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6-03-22 17:0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必修三(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是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规划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

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

A.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

B.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C.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

D.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

图表1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五四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日本学者说:“幕府末期的日本学者文化人等,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所学到的西学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并不比经过荷兰所学到的有何逊色。”体现了日本学者所说的“经由中国输入的文献”中的主要思想是(

A.“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B.“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C.“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师夷长技以制夷”

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

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向西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1907年初,梁启超在《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中说:“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地。”由这段可以看出(

A.梁启超已转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B.暴力革命的道路为国人广泛接受

C.清政府的府朽促使革命形势高涨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有学者认为,政治模式有效推动近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

A.维新模式(君主立宪)——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C.毛泽东模式——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的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

D.邓小平模式——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

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 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

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

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要不同是(

A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B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

C.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 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

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

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 D.推动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1e138c9dd36a32d72758142.html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