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丰碑

发布时间:2020-02-29 02:18: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概括本节内容: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2、本节主要通过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3、本节通过的人物的 动作 语言描写塑造了葛云飞的 英雄形象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英军的神态动作描写,其作用是从侧面反映了侵略者对葛云飞的恐惧,也反映了侵略者的凶残。

阅读课文89 选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葛云飞的感人形象:

1)彻夜巡逻查哨 2)与士兵忍饥守城 3)倒参汤入河与将士同饮

4)亲自操炮击敌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葛云飞是一个 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和将士同甘共苦;有智慧、有谋略,指挥若定 的人。

成语填空: 语重心( 马不停( 严( )以待 响( )行云 同仇敌( 众志成( 铩( )而归 气( )嚣张

谈谈你对下列人物语言的理解:

1、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

尽忠就是尽孝,父母的教育是葛云飞爱国行为的思想基础。

2、城亡与亡,誓死不离定海半步!

誓与定海城共存亡,表达了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3、公等随我守城,忍饥杀贼,我何忍一人独饮乎。

葛云飞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这是将士上下团结一致,生死与共的表现。

4、好汉子,快跟我杀贼去!

身先士卒,鼓励将士们同自己一起奋勇杀敌。

5、逆贼终污吾刀!

表达了葛云飞对侵略者的蔑视和痛恨之情。

1、文中孝服和佩刀各出现几次,这属于细节描写。

“孝服”出现过四次:

第一次:临行前。母亲的教导是葛云飞爱国的思想基础,尽忠就是尽孝,母亲鼓励葛云飞把尽忠放在首位。

第二次:出发时,葛云飞身穿孝服奔赴定海,说明他牢记母亲的教诲,以尽忠代替尽孝,以尽忠寄托对父亲的哀思和纪念。

第三次:宣誓时,葛云飞“战袍外套着孝服”,一方面是为了祭奠父亲,另一方面是表达誓死保卫定海的坚强决心。

第四次929日,“葛总兵孝服上全是泥水”,说明他始终不忘尽忠与尽孝,以实际行动为国尽忠,为父亲尽孝,做到了忠孝两全。

“佩刀”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他在父亲留给他的两把佩刀上刻上字。一把子刻“昭勇”,一把刻“成忠”,牢记父亲教诲,以刀奋勇杀敌,为国尽忠。

第二次:他忙从腰间抽出两把佩刀,挥舞着一路杀将过去。 佩刀成为其护身杀敌,所向披靡的伙伴战友。

第三次:须发怒张,一目如炬,双手紧握着两把佩刀。

佩刀给了他无穷力量,给了他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勇气。

2、怎样理解课题“血染的丰碑”含义

“丰碑”表达了作者对竹山门抗敌英烈的崇敬之情。“血染的”具有警示作用:不要忘记血腥的历史,要居安思危。这个题目具有比较强的震慑力。

3、第1段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的景物描写,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1段的景物描写,有力突出了主题。“三分插在海中”的“插”字写出了竹山门的有力量;“雄赳赳”写出竹山门的威武;“耸峙”写出竹山门的高耸矗立。这些描写中,蕴涵着作者对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报国精神的崇敬和赞颂,为文章的主题定了基调。

4、文章原题《竹门山》。改成《血染的丰碑》,好在哪里?

原题《竹门山》强调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而《血染的丰碑》则与文章结尾的主题句子“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照应,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悲壮,主题鲜明形象,更切合文章对烈士的敬仰和赞颂之意。

5、怎样理解“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 竹山门见证了鸦片战争中定海战役的惨败经历,更见证了中华民族为了捍卫国 家领土的完整所付出的鲜血和努力。那些将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时刻警醒着后人,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永远打不垮的,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积累词语

耸峙(zhì) 富庶(shù) 扼守 麻绖(dié)

踏勘 深谙(àn 竣工 铩(shā)羽而归

同仇敌忾(kài 响遏(è)行云 气焰嚣张 拂(fú)晓

掇(duō)抱 乱戳(chuō) 铮铮然 麾(huī)下 忠魂昭昭

概括层次内容

第一部分(1-3节) 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

第二部分(4-15节)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

第一层(4-5节)葛云飞别母赴前线和战前准备。

第二层(6-7节)将士们阵前誓师。

第三层(8-9节)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歼敌。

10-15在战斗的第六天,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

第三部分(16节)总结第二次定海战役,赞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

精神永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1d9e3549649b6649d74778.html

《血染的丰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