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09 22:19: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2011年10月14日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 行业前景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11年2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近年呈现飞跃式发展。据河南省旅游局统计,2005年河南旅游收入是800亿元,而2010年旅游总收入则高达2294亿元。“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99539万人次,是“十五”期间的2.83倍;累计实现旅游收入836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19倍。在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上,河南旅游已经分别排在全国的第6位、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另据国家旅游局十一黄金周游客流量监测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河南旅游总收入137.7元,同比增长16.3%,位居全国第二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及其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其第三条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提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要突出发展旅游业.这无疑为河南旅游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

解读2011年10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我们可以了解到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蓝图就是在河南将形成一个一区两带四板块的总体布局。一区则是依托中原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历史文化优势,整合古都文化、殷商文化、大宋文化、隋唐文化、汉魏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黄河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两带则是黄河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南起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北至安阳市省界,全长731公里,纵贯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8个省辖市的35个县(市)区,重点要打造渠首、渡槽、穿黄隧道等景观项目。此外还计划建设南水北调博物馆、穿黄工程纪念馆等旅游项目,沿渠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把沿线山水、古迹和景观工程连成一条大旅游长廊,展示干渠沿线的黄帝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调水文化和移民文化。到2015年,河南旅游要争取年接待游客4亿人,旅游收入达到4800亿元,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要达到15%,占我省同期GDP的13%左右。旅游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5位,跨入中国旅游经济强省行列。随着文化创新发展区建设而开展起来的文化旅游产业,将比以往传统旅游业对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2011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所承担的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作用,各项相关政策的支持,也必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对高素质旅游人才需求潜力巨大

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根据行业发展的这种趋势,2010年2月,河南省启动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这个工程主要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精品,抓好128个特色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11943个“农家乐”。河南省旅游局统计,2010年“百村万户”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7.02亿元,在改善乡村旅游环境的同时,提供了10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计划创建一批旅游示范县和特色旅游村镇。按照规划目标,2015年,河南每个市至少要打造一个重点旅游小镇,每个县至少要发展一个特色旅游村。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三) 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文化厚重的中原大地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导游、计调、海外领队、外联、旅游策划与营销、旅游企业办公文案等。旅游景区:讲解、景区服务与管理、景区策划与营销等。)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同时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相应管理人才和实训指导教师。并为文化旅游、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酒店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策划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于1986年,2004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来的建设,专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 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

04-06级均实施了毕业前顶岗实习,07级利用第56两学期安排了为期一年的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0809实行 2+1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外实习)。10级实行3+1+1+1培养模式3学期校内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1学期企业岗位实际操作技能训练,1学期校内管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1学期企业管理能力训练通过3111模式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理论的融合,也为今后探索更科学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 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硕士学位教师19人,全部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5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高,培养了具有较高层次的旅游方面的人才。

(三) 建立了满足专业群实践教学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目前拥有康辉国旅豫英路营业网点1个,模拟旅行社1个、大型3D导游情景实训室1个、旅游信息化机房1个、情景模拟实训室12个,有仪器设备127元。模拟情景实训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和配套的语音系统,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 建立了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专业与郑州、洛阳开封、焦作等地大旅行社、焦作云台山景区、少林寺景区、神农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等单位建立了校外签约实习基地,目前已到35个,在学生见习、顶岗实习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 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

04年起专业每年招生计划300人,平均报到率达到96%以上。2005-2010共毕业旅游专业学生2196人,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5.18%,经过毕业一年后的跟踪调查,单位满意率为91%。近三年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41/人。08、09、10年学生国导考证通过率分为45%、63%84.5%,分别高出全省1040和49百分点。国导考证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郑州旅游职业院已经成为河南省导游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专业建设目标

() 总体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深中原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与中原历史文化高度融合,与农村休闲观光充分结合,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 具体目标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提升 311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知名旅游企业进行订单培养,打造专业品牌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核心课程的教材升级申报“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河南省精品课程1门,郑州市精品课程2门,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3门的精品课梯队建设,网络课程达到20门,以精品课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力度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保持在100%水平,副教授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0%。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院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大专业投入,建成旅游虚拟仿真系统。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与合作,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总数增加到40家左右,其中省外达到5家。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学院的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河南省旅游调研和规划,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

()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郑州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 模块化为特征为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人文与职业素养、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知见习、校内实训、旅游企业古镇、休闲农庄、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旅游企业合作组建特色班进行订单培养,培育专业品牌,与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导游实务与原理》、景区管理实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法规》、旅行社经营管理5门课程建成 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突出古、河、拳的中原大地旅游文化特色。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进度表见表2-1

2-1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3. 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 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教材5争取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

(三)以“四个一”工程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全面提升专职教师整体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四个一”工程,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通过每年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短期培训等措施,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课题);每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每一名专业教师每年结合课程教学项目,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二是根据学院总体部署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即“攀登工程”,计划有一名专业骨干教师能入选学院的“攀登工程”;三是实施青年教师的“培育工程”,通过三年建设,使2名青年教师能成为专业骨干。

2.切实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结构

在现有23名专任教师的基础上,以提升双师教学团队素质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术梯队。到2011年底,专业教师总数稳定31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兼职教师8人。

() 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旅游仿真实训基地

学院内建立旅游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利用多媒体互动式视频教学软件,建设全面体现河南“古、河、拳、根、花”旅游文化特色的特色旅游景区的沙盘,提供行业认知、职业环境、旅游过程情景仿真体验,通过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半环绕式展示屏多媒体设施实现旅游环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训练学生的导游技能,为学生掌握弘扬嘉兴的旅游文化做出贡献。

建设河南省旅游微塑景点沙盘展示区,为学生详细了河南省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山水旅游景区分布提供一个平台。

建立嵩山地区以少林寺、殷墟博物苑龙门石窟等景区为主的沙盘和实景布景,为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旅游授课及学生实训提供支持

建立沿黄河旅游景区(点)沙盘,包括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风景名胜区、开封各主要景区等,为学生掌握沿黄河一线旅游文化资源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2完善校内旅行社的实践教学功能

在已经建立并良性运行2年康辉国旅豫英路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在经营的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为学生开展旅游等提供组团和导游等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3)建设形体训练房,为满足旅游企业对学生形体礼仪的要求提供校内实训基地。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进一步与国内各大旅行社、酒店、特色休闲农庄、景区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着重加大省外乃至境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以满足专业常态化实习的需求,共同培育旅游高技能人才。

()加大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为旅游企业提供产品策划、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规划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与管理咨询,深化校企深度合作的渠道。

2.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级全方位的职工轮训与专项培训项目。

3.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择业提供服务

旅游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特殊要求,到一定年龄后就面临第二次择业问题,为此我们要依托学院企业服务平台和现有的其它专业,建立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和技能鉴定、第二次择业前的培训等做好服务,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与择业.

4.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产业发展定位,古镇、休闲农庄游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已有师资力量,为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历史文化景区、休闲农庄从业人员以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培训,提高历史文化景区相关学校专业教师、休闲农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中原历史文化景区、休闲农庄旅游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中原历史文化景区、休闲农庄的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系领导和专业建设负责人和全体专业教师组成。并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作具体分工与落实。

(二)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 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执行。仪器设备按照政府采购办法进行采购。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制定建设项目所需费用计划表,按项目建设进度表使用。

(四) 学院给予政策倾斜,确保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学院在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由学院协调,和项目组成员落实解决,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六、预期成效

1.工学交替3111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其理论与实践体系可进一步推动河南及周边地区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并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

2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深中原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推动中原特色旅游业发展

3. 双师专业教学团队、优质核心课程、校内实训基地,将在河南旅游职业教育及中西部地区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4河南旅游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力推动中原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休闲农庄等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推动河南及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七、项目进度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进度与验收要点见附表1


附表1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进度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9b12c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f.html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