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万明登上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

发布时间:2020-01-18 17:29: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丁万明登上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

5月16日,中央电视台著名文化栏目《百家讲坛》迎来了一位新的主讲人―――河北省委党校的中青年学者丁万明,他的《评说<资治通鉴>》系列节目之第一部20集开始连续播出。丁万明通过对一位位历史人物是非成败的评说,不仅让久远的浩瀚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而且使那些逝去千年的英雄豪杰个性鲜明地矗立在我们眼前。

是什么成就了丁万明这位淡泊名利的年轻学者呢?那就是“耕读传家”、“仁恭礼法”的良好家风的教育,以及张家口人特有的淡泊、坚韧的精神特质的感染。

丁万明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跳出《资治通鉴》年经事纬的叙事模式,以人物为中心,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历史。连日来,他主讲的《评说<资治通鉴>》,正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正如他自己在节目中所说:“评说历史不是为了评说而评说,而是要鉴古察今,鉴往知来,进而对我们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信仰乃至对人类基本价值准则、历史公正与社会公正加以维护。这才是我们读史的初衷。”正是因为他的《评说<资治通鉴>》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继往圣之绝学,续民族精神之命脉,因而能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耕读传家

破釜沉舟激励自己

丁万明是在怀安县渡口堡乡长大的,良好的家教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贴春联时,父亲多年不变地把‘耕读传家’四个字作为横批贴在门框上。”丁万明问过父亲丁贵为什么不换一幅横批,丁贵告诉他:“我们骨子里就是农民,民以食为天,种地是我们的根本,但农家子弟想要有出息,那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丁万明从小就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他把上学读书当作一种必需的生活方式,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上小学时,即使感冒发烧,父亲让丁万明在家休息,但他自己仍然带病坚持到学校,舍不得落下一节课。

上了初中,丁万明接触到一些课外书,酷爱读书的他有些管不住自己,除了上课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阅读课外书上。“我上初中时的那个年代,课外书很稀缺,一本书好不容易轮到自己手里,根本舍不得放下。”正是课外知识的匮乏,让丁万明对知识分外饥渴,甚至有时候老师讲课时丁万明都在看课外书。上课开了小差,学习成绩自然下滑。知道了丁万明成绩下滑的原因,丁贵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想多读书不是坏事,但你得先攒下读书的资本!成绩上不去,跳不出农门,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下地干活,你以后读书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丁贵把自己年轻时保存下来的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送给丁万明,扉页上题了两句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下,丁万明幡然醒悟,明白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打拼出一片天地。他写了一篇题目为《一竿子插到底》的文章,向家长、向老师、更向自己表了决心。“那时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是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去写那篇文章。”丁万明说,“通过那篇文章,我明白了两件事情,一是写文章要真情实感,不能矫揉造作,只有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写出好文章;二是那篇表决心的文章,在此后一直激励着我,开始下功夫学习。”之后,丁万明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中考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

仁恭礼法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在父母眼里,三个孩子就是他们的骄傲。在外人眼里,丁家的三个孩子不仅有出息,而且知书达理、知大识小,都喜欢拿这兄妹三人给自家孩子做榜样。

“母亲经常要求我们兄妹都要仁义,要懂仁恭礼法,让我们做事得体,不要斤斤计较,要看长远,不要看眼前的利益。”丁万明说,“父母教会我们的首先就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

丁万明说,母亲从小就教兄妹三人要谦和、懂礼貌,知书达理,不能白读书。在丁万明的眼里,无论是母亲还是祖母,都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们灌输着仁恭礼法的教育理念,家风家规的教育意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学生干部不好当,要接触众多的学生和老师,干好干不好完全看个人的能力和魅力。”进入师范学校读书后,父亲告诉丁万明,想要成为真正的人才,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能力强。丁万明在班级当团支书、在学校任团委副书记,组织、策划、沟通、协作等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1991年,丁万明师范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河北师院历史系继续学习,全系120名学生的大班,丁万明一直担任着班长,大二以后还一直担任学生会主席。

“仁恭礼法的教育,在多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学习好,品质优,丁万明在大学期间就参加了大型历史名著《通鉴纪事本末》的文白对照翻译工作,负责其中两卷内容的文白对照翻译,他也是唯一一名在校生参加这项勘校工作的人。

承担责任

为父亲担起半个家

为了供三个儿女上学,父亲丁贵教过书、种过地、打过工、下过海,但是丁贵最喜欢的职业还是教师。丁贵自小就品学兼优,可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读成大学,这成了丁贵一生的遗憾。“父亲把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我们兄妹三人身上了,想办法赚钱,供我们上大学,希望我们能出人头地。”

在河北师院,虽然当时学校不收学费,每月还会发放一部分助学金,但还是需要家里补贴一些生活费。丁万明深知父母供兄妹三人上学不易,所以一直克勤克俭。“节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开源”,就是要想办法挣些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

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商品经济的大潮正席卷全国,同学们有的从石家庄南三条批发市场批发杂货倒卖,有的当家教赚钱。但丁万明一直恪守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底线,不是什么钱都去挣。他在学习之余,只接一些出版社的写作、编辑工作,虽然赚钱不多,但是可以看很多书,学很多知识,所以就努力爬格子,发表一些诗歌、散文等文章,也参编一些书籍。那时的稿费所得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可以给家里寄一些回去补贴家用。

一次同学拽着丁万明去看电影《菊豆》,各花5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想想父母赚钱那么难,而且5元钱可以买一本相当好的书,我却看了一场电影,实在是奢侈。”丁万明回到学校后,把看电影时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一篇影评,在学校的学报上公开发表,赚了20元的稿酬。丁万明说,“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消费,既然看了就要用自己的所学,把花出去的钱再赚回来。”

丁万明刚刚工作时,弟弟正值上大学,父亲给弟弟交学费已经非常吃力,丁万明就省吃俭用,从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承担起了弟弟的生活费。丁万明说:“父母是尽一切能力、想一切办法创造条件供我们兄妹三人上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每花一分钱都要对得起父母。”

接受挑战

央视开讲好评如潮

丁万明大学毕业后到河北省委党校任职,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国学,现在是省委党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河北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晋察冀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长期在中央党校及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学府开设专题讲座,多次荣获河北省党校系统精品课,是河北省委党校首届青年教学标兵。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张家口人。”丁万明常这么说。的确,张家口人身上共有的那种实诚、朴实、淡泊、坚韧、勤奋的精神特质在他的身上都有体现。还在上师范的时候,丁万明就有一个座右铭:“守本求真。”他说,“守本”就是恪守本分;“求真”就是追求真理。正是本着这种追求,经过二十多年寒窗苦读,丁万明成为省委党校的一名教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淡泊积淀,他本着一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平常心,潜心读书、静心研究。从他言谈话语中,可以感觉丁万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以及乐享为人师者的职业快乐。

丁万明从2015年7月开始录制《评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这本书太大,包含的内容太多,要把这样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用通俗易懂的电视节目讲坛表现出来,具有很高的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把复杂的内容讲简单,但是简单不等于没内涵,简单不等于没深度。如何将普及、深入和提升的关系处理好,讲好故事,讲出哲理,讲出魅力,让受众获益,鉴于往事,有资治道,警示后人,是讲好《评说<资治通鉴>》的关键。

如今,第一部20集的《评说<资治通鉴>》已经播出过半,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好评如潮。

1

下午13:00—17:00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打卡制度

3.1.2.1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手工考勤制度

3.1.2.6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26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加班管理

3.2.1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冲抵病、事假。

3.2.3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加班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就是四十七年,我们重相聚。那年我们离开学校,年级的毕业典礼,简单而乏味,没有热烈的拥抱告别、没有拍照留影。离开校园时,我班的同学要求班主任到照相馆,一定要留个影。镁光灯一闪,同学们那副稚嫩、那般青春、那股活力模样就定格在毕业照里。如今,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岁月的磨砺,我们很多人都已两鬓如霜、褶皱满面,不再有年少时的青春浪漫,也不再有年轻时的蓬勃朝气,但是在我们中间却贮就了一副成熟和稳重,多了一份经世的阅历。岁月如歌,人间沧桑,我们经历了许多许多,许许多多的事情也离我们远去。

   金色的学生年代,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的追忆。今天再相聚,我们沿着当年上学所走的路,回母校寻觅青春的足迹。四十七载变迁还是斑驳了痕迹,那教室、那走廊、那礼堂、那操场、那林荫道上,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还有那几棵参天的梧桐树,只能永远记忆在脑海里。校园依旧,物已原非,只有当年学子们的笑声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仍在耳边响起!真想用画笔描摹出它的绚丽和深意,但却怎么也画不出了童年时代滚铁圈的小伙伴和跳皮筋小女孩的身影;画不出跟自己划三八线的小同学那副严肃样和打小报告的臭屁孩那满脸的诡异;画不出嘟嘴埋怨老师管束太严厉的小脸;画不出那借来你还带有余温的那支钢笔;画不出互相帮助时的纯真友爱;画不出那不用做作业时的惬意;画不出操场上追逐的天真浪漫;画不出对那个令自己心动好久的小女孩略带羞涩的表情………!莫怪画笔萎靡,只是里面蕴藏着太多的有趣。这一切都还历历在目,深深地篆刻在脑海里,依然是这样的清晰。

   离开学校,迈向社会,我们为追求美好人生各奔了东西。虽然,我们经历了上山下乡、参军,而后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奔忙,为家人劳作不息。一路走来,人生的路上并不平坦,甚至还有些崎岖,但我们并没有气馁,依然迈着坚实的步子没有停息!虽然,我们很多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校门,但我们依旧努力学习,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我们学到了大学课程无法涉猎的经典,并读懂了人生的幸福与艰辛!虽然,同窗的你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大款、现代的土豪,但我们并没有因物质而志短,我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气!虽然,同窗的你我没能混到高官、得到厚禄,但依然胸怀宽广,心地坦然,保持着一个美好的心灵!始终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安慰,给生命一份真实,给自己一份感激。现在我们都老了,回首看,平淡悠闲地欣赏着我们曾经浇灌的期盼、追求的梦想和付过的艰辛。

   今天的欢聚,侃谈人生事,世态不炎凉,述说着往昔。谈笑中有人坦言自己四十七年前的劣迹;有人坦言自己曾对某个女同学的着迷。嘻嘻哈哈地,那怕是一次一次张狂的历险,如今听起来也很有意义。往昔的故事,最真,最纯,最痴,许多的粗糙和鲁莽都成了趣事回忆。一年又一年,服饰在变,一年又一年,容颜在变,没变的却是对彼此的挂念之心。今天相聚时,最多的是问侯、最多的是感慨、最多的还是儿时的那段记忆。这同学的友谊,一片纯真之情,一颗真挚之心,都体现在相逢之间,这同学的情意,来自纯真年代,都储存在芝麻般微小的记忆里。成年人的言辞没有羞怯,在幽默与揶揄的调配中,早已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叙尽。如今,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我们各自又有新的事情:孙儿的吃饭、穿衣、接送、学习,还有每天跳广场舞,还要远途旅行。哟,唠唠叨叨怎么有这么多说不完的事,青春不老去,我们还有很多很多要做的事情。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相聚是一种奢求,然,那份同窗之情,依然恒温窖藏于心。打开一坛陈酿之酒,它显得很香、很甜、很浓、很纯。这香甜的酒,绵柔如饴,沁人心脾,醉到了每个人的心,这同学间真情话语,早已让人满眼泪痕。醉了,醉了,情愿!呵!情愿醉它千年不醒!在这茫茫人海里,我们何其有幸能够成为同窗?成为学友?是缘分!那些从小萌生的友谊感情,始终是我们心灵的支柱,不管是浓是淡,是远是近,它一直都令我们珍惜,珍惜共同走过的那段岁月,珍惜我们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啊!欢聚毕竟是短暂的,虽潋滟起沉淀的情感畅谈不尽,我们各处五湖四海、南北东西。挽留!可终究挽不住你我的去留,大家各自还有许多的事情。然“流水不因石而阻,情谊不因远而疏”,我们笃信,这次四十七年分别的再聚首,同窗间的情谊将会愈加深厚,同时我们也期盼:保重!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青春不老去,我们再相聚!待那时杖国高年的同窗重聚,那自然情趣更浓,别有一番深意!

   坚信你会来的!而我也一定会与大家一起来相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21ace92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f.html

《丁万明登上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