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间文学中的蛇形象

发布时间:2013-05-02 23:50: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试论民间文学中的蛇形象

摘要:蛇与人类的祖先从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朝历代、各个民族的中,都不乏以蛇为对象来进行讲述的民间故事。本文从中国民间文学中典型的民间故事入手,深入探讨“蛇”在民间文学中的所象征的形象,挖掘“蛇”一形象在民间文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民间文学中的蛇形象类型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深化对民间的蛇形象有所认识,而且对于人类生活共有的对事物的形态进行更好地再加工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间文学;蛇;形象;白蛇传

正文: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把蛇的体与人的意结合如此的一个荒诞不真实在文学的领域中,蛇的拟人化却真实地存在。她既美丽又丑陋,既善良又残忍,多种截然对立的性格在她身上汇聚,共依共存。在艺术世界里,她有着不断变换身份的能力,时而神时而妖时而又以人的面目出现,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这当中凝聚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感情体验,埋藏了对其又爱又怕又敬又亲的矛盾心理。

在人类的进化史中,无足而行的蛇曾是人类膜拜的对象,给人类的早期活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蛇的起源早于人类,它是经历了冰川期的考验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在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中,蛇并非是讨人喜欢的,但是从原始时代起,它就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蛇在先民眼中实在是一种可怕而又灵异的动物它来去无踪,水陆两栖,能脱皮蜕变,而且一旦狂怒起来甚至能吞噬人畜,毒杀猛兽它生活的环境阴暗潮湿,同时它本身分泌出的体液黏滑湿润,触感冰冷潜伏着的状态是蛇留给人类的比较顽固的印象。蛇的身体可以盘曲虬结,依势纠缠,在不同的文化中蛇符合了男性对于女性的想象性描述:阴气、纠缠、阴险、恶毒、

冰冷等等不同的印象。而另一方面,蛇又有正面性的象征。蛇本身是卵生,有蜕

皮的生理变化,在原始初民的形象思维里她的这种特质与女性所特有的生殖功能

是不谋而合的。

一、阴险、狠毒的蛇形象

在民间文学中,一提到,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关于它的阴险与狠毒这一形象,在现实中,很多人一想到蛇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曾经有一位女子在池塘里钓鱼,忽然钓起了一条小水蛇,吓得她惊呼一声,触电似的甩下钓鱼杆,落而逃。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水蛇,并不是毒蛇。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恐惧蛇呢?其中原因除了蛇外形怪异,主要是有关毒蛇的民间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对人们的影响。毒蛇在整个蛇的家族中只占极少数,曾被毒蛇咬伤过的人微乎其微,但关天毒蛇的故事使人们对蛇已经有了深深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绝大多数人还没见过蛇,甚至并不知道蛇为何物时就已经对蛇有一种恐惧心理了。 
  在这些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农夫和蛇的寓言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一个严寒的冬天,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夫在路上看到一条了冻僵了的蛇。农夫可怜蛇,就把它放入怀中。蛇渐渐地苏醒过来是,不感图报,反而咬了农夫一口。他临死前说:我可怜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应该受到这样的报应。这则民间寓言是关于蛇狠毒的最典型的故事。蛇不仅有毒,而且忘恩负义,改不了狠毒的本性。在其它的有关蛇的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很多是关于蛇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等内容,这无疑更加深了人们对蛇的坏印象。人们用蛇来形容人的狠毒,如说某人蛇蝎心肠。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祸害之源,因此有女人是毒蛇的话。 

二、善良、勇于追求爱情的蛇形象

《白蛇传》的故事在中国长期流行,是中国著名“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代表了民间对鬼妻、妖妻、仙妻型故事的热衷,白蛇精在故事中的知恩图报、 善恶因果循坏的佛家思想也一直为人称颂。同时,蛇妻白素贞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美丽温柔、善良多情,与丈夫恩爱和睦。帮助丈夫行医施善,救济乡里。可说是美与善的典型。但卑微的出身(异类)却使她命运多舛,历尽磨难。但悲剧的命运不是招来抛弃,却是引来更真诚的赞美和无限的同情。白娘子作为美与善的贤妻形象也永存人们心中。自清中叶到现在的二百多年间,各种地方戏和京剧以方本为基础,继续进行改编,使白娘子的形象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民众理想中一个相当完美的人物。当然,在创作中,白娘子还残存着一些妖气和贼气,这也突显了她为蛇的本性,但是,作品主要强调白娘子大胆反抗封建秩序和对爱情的无比坚贞,善良仁爱、勇于追求爱情这一形象。

同样的,《白蛇传》中另一蛇女小青是中国民间文学上的又一个重量级蛇女形象。她本是白娘子系列传说中的配角,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这个机灵娇媚的丫鬟始终伴随于白娘子身侧。在白蛇系统故事中,小青的身份不断地变换着,最初是青衣老姨,其后又发展为男仆,最后定型为一个聪明伶俐的美貌女子。小青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她与白娘子的姐妹情谊坚不可摧,这点可以衬托白娘子的温柔体贴,更重要的是设置了小青就等于为白娘子的妖性找到了合理的渲泄方式。小青可以体现白娘子残存的动物性。在精神层面上来看,白娘子是“本我”,而小青是其“超我”层面的表现方式。但小青那种伶俐、机智的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追随白素贞的同时,小青的内心也有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三、神秘、莫测的蛇形象

在中国民间文学作品中,蛇还有变幻莫测、神秘难猜这一典型形象。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又往往来无影响去无踪,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人们对蛇的崇拜。上古人们对蛇的危害和威胁无能为力,为了笼络蛇使是施恩于人,人们把它当作神来敬仰和崇拜。由神秘而带来的是种种禁忌。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种蛇的禁忌。如忌说蛇无脚,害怕蛇真的长出脚来追人;忌见蛇交配、忌用手指蛇、忌看到蛇蜕皮,贵州有些地方的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也脱皮;苗族有的地方,接新娘途中忌看到蛇从前面经过;安徽有些地方的人梦到蛇,认为这是有人暗算的预兆;很多人忌见到蛇,更忌见到两头蛇,认为这都是凶兆。据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孙叔敖小时候曾见过两头蛇,这本来不是好兆头,但孙叔敖为了不让其他的人再看到这条两头蛇而遭殃,就把这条蛇打死埋葬了。想不到孙叔敖因此逢凶化吉,后来成为楚国的一代名相。总之,伴随着对蛇的神秘感的蛇禁忌是很多的,有的禁忌至今仍在流行。

四、幸运、福泽的蛇形象

无论是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还是民间流传的风俗、故事中,蛇有时也象征着幸运、喜兆。

比如,女子梦见蛇被认为是女子生育孩子的吉兆。《诗经·小雅·斯干》有“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之说。(虺,也是一种毒蛇)而在后世视为《周公解梦金书》中,有这么一段“蛇咬人主得大财,蛇入怀中生贵子,水行蛇主有荣迁。”“蛇绕身者主贵子”等等均把蛇于吉梦联系在一起。又如,民间有谚语“喜珠石榴蛇盘兔,荣华富贵必定富”和“蛇盘兔,家家富”流传于山西、陕西以及甘肃的某些地区,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人们以蛇为吉祥题材,制作剪纸、布挂件等物品。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有关蛇的民俗活动的传承,如游蛇灯、赛蛇神、游蛇节等,尽显人蛇同乐、和谐相处的喜庆景象。

结语: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民间文学的宝库中,以“蛇”为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其中都或多或少的寄托了人民世代的希望和崇拜。当然,也存有变现蛇的阴险狠毒的小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蛇作为图腾,在一切动物崇拜里面,是崇拜最广泛的。而且,在以后代表中华民族形象的龙,其形成的原型基础也是蛇。可见“蛇”在民间文学中是个有影响力的动物或者说是形象。

对于中国民间文学中蛇形象的研究,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分析蛇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对其不同的印象和它代表的形象意义,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的背景和反映的社会风貌,具有积极的、促进民间文学研究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东勋朝汉民间故事比较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2刘世华中国民间故事选[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3孔凌霄中日文学中的蛇女形象EB/OL].万方数据2006.

试论民间文学中的蛇形象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年级: 2008

专业:中文 教育

姓名:徐欣蕾

学号:208405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f8b91745acfa1c7aa00ccd4.html

《试论民间文学中的蛇形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