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11-12-24 12:11: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坎坷仕途

在入缅之前,他的仕途可能并不顺利,书中说唐基是在啸卿火线就任师长时赶赴禅达,特为助他一臂之力,按常情判断,可能是受啸卿的父亲所托,可谓目标明确。

战争时期是军人升职最快的年代,以他显赫的军阀家族背景和少时就能带队击溃三百流贼的骁勇,到33岁却仅任职团长,加上龙团在西岸初见啸卿身影时曾说:他是号称极能打的

可见,啸卿之勇猛早在军中流传,那么这个33岁的团长必是遭遇了不少仕途坎坷,以至于从军十多年,虽负勇猛威名,但却沉沦下僚。

很显然,他不屑为官之道,不是不懂,是不屑为之。他的心思用在战事上,一昼夜能完成江岸固防,对怒江水文谙熟于心,同时将一个师属编制从无到有,搭建的有声有色,又力排众议录用龙文章的短兵相接之才,这些都说明了他优秀的军事素养,他虽不会取巧,但却是专业的军事主官。

战争仅有取巧是不够的,龙团的长处是在短兵相接,啸卿的优势是在排兵布阵,他们唯一求胜的出路是合作,不是分高低,这一点他们两人自己都很明白。

啸卿的心力用在军事上,一个人精力有限,他没有更多的心思去谋划仕途,他只追战事,不谓得失,所以纵使他文武兼备身家显赫,但在33岁之前,他的官运却始终没有起色。

若不是唐基的火线抵达,初任师长的他很难迅速摆平那些军部要员,更没可能在两年的隔江对峙中将虞师打造的有声有色,这些要归功于唐基帮他打理后院,这个组合还真是不错,只可惜唐基的目标是保护啸卿,不是保护河山。

二、初见南天门

上峰在怒江濒临失守的时刻让啸卿以一团之力固防,但又有多大把握真能守住?若不是龙团用一千条命换来一昼夜的时间,恐怕会连固防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进入死战,若日军迅速渡江,以啸卿之心性,他必死无疑。

死是军人的归宿,即便凶险若此他也还是受命在危难之际,毫不犹豫的来固防了,但斯时斯地的情景令他难有取胜把握,他是抱了必死之心,以为他们所有人都会死,所以会对龙团说:你们先成仁,虞某随后就到。他是打算用这刚刚拼凑的一个团在怒江岸边与敌军同归于尽,黄泉路上,殊不寂寞。

当龙文章在西岸向他求炮火时,他还以为日军即刻就会渡江作战,他担着守卫怒江之责,自然不舍得拿出珍贵的炮弹来,当时的虞团也还穷得很,军备捉襟见肘,那些炮弹等于是江岸决战时的成功系数。但是一个英雄的跪拜是不能漠视的,那时不知道龙团的来历,啸卿对他还有着英雄般的惺惺相惜,有着同为保家卫国的男儿汉的深深敬意,于是允诺半个基数,可见啸卿懂得敬重,也懂得妥协,只不过,他只敬重英雄,而龙文章却是敬重生命。

或许这中间,啸卿也有些不耐烦,他早已认为大家该死,到了决战的时刻,都去死好了,军人赴死,同去同去。

三、隔江对峙

怒江奇迹般的守住了,代价是一千条炮灰鲜活的生命,啸卿首功升迁,他成了拥有一万部属的师长,虞师开始固守东岸,可见他的上峰也知道区区一团根本无法守住怒江,当初令他一个团冲到东岸固防,竟是送死来着。

啸卿不负众望,以一师之力守了怒江两年,这七百多天里他将一个虞师作的风生水起,同时他也感受到率领2千人和1万人的区别。一万人的统帅,有压力也有权力,包括决定一场局部战役的权力。越是面对厌战怯战的上峰,这权力对他的意义越是重大。

啸卿心中的耻辱感甚重,他遭遇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溃败,遭遇到了大半个祖国被倭寇占领和屠杀,啸卿身为军人,他是耻而后勇,勇而后刚。

但是他的上峰并非同路人,包括他的长辈兼搭档唐基也不能与他分担焦虑,在做团长的时候他甚少能有权力决定打还是不打,更多时候是要听命于与他异路异行的软弱上峰,那些年的随军溃退中,他内心的耻辱悲伤又有谁能知晓,或许,张立宪能与他同悲,能听懂啸卿心中最担忧的是举国沦丧,但是张立宪也同样没有军权,他们都是受制于人。

河山日益沦陷,铁血军人屡屡受制于官僚上峰,这样的情景下,权力欲不能不在他心中如藤蔓滋生。没用的将衔他不稀罕,他稀罕的是能让他收复山河一雪国耻的军权。

当他最后在东岸山顶彷徨,当唐基用即将到来的军权和一个庞大的以虞师为首的主攻计划诱惑他时,我分明看到啸卿眼中压抑的野性,看到他回头遥望南天门时闪烁的泪光,我看到他张皇无措直至隐而不发,当他不再困兽拼命而是选择谦卑蛰伏以期来日时,我的心疼无以复加。

我不知道他的过去究竟受了多少委屈,又是怎样的委屈和耻辱才能让啸卿这样一个出身高贵的血性男儿选择了辜负知己去图将来,选择了让自己背负道德的十字架去为南天门血战铺就一条血债血偿、从此走向权力巅峰的路,他断送了知己和亲随,像一头沉默蛰伏等待爆发的狼。

那一刻,他眼底的血泪和压抑的隐忍都在造就一个民族的将军,这是他在前行路上必须经受的,从此之后,他不再会给唐基一个架空的机会,他将伴着权力一起孤独终老,同时他的家国江山也会在他们这样的将军手中一点点夺回。这就是他的选择不是吗,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是舍必有得,得必有失。

那就是他的选择,他该是无悔的,是命运辜负了他。

四、选择

我庆幸他的选择。

幸好在龙团虎落平阳之时,还有啸卿这样的长官选择了启用龙文章;

幸好在虞师的攻坚计划被龙团舌战战败时,他选择了忍辱负重从善如流;

幸好在他被架空后,他没有带着追随者们渡江作一匹夫并死的轻于鸿毛;

幸好,他还能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在军中谋得一席之地。

在书中,可以看到他在三十八天后挥军直下,滚滚尘烟卷起的是以虞师为首的某某军、某某师,他失去了知己和亲随的谅解,得来了扩大的西线战果和协同作战的指挥权,那是他应得的。

他不眠不休,日以继夜追杀着一个又一个日军联队,烽烟之中有他的仇恨、他的亏欠。他知道他们还是他的手下,他们终将和解,但是永生无法开释,因为在那样一次交付生命的信任中,终究是他作了负心人。

他选择了屈服于情势,选择了军权,他放弃了以一死酬知己,他是有心为党国,无颜见知己。在作为师级指挥官的第一次大战中,他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所有亲朋师友。

五、知己

若在盛世,啸卿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知己,家世才华以及人品学问,他是应有尽有。但在这战乱中他就偏偏作不好这个知己。

让他敬重的是看似猥琐实则通达的龙文章,但是啸卿心事太重,他们在心灵相通之后也就只能止步于兄弟同仇,他和所有精锐们一起并肩作战,和共同的仇敌以命相搏,但是无法为知己兄弟不管不顾两肋插刀,他把家国责任看的比命还重,他总是重视规矩,以规矩成方圆。

是以迷龙杀了军部大员之侄后,啸卿也不能任性胡来,但在友军败类们包围了迷龙养伤的帐篷时,啸卿派来的特(一)务营亦有如神兵天降,那一句“师座说你们都是英雄,不能让别人随便欺侮了去”的师座亲令,想必也让余治和张立宪的心中悄悄的荡气回肠,就算不再亲密,他们也还是兄弟。

张立宪永不谅解啸卿的那次辜负,但也还是重新跟随了他,作他的膀臂股肱,只因为啸卿需要。他们不再是亲密知己,然而敬意还在。

那个年代那个情势,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他们残缺的情义是在生死场上打磨出的,即使残缺也还是无比厚重,就算阿译总是出卖龙团座,烦啦也还是会在阿译打出树堡之战山寨版时忍不住的热泪长流。就算张立宪曾在斗室之中对师座拔枪相向,啸卿也还是留用并重用这个昔日的亲随,他们不再是知己,但是信任还在。

谁又能不为他们这样的恩怨而感怀?龙团爱惜生命,但在可以逃命的时候仍将手(一)枪交回啸卿手上,他不能用牵累啸卿的代价来逃生,他知道师座于战场的价值远远大于他这个短兵相接的天才。龙团在那三十八天辜负之后仍然选择了饮弹自尽,留给啸卿一个清白。

这样不是知己的知己,这样的生死之交,即便终生亏欠着这个兄长,啸卿也应该可以少一些遗憾了。

六、怀念

“我辈身为军人,一生总该这样绽放一回”

“所有欲斩我中华民族头颅的,我砍他们脑袋”

“一个回不去湖南的湖南人”

再想起虞啸卿这个人,有时是悲壮,有时是乡愁,他是当年前赴后继抗日军中的优秀一员,为国家居功至伟。作为贵族和精英层一分子,他的主义立场几无悬念,信三民(百度)主义,奉领袖为圭皋,统一国土救亡图存,他会为他单纯直白的理想付出一生。

青春有限,转瞬即逝,他的绽放也将结束,虽然他一直活着看到了河山光复,但在凄惶赴台的身影中,不知又会是怎样一番苍凉萧索。

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他们与日军浴血拼杀之后未及喘息和建设,也没机会受后人景仰,就从昂昂国土退向了台湾一隅,如果说龙文章是他一生愧对的挚友,那么啸卿也是这个国家愧对的英雄,还有那八年中近百万战死的英灵,国家亏欠了那一代人的为国捐躯和挺身而出,因为抗战结束已经六十年,还没能正式的给他们应有的敬重。

时间飞逝,当年的硝烟行将散尽,那些回不去家乡的鬼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那些灵魂会在天上看着人间,不知这个国家何时才能光明磊落的给他们招魂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c047b469dc5022aaea003b.html

《我的团长我的团 人物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