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答案

发布时间:2017-11-24 19:41: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文学常识

1. 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是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希望国内政事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表现了他北伐中原的决心和对刘氏父子的中心

2. 本文又叫《前出师表》。诸葛亮还有一篇《后出师表》那篇表中有千古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文标题中“师”意为军队。陆游称赞本文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句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 原文填空

1.“开张圣听”的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会造成以塞忠谏之路的后果。

2.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作奸犯科的人,该受赏的人是忠善的人。

3.若把“陟罚”看做两个动词,把“臧否”看做两个名词,那么陟的对象是,罚的对象是

4.3段作者指出在内政上亲贤臣,则会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第4段作者指出在军政上亲贤臣,则会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出师表》中的一组对偶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由是感激”的“是”的具体含义是感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7.诸葛亮受命以来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报答先帝的?心情:夙夜忧叹,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8.1段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建议的句子: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开张圣听的目的: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10.6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1.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伐魏时机成熟)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2.此臣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是什么?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3.1段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4.造成第1段有利主观条件的原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5.诸葛亮诉说自己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作者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的理由: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8.诸葛亮在最后对刘禅提出了怎样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9.先帝遗诏中最著名的两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内容解析

1.作者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达痛惜刘备大业未竟的感情,也隐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即警其心,为全文议论作铺垫,告诫刘禅创业艰难,希望他以其父为榜样,励精图治,以引起其深思,居安思危,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遗愿,树立信心。

2.诸葛亮从哪些方面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这些建议中有有两条与孟子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一致,是哪篇文章?写出相关的语句。

:(1纳谏、法制、用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亲贤远佞。表文中谈到的前两点内容都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因此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表文中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任能,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结论:亲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开头说先帝遗德,结尾说先帝遗诏,也都是指此而言。

4.如何理解作者“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许先帝以驱驰”,最后成为一代贤相?

答:“不求”一句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为酬三顾之恩,诸葛亮放弃了自己的志向,忠心耿耿,追随先帝,以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才能成为一代贤相。

5.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两件大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言辞恳切,力劝刘禅效仿先帝治理国家,遵遗诏,多听贤言。表达了自己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作者说如果“陛下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联系全文,他为何感激?

答:如果刘禅接受孔明的建议,使其后顾无忧,诸葛亮就能完成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心愿,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成就一颗忠心。

7.作者为什么“临表涕零”?

答: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感叹先帝大业未竟,想起自己二十多年辛苦辗转,如今夙愿未了,无限感慨;将要出师北伐,而刘禅懦弱,朝廷内有佞臣,担心刘禅不能治好国家;出师伐魏,胜负难料,种种复杂感情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忠心耿耿之志如现,耿耿忠心尽显。

8.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提及先帝?

答: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这样既不失人臣之礼,又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热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充分表现了这位元老重臣的忠肝义胆。

9.本文是表中精品,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据你看,本文受人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答:本文语言流畅生动,韵律优美,条理清晰,感情真挚,写作者对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忠心,和希望刘禅励精图治、治好国家的恳切之意,表现出诸葛亮耿耿的忠心和知恩图报的美德,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表中鲜明地体现。让人佩服,让人敬仰。

10.作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陈情,可以透析出刘禅是怎样的一位君主?

答:昏庸无能,从他反复劝谏、具体到人可知。多疑,从他反复提到先帝表达自己的心志、不求闻达可知。

11.勉县武侯墓:“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品质?

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恩图报、忠心耿耿、诚实可信。

12.概括本文中心。

答:通过谈论当前形势和治国方针,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政治修明,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作者通过自述本志,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13.阅读全文,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的?他又是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和决心的?

答: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一方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另一方面推举贤才,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阐明,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

14.出自本文的成语。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亲贤远佞、计日而待(陟罚臧否、开张圣听、优劣得所)、感激涕零、不知所云。

15.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色?

答: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抒情和叙事,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说服力强。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16.结合《出师表》全文,谈谈你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的认识。

答:刘备曾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因而本文作者身为父辈,处于肩负托孤之责的特殊地位,所写表文既是臣下对君主,又是长辈对晚辈,措辞委婉,规劝后主,劝其莫为的其实是已为的,鼓励后主其当做的实际是未做的,叙述婉转,行文流畅,质朴无华,是章表中的珍品。

四、拓展延伸

1.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在当时对内政建设的加强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2.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重用的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么样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

答:1)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

2)我们应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和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3.从《出师表》中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如何?

答: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运筹帷幄,谨慎勤勉,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4.诸葛亮是智慧、忠贞、勤勉的形象,后世有哪些人(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与之相似?

答:纪晓岚、海瑞、魏征、包拯、周恩来

5.联系文中相关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答: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可见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气度宽宏,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

6.历史上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例子不仅仅只有“三顾茅庐”,请再举一例,并说说启示。

答:周文王请姜子牙。作为领导,应善于人才,使用人才,让其发挥作用。自己也要不断向有能力的人学习,这样才能干好事业,提高自己。

7.我国自古就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所谓立功就是建立功业,有一番突出成就,试联系《三国演义》,列举该表突出作者才干的事例。

答: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中的名言,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现在,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德服人,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9.刘禅是昏庸之君,不足以成大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立成都之主。”但诸葛亮却“知其不可为之”。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忠心耿耿(或愚忠)

10.在《隆中对》中,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在《出师表》中,从诸葛亮的角度是怎样表现这种君臣鱼水关系的?

答:沉痛刘备“中道崩殂”“追先帝殊遇”,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受命之后的殚精竭虑,刘备死后,诸葛亮独自支撑着“疲弊”的蜀政权,未完成先帝的遗愿,诸葛亮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化身,忠君、忠人之事到此,也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了。

11.本篇奏议与其他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如《谏逐客书》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谏逐客书》侧重以理服人,讲明道理,《出师表》处处以先帝为提议依据,劝谏忠言而不逆耳,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幼主之嫌,因此,不只是说明道理,更是陈情,似家人外出,叮咛幼主,言言声泪兼齐。

12.比较《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文中诸葛亮与邹忌进谏方式的异同。

答:都用了委婉的方法。《出师表》言辞恳切,情真理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显。

13.《三国演义》中周瑜在临终前大声叹息:“既生瑜,何生亮?”表现他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佩服而嫉妒。

14.文如其人,一篇《出师表》反映了诸葛亮人格品质的光辉。下面是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一段颁奖词,请借鉴这段颁奖词,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给诸葛亮写一段颁奖词。

牛玉儒颁奖词: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答:诸葛亮颁奖词:诸葛亮,人称卧龙,怀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志,隐居隆中。为报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劳碌奔波二十一;为不负白帝城托孤的信任,“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出七纵”。他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光照日月,昭扬千秋!

15.写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答:功谋神算算天下三分,精心尽忠忠刘氏二主。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昭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千古贤相第一人,一代忠臣无二心。

忠心一片报先帝之恩,智勇双全创蜀国江山。

智见武侯未出庐而知天下事,忠显卧龙已归土尚思蜀国君。

忠,耿耿丹心酬三顾;智,深深谋虑报二主。

六出祁山一代贤相图北定,七擒孟获两朝老臣盼南安。

16.写出诸葛亮的功绩。

答: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东和(东和孙权);北拒(北拒曹操);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17.请写出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或俗语。

答:孔明借东风-----巧借天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fea15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2.html

《出师表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