2)专业骨干教师建设

通过建设,培养骨干教师6名(见表3-12)。通过支持申报立项课题、选派到国内重点院校脱产进修、到校企合作单位下现场、参与项目研发、提供科研启动资金等,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中坚作用。

表3-12 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经费预算

(3)教师团队建设

建设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6个;针对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服务能力不同,建立由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开发团队3个;针对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同,形成以老教师为主体、中年教师为骨干、青年教师参与的老中青结合的实训团队3个(见表3-13,团队人员有交叉)。

3-13 教师团队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4“双师素质”教师建设

通过学院百名教师下企业现场锻炼,每年专业教师到现场顶岗实践一个月,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施教师学历提升方案,提高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学历;通过技能提升,使所有老师获得高级工以上的技能证书或者考评员证书。通过开展“老带新”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成长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通过两年建设,建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能胜任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我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百名技师进课堂工程”以及专业建设需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客座教授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制定兼职教师兼课管理办法,吸引兼职教师来校兼课。通过建设,建立2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通过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专业师资结构,促进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推动专业建设发展(见表3-14)。

表3-14 “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与经费预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15 师资团队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汇总表

(七)强化学生素质培养,建设质量标准

1、建设思路和目标

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对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航空技术装备产业集群、汽车整车生产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将课程标准对接企业零部件加工、装配、调试和基层管理等岗位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吸引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构建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

word/media/image12.gif图3-6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图

建设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为主的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建设外部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100%,参加省教育厅技能抽查合格率达到优秀水平,初次就业率90%以上。

2、建设内容

(1)建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

围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为内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与校企合作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重点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工学结合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等。

(2)建立外部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校外教学质量督导队伍,在行业协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学生家长中聘任校外督导员,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制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把校外督导人员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积极参与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和技能抽查,将其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3)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

制定毕业生5年职业生涯跟踪制度,建立毕业生联系制度,掌握毕业生5年的职业迁移过程、职业能力需求和薪资水平,依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16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标准建设进程及资金预算汇总表

(八)对接终生学习,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建设思路和目标

建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为长株潭区域轨道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业务培训,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对接终生学习,两年内,对外培训达300人次;完成4个横向合作项目研究,实现技术服务收入20万。

2、建设内容

(1)建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成立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机电产品开发工作室和机电设备维修服务部,建立实体运作制度,对外提供服务,把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打造成长株潭区域的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2)开展培训服务

为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数控加工、普通机床加工、CAD/CAM技术应用、数控机床装调等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轨道交通大发展所需的新技术和高技能培训项目;重点围绕 CAD/CAM 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培训,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制造和设计水平。教师每年定期到现场为企业开展技能鉴定培训班、各类新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建设期内,开展新技术培训达100人次,开展高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达200人次。

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培训中心采用“培训—认证—就业”模式,为学员提供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以公益性为原则,开展农民工培训,发挥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等资源优势,将农民工“请进来”,或派老师“走出去”为农民工服务。

(3)开展应用科研和技术服务

立足铁路装备制造业,面向区域经济,建立应用科研激励机制,重点开发轨道交通装备零件数控加工、数控机床维修与装调、CAD/CAM应用等项目,建设期内完成4个横向合作项目研究。通过应用科研,建设科研团队,提升教师应用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建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包括装备零件数控加工在内的装备零件模具制造、装备部件装配与调试、CAD/CAM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为社会提供机电产品开发、工业设计和机电设备改造维修服务。建设期内,本专业实现技术服务总收入20万元。

3、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

表3-17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表


四、改革举措

(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企对接问题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职业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就业教育。本建设项目从校企对接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和师资互聘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有效实现校企对接 。

2、系统培养问题

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生涯一方面有从低到高的就业层次变化,另一方面还有从一个职业迁移到另一个职业的就业范围变化,同时中高职职业教育存在培养层次的问题。如何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值得思考。本建设项目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手,通过建立适应岗位提升需求的“BCE-3P”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四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解决系统培养的问题。

3、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场所,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的,必须构建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接近企业生产真实场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拉近学习和就业、校园和企业的距离。本建设项目通过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建设“能力进阶型”的实训基地。

4、培养方式转变问题

职业教育已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产业的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职业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之路。本建设项目通过依托“空间教学”和“3G实景课堂”实现培养方式的转变。

5、师资团队建设问题

职业教学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本建设项目在这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

6、质量评价问题

本项目就如何进行质量评价做了规划。

(二)采取的主要办法

1、校企对接方面

建立“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建立“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建立“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通过现场调研、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和订单培养等方式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以区域产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专业+实体(公司)+师生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钳工、车工、铣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时既有学历证书又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人才培养案,在订单班由订单企业开设企业文化讲座;实施顶岗实习制度。

通过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理论与实践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和生产车间;利用“空中课堂平台”和“3G实景课堂平台”进行教学,将企业真实岗位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和“学做一体”。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调研企业工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了解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引入企业的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2、系统培养方面

建立适应岗位提升需求的“BCE-3P”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即“职业基础能力平台(Basic capabilities)、职业核心能力平台(Core capabilities)和职业拓展能力平台(Expand capabilities)”。通过职业基础能力平台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具备初次就业的能力,使学生能“找到工作”,解决“就业问题;通过职业核心能力平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核心技能,具备在工艺与产品设计等目标岗位就业的能力,使学生能“找好工作”,解决“就好业问题;通过拓展能力平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拓展技能,提升学生就业的层次或范围,使学生能“工作找我”,实现择业。按照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规律,台阶式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建立“四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段(1.5年)学习职业基础能力平台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第二学段(0.5年)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三学段(0.5年)学习职业拓展能力平台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第四学段(0.5年)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3、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为了满足“BCE-3P”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教学需要,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建设“能力进阶型”的实训基地。

建设“三大实训中心”即“机械公共实训中心(基础技能实训)、“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专业拓展技能实训)。通过基础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基础技能,具备初次就业能力;通过专业核心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核心技能,具备目标岗位就业的能力;通过拓展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拓展技能,具备择业能力。

4、培养方式转变方面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建设课程和组织教学;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技能轮训和常训制度;积极参加教育厅组织的技能抽查、各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依托学院空间教学平台,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利用3G实景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结合现场实际直接开展专业教学,进行师生互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仿真实训环境,开展虚拟工艺、虚拟加工的教学。

5、师资团队建设方面

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实训教学团队和科研开发团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依托学院“百名教师下现场”制度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依托学院“百名技师进课堂”制度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6、质量评价标准建设方面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工学结合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和毕业生跟踪制度。把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把省教育厅的技能竞赛和技能抽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五、建设进程及绩效考核指标

表5-1 建设进程及绩效考核指标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为了确保本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成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组,在学院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负责本专业的建设工作。

2、成立专业建设项目督查小组,负责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检查与质量考核。

(二)人员保障

根据建设任务成立相关子项目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将建设指标分解到人,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经费保障

学校制订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项目批准后,将项目建设资金纳入学院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到位。

(四)政策保障

1、实行项目负责人目标责任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责。

2、执行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对项目建设进程、资金投入和使用进行动态监测,重点考核项目的建设效果。对各建设阶段的重点信息进行采集、统计及分析,并定期上报。

3、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建设项目资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所有设备的采购一律实行公开招标。

七、专业建设预算

该项目预算投资210万,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10万。专业建设每个建设任务的预算安排已经在专业建设内容中已经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仅提供资金预算汇总表,并确定分年度预算安排,硬件建设投资为104万元,49.5%。

表7-1 专业建设预算汇总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3928aae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4.html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