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留侯世家》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2)

发布时间:2018-10-13 10:49: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史记·留侯世家》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2

【考试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划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上乃登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B.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C.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D.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中国古代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自先秦时始设;秦以后各朝代亦设此爵位,其所属等级大同小异。

B.拜,古代指授予官职。另外,辟、除、察、举、征、迁等也指授官,而左迁、左除则指降职。

C.布衣,古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衣服。权贵人家穿绫罗绸缎,平民穿麻、葛之类的廉价衣服,所以现代干脆以“布衣”指称平民百姓。

D.天子,顾名思义,指上天之子。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说他们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厚亲友的做法,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以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译文:

2)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留侯张良(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其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亦作“家童”。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三百人,弟死不(指厚葬),悉以家财求(刺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祖父。大:tài,古同“太”,身份最高或辈数更高的,如:太史——史官之长;太夫人——母亲;太老师——即太先生,指老师的父亲,父亲的老师或老师的老师;太父——祖父;太母——祖母;太老伯——与祖父辈之交;太老爷——旧时仆人称主人的父亲或者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太后——帝王的母亲;太翁——曾祖父或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尊称)、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秦末农民战争时的楚王。前208年张楚王陈胜被车夫庄贾所杀。端月,他的部下秦嘉在彭城自立为大司马,拥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王。四月,原楚国贵族项梁借口景驹、秦嘉背叛陈王,大逆无道,派英布打败秦嘉,并将景驹、秦嘉杀死)自立为楚(代理)王,在留(驻在留县)。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率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于是,就)zhǔ,归附)焉。沛公(授予官职)良为厩将(负责车马后勤方面工作的将领)。良(屡次)(根据)《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很赏识他),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单独,独自)(指带兵作战)也,常为划策臣,时时(跟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使用)筹策(筹算,谋划)帷帐(帷幕床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有顶的篷帐。帷帐,犹帷幄,指旧时军队里的帐幕)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字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pī)与上会(古地名。秦汉之际,在今山东省微山湖县微山岛上。西汉初,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即此地)此天(把)(授予,交给)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常,常常)(正对上)臣愿封留足矣不敢(承受)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指不能决定高下),未得行封(给予封赏)。上在luò)阳南宫,从复道(桥上。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望见诸将往往(常常)相与(一起)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刚刚)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以此属(这些人。属:类)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其名源于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而所封皆(萧何,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曹(曹参,字敬伯,沛人,西汉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公元前209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故人(老朋友)所亲爱,而所(杀)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计算功绩),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被怀疑。见:被)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怎么办)?”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秦末汉初泗水郡沛县人,原为沛县世族。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雍齿一向轻视刘邦。第二年,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雍齿献出了丰县投靠了魏国周市,刘邦大怒,多次攻丰邑而不下,只好到薛县投奔项梁,刘邦因此对雍齿非常痛恨。后雍齿属赵,再降刘邦。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听说有人不服,天天发牢骚,就问计于张良,张良让他最恨谁就厚赏谁,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刘邦于是封雍齿为什邡侯。汉惠帝3年,雍齿去世,谥号“肃侯”)与我故,(多次)(曾经)窘辱(困迫凌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固位自保)矣。”于是上乃置酒(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催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罢酒(吃过酒后),皆喜曰:“雍齿(还)为侯,我属(我们)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上乃登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B.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C.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D.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邡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答案】A

【解析】句中“上”“雍齿”“什邡侯”“丞相”“御史”“群臣”“我属”皆为名词、代词,可作为断句时充当主语、宾语的依据。“曰”可作为断句时谓语的依据。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中国古代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自先秦时始设;秦以后各朝代亦设此爵位,其所属等级大同小异。

B.拜,古代指授予官职。另外,辟、除、察、举、征、迁等也指授官,而左迁、左除则指降职。

C.布衣,古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衣服。权贵人家穿绫罗绸缎,平民穿麻、葛之类的廉价衣服,所以现代干脆以“布衣”指称平民百姓。

D.天子,顾名思义,指上天之子。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说他们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帝王为天子。

【答案】C

【解析】“布衣”不是“现代”才指称平民百姓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厚亲友的做法,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以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答案】B

【解析】错在“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他们只是私下里议论,张良为了引起刘邦的重视,故意危言耸听,说他们“图谋造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译文:

2)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

【答案】(1)他用所有的家财去寻觅能刺杀秦王的刺客。

2)又害怕你怀疑他们平生所犯的过错而被你杀掉,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谋反。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负责车马后勤方面工作的将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皇上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9d625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2.html

《《史记·留侯世家》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