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8-05 15:42: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与对策论文

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勇敢品质的培养,努力克服幼儿的胆怯心理,将他们培养成符合新世纪人才观要求的一代新人。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胆怯”,它是幼儿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忧虑反应,这种忧虑的内在心理机制主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

造成这种胆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长的溺爱多于培养。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他们时刻提醒孩子这个要小心,那个要注意,深怕孩子受到伤害。孩子要爬滑梯,家长会急得大叫:“不行,那么高,要是摔下来怎么办?”晚上,睡觉了,遇到打雷,妈妈怕孩子受到惊吓,会一个劲地边拍边说:“宝宝乖,别怕,妈妈抱。”一旦孩子不听话,家长就吓唬孩子:“你再不乖,大灰狼就来了。”渐渐地,家长的情绪感染了孩子,使孩子变得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从小就养成了不敢与人交往,不敢独自睡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胆怯心理。

第二,幼儿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常常把孩子安

置在家中独自游戏,或与有限的几个家庭成员交往。如孩子要下楼和小伙伴玩皮球,家长就说:“不行,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爸爸让孩子到附近小店去买酱油,妈妈就说:“不行,要是摔倒了怎么办?”这样,长期的单一刺激使得孩子对家庭以外的环境感到十分陌生,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家长以外的人交往,如何去应付外在的变化,久而久之,他们便拒绝合群,拒绝交往。

第三,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有偏差。有些家长与老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耐心地指点帮助,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地鼓励和引导,而是简单地一锤定音:“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xx多聪明!样样得第一。”一句话,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结果孩子受到了某种暗示,认为自己确实“无能”。因此,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他不愿参与活动,缺乏尝试的胆量。有的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能力的培养。也有的老师不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怕出乱子,求太平,惟恐磕磕碰碰出事故,慢慢地幼儿变得胆小、怕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6072e9817cd184254b3535f1.html

《幼儿胆怯心理的表现与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