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俄罗斯

发布时间:2013-06-06 11:5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变化中的俄罗斯

孙成木

2011-03-09 09:50:23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4

    笔者是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学生。1999年曾到莫斯科访问过。2005年秋,在苏联解体10多年后再到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参观,深感变化明显。

市场活跃,影响方方面面

   现在的莫斯科市场一改过去商品短缺、品种单一的局面,货柜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排队购物的现象不见了。以蔬菜为例。除了原来的当家菜——土豆、圆白菜、洋葱、胡萝卜和俄罗斯人最喜欢吃的西红柿、黄瓜外,过去从未见过的柿子椒、茄子、韭菜、菜花、西葫芦、菠菜、香葱、大葱、大白菜等蔬菜也出现在市场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莫斯科云集了各国商品。外国的汽车、电器、服装、日用品到处都是。韩国、日本、荷兰、法国的彩电占了当地彩电销售市场的大部分。韩国LG广告抬头可见。日本佳能、荷兰菲利浦等厂家的产品也很容易找到。中国产品有大宗的服装、皮鞋、玩具、收音机等。还能见到越南产的钢精锅、印度产的穿针器等。食品中有意大利面条,中国的挂面、方便面、粉丝、粉条、米粉等,韩国、日本的食品也很多。

  莫斯科的超级市场规模很大,“欧尚”、“宜家”、“买家”等三位一体的大超市仅停车场的车位就达3000个。来采购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伊兹玛依洛沃欧亚市场也不小,中国人称它为“一只蚂蚁”市场。整个市场分为小商品市场和集装箱服装批发市场两部分,除俄罗斯本国产品外,这里销售的大多是中国产的服装、日用品以及粮、油、食品、蔬菜和水果。市场内还有一家华联商店和一家天津包子铺。在这里的中国人达5万之多。

  随着各国交往的发展,饭店也呈现多样化。除俄式餐厅外,独联体各国的风味餐厅,中国、日本、韩国餐厅以及美国麦当劳快餐店纷纷在俄罗斯落户。仅莫斯科就有好几家北京烤鸭店和仿膳餐厅。黄河餐厅的老板是北京房山人,原为铁路员工。该餐厅因中餐调料齐全、做菜正宗(重金聘请高级厨师)而生意兴隆,再加上兼营快餐盒饭外送,备受当地人的欢迎。

  市场的变化影响到俄罗斯社会方方面面。

  如物价比苏联时期高了。一般人到商店都要仔细看好才买,买的数量不多。不像过去一排队就买很多,大包小包提回家。赌博业进入市场。莫斯科新阿尔巴特街是赌博一条街。整条街装饰奢华,路面宽敞,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铺成。

  其中皇冠赌场最大,在大门上和对面马路旁各有一座巨大的皇冠标志。执法人员受金钱诱惑,对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索贿,甚至敲诈勒索事件屡有发生。警察往往对路人找岔罚款。

  政治人物的形象也可以用来赚钱。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旁有人扮成马克思、列宁等领袖人物,与人合影,每次收100卢布。在圣彼得堡皇村叶卡捷琳娜宫,有人扮成女皇吸引游人照相。公务人员利用工作推销自己。我的老师谢·伊·安东诺娃是个卫国战争老战士。2005年,在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时,莫斯科老战士协会曾派人送来一份礼物,有贺卡、表、两个盘子和杯子。收下礼物后,老师一看就生气了。原来在贺卡上居然画着一位莫斯科市杜马代表的像,而且他的名字还刻在盘子和杯子上。对这种利用盛大节日来登广告、宣传自己的事,老师虽感气愤,但却无可奈何。在俄罗斯电影界也掀起拍大片的风潮,影片模仿好莱坞的手法,内容多以打打杀杀为主。

政治宽松又感困惑

   在俄罗斯,可以听到不同声音、不同政见,这就是宽松。

  在宽松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有些困惑。首先就是取消“十月革命节”。目前,俄正式的语言中已经没有“十月革命”这个名词了。有的称“十月变革”、“十月政变”,有的称之为“1917年吹过俄罗斯的革命旋风”。

  2005114日,笔者在莫斯科。早晨起来,看见街上各个门口都挂起俄罗斯国旗和莫斯科市旗。知道这一天是一个新的节日——民族团结日。它起到抵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的作用。

  取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有一个过程。

  1996117日,时任俄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为了俄罗斯社会的团结和整合,自1997年起,即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起,将117日定为和谐和解日。名称改了,但很多俄罗斯人在观念上仍然离不开十月革命。每到这一天,俄共都还要组织群众到红场游行。2005916日,俄罗斯各宗教的联席会议提议以114日作为民族团结日。同年1216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决定实行新的节日——民族团结日。

  全国性的休息日便从117日提前到114日。这就彻底避免了民族团结日和十月革命纪念日重合在一起的状态。

  114日作为民族团结日有一段历史故事。17世纪初,俄罗斯一度处于混乱局面。邻国波兰乘机武装干涉,占领了莫斯科。1612年,由库兹马·米宁和季米特里·帕扎尔斯基率领的俄民军打进莫斯科,击败波兰占领军。1612117日,俄波缔结和谐和解条约。若为纪念俄罗斯的这次胜利,把民族团结日定在117日是最准确、最恰当的。现在俄罗斯当局刻意将其全国性节日从117日移到114日,用意不言自明。114日是一个传统的宗教节日。相传1612年波兰军队占领莫斯科时,莫斯科神甫叶尔莫根曾大力号召人民起来保卫祖国。有人便从喀山把神奇的圣母像送到民军中,民军向圣母像祈祷求助,圣母显灵。1612114日,民军在米宁和帕扎尔斯基的指挥下攻下克里姆林宫以东的基泰伊城堡,解放了莫斯科。从此,这一天就成为喀山圣母像纪念日。

  现在,在莫斯科的科洛缅斯基公园中可以看到一座喀山圣母教堂,它兴建于17世纪,曾经被毁,近来修复,是国家保护文物。

  民族团结日代替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的由来就是这样。十月革命——一个震撼世界的事件,并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事件,怎么能够从历史上抹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盛行一种思潮,即全面否定苏联时代。否定苏联时期发生的一切,替换代表苏联时代的所有象征物。

  苏联时代使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扶木犁的穷国变成一个工业化、拥有核武器、载人航天技术的强国,难道能抹去这段历史吗?另外是试图忘记列宁。列宁格勒被改为圣彼得堡。列宁山被改为麻雀山。列宁的雕像被从许多广场、建筑物的门口搬走。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怎么能被忘记?

理想实在,感召力不足

   共产主义理想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就被抛弃。他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后,共产主义理想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没有了。因此,俄罗斯领导人和知识分子要重新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新的道路。

  普京上台后,提出强国、爱国的理念和重振雄风的目标。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这种思想来源于俄罗斯的历史,来源于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有人说,现在在俄罗斯,人们已经不常谈论荣誉、尊严、忘我精神了。俄罗斯人应当回到自己的发源地,为了崇高的民族理想联合起来。于是,凡是历史上重大对外战争胜利的事件(1380年反对蒙古人战争的胜利、1612年反对波兰占领莫斯科的胜利、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以及1941—1945年卫国战争的胜利等)都备受关注,而与这些战争相关的人物、统帅(如季米特里·顿斯科伊、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也备受赞誉。在莫斯科市中心建了一座朱可夫元帅骑在马上的雕像。凡是在俄罗斯历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帝王也都受到表彰。1999年,为庆祝莫斯科市850周年,在莫斯科河上建造了一座彼得大帝雕像。在新修建的救世主教堂附近有一座亚历山大二世雕像。

  同时,这种强国、爱国的理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偏颇。对失败的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初期等)不屑一顾。对历史上的君没有憎恨,相反加以纪念。在圣彼得堡就有一座镇压十二月党人、1848年出兵镇压匈牙利革命的尼古拉一世雕像。在叶卡捷琳堡为曾经镇压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并参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尼古拉二世建立了滴血教堂。由此可见,对沙皇忠顺的思想、列宁所痛斥的大俄罗斯人中间那种沙皇君主制度的奴隶思想现在在俄罗斯还有影响。

  在这种气氛下,俄罗斯几代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压迫、谋求人民解放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从拉吉舍夫到十二月党人,再到平民 知识分子革命家,直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就黯然失色了。难怪在著名文史学家德·谢·利哈乔夫的《俄罗斯思考》一书中所列举的俄著名思想家、作家中就没有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契诃夫的名字,在所列的军事统帅中也没有斯大林等人的名字。

  在这种过分强调民族性的理想中,自然不可能产生像过去那样以荣誉、尊严、忘我精神为主的巨大感召力。

  应该指出,宗教也是联系俄罗斯人的精神纽带。如果说强国、爱国、重振雄风是对现实世界的追求,那么,宗教信仰则是心灵在来世的寄托。现在,俄罗斯人聊以安慰的是蒙古统治 者拔都虽然征服过俄罗斯人民,但却不能毁掉其对东正教的信仰。所以,宗教作为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不但存在,而且日益发展巩固。

  现在的俄罗斯呈现一片宗教热潮。所有教堂都重新修缮一新,宗教活动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支持。据说在复活节活动中甚至可以见到总统、部长的身影。

四基本保持,贫富差距大,生活方式多样化

   总的来说,目前俄罗斯普通居民的生活比苏联时代差一些。但苏联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基本保持。这是苏联解体后社会能够基本保持稳定、未出现大动荡的根本原因。具体的保障措施有:

  (1)儿童从出生起就享受固定的津贴。孕妇临产住院免费。生一个孩子可以休假3年,工资照发;生2个孩子可以休假6年,工资照发;生3个孩子可以休假9年,工资照发。

  (2)教育免费。中小学生可以享受一顿免费营养餐。大学生有助学金。

  (3)老战士、伤残军人、劳模等可以不同程度地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医疗和疗养等优惠。

  (4)房租、水电、煤气收费较低。

  贫富差距大。据统计,月收入200美元以下者占居民总数的20%;月收入200-500美元者占40%;月收入500—2 000美元的富人占10%。最贫困的退休老人每月只能领到600800卢布(约合2030美元)养老金。受人尊敬的文化人(如教授)月收入只有300美元。

  以月收入300400美元来说,支出不见得宽裕。因为俄罗斯物价贵,比中国高3倍,300400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人民币1 000元左右,所以人们会有生活不如苏联时代的感觉。

  虽然商店物价贵,但在一些大的集市上,或在居民区附近的小铺里,往往有价格便宜的蔬菜、水果、粮食、烟酒等商品。价格比较便宜,有的是因为直销,白天用汽车把商品直接从厂家拉来卖,晚上离开。有一次,笔者看见居民楼一层里面有好多人排长队买熟肉、香肠等,估计就是直销。

  着装多样化。俄罗斯人的穿着非常得体。

  现在人们已不像过去老穿西服、裙子。妇女穿牛仔裤的已不少。富人生活阔绰,穿着时尚。老年人穿旧衣服、旧鞋的仍很多。街上有不少修补衣服和修鞋的小店。

  在莫斯科,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仍为地铁。

  大多数莫斯科人上下班都乘地铁。其次是私家车和公交车。莫斯科有近900万人口,据说平均每3人就有一辆汽车。俄罗斯没有汽车报废制度,马路旁常看到废置不用的汽车。在快速奔跑的汽车中,既有卡迪拉克、宝马、奔驰等进口名牌汽车,也有拉达、日古力、伏尔加、莫斯科人等国产汽车。

  在知识分子中有的人有别墅。笔者的一位同学有别墅,是苏联时代分配的。他还把附近一座别墅租来,每年夏天在那里度假,种瓜种菜。

  在笔者所访问的几个家庭中,人们的居住状况未见变化,除了加防盗门外,大楼电梯仍为老式,一停“咯噔”一下,很多地方电话也是老式的,打起来还有响声。

  人们重视休息,假日不加班。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有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苏联解体后,有些变化是必然的,尤其是经济。如果保持旧的僵化模式,没有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肯定没有出路。在社会转型时,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健康发展,这是必须探讨的问题。

  其次,有些变化是人为的,如刻意抹去十月革命和苏联时代,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

  再次,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是难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将看得更清楚,获得更加理性的认识。

  最后,普京总统有一句誓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俄罗斯人民聪明、勤于学习又富于创造性。在历史上曾创造出许多震动世界的奇迹。笔者相信,他们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重振雄风。

  (责任编辑:农雪梅)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8b91e9770bf78a652954c7.html

《变化中的俄罗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